請問大師這首勵誌詩歌寫得怎麼樣啊?有不妥的地方請修改 風雨人生路堅辛 天道酬勤古至今 努力拚搏向 30分
你第一句的第二個字用了平聲,那麼第二句的第二字就要用仄聲,(最主要的)第三句末字一定要是仄聲。末句末字必須是平聲,你第三句和第四句對換一下,稍好一些。
請問大師這首勵誌詩歌寫得如何啊?有不妥的地方嗎,望指教修改 風雨人生路堅辛 天道酬勤古至今 酸甜
寫得不錯。
小小建議:努力拚搏稍微有點口語化,第三句一般不押,“品”字更顯超脫,“嚐”字更顯勵誌,改動後平仄也相對。僅供參考。
風雨人生路堅辛
天道酬勤古至今
酸甜苦辣嚐百味
奮發圖強向前進
請問大師這首勵誌詩歌寫得怎麼樣,有不妥的地方望指教修改 風雨人生路堅辛 天道酬勤古至今 努力拚
簡單易懂,鏗鏘有力,朗朗上口。最後一句氣勢有點下來了,把第三句放在最後吧。
縱曆磨難不言棄
努力拚搏勇前進
盛唐的詩 南宋的詞是哪首歌裏的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裏,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妍,曆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裏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李清照
孤雁兒(並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裏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滿庭霜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柔。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藝形式是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麵的特點,或者說詞本是一種依照一定曲調配樂演唱的詩。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倚聲”。詞在宋代的別稱有“曲”、“雜曲”、“曲子詞”、“樂府”、“琴趣”、“樂章”等,均與音樂有關。另一個後世比較通行的別名“長短句”,從表麵上看著眼點是文字表現上與傳統五七齊言的詩不同,其實詞句子的長短參差,還是因為曲調節拍的需要。詞依音樂體段和節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別。令,也叫“小令”。慢詞,古人從字數著眼,也稱為“長調”。詞的分段叫“分片”,除單調外,一首詞多由上、下兩片組成,慢詞有多至三四片者。
詞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引進教坊和詩壇,但所作仍以小令為主,齊言、雜言並存。慢詞的大量出現,則是北宋中期的創造。從此宋詞曲調大盛,兼備眾體,蔚為中國詩歌史上與唐詩並峙的另一個高峰。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史上,詞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詞原是了隋唐以來配合燕樂而創作的歌辭,後來逐漸成為一種長短的詩體。它最初民間流傳,晚唐時期,文人開始創作,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詞的藝術水平。到宋代,詞達到了其藝術頂峰,和唐詩並列對舉,各極其美各臻其盛。
詞是中國古代最美的文學,最動人的文學,最擅長抒情的文字,最讓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它和美,渾融蘊藉。它深微隱幽,意味淵永,美到極處,又豪放到極處。
詞壇正宗的婉約派,香軟豔麗,柔到極處,最善娛賓遣興,寫男女幽怨,曲折隱微。詩文之不可道者,皆以詞出之,“天光雲影,搖蕩綠波,撫玩無,追尋已遠。”豪放一派,則詞如詩文,舉凡傷情離別,吊古懷今,社會生活,政治風雲,無不人詞。雄放慷慨,動人心魄。
它最擅抒情,寫豔情而不纖佻,寫富貴而不卑俗,如行雲流水、老鬆柔樹,臨風伴月,情調閑雅,懷抱曠懷,美輪美奐,使人心馳神往,無限沉迷。
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柳永、宋祁、張先、蘇軾、黃庭堅、秦觀、賀鑄、張來、晁補之、周邦彥、張元千、張孝祥、朱敦儒、史浩、嶽飛、李清照、辛棄疾、陳亮、陸遊、薑夔、吳文英、文天祥、元好問……這一係列閃光的名字,為我們締造了中國最美的詞文學殿堂。
隻有一個唯美的時代,才會出現這樣絕美的藝術。
它們是千古流芳的璀燦經典,是風雨人生路上的最好伴侶。
詞:中國詩歌的一種,又別稱長短句、詩餘、琴趣等[詳見附錄中的<詞學名詞釋義>(施蟄存著)]。約始唐朝,盛行於宋代。
原指合樂歌唱的歌詞,故亦稱為曲或曲子詞。後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稱“倚聲”。再後,則依前人作品的字數、句數、聲律、韻律而填寫。自此,方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句長長短不齊的格律詩。
詞有許多不同的詞調,每種詞調各有特定的名稱,叫做詞牌,如《西江月》、《如夢令》等。不同的詞調,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填詞時要求嚴格遵守。按句數、字數的多少,詞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
小令:一般指字數較少的詞。前人以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雖無根據,亦多沿用。
中調:一般指介於小令和長調之間的詞。前人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後多沿用。
長調:一般指字數較多的詞。前人以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後多沿用。
「詩詞」二字連在一起,成為一個語詞,在現代人的文學常識中,它表示兩種文學形式:一種是「詩」,它是從商周時代以來早已有了的韻文形式。一種是「詞」,它是起源於唐五代而全盛於宋代的韻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觀念中,詩詞二字很少連用。偶然有連用的,也隻能講作「詩的文詞」。因為在當時,詞還沒有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的名稱。
「詞」字是一個古字的簡體,它原來就是「辤」字。這個字,古籀文寫作「□」,省作「辤」,現在寫作「辭」,漢人隸書簡化為「詞」。所以,「詩詞」本來就是「詩辭」。到了宋代,詞成為一種新興文學形式的名稱,於是「詩詞」不等於「詩辭」了。
詩是一種抒情言誌的韻文形式,《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都是詩。詩被譜入樂曲,可以配合音樂,用來歌唱,它就成為曲辤,或說歌辤。《詩經》中的詩,其實也都可以歌唱,在當時,詩就是辤。不過從文學的觀點定名,稱之為詩,從音樂性的觀點定名,就稱之為曲辤或歌辤,簡稱為辤。「楚辤」就是從音樂性的觀點來定名的,因為它是楚國人民中流行的歌辤,其實,如果從文字的觀點定名,楚辤也就是楚詩。到了漢代,五言詩產生以後,詩逐漸成為不能唱的文學形式,於是詩與歌辤分了家。從此以後,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詩,題目下往往帶一個「辤」字,魏晉時代,有白紵辤,步虛辤,明君辤等等。這個辤字,晉宋以後,都簡化為詞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拓枝詞、涼州詞、竹枝詞、橫江詞、三閣詞,這一切「詞」字,都隻有歌詞的意義還是一個普通名詞,並不表示它們是一種特有的文學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興了一種長短句的歌詞,它們的句法和音節更能便於作曲,而與詩的形式漸漸地遠了。我們在《花間集》的序文中知道,當時把這一類的歌詞稱為曲子詞。每一首曲子詞都以曲調名為標題,例如「菩薩蠻」,表明這是菩薩蠻曲子的歌詞。
從晚唐五代到北宋,這個「詞」字還沒有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的固有名詞。牛嬌女冠子雲:「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黃庭堅詞序雲:「坐客欲得小詞。」又雲:「周元固惠酒,因作此詞。」蘇東坡詞序雲:「梅花詞和楊元素」,又有雲:「作此詞戲之。」類此的詞字,也都是歌詞的意思,不是指一種文學形式。南宋初,曾慥編了一部《樂府雅詞》,今天我們說這是一部詞的選集,但在當時,這個書名僅表示它是一部高雅的樂府歌詞。北宋詞家的集名,都不用詞字。蘇東坡的詞集名為《東坡樂府》,秦觀的詞集名為《淮海居士長短句》,歐陽修的詞集名為《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周邦彥的詞集名為《清真集》。沒有一部詞集稱為《××詞》的。
南宋初期,出現「詩餘」這個名詞,它指的是蘇東坡、秦觀、歐陽修的這些曲子詞。無論「樂府」、「長短句」或「近體樂府」,這些名詞都反映作者仍然把它們認為屬於詩的一種文體。「詩餘」這個名詞的出現,意味著當時已把曲子詞作為詩的剩餘產物。換句話說,就是已把它從詩的領域中離析出來了。一部《草堂詩餘》,奠定了這個過渡時期的名詞。
不久,長沙的出版商編刊了六十家的詩餘專集,絕大多數都改標集名為《××詞》,例如《東坡樂府》改名為《東坡詞》,《淮海居士長短句》改名為《淮海詞》,《言真集》先改名為《清真詩餘》,後又改名為《青真詞》。
從此以後,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的固有名稱,「詞」這個名詞才確定下來,於是有了「詩詞」這個語詞。
文學史家,為意義明確起見,把歌詞的「詞」字寫作「辭」,而把「詞」字專用以代表一種文學形式。
唐詩簡介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並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詩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見存世唐詩五萬四千餘首。這不過是唐詩的一部分,但我們從中已經可以大略窺見當時詩歌繁榮的麵貌。
唐代初期,詩歌創作仍受南朝詩風的影響,題材較為狹窄,追求華麗詞藻。待到被稱為“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出現,才擴大了詩的表現範圍,從台閣走向關山和塞漠,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和開闊的襟懷。他們無論寫邊塞,還是寫行旅、送別,都有著這樣的情思風貌。在詩的體式上,這時完成了五七言律體的定型。律詩屬於近體詩,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言的。古體分四、五、七言和雜言,平仄沒有限製,也不求對偶。近體詩平仄和押韻有一定的體式,也要求對偶。律體的定型,對我國詩歌的發展影響深遠,它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主要體式。
在初唐的後期,出現了兩位重要詩人:陳子昂和張若虛。陳子昂主張詩應該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詩,就是這一主張的實踐。但他寫得最好的詩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抒寫不遇的悲愴,但其中蘊含的是自信和抱負,情懷壯偉,有一種得風氣之先而不被理解的偉大孤獨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月夜春江明麗純美的境界,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轉的音調,無窮的韻味,創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陳子昂和張若虛藝術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詩歌行將到來的信息。
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峰。此時詩壇群星輝映。王維和孟浩然善於表現山水田園的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王維的山水詩融詩情畫意於一體,把人引向秀麗明淨的境界,那境界裏洋溢著蓬勃生機。《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雨後的鬆林間月色斑駁,流泉琮 。浣紗女踏著月色從竹林間喧鬧著歸來;漁人正分開荷葉搖舟遠去。山村之夜,如詩如畫。他還有一些詩,寧靜中帶幾分禪意。在唐代的重要詩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響最為明顯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詩人,有些詩寫得慷慨激昂,有的詩表現出濃烈的人間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於寫出了人們深情惜別時的普遍感受,後來被編入樂府,成為離筵上反複吟唱的歌曲《陽關三疊》。孟浩然善於用最省淨的筆墨,寫山水田園的秀美。《過故人莊》寫做客田家的喜悅,恬靜的農舍,真摯的友情,充滿濃鬱的生活情趣。《春曉》寫春日那種明媚靜美舒暢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隻用20個字,便寫出了無盡的情思韻味:“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暮煙籠罩中的一抹樹林,一輪水中月影。在這朦朧而明淨、深遠而靜謐的境界中,彌漫著一縷淡淡的鄉愁。孟浩然的許多詩,都這樣以極儉省的文字,表現多重境界和情思。這時和王維、孟浩然的詩歌風格相近的還有常建、儲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詩人,善於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他們大都到過邊塞,領略過邊塞的壯麗景色,向往邊塞立功。在他們的詩中,祖國山河的壯美與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王昌齡寫了二十幾首邊塞詩,最有名的是《出塞》《從軍行》。他的邊塞詩有一種深厚的曆史感和清剛的風格。其他題材的詩他也寫得很好,七言絕句有極高的藝術成就。高適的詩風趨於雄壯慷慨:“萬裏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從這首詩裏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俠氣質。邊塞詩人的代表,還有岑參。他寫邊塞風物的雄奇瑰麗,寫軍人的豪雄奔放。荒漠與艱苦,在他筆下都成了充滿豪情的壯麗圖畫。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業的詩人。他的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采飛揚,充滿理想色彩。他的詩的成就是多方麵的,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後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他的詩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爆發式的抒情、變幻莫測的想像和明麗的意象。他把樂府和歌行寫得有如行雲流水,感情噴湧而出時,便如黃河之水,奔騰千裏,一瀉而下。他生於盛唐,感受著盛唐昂揚的時代精神,晚年又親眼看到唐代社會的衰敗,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巨大反差。他的詩裏既有建立不世功業在指顧之間的信心,又常常有憤慨不平和對於朝廷黑暗的抨擊。他曾經奉詔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他以為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得意揚揚。不久被權臣毀謗,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實已經腐敗不堪。他說自己是“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值一杯水”,有才華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卻春風得意,“驊騮拳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直罵那些奸佞之徒“董龍更是何雞狗!”即使處在失意的境況中,他也不忘報國。安史亂起之後,他前後兩次從軍就是證明。他的詩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處。前人評他的詩,說是“發想無端”,《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帶著誇張的成分,寫愁生白發,說是“白發三千丈”;寫廬山的五老峰,說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寫黃河,說是“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他是一位富於想像的詩人,他的詩常常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又由於他性格開朗豪放,他的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豔。他純然是一位天才的詩人。
當時另一位偉大詩人,是被後人稱為“詩聖”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兩人的深厚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杜甫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致君堯舜”的抱負,而一生卻窮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民眾的疾苦。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半個中國淪為丘墟。杜甫在戰火中流離轉徙,寫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詩作。戰爭中許多重大事件、戰爭帶來的破壞、戰火中百姓的心態,在杜詩中都有極為生動的反映。唐代沒有任何一位詩人,像他那樣深廣地反映安史之亂的曆史,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由於自身的坎坷遭遇,對百姓的苦難深有感觸,發為歌吟,家國之痛與個人的悲哀也就融為一體。《春望》《登樓》《登嶽陽樓》都是這樣的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國之悲,已經很難分開了。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寫法上采用敘事和細節描寫,在敘事和細節描寫中抒情。為便於寫時事,他多用古體,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詩。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詩中,律詩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詩的成就,主要是拓寬了表現範圍,盡力發揮律詩這一體式的表現力,既嚴格遵守格律規則,又打破格律的束縛。變化莫測而又不離規矩,寫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詩,都是例子。有時為了更完整地表現一個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組詩的形式。用組詩寫時事,是杜甫的創造。律詩,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詩,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藝術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杜甫與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噴湧而出,杜是反複詠歎;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寫實;李是奔放飄逸,杜是沉鬱頓挫。一般認為,在中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杜甫帶有集大成的性質,對於後來者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唐代中期,詩歌的發展走向多元化,出現了有明確藝術主張的不同流派。韓愈、孟郊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在盛唐詩歌那樣高的成就麵前,另尋新路。他們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觀,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在這一派的詩人裏,李賀是一位靈心善感、隻活了27歲的天才詩人。在他的詩裏,充滿青春樂趣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與過早到來的遲暮之感交織在一起。他的詩,想像怪奇而豐富,意象色彩斑斕,而且組合密集。在這個詩派裏,他的詩有著特別鮮明的風格特征。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應有益於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都寫有新題樂府,表示了對於國家的關心、對於黑暗現象的抨擊和對於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樂府,有寫得好的,如《賣炭翁》等。在藝術表現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趣味與韓、孟詩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寫有大量的諷喻詩,也寫了不少閑適詩,而藝術上最成功的,是長篇歌行《長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的藝術趣味既不同於韓、孟,也不同於元、白,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晚唐詩歌又一變。中唐的那種改革銳氣消失了,詩人們走向自我。這時出現了大量寫得非常好的詠史詩,杜牧、許渾是代表。杜牧是寫詠史詩的大手筆,對於曆史的思索其實是對於現實的感慨,曆史感和現實感在流麗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蒼茫的歎息中融為一體,《江南春》都是詠史佳作。晚唐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是李商隱。唐詩的發展,到盛唐的意境創造,達到了意象玲瓏、無跡可尋的純美境界,是一個高峰。杜甫由寫實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個高峰。中唐詩人在盛極難繼的情況下,另辟蹊徑,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別開天地,又是一個高峰。詩發展至此,大有山窮水盡之勢。李商隱出來,以其深厚的文化素養、驚人的才華,開拓出一個充滿朦朧、幽約的美,讓人咀嚼回味的詩的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於表現心靈曆程的詩人,感情濃烈而細膩。他的愛情詩深情綿邈,隱約迷離,刻骨銘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詩(特別是無題詩)情思流動是跳躍式的,意象組合是非邏輯的,意旨朦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種解釋。他的藝術技巧,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極大地擴大了詩的感情容量,為唐詩的發展作出了最後的貢獻。
晚唐後期的詩人們,有的走向華麗,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經無法和他們的前輩相比了。
閱讀下麵一段文字,回答問題。(5分)詩歌是中華千年文化的瑰寶,這些膾( )炙人口、含義雋( )永的詩
小題1:(3分)kuài juàn 徜徉
小題1:(2分)示例: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會落在荒涼的山崗上/讓他煥發生機/然後/我和鳥兒一起棲息。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會落在幹枯的田地裏/讓她獲得勇氣/然後/我和麥苗一起呼吸。
小題1:此類題考查對常見字字音字形的辨識能力,要求學生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和現代漢語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形聲字、形近字的讀音和字形,複習中應重點把握音形,能夠準確辨別和識記。
小題1:開放性語言運用,沒有統一答案。仿寫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語意連貫;內容設計合情合理,表述正確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備,語意流暢。
關於交友的詩歌散文 5分
朋友是一種相遇。
大千世界, 紅塵滾滾,於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夠彼此遇到,能夠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實在是緣份。在人來人往,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上,在不同經曆的心海中,能夠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說是一種幸運,緣份不是時刻都會有的,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緣。
朋友是一種相知。
朋友相處是一種相互認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賞、相互感知的過程。對方的優點、長處、亮點、美感,都會映在你腦海,盡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點點的可貴,也會成為你向上的能量,成為你終身受益的動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識、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和力量。同時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認識和感知你的過程。
朋友是一種相契。
朋友就是彼此一種心靈的感應,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背影、一個回眸,朋友都會心領神會,不需要彼此的解釋,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廢話,不需要張揚,都會心心相印的。那是一種最溫柔、最愜意、最暢快、最美觸的意境。
朋友是一種相伴。
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煩悶時送上的綿綿心語或大吼大叫,寂寞時的歡歌笑語或款款情意,快樂時的如癡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時善意的一盆涼水。在傾訴和聆聽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觸中不斷握手和感激。
朋友是一種相助。
風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為你擋風寒,為你分憂愁,為你解除痛苦和困難,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她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是你受傷時的一劑良藥,是你饑渴時的一碗白水,是你過河時的一葉扁舟;她是金錢買不來,命令下不到的,隻有真心才能夠換來的最可貴、最真實的東西。
朋友是一種相思。
朋友是彼此的牽掛,彼此的思念,彼此的關心,彼此的依靠。思念就像是一條不盡的河流,像一片溫柔輕拂的流雲,像一朵幽香陣陣的花蕊,像一曲餘音嫋嫋的洞簫。她有時也是一種淡淡的回憶、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鳴。
朋友是一種相輝。
朋友就像是夜空裏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輝,彼此鼓勵、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鑲嵌在默默的關愛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見,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虛意逢迎,點點頭也許就會意了;有時候遙相暉映,不亦樂乎?
寫個微信簽名,拚命為家掙錢的壓韻詩句,求才神幫忙
十年風雨人生路
半似春朝半似秋
汗水並非空若夢
換成辛苦把錢留
有沒有關於女生之間的友誼的美句和詩詞
見或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那裏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還有這首:
有一把傘撐了很久 雨停了也不肯收 有一束花嗅了很久 枯萎了也不肯丟 有一種朋友 希望做到永久 就算青絲白頭也能夠在心底保留
窮開心的文人有哪些?典型詩文有哪些?
說老杜“在貧困之中。這就是老杜的風趣,他擅長拿“窮”打哈哈:“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清代楊倫指出了杜甫的這個特點,說老杜“寫窮況妙在詼諧幽默”。他在所著《白話文學史》書中。乾元二年七月,他辭掉了華州司功的官職,帶領全家流落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市),他說。他的詩往往有‘打油詩’的趣味。”唯其“有這一點說笑話做打油詩的風趣,當錢袋即將告空的時候,千萬可要剩下一個銅子別花掉啊,幸喜囊中淨。有一首詩寫道:“雞鳴風雨交,可你看這石頭不是又圓又有文采嗎,無食起我早,倒也能練出了早起的習慣:“登俎黃柑重,支床錦石圓。”用黃柑祭祀祖先,來求得心理的平衡。
靠著這種幽默風趣,他頑強地走完了風雨人生路,艱難困苦沒能打倒他,卻留下了光照千古的詩篇,獲得了“詩聖”的桂冠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在人們的心目中,他是個整天拉長了臉、痛苦地訴說國難民瘼的人。其實,用石頭當作床腿(床腿斷了沒錢修),這日子窮掉底了。可老杜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否則“麵子”就過不去啦,他數著快板出發討飯去了。殘杯與冷炙;有時甚至去達官貴人家中乞討些飯菜:“朝叩富兒門,久旱雨亦好!
這就是杜甫的幽默,雖然沒有羊來祭祖,可你看這柑子不是又大又黃嗎?嗬嗬;雖說肚子幹癟而詩興卻未消減。怎麼辦,暮隨肥馬塵。他用後者來支撐精神,這種認識是很不全麵的。應該看到,在當時的詩壇上已是有些名氣,自然不是好事,可是老杜一想那盜賊白白地忙了一陣而毫無所得,又不禁為自家的貧窮而深感慶幸了:“側聞夜來盜?哈哈。這可真是十足的“窮開心”了。
家裏來了盜賊,他還是個很會拿自己的苦難生涯開玩笑。為了糊口,他不得不到終南山去采摘草藥,拿到市場上“練攤”;有時去排隊領取政府發放給災民的救濟糧。”今天看來。”沒飯吃的人自然睡不成懶覺。杖藜入春泥,風味不幹癟。他在歎息貧窮的同時,又能覺察貧窮的“好處”。
詩名與困頓構成巨大的反差、《飲中八仙歌》這些著名的詩篇了。”而在這以前,他已經寫出了《望嶽》,到處潛悲辛、很會“窮開心”的詩人。
他三十幾歲的時候,由於父親的去世而失去了經濟來源,又因為性子耿介而長期得不到官職,從此生活變得十分困難,要讓它來看家呀,杜甫心理的不平衡是可以想見的。人心不能總是泡在苦水裏,否則就難以活命了,胡適是清晰透視杜甫其人的思想者?他除了寫詩發牢騷、散怨氣,還善於在生活中找樂子。杜甫還擅長用富麗的辭藻去描寫家境的清貧,始終保持一點‘詼諧’的風趣”,“終身在窮困之中而意興不衰頹;雖然沒有木製的床腿,找些笑料給自己解心寬,讓自己嘿嘿地笑一笑。他時常用“打油詩”的腔調歌唱自己的窮日子,故雖在窮餓之中不至於發狂,也不至於墮落。”誰說“窮”字一無是處呢?它可以免除失盜之苦啊。最早評說老杜幽默性格的重要意義的,當是胡適先生
什麼是古詩什麼是宋詞
古詩
古詩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古
詩詞中蘊藏著大量的物理知識,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有機的插入古詩詞有時會
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詩詞創設物理情境、導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詩詞創設物理情境,可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再因勢利導引入物理概念,這樣可謂是水到渠成。
例如,講授分子運動論的概念時,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知雪,為有暗香來.
在問學生為什麼會有“暗香來”後,學生會引起濃厚的興趣,稍作討論
後可順水推舟引入分子動理論.
再如,講授相對運動、參照物的知識前可引用宋代詩人陳與義的《襄邑
道中》:
飛花兩岸照晚虹,百裏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後兩句可用相對運動的知識來解釋,因為船與雲運動速度相同,以船為
參照物,雲是靜止的,在此基礎上又可以李白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層樓.”為例,要學生指出白日依山盡的參照物,黃河入海流的參照物。 一些古詩詞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膾炙人口、生動形象而有趣,通過古詩詞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課堂氣氛活躍,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詩詞幫助理解記憶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嚴密,有相當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學生因對物理
概念理解困難故而對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於對相關古詩詞的分析,可使
學生針對具體問題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逐漸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或使物體發生形變時,可引
用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以及《敕勒歌》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以及《秋歌》“秋風入窗裏,羅帳起飄揚.”這些古詩詞詞義淺顯,學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詩詞含義的同時亦即理解了相應的物理概念.
再如講授平麵鏡成象特點時引入高駢的《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樣可加深對平麵鏡成象特點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平麵鏡成象特點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寬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麵。
又如,理解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現象時,分析風箏為什麼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可將清代吳有水的《風箏》介紹給學生.
隻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淩空去,青雲有路通.
同時進行受力分析,講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
影子的形成時,用蘇軾的《花影》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遙台,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
三 利用古詩詞深化和應用物理概念
學牛對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記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剝,而是靠深刻
理解,靠有機吸收。如學生學習了光的反射後,對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可使學生在文學欣賞中對參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
深化和升華。
再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氣勢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輝的銀河落下神州,如果沒有一定的光學知
識,就不會有對詩中意境的深刻領悟,反過來,在欣賞和領會詩中意境的同
時也是光學知識、力的作用效果知識,能的轉化知識在認識上的又一次飛躍。
再如,學習物理後,同學們知道了一些時空概念,再重溫李白的《朝發
自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說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間運動,西辭自帝城,東抵江陵府,乘船順
流而下,在陣陣猿鳴聲中,身處輕舟,但見群山萬壑,千姿百態,迎麵撲來。
好一幅人舟共融於大自然的山水畫,豈不令人心馳神往。在這幅畫中,我們
可以領悟時空概念,相對運動概念、聲的概念、力的概念.詩仙未曾想到會
給後人留下一部絕妙的物理教科書.
四 利用古詩詞進行素質化教學
物理概念的教學過程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物理學習方法,有利於培養
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古詩詞在這些方麵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學習物態變化時可利用鄭板橋的《江晴》
霧裏山疑失,雷鳴雨未休.夕陽開一半,吐出望江樓.
可先要求學生歸納詩中出現的一些物態變化,再要求學生比較區分它們的異同。再如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當學生學習了凝華概念後,對凝華現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個初步了解
後,可要求學生用批判的態度去欣賞鑒別,並說明文學畢竟不是科學,它可
使用想象和誇張的手法,這對強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學效果是大有益處的。
再如,學習了機械運動知識後,可引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
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後兩句的意思是,那一片孤帆漸去漸遠,慢慢地在藍空中消逝,隻見那
滔滔長江水滾滾而下,洶湧膨湃,向天際奔流。要真正讀懂這首詩,必須有
一定的綜合知識,其中“碧空盡”怎樣理解? 這可以用視角變小、地球是圓
形的知識來解釋,“天際流”涉及到的知識是:長江流域的地理地貌特征是東低西高,重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能的轉化,該詩實際上是一道融力學、光學為一體的綜合題,同時又是一道多學科交叉綜合試題。學習鑒賞這首詩既培養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又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又如,引用陸遊的“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在解釋其詩的含義後,可讓學生討論為什麼城市的現代化程度、工業化程度越高,城市與郊區的溫度差越大? 要求學生從學過的知識入手,分析歸納出現象存在的原因,和改變此現象的措施。學生經過討論和思考後是可以從比熱、對流,蒸發吸熱、機器放熱等方麵得到答案的。
可以說,祖國的文化遺產博大精深,古詩詞中的物理知識也多涉及力、
熱、光、聲、磁等物理知識,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善於充分利用古詩同,挖掘其中的物理知識,對物理概念的教學大有裨益.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失為一條很好的途徑
[baike.baidu.com]
古詩體
古詩體,又稱古風。
唐代以前的古詩體是一種不講究格律,也沒有字數句數限製的詩體。唐以後,由於近體詩的產生,詩人為了將古體詩與新興的格律詩相區別,便有意模仿漢魏六朝古詩的寫法,在某些方麵加以限定,從而形成了唐代古體詩的固定模式。其結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詩體,變成一種處於格律詩與自由詩之間的半自由詩。
古體詩的字數和詩行:
古體詩沒有固定的詩行,也不會有固定的體式。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分類。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四言詩,遠在《詩經》時代就已被人們采用了。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體詩仍以五言、七言為代表。
五言古詩,是古體詩的正統,寫的人很多。
七言古詩,不是古體詩的主流,這是它起源較晚的緣故。所以,七言股風頗受七言近體詩的影響。
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都是字數整齊的古體詩。另有一類雜言古詩,詩行裏的字數長短相雜,參差不齊。
宋詞: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裏,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妍,曆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裏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這裏全部都是宋詞
[www.guoxue.com]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藝形式是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麵的特點,或者說詞本是一種依照一定曲調配樂演唱的詩。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倚聲”。詞在宋代的別稱有“曲”、“雜曲”、“曲子詞”、“樂府”、“琴趣”、“樂章”等,均與音樂有關。另一個後世比較通行的別名“長短句”,從表麵上看著眼點是文字表現上與傳統五七齊言的詩不同,其實詞句子的長短參差,還是因為曲調節拍的需要。詞依音樂體段和節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別。令,也叫“小令”。慢詞,古人從字數著眼,也稱為“長調”。詞的分段叫“分片”,除單調外,一首詞多由上、下兩片組成,慢詞有多至三四片者。
詞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引進教坊和詩壇,但所作仍以小令為主,齊言、雜言並存。慢詞的大量出現,則是北宋中期的創造。從此宋詞曲調大盛,兼備眾體,蔚為中國詩歌史上與唐詩並峙的另一個高峰。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史上,詞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詞原是了隋唐以來配合燕樂而創作的歌辭,後來逐漸成為一種長短的詩體。它最初民間流傳,晚唐時期,文人開始創作,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詞的藝術水平。到宋代,詞達到了其藝術頂峰,和唐詩並列對舉,各極其美各臻其盛。
詞是中國古代最美的文學,最動人的文學,最擅長抒情的文字,最讓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它和美,渾融蘊藉。它深微隱幽,意味淵永,美到極處,又豪放到極處。
詞壇正宗的婉約派,香軟豔麗,柔到極處,最善娛賓遣興,寫男女幽怨,曲折隱微。詩文之不可道者,皆以詞出之,“天光雲影,搖蕩綠波,撫玩無,追尋已遠。”豪放一派,則詞如詩文,舉凡傷情離別,吊古懷今,社會生活,政治風雲,無不人詞。雄放慷慨,動人心魄。
它最擅抒情,寫豔情而不纖佻,寫富貴而不卑俗,如行雲流水、老鬆柔樹,臨風伴月,情調閑雅,懷抱曠懷,美輪美奐,使人心馳神往,無限沉迷。
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柳永、宋祁、張先、蘇軾、黃庭堅、秦觀、賀鑄、張來、晁補之、周邦彥、張元千、張孝祥、朱敦儒、史浩、嶽飛、李清照、辛棄疾、陳亮、陸遊、薑夔、吳文英、文天祥、元好問……這一係列閃光的名字,為我們締造了中國最美的詞文學殿堂。
隻有一個唯美的時代,才會出現這樣絕美的藝術。
它們是千古流芳的璀燦經典,是風雨人生路上的最好伴侶。
詞:中國詩歌的一種,又別稱長短句、詩餘、琴趣等[詳見附錄中的<詞學名詞釋義>(施蟄存著)]。約始唐朝,盛行於宋代。
原指合樂歌唱的歌詞,故亦稱為曲或曲子詞。後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稱“倚聲”。再後,則依前人作品的字數、句數、聲律、韻律而填寫。自此,方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句長長短不齊的格律詩。
詞有許多不同的詞調,每種詞調各有特定的名稱,叫做詞牌,如《西江月》、《如夢令》等。不同的詞調,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填詞時要求嚴格遵守。按句數、字數的多少,詞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
小令:一般指字數較少的詞。前人以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雖無根據,亦多沿用。
中調:一般指介於小令和長調之間的詞。前人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後多沿用。
長調:一般指字數較多的詞。前人以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後多沿用。
「詩詞」二字連在一起,成為一個語詞,在現代人的文學常識中,它表示兩種文學形式:一種是「詩」,它是從商周時代以來早已有了的韻文形式。一種是「詞」,它是起源於唐五代而全盛於宋代的韻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觀念中,詩詞二字很少連用。偶然有連用的,也隻能講作「詩的文詞」。因為在當時,詞還沒有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的名稱。
「詞」字是一個古字的簡體,它原來就是「辤」字。這個字,古籀文寫作「□」,省作「辤」,現在寫作「辭」,漢人隸書簡化為「詞」。所以,「詩詞」本來就是「詩辭」。到了宋代,詞成為一種新興文學形式的名稱,於是「詩詞」不等於「詩辭」了。
詩是一種抒情言誌的韻文形式,《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都是詩。詩被譜入樂曲,可以配合音樂,用來歌唱,它就成為曲辤,或說歌辤。《詩經》中的詩,其實也都可以歌唱,在當時,詩就是辤。不過從文學的觀點定名,稱之為詩,從音樂性的觀點定名,就稱之為曲辤或歌辤,簡稱為辤。「楚辤」就是從音樂性的觀點來定名的,因為它是楚國人民中流行的歌辤,其實,如果從文字的觀點定名,楚辤也就是楚詩。到了漢代,五言詩產生以後,詩逐漸成為不能唱的文學形式,於是詩與歌辤分了家。從此以後,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詩,題目下往往帶一個「辤」字,魏晉時代,有白紵辤,步虛辤,明君辤等等。這個辤字,晉宋以後,都簡化為詞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拓枝詞、涼州詞、竹枝詞、橫江詞、三閣詞,這一切「詞」字,都隻有歌詞的意義還是一個普通名詞,並不表示它們是一種特有的文學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興了一種長短句的歌詞,它們的句法和音節更能便於作曲,而與詩的形式漸漸地遠了。我們在《花間集》的序文中知道,當時把這一類的歌詞稱為曲子詞。每一首曲子詞都以曲調名為標題,例如「菩薩蠻」,表明這是菩薩蠻曲子的歌詞。
從晚唐五代到北宋,這個「詞」字還沒有成為一種文學形式的固有名詞。牛嬌女冠子雲:「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黃庭堅詞序雲:「坐客欲得小詞。」又雲:「周元固惠酒,因作此詞。」蘇東坡詞序雲:「梅花詞和楊元素」,又有雲:「作此詞戲之。」類此的詞字,也都是歌詞的意思,不是指一種文學形式。南宋初,曾慥編了一部《樂府雅詞》,今天我們說這是一部詞的選集,但在當時,這個書名僅表示它是一部高雅的樂府歌詞。北宋詞家的集名,都不用詞字。蘇東坡的詞集名為《東坡樂府》,秦觀的詞集名為《淮海居士長短句》,歐陽修的詞集名為《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周邦彥的詞集名為《清真集》。沒有一部詞集稱為《××詞》的。
南宋初期,出現「詩餘」這個名詞,它指的是蘇東坡、秦觀、歐陽修的這些曲子詞。無論「樂府」、「長短句」或「近體樂府」,這些名詞都反映作者仍然把它們認為屬於詩的一種文體。「詩餘」這個名詞的出現,意味著當時已把曲子詞作為詩的剩餘產物。換句話說,就是已把它從詩的領域中離析出來了。一部《草堂詩餘》,奠定了這個過渡時期的名詞。
不久,長沙的出版商編刊了六十家的詩餘專集,絕大多數都改標集名為《××詞》,例如《東坡樂府》改名為《東坡詞》,《淮海居士長短句》改名為《淮海詞》,《言真集》先改名為《清真詩餘》,後又改名為《青真詞》。
從此以後,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的固有名稱,「詞」這個名詞才確定下來,於是有了「詩詞」這個語詞。
文學史家,為意義明確起見,把歌詞的「詞」字寫作「辭」,而把「詞」字專用以代表一種文學形式。
[zhidao.baidu.com]
一、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係
“唐詩宋詞”一語,宋詞與唐詩並稱,不唯標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之義,而且也說明,宋詞是庶幾可與唐詩媲美的一大詩體。宋季承唐,然而如魯迅先生所言,好詩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詩歌創作方麵,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確乎很難。但是,唐人所留下的豐富的文學遺產,宋人也並不有白白浪費,而是將它們更多更靈活運用在“詞”這一詩歌體式上,使詞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絕後的發展。
我們在論宋詞與唐詩的關係時,往往更多的注意於宋詞與唐詩的區別。差別的確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書的宋詞部分,筆者也主要著眼於宋詞最主要的藝術特征(當然也是與唐詩的不同之處)來展開論述。但在此緒論中,就像我們在論述唐詩的藝術特性前必須先說明唐詩對前代的繼承關係一樣,我們也必須先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係。
可以肯定地說,宋詞能取得如此顯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詩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純熟的技巧之上,是絕對不可想象的。從後來挖掘出來的敦煌曲子詞來看,詞在進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長短參差不齊外,與此前的民間歌謠並沒有什麼兩樣,一樣的主要是采用那種簡單、質樸、直率的表現方法。到中晚唐文人開始實驗填詞以後,就像一切民間文學向文人的文學的轉變一樣,詞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變化,漸漸地帶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藝術化的色彩(當然,也會有負麵影響,例如少了質樸和直率,但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實驗詞的創作的白居易、劉禹錫,尤其是後來大量進行詞的創作的溫庭筠、韋莊等,他們本就是唐的重要詩人,他們的加入,必然地會把他們在詩歌創作中的種種技巧,帶到詞的創作中來。另外,五代、宋的詞作者,也幾乎都是詩人,他們一麵作詩、一麵填詞,唐詩的各種技巧自然就會融彙、滲入到詞的創作中去,使詞的創作更加精美。實際上,我們隻要對宋詞的藝術稍稍加以分析,就會發現,宋詞在意象、寫景抒情手法的運用方麵,在詞的境界營造方麵,甚至在語言的錘煉、借代、典故等手法的運用方麵,與唐詩都有著明顯的繼承關係。倒如下麵秦觀的名詞《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
春風十裏柔情,怎奈何、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
蒙蒙細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相對於詩,這是一首地道的詞,它的情韻、它的色澤、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詞味兒的。但是如果我們再仔細一品味,卻發現它在很多方麵,與唐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詩人的獨創,但實際上,登高抒懷、寄愁正是唐詩人常用的寫法,此類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杜牧的“樓倚霜樹外,鏡天玩一毫”(《長安望秋》)、李商隱的“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安定城樓》)、許渾的“一上高樓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州”(鹹陽城東樓);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詩的淵源,如杜甫的“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李商隱的 “江風揚浪動雲根,重碇危檣白日昏”(《贈劉司戶賁》)至於接下來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詩中常見的意象和寫法;甚到 “鏟盡還生”一語,也並非完全沒有借鑒,例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孟浩然的“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下麵的“柳外”、“青驄”也一樣,單純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說了,就是以“柳外青驄”來暗示戀情、離別的寫法,也不是完全無所本的,如李商隱的《無題》中就有“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儲光羲的《釣魚彎》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雖然它們之間有較大的區別,但也不能說它們完全沒有聯係。至於“青驄”代車馬、“紅袂”代女性的寫法,也是唐詩中龐大的借代體係中所有的。至於下片中“夜月、春風、飛花、細雨、黃鸝”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類似意象來渲染愁緒的寫法,以及它所創造的迷朦的意境,與唐詩都有著直接的借鑒關係。例如下麵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著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運用了大量的這類意象來渲染愁緒,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簾、十裏柔情”這些詞語及其組合,應該說與唐詩也是有關係的,如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中,幾乎就包含了所有這些意象和句式,其詩如下:“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筆者選擇秦觀這片詞來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係,並不是它與唐詩有特別多的雷同處、借鑒得特別多,這實在是宋詞創作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並不足怪,下如唐詩是在前代巨大遺產的基礎上創新、 發展一樣,宋詞亦是在唐詩豐富的遺產的基地上進行創造的。
論到這種繼承性,這裏自然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宋詩與宋詞都繼承了唐詩這一遺產,那麼,為什麼宋詩的成就遠在唐詩之下,亦不及宋詞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詩與詞不同的體式是造成這一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更好地說是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先打一個也許不十分恰當的比喻:唐詩的創作藝術好比是一種專利,宋詩人把這種專利拿來製作同一種東西,盡管他們並非完全沒有創造、沒有革新、沒有增補,但是他們製作的畢竟是詩,是同一種東西,因此,這些東西一上市,就會被人窺見雷同處、摹仿處、剽竊處,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專利。正國為此(當然還會有別的原因),宋詩就希望有一點自己的東西,例如詩的議論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這些東西新則新矣,但卻或多或少地違背了詩的藝術規律。但宋代的詞人則不同,雖然他們也繼承了唐詩的創作藝術,但是,他們製作的卻是另一種東西,是長短句的詞,盡管明眼人也能窺見它們之間的某種繼承關係,但這卻不會被人視為侵犯了專利。有一種也許較為極端的現象可以證明這一點:宋詞中也有很多摹仿、點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詩句的,這種情總如果出現在宋詩中,是萬萬逃不掉蠹魚之譏的。但它出現在宋詞裏,情況卻大不一樣,由於詞的長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韻味,卻仿佛給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幾道的《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裏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在這首精彩的詞中,不要說意象、寫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運用上繼承了唐詩的藝術技巧,就是在字麵上也有幾處與唐人的詩句有些關係的,最末兩句,幾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贈別》詩:“多情卻總似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若單以個別的句子來對照,晏幾道是萬萬逃脫不掉書袋之名的。但若從詞的整體來衡量,杜牧的這兩句詩被稍加變化,放在一首結構、韻味全新的詞中,卻並不給人以多少摹仿、陳舊之感。如果借用係統論的觀點來看這樣的現象,就一點也不奇怪:詞對於詩而言,是一個不同的係統,即使同樣的詩句進入詞中,它也會獲得新的係統質。對於這種現象,前人實際也有所認識,例如明王世貞說:“‘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隋陽帝詩也。‘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少遊詞也。語雖蹈襲,然入詞尤是當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說:“晏元獻《珠玉詞》集中《浣溪沙·春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本公七言律中腹聯,一入詞即成妙句,在詩中即不為工。此詩詞之別,學者須於此參之,則他詞亦可由此會悟矣。”為什麼“語雖蹈襲”的句子,“然入詞家尤是當家”呢?為什麼“在詩中即不為工”,“一入詞即成妙句”呢?這便是因為詞是一不同於詩的新的係統,同樣的詩句一進入詞,就獲得了新的係統質。至於更巧妙無痕跡的化用,那更可以視為一種全新的創造。如此詞中的“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可以說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秋雲無覓處”。但晏詞化用後,不僅更凝煉,更由於句式的變化,使它比原詩獲得了更深長的韻味。這種現象在宋詞中很多,可以說舉不勝舉。
當然,我們說宋詞繼承了唐詩的遺產,也並不是說宋詞就沒有自己的創造。前麵我們說宋詞繼承唐詩的創作藝術生產了一種新的東西,這新的東西之“新”,當然就是唐詩中所沒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長短交錯、變化多端的句式,這種句式,打破了唐詩(也打破中國古詩)齊言的傳統,為更自由、委婉、更有韻味的抒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的“言長”的藝術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韻律及其所帶來的其他藝術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還表現在它的“詩餘”功能上、它的“詩餘”題材的選擇上。這種新的功能與新的題材選擇,與它特定的體式、句式相結合,又帶來了宋詞一係列新的東西,例如它委婉、傾訴式的抒情韻味、細膩而多層折的描寫、對內心生活更細膩而深入的把握、裝飾設色的藝術、輕麗婉約的風格等。這種種之新,就造成了宋詞與唐詩很不相同的麵目。對於宋詞與唐詩的區別,王國維有一段雖然簡約而不失精當的論述,他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這段評述,可以說包含了筆者以上所言宋詞之“新”,包括了它的體製、它的功能、它的題材特點等。在本書中我們探討宋詞的藝術,主要就抓住這些新的方麵來進行研究。當然,對於它對唐詩藝術的繼承,我們也會給予適當的關注。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請問大師這首勵誌詩歌寫得怎麼樣啊有不
詞學名詞釋義>詞學名詞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