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兩句俗語分別反映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著______和__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普遍存在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反映的是親子代間的具有相同的性狀,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是通過生殖細胞將控製性狀的基因傳給下一代而實現的.因此“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說明自然界普遍存在遺傳現象.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體現了親子間和子代個體之間具有不同的性狀,因此體現了生物的變異現象.
故答案為:遺傳;變異
部編義務教育曆史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部編義務教育曆史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1.新編曆史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指導思想是什麼?
新編曆史教材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曆史學科的教育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是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將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融入到對曆史的敘述和評判中;二是從曆史發展的角度使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碩成果;三是通過具體史實的敘述,凸顯曆史課程在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土意識教育、法治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等方麵的教育功能;四是依據課程標準,體現義務教育的基礎性,使學生了解中外曆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掌握曆史上重要的、基本的史事;五是體現新課改的理念,注重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2.新編曆史教材在編排上是按照什麼樣的體例來進行的?
新編曆史教材的編寫采用“點―線”結合的方式。“點”是指重要的曆史史實,“線”是指曆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學習內容依據人類曆史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這樣的設計使社會形態的發展變化更加清晰,中外曆史的發展線索更為完整、貫通,有助於學生掌握中外曆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重要史實,更加深刻地理解社會發展演進的曆史規律。
在每課的結構設計上,以課文為主體內容,同時配有多種輔助欄目,加強教材的可讀性、可學性和可操作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展開多種學習活動。如設計有“課前導語”“相關史事”“人物掃描”“材料研讀”“問題思考”“課後活動”“知識拓展”等欄目,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台。
3.新編曆史教材是如何遴選史事的?
新版教材對各階段的曆史都選定了突出的主線,以顯示曆史發展的主體和關鍵問題,並圍繞各時期的主線遴選史事。如中國古代史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鞏固為主線,選擇了秦統一中國、漢武帝鞏固大一統、隋唐的統一等主要史事;中國近代史以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主線,選擇了兩次鴉片戰爭、抗擊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主要史事,特別是客觀講述了南京大屠殺這段沉痛的曆史,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國現代史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為主線,選擇了三大改造、改革開放、中國夢等主要史事;世界史則呈現世界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和人類曆史進程的總體趨勢。教材中尤其是對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領導作用的敘述比較全麵係統,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曆史必然性。
此外,選取了大量的史事,對我國固有的領土和領海主權進行了詳細說明,以增強學生的國家主權意識。
4.新編曆史教材如何改進學生的曆史學習方式?
過去曆史學習過多強調死記硬背,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味,針對這些積弊,教材在設計上更多強調了學生的思考和體驗,如八年級上冊第29頁的課後活動專門設計了思考題:“通過《馬關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而今天中國同樣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這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由此改變單純記憶《馬關條約》簽署時間、內容的學習方式,通過比較、分析等方法,提高學生對曆史事件的理解和認識水平。
(來源:教育部官網,作者係教材主要編寫專家、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曆史教材強化唯物史觀的培養
劉家和 鄭謙
曆史教材審查專家組由相關專業的教授、研究員、教研員和中學一線教師組成,對初中曆史教材進行了多次認真審查。
在審查過程中,我們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曆史教材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曆史課程的育人價值,從曆史發展的角度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民族團結等方麵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二是曆史教材必須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人類曆史發展進行實事求是的、史論結合的敘述,運用正確的史觀評判曆史與現實中的大是大非問題,使學生正確地認識曆史,反對曆史虛無主義;三是曆史教材的內容表述要依據確鑿的史實和史料,在普及曆史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吸收已達成共識的史學研究新成果;四是要適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有助於不同學段的學生學習曆史和認識曆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
我們認為新編曆史教材的主要特點有:
1.將唯物史觀這條紅線貫穿教材始終,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到了曆史敘述與闡釋之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2.特別強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注重從曆史發展演進的角度,通過具體、豐富的史事,使學生認識核心價值觀的曆史淵源及現實意義,感悟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體現。
3.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曆史6冊中有2冊集中講授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內容,涉及中國曆史文化名人40多人,科技、文學著作30餘部,對傳統文化的闡釋比較係統全麵,所選的人和事也極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4.重視革命傳統教育,在6冊教材中集中2冊係統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1位,使學生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了解更加係統和深入。
5.注重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格局,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特別是國家主權意識教育,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
(來源:教育部官網,劉家和係曆史教材審查專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鄭謙係曆史教材審查專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部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魯潔 朱小蔓
1.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怎樣體現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豐富,教材編排設計一是依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認識核心價值觀;二是聯係學生的生活經驗,由近及遠,結合學生不斷增長的年齡和閱曆,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核心價值觀;三是采取循環往複、螺旋遞進的呈現方式,強化教育效果,引導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層層推進;四是設計多種活動形式,促進學思並舉、知行合一,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麵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我們特別注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既注重了傳統節日、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方麵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詩歌、傳統格言及諺語等題材對兒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如《快樂過新年》《團團圓圓過中秋》等,還專門以“驕人祖先、燦爛文化”為單元,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教材富有中國文化風格和精神氣息,幫助學生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在完整的曆史文化脈絡中涵養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的品德。
2.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整體內容是如何安排和設計的?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學校―社區(家鄉)―國家―世界的順序,由近及遠地設計了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領域。
同一領域內部,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如“我的健康成長”,在一年級側重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三年級側重學習習慣和安全成長,四年級側重同伴交往,五年級側重生活中的新問題等。
在具體安排學習內容時,盡量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如快樂過新年安排在寒假前倒數第二課,國慶節安排在秋季第三課等;涉及自然的主題,采用與教材使用時間一致的季節安排,方便孩子們觀察體會。
初中教材將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知識領域融合起來,囊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公民意識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國情國策教育、國際交往教育等,整體建構教材的內容體係。
道德領域主要是通過同伴交往、師生交往、親子交往、社會交往等,引導學生形成文明、禮貌、平等、友善、誠信、慎獨等基本道德品質。
心理領域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學會自我調節和管理,培育積極情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法律領域主要是幫助初中學生認識法律的重要作用,培育法治信仰,增強憲法意識,引導學生做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國情領域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製度的認識與理解,拓展國際視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提高德育實效性一直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新編教材在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方麵做了哪些努力?
教材力圖進一步改變以往學科教學偏於知識傳遞和記誦、應考的積弊,根據學習內容盡可能設計安排有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引領道德與法治學習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多采用調查研究、參觀訪問、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在生成性的活動中,積極表達、善於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每一課內容的展開都包含著一條引領生活經驗的線索:以“運用你的經驗”開始,把學生的個體經驗作為學習的起點;隨後的“探究與分享”等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個體生活經驗得以表達、分享,進而促進個體對自身經驗的反思,通過師生經驗、生生經驗的碰撞、共認等促進學生個體經驗的調整、擴展;最後均以“拓展空間”結束,力圖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
4.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在教材編寫上是如何落實這一要求的?
首先是係統設計法治教育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以憲法精神為主線,以增強規則意識、程序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等為重點,明確學習要求。其次是采用專冊與分散融入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法治教育內容。編寫法治教育專冊,供六年級和八年級使用,滿足不同學段集中開展法治教育的需要。同時,在其他冊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第三是有機結合中小學學生生活經驗,從現實問題入手,以案例為依托,突出正麵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如義務教育法保障失學兒童上學的權利,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等。
(來源:教育部官網,魯潔係教材總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德育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朱小蔓係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道德與法治教材特色
成尚榮
道德與法治教材審查專家組對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進行了嚴格審查,此前還審查了編寫大綱和樣章。我們重點關注兩個方麵的問題:一是如何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係統思考、整體設計,生動活潑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二是在注重大中小銜接的基礎上,怎樣進一步加強道德與法治的有機結合,並優化國情和心理教育等內容的融入與表達。
我們認為新編教材能依據課程性質和任務,從小學和初中學生特點出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尤其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體現了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堅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關注兒童的經驗,激發學習興趣,貼近兒童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改進教材的呈現方式,低年級教材還適當采用兒童繪本的形式,引導兒童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2.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體安排,在開發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麵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內隱”與“外顯”相結合的融入方式,真實自然。?3.研究並遵循兒童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兒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學習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係,促進兒童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
4.針對兒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現實,在全麵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於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兒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兒童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色是:
1.準確地把握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定位,注意與小學和高中教材的銜接。根據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將道德、法治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設計、編寫了富有青春氣息的內容,引導學生熱愛青春、珍惜青春,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等思想道德素養。
2.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整體設計上,做了較為係統的思考和安排。教材既關注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各自特點,又關注兩者的關聯性,采用生活導入、情境再現、問題討論、價值辨析、導航引領等方式,在融入和呈現方式上的探索是有益和有效的。
3.根據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對道德、法治進行融合的同時,又注意對心理健康和國情等領域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在結構上不斷研究和調整,進一步優化教育內容,較好實現教材的縱向銜接、橫向貫通、螺旋上升的特點。
4.選擇初中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現實問題和典型事例作為素材,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將對矛盾衝突的認識、辨析作為道德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必要環節和重要過程。教材既是生動活潑的,又具有一定的深度。
(來源:教育部官網,作者係道德與法治教材審查專家、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地方聲音:馬鞍山一線教師
《思想品德》更名《道德與法治》,強化學生道德教育和法治精神。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就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係,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按照這一要求,教育部要求,今年9月份,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體現了國家對國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道德和法治精神的要求更高了。品德隻是個體的品德,但道德的覆蓋麵則更廣、要求更高。法治也體現了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
新教材的編寫更加符合學生年齡和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素材的選擇上突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在單元欄目的設置上,也更加突出強調了道德的實踐性。正文之前,從“運用你的經驗”這個欄目出發,慢慢深入,除了正文之外,“探究與分享”“閱讀與感悟”“方法與技能”“相關鏈接”4個板塊,便於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課堂活動,正文後的拓展空間留給了學生很大的發揮餘地。此外,在課本的編寫上,也避免了很多“高大上”的說教,更加抒情唯美,可以讓教材更加容易走進學生的心靈。(馬鞍山市中學政治特級教師、教科院教研員吳望民)
曆史刪減30多個知識點,突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此次曆史課本的修編總體上體現出來的特點是:總量減少了、難度降低了、重點更突出了。
以前的教材是學習主題,現在弱化主題按照曆史發展的時序,選擇最基本的史實,刪除了繁難偏舊的內容,減少了30多個知識點,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了。比如,中國古代史中,元謀人、堯舜禹的傳說、禪讓製等內容不再學習,增加了文景之治、安史之亂、宋朝重文輕武的內容,同時在課本的編寫中也吸收了最新的曆史研究成果,比如把第一次世界大戰放在了世界現代史的學習板塊之中,這根據的就是最新研究成果。因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作為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已經基本得到公認。
除此之外,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主權和海洋意識以及與法治教育有密切聯係的史實,也都納入了新版課本之中。
(馬鞍山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學曆史教研員 徐燦華)
鏈接
中小學教材變革曆程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這是當時唯一一家以研究、編寫、出版基礎教育階段各學科教材為中心的出版社。1951年7月,人教社第一套語文教材麵世。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教材要在統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行多樣化”“提倡各地編寫適應當地農村中小學需要的教材”。同年推廣使用的人教版第九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前後使用了十幾年。
2001年,教育部發布《關於啟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通知》,實行課程改革,各出版社可依據“課程標準”編寫教材,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後,各地選擇使用。
2011年,最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本次教育部組織的新編3科教材即據此標準編寫。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