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重點句子
核舟記重點句子翻譯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譯: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2、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譯: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邊
的衣褶裏。
3、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譯:那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
核舟記的詳細情況,作者以及重點句子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 雕橄欖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態。嚐貽(yí)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者為艙,篛(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 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麵,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fǔ)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yí),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ruò)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zhuàn)文,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céng)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個有特殊技藝的人叫王叔遠,他能夠用直徑一寸的細小圓形木頭,雕刻宮殿、杯、盤、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頭。沒有一件不是依據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贈送我一隻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來是蘇軾泛遊赤壁。
船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的兩旁開有小窗戶,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開窗子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子,就(看到)右邊(窗門)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個字,左邊(窗門)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個字,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胡須濃密的人是蘇東坡,佛印位於他的右邊,黃魯直位於他的左邊。蘇東坡和黃魯直共同看著一幅書畫長卷。蘇東坡右手拿著畫卷的右端,左手輕按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畫卷的左端,右手指著畫卷,好像在說什麼話似的。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身子略微側斜,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東坡的左膝,魯直的右膝),都被隱蔽在手卷子下邊的衣褶裏。佛印極像佛教的彌勒菩薩,袒露胸脯,露出乳頭,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黃二人不相類似。他臥倒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豎著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撐船的人。位於右邊的撐船的人,梳著椎形發髻,仰著麵,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位於左邊的人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扶著火爐,火爐上有把茶壺,那個人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的聲音似的。
那隻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麵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得像蚊子腳,筆畫清清楚楚,字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篛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圖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是挑選長而狹的桃核雕刻製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字詞解釋
1. 奇巧人:特殊技巧的人。奇,特殊。
2. 王叔遠:名毅,字叔遠。明代民間微雕藝人。
3. 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徑,直徑。
4. 為:做,這裏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盆,碗一類的東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罔:無,沒有。罔不:無不,都。因:順著,就著。勢:(木頭的)樣子。象:模擬。形:(物品的)形狀。各:各自。具:具有。情態:神態。
8. 嚐:曾經。
9. 貽:贈。
10. 餘:我。
11. 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是蘇軾乘船遊赤壁的故事。蓋:表示推測的語氣詞。泛,泛舟,坐船遊覽。雲:表示敘述結束。
12. 約:大約。
13. 有(yòu)奇(jī):多一點。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奇:零數。
14.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黍:又叫黍子,去皮後叫黃米。一說,古代一百粒排列起來的長度是一尺,因此一個黍粒的長度是一分。許,上下。
15. 中軒敞(chǎng)者為艙:中間高起開敞的部分是船艙。軒:高起。敞:敞開。為:是。
16. 箬篷: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篛的異形字是“箬”。
17. 雕欄相望焉: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望:對著,麵對著。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裏的文句。
19.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裏的文句。清:清涼。徐:緩緩地,慢慢地。興:起。
20. 石青糝(sǎn)之: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石青:一種青綠色顏料。糝:塗。
21. 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
22. 髯(rǎn):兩腮的胡須。這裏泛指長胡須。
23.居:處在。
24.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25.魯直: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26.執:拿著。
27. 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28. 卷端:指畫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畫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語:好像在說什麼話似的。語,說話。
31. 微側:略微側轉(身子)。
32. 其兩膝相比者: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隱卷底衣褶中: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裏(意思說,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並的兩膝)。
34. 絕類彌勒:極像佛教的彌勒菩薩。
35. 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36. 不屬(zhǔ):不相類似。
37. 詘右膝:臥倒右膝。詘:通“屈”,彎曲。
38.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時用以計數的成串珠子。
3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0. 曆曆數也:清清楚楚地數出來。曆曆:分明可數的樣子。
41. 楫:船槳。
42. 舟子:撐船的人,船夫。
43. 椎髻:梳成椎形發髻,屬於詞類活用。
44. 衡:通“橫”,橫著。
45.攀:扳著。
46.呼嘯:大聲呼叫。
47. 其人視端容寂: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
48. 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開了沒有的樣子。若……然:相當於“好像……的樣子”。
49. 船背稍夷:船的背麵稍平。背,這裏指船底。夷,平。
50.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51. 虞山王毅叔遠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現在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裏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的名勝代替自己的籍貫。叔遠甫就是“字叔遠”的意思。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52. 了了:清清楚楚。
53. 墨:黑。
54. 篆章:篆字圖章。
55. 丹:朱紅色。
56. 為:刻有。
57.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58. 簡:挑選。同“揀”,挑選。
59. 修狹:長而窄。
60.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奇妙啊!矣哉,相當於“了啊”,表示驚歎的語氣詞。
61. 計:計,計算。
中考要考的核舟記的重點句子翻譯
能以徑寸之木 (以:用) (之:的)
各具情態 (具:具有)
嚐貽餘
一 (嚐:曾經) (餘:我)
高可二黍許 (許:上下左右,表約數)
啟窗而觀 (啟:打開)
閉之 (之:指窗)
居左 (居:處於、位於)
而豎其左膝 (而:表承接,不翻譯)
若嘯呼狀 (若:好像) (狀:樣子)
左手撫爐 (撫:撫摸)
若聽茶聲然 (然:……的樣子)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而:表轉折,可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還有,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大概就這些= =尤其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去年我中考考到了這句
核舟記中人物描寫的句子及賞析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身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 ? ? ? ?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麵,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這一段寫船頭三個主要人物的狀貌神情。作者以對人物姿態、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精湛技藝。“中”“左”“右”,三個方位詞分別交代船頭的人物及他們的位置,突出蘇東坡的主人地位,緊扣第1段中點出的“大蘇泛赤壁”的主題。“峨冠而多髯”,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蘇、黃共閱一手卷”、蘇東坡“撫魯直背”、魯直“如有所語”,可以見出二人的友好關係。蘇、黃兩人的神態、心情不難體會。寫佛印,則突出他的不拘禮節、放浪形骸的特點。“神情與蘇、黃不屬”句,概括說明三人的神情、氣質、風度各不相同。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詩人、學者,受世俗禮法的束縛,後者是僧人,不受世俗的禮法拘束。同時,物以類聚,佛印的形象對蘇東坡的性格與精神傾向也是一種暗示。
核舟記揭示中心的語句是哪一句?
嘻,技亦靈怪矣哉!
針對核舟記一文可以提出那些問題?
針對核舟記一文可以提出問題有(“【】”內為答案):
1、《核舟記》作者是【魏學洢】,【明】代人。本文選自【《虞初新誌》】。介紹了【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文中對核舟所刻【人】、【物】、【字】等描摹細致入微,形神兼備。
2、文章按【總——分——總】結構,按【空間】順序說明,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先概括介紹,然後按【船艙】、【船頭】、【船尾】、【船背】的具體順序說明,最後歸納小結。重點明確,緊扣核舟的主題對船頭的情景進行生動具體的描摹。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體會。
3、作者抓住了核舟【奇巧】的特征來介紹的,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
4、文中最後一段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5、“閉’字和“啟”字相應,一啟一閉說明了什麼?
【寫出了介紹的順序:由舟外到舟內再由舟內到舟外,引導讀者仔細觀看,並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6、“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這一句主要說明了什麼?意在突出什麼?
【主要說明了核舟的小;意在突出王叔遠的高超技藝。】
7、為什麼詳細說明刻在核舟上的對聯?
【因為它們分別是《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中的句子,這與“大蘇泛赤壁”的情景相合,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題,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情趣。】
8、文說中這件雕刻品刻的是“大蘇泛赤壁”。“泛”是任意漂浮的意思,從什麼地方看出軾和他的友人是“泛舟”?
【兩個船夫,一人煮茶,一人休息(自得其樂),無人控製船隻,可知是“泛舟”】
9、寫三個人的神情主要是為了什麼?
【讚歎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10、第三段為什麼先介紹蘇東坡?
【①與核舟主題“大蘇泛赤壁”相吻合;②前麵介紹窗上刻的是蘇東坡的詩句;③三個人的位臵東坡居中。由此可見,蘇東坡是主要人物,因此先寫。】
11、蘇、黃二人的友好關係可以通過【“左手撫魯直背”】的動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的動作和神態中看出來。
12、“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一句點明了窗子具有【靈活精致】的特點,說明【雕刻者技藝的精湛。】
13、從對佛印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佛印【超脫塵世、豁達開朗】的特點。
14、第四段中右邊舟子神態【輕鬆悠閑】,左邊舟子神態【專注平靜】。
15、最後一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突出了核舟之小和雕刻技藝的高超。】
16、作者為什麼從船的中部寫起?
【①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船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艙邊的窗可以開關,由此說起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和 “大蘇泛赤壁”相照應,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題。】
17、該工藝品藝術的精湛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①用料體積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所刻事物情態畢備】
18、“嘻,技亦靈怪矣哉!”這一句的表達方式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議論,對精湛的雕刻技藝的讚歎之情。】
核舟記中點名核舟主題的句子是
蓋大蘇泛赤壁雲;嘻!技亦靈怪矣哉!
滿意請采納,謝謝!
核舟記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謝謝?
選自清朝張潮編輯的《虞初新誌》
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動地表現了曆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故事。舟上五人,須眉畢見,其他如箬蓬,窗,楫,壺,爐等,無不應有盡有;還有34個字,勾畫了了,真可謂巧奪天工。本文就是對這件藝術品的文字說明。閱讀時,要善於運用想象再造出這件藝術品的形象,並仔細品位雕刻家的藝術構思。
編輯本段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盈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嚐貽(yí)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者為艙,箬(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麵,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1·注音
mǐn wǎng yí shǔ ruò
器皿 罔 貽 高可二黍許 箬篷
sǎn rán shǔ qū
青糝 髯 不屬 詘
jì
椎髻
2·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 (詘——“屈”,彎曲。)
左手椅一衡木 (衡——“橫”,橫著)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揀”挑選)
約八分有奇 (有——“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通“父”,對男子的美稱,多附於字之後)
右手攀右趾 (攀——“扳”,拉;引;撥動)
3·一詞多義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 奇異、罕見。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 零數,餘數。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 有。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 通“又”。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 —— 雕刻成。
中軒敞者為艙 —— 是。
可:高可二黍許——大約。 珠可曆曆數也——可以
端:東坡右手執卷端——名詞,“奇異、精巧” 其人視端容寂——形容詞,“端正、正”
題目解說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藝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記是本人的文體,這裏有描述的意味。
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按照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態。(他)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遊赤壁的場景。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顆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並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黃庭堅)一起看一幅畫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卷的右端,用左手撫摸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書畫卷,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卷下麵的衣褶裏麵。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放在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膝,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紮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腳趾,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夫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麵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頂部較平坦,就在它的上麵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戶;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書畫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一部分雕刻成的。嘻,技藝也真是神奇啊!
編輯本段古今異義詞
1、臥右膝: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麵:椎髻,梳著椎形發髻。
編輯本段重點詞語解釋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藝。
2、能以徑寸之木: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圓形物的細小。
3、為宮室、器皿、人物:為,做。這裏指雕刻。
4、罔不因勢象形:罔,無、沒有。因,根據、依據。這裏指就著。象,模擬 。
5、嚐貽餘核舟一:貽,贈。 蓋大蘇泛赤壁雲:泛,乘船浮行。
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奇,零數。
8、高可二黍許:可,大約。
9、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徐,緩緩地。 興,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髯,兩腮的胡須。這裏泛指胡須。
12、佛印絕類彌勒:絕,極。 類,像。
13、舟尾橫臥一楫:楫,船槳。
14、其人視端容寂:端,正。
15、其船背稍夷:背,脊背。這裏指船底。夷,平。
16、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後麵的美稱。
17、鉤畫了了:了了,清清楚楚。
18、其色墨:墨,黑。
19、其色丹:丹,朱紅色。
20、為人五;為窗八:曾不盈寸:曾,尚、還。 盈,滿。
2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修狹,長而窄。
23、篛篷: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篛,“箬”的異體字。 特殊句式 名詞作動詞
編輯本段作者故事
魏學洢在七歲時就能作詩,生性孝順。曾經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橋,斷了腳,也不敢大聲喊痛,唯恐父母擔心受怕。年少時,曾和父親魏大中一起到帷蕭寺苦讀,生活清苦,效法範仲淹日夜吟誦。成年之後,以擅長寫文章聞名於鄉,和他訂下了忘年之交。他,甚至再唆使同黨刑科給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鬥及魏大中,給這三人冠上莫需有的罪名,說他們“招權納賄”,更說左、魏兩人“醜心險,色取行違,自命為血性男子,實為匪類”。魏忠賢更矯旨責怪:“魏大中互訐未悛,不得赴新任”玩弄言官於股掌之中。
楊漣等人彈劾魏忠賢,不僅使其原形畢露,也使依附其下的幹兒義孫們大為恐慌,魏了希恩邀寵,於是天啟五年三、四月間,眾人籌弼的賄賂,判定楊漣左光鬥各坐贓二萬,魏大中三千。
魏大中被捕之時,魏學洢泣血號呼,想隨牢車北上。他不聽從父親勸阻,改換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後跟隨緹騎,沿途打聽父親的起居。抵的拒不相見,有的則對他仰天長歎,相對而泣,無可奈何而已。魏學洢雖然也想上書以己代父,但未能如願。
魏忠賢又矯旨下令,對六人“嚴刑追贓比較,五日一回奏”,於是獄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離,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誣接受熊廷弼等人賄賂,亦為欲加之罪。最後竟被誣陷坐贓而死。死之時溽暑殷雷,相驗領埋之旨,遲遲不下,過了六、七天才差官發屍,,骸脹而黑,肌生蛆蚋,潰爛零落,幾難以辨認,那年魏大中五十一歲。魏學洢領了父親的屍體,匍匐扶襯草啼號。魏大中雖死,但追贓的行動並未停止,因此魏學洢被下浙江監獄。魏學洢在家庭遭此大變,對當時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因此也視死如歸。果真在這同一年,魏學洢也因病而死,死時才三十歲。崇禎初,魏陳述父受冤獄,兄死孝之慘狀。又上書彈劾阮大鉞等人交通逆閹,罪大惡極。不久,魏大中被追諡為忠節,魏學洢也被下詔旌表為孝子。
編輯本段整體把握
本文所寫的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它構思精巧,形象逼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經過細致的觀察,準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然後按一定的空
本文題目末字“記”,係指文體而言。“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紹完核舟之後,還有一段議論(見“有關資料”),課文刪去它的絕大部分,隻保留了最後一句,即“嘻,技亦靈怪矣哉”。因此,現在看來,它跟我們常見的說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開頭是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說明所用的原材料體積很小,而表現的範圍極廣,可見他有多方麵的成就;“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明他構思精紹之後,接著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這就明顯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圖,即以具體作品來證明作者對王叔遠技藝的評價是合乎實際的。
中間是分說: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可分兩層。
編輯本段分段
第一層(第2至第4段)介紹舟的正麵,這是顯示雕刻家巧妙構思和精湛技藝的主要部分。又可分為三小層:
第一小層(第2段)先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即船艙。其中,重點是介紹艙旁的小窗,它不僅可以開關,而且上麵細;“啟窗而觀”,還有“雕欄相望”,更顯出雕刻家構思的巧妙。
第二小層(第3段)介紹船頭部分,寫舟上遊覽者——蘇軾、黃魯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這一層對表現雕品的主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紹也最為詳細。除了細致地寫出人物的衣著、姿勢而外,還著意描述了蘇、黃二人泛舟時的心情。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畫卷的美好意境裏,這是何等豁達、放曠的胸襟!至於佛印的“矯首昂視”,則又給人一種灑脫不群的感覺。這就自然成為蘇、黃二人神情的陪襯,使畫麵顯得不單調。
第三小層(第4段)介紹船尾部分,寫舟子的表情和動作。兩個舟子的神情也“不屬”:一個“若嘯呼狀”,很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是很專注的樣子。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鬆、愉悅的氣氛,跟船頭的情景互紹了題名和篆章,以“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再次顯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藝。題名用黑色,篆章用紅色,對照鮮明,於此可見雕刻家的細心。
最後總括全文,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量和刻字的總數,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用以強調材料體積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後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
第一段總述。“奇巧”概括出雕刻工藝的特點
第二段分述。雕刻者刻的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題。
第三段分述。三人各具情態,栩栩如生
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個悠閑,一個專注
第五段總述。“靈巧”照應“奇巧”讚歎核舟技藝巧奪天工。
編輯本段生動傳神的語言
本文語言平實、洗練,特別是摹寫舟中人物情狀,畫相結合的寫法,不隻貌似,而且傳神。例如:寫蘇東坡與黃右手執卷端,左手扶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令人不隻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段,又是極細膩的文筆。寫佛印是“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突出了這個出家人形象的特征,與讀書人蘇、黃
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藝的精妙,使讀者深為讚歎。
開頭,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點出“核舟”所雕刻的內容。第一句就介紹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頭上能雕出各色各樣的景物,而且形神畢肖,第二句點明“核舟”所雕刻的內容是“大蘇泛赤壁”,為下文張本。
果核雕刻
fruit pit carving
在果核上雕刻各種人物、動物和船隻等,通常也指用果核雕刻成的雕塑工藝品。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欖核雕刻、杏核雕刻、楊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雕刻為主。
沿革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證。據史籍記載和文物考證,果核雕刻在明代已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明宣德年間,夏白眼在橄欖核上雕刻16個小孩,每個小孩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啟年間江蘇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遠,號初平山人)。他在天啟二年(1622)創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長約3厘米,高約0.5厘米,中間為艙,上以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開合。窗旁雕欄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船首刻蘇東坡及其好友黃魯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蘇東坡、黃魯直兩人共執一書閱讀,而佛印和尚如同彌勒,袒胸露乳,左臂掛念珠,念珠曆曆可數。船尾橫豎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題款:“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刻”。字跡細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這件核舟成為後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範。宜興雕刻家丘山精於胡桃核雕刻,題材大多為蘇東坡遊赤壁、漁家樂、百花籃、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以江蘇為傳統產區。康熙年間,蘇州金老(名不詳)、嘉定封錫祿以及乾隆年間的蘇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錫祿的橄欖核雕刻“草橋驚夢”,屋宇、人物等在構圖上安排得當,並配合疏柳藏鴉,柴門臥犬,充分表現了鄉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欖核雕刻“駝背老人”,頭戴棕帽,蓄胡須,衣服肩部有補綴,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詩文;他用楊梅核雕刻的“獼猴”,眉目畢具,據《金玉瑣碎》記載,有的藝人以桃核雕刻串連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羅漢,姿態各異,麵目無一雷同。此外,嘉慶、道光年間,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創作的“東坡遊赤壁”,“篷窗撐辟,江柳掩映”,舟中人物、舷櫓刻畫細致。
近代,果核雕刻主要產於山東、江蘇、廣東、上海等地。山東濰坊桃核雕刻名匠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張大眼、陳子和等。其中丁念廷、高家俊的作品曾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銀牌獎。橄欖核雕刻以廣州、蘇州為主。廣州名匠區桂來及其弟子江澤流以人物、花舫見長。20世紀初,上海果核雕刻名匠有麥春華、殷根福等人。麥春華擅長雕刻樓閣、池沼、人物、器具、花鳥等。殷根福的橄欖核雕刻題材有十八羅漢、八仙、觀音、彌陀佛以及花木蘭、穆桂英等人物,後來傳其子女殷榮生、殷雪芸等。殷雪芸和弟子董蘭生在繼承傳統雕刻的基礎上,創作核桃雕刻“寒山寺”、橄欖核雕刻“鑒真東渡船”等,其中“鑒真東渡船”刻有唐代名僧鑒真及弟子、船工等35人,並配以玉石、紅木雕琢成海波紋的底座,更顯精巧。
工藝和特色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②設計構思,並在果核上畫樣。③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⑤磨光,上蠟。最後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為欣賞品。
果核雕刻的藝術特色是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單件陳設品配以底座,加蓋玻璃罩,以供欣賞;有的綴以流蘇,作為佩件或扇墜;有的將若幹枚果核雕刻串連成念珠。
核舟記的全文翻譯 和字詞句子翻譯通假字等 回答的好 又快的可以加分
①罔(wǎng) ②貽(yí) ③黍(shǔ) ④箬(ruò) ⑤糝(sǎn) ⑥髯(rán) ⑦褶(zhě) ⑧詘(qū) ⑨髻(jì) ⑩戌(xū) ⑾篆(zhuàn)
譯文 :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都按照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他)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遊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高約兩顆米粒。中間高起並敞開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青色顏料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書畫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卷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書畫卷,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卷下麵的衣褶裏麵。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紮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腳趾,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夫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按著爐子,爐子上麵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麵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戶;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書畫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嘻,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注釋
語音發音
洢(yī) 皿(mǐn) 貽(yí) 罔(wǎng) 黍(shǔ) 髯(rán) 椎(zhuī)髻(jì) 神情與蘇、黃不屬(shǔ)
詞類活用
1、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著。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
5、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通“父”,男子的美稱。
古今異義詞 :
1、臥右膝: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麵:椎髻,梳著椎形發髻。
重點詞語解釋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藝。 2、能以徑寸之木: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圓形物的細小。 3、為宮室、器皿、人物:為,做。這裏指雕刻。 4、罔不因勢象形:罔,無、沒有。因,根據、依據。這裏指就著。象,模擬 。 5、嚐貽餘核舟一:貽,贈送。 6、蓋大蘇泛赤壁雲:泛,乘船浮行。 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奇,零數。 8、高可二黍許:可,大約。 9、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徐,緩緩地。 興,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髯,兩腮的胡須。這裏泛指胡須。 11、其兩膝相比者:比,靠近。 12、佛印絕類彌勒:絕,極。 類,像。 13、舟尾橫臥一楫:楫,船槳。 14、其人視端容寂:端,正。 15、其船背稍夷:背,脊背。這裏指船底。夷,平。 16、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後麵的美稱。 17、鉤畫了了:了了,清清楚楚。 18、其色墨:墨,黑。 19、其色丹:丹,朱紅色。 20、為人五;為窗八:為,刻。 21、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尚、還。 盈,滿。 2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修狹,長而窄。 23、篛篷: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篛,“箬”的異體字。 特殊句式 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判斷句 十、朗讀節奏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重點語句翻譯 1、嚐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王叔遠)(或“他”)曾經贈送給我一隻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軾遊赤壁。(關鍵詞:貽 泛) 2、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打開窗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或“雕刻著花紋的欄杆相對著”)。(關鍵詞:啟望) 3、嘻,技亦靈怪矣哉! *啊,技藝真是太奇妙了!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本文通過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核舟的精致(精細,精巧),讚美了雕刻家的奇巧技藝(或“古代藝人的技藝精湛”)
《核舟記》重點句子翻譯
(1)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翻譯:佛印非常像彌勒佛,袒胸露乳,抬頭仰望,神情跟蘇東坡、黃魯直不一樣。(絕:非常;類:像;矯:舉;屬:類)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翻譯:原來是選擇桃核中長而窄的刻成的。(蓋:原來;簡:選擇;修:長;為:做)
核舟記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 結尾一段的作用是什麼?
(1)簡單版答案: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詳細版:開頭是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說明所用的原材料體積很小,而表現的範圍極廣,可見他有多方麵的成就;“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明他構思精巧,技術高超。在這樣的概括介紹之後,接著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這就明顯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圖,即以具體作品來證明作者對王叔遠技藝的評價是合乎實際的。
(2)點明主題,照應全文,突出了核舟之小及雕刻的精細,讚美了核舟人高超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