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孫臏的成語故事,
1、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 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麵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 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裏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通過寫孫臏為田忌設謀,使田忌在與齊王的賽馬中取勝的故事,表現了孫臏細致的觀察能力和運籌能力。小中見大,寫出了人物特點包含簡明的運籌學原理。
2、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裏?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曆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 增兵減灶
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將龐涓聽到消息,放下韓國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臏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隻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行軍百裏與敵爭利會損失上將軍,行軍五十裏而與敵爭利隻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隻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臏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麵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善射者持上萬張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去隊形。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隻好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4、因勢利導
解 釋 因:循;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於實現己方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孫臏的大將,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用兵如神。當時,魏國進攻韓國,韓向齊國求援。齊國便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攻魏。在戰鬥中,孫臏利用敵人驕傲狂妄、輕視齊軍的心理,向田忌獻策,他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建議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偽裝潰敗逃跑,誘敵深入。田忌采納了他的計謀。驕傲的魏軍果然中計,大搖大擺地尾隨齊軍進入一個叫馬陵的險惡地帶。這時,早已埋伏好的齊兵萬弩齊發,一舉殲滅魏軍。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孫臏利用敵人的驕傲心理,誘敵上當,所以取得戰役的勝利。
5、增兵減灶
“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裏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在孫臏增兵減灶的實例中,展示了孫臏高超的謀略藝術:通過減少做飯鍋灶(10萬~5萬~3萬)使龐涓相信齊兵膽小怯弱,士兵不斷逃亡而舍棄步軍追擊齊軍。當第三天晚上追至馬陵時,孫臏又利用馬陵道路狹窄、多險阻有利地形埋伏弓箭手,布下天羅地網。其中減灶是現象,它反映的是灶多說明吃飯的人也就多,灶少吃飯的人也就少的道理,從而使龐涓深信自己的判斷,最終自投羅網。
6、孫龐鬥智
孫賓和龐涓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後,龐涓辭師下山,任魏國上將軍之職。翟向魏惠王舉薦孫賓。龐涓忌妒,誣陷孫賓通齊,殘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騙他錄寫《孫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寫完了殺害他。龐涓家丁暗告孫賓。孫賓裝瘋,使龐不防,後得齊國大臣救助,逃出魏國。 孫賓至齊,被拜為軍師之職,每一次用圍魏救趙之計,在桂陵地方擊敗了龐涓統率的魏軍。第二次,孫賓用減灶之計,將龐涓誘入馬陵道,用亂箭將他射死。
有關孫臏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假癡不顛,金蟬脫殼,李代桃僵。(他用過這些計策)
孫臏是戰國時期什麼家,有關他的成語故事有
圍魏救趙wéi wèi jiù zhào
[釋義]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語出]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辨形] 魏;不能寫作“味”。
[反義] 圍城打援 聲東擊西
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製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 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製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複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隻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麵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裏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隻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隻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沒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包括: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戰國時期,天下群雄並立,小國被魚肉,大國爭霸權.
在中原的鬼穀,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陣的奇人,人稱鬼穀子.鬼穀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孫武)的後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應魏國之邀,先於孫臏出山,鬼穀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於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穀子為其出一良策,鬼穀子將此事推於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楚軍出擊,然後截斷後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第二集:笑裏藏刀
龐涓請孫臏出山,孫臏推辭不過,告別鬼穀子來到魏國.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但為得到《孫子兵法》,表麵上笑臉相迎,派美女鍾離秋照顧孫臏.鍾離秋鍾情於孫臏.
龐涓利用孫臏的思鄉之情,設下圈套,栽髒孫臏.魏惠王聽信龐涓,欲殺孫臏.龐涓出麵為孫臏說情,孫臏死罪免除,被處以臏刊.
龐涓將受傷的孫臏接回家中,請來最好的醫師為他醫腿,並讓鍾離秋繼續照看孫臏,孫臏十分感激,答應將所知道的《孫子兵法》為龐涓抄錄下來.
第三集:假癡不癲
公孫閱早就看中了鍾離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將龐涓陷害孫臏的事實悄悄告訴孫臏.
孫臏對龐涓所為氣憤之極,但無計可施,情急這中想到臨別之時鬼穀子送給他的錦囊秘計.他依據鬼穀子之計,裝瘋賣傻,將抄錄的部分兵法全部燒毀.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瘋,多次試探,都沒看出破綻.龐涓還是放心不下.
鍾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孫臏傾吐真情,以期打動孫臏.孫臏無動於衷,仍瘋瘋癲癲.鍾離秋痛苦萬分,當著孫臏的麵撥劍自殺,孫臏見死不救,鍾離秋徹底失望.暗中監視孫臏的龐涓因此也信以為真.
第四集: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鍾離家說情,鍾離秋的姐姐鍾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鍾離秋癡心不改,並與姐姐大鬧一場.
鍾離春是個劍術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孫臏麵對死亡,仰天長歎,歎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鍾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鍾離春隻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田忌設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後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鍾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麵.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麵的孫臏醉臥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第五集:李代桃僵
數天後,有人在河邊發現了孫臏的衣服,誤以為孫臏已死,鍾離秋聞此痛不欲生.公孫閱娶鍾離秋為妻,鍾離春見妹妹有了歸宿,悄悄離開魏國,來到齊國.,
孫臏為了不得罪魏國,暫時隱居在田忌家中.鍾離春來到田忌家,照顧孫臏.
田忌愛馬,常和齊威王賽馬,每賽必負.孫臏告訴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計,即犧牲三等馬,用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必勝無疑.田忌聽從孫臏的意見.下重賭和齊王賽馬,果然獲勝.齊威王納悶,詢問田忌,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齊王,齊王立即召見孫臏.
第六集:圍魏救趙
龐涓為報中山之仇,帶重兵進攻趙國,趙國連戰連敗,國都危在旦夕.
趙國向齊國求救,田忌主張救趙,相國鄒忌等人懼怕魏國,堅決反對.齊威王力排眾議,派兵救趙,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
田忌采取孫臏的計策,不去趙國,直逼魏國.田忌的堂弟田國是一個有戰功的將軍,他以為孫臏怕死,慫恿數名將軍不聽孫臏之令,定要前往趙國和魏軍一決高低.孫臏好言相勸,田國等人不從.孫臏按軍法斬殺田國手下一個有功之將,田國等人在軍法的威懾下,帶軍向魏國開進.
魏國告急,龐涓隻好從趙國撤軍.回軍途中,龐涓和齊軍相遇,孫臏用計大敗龐涓.龐涓這才知道孫臏沒死,率殘部逃回魏都,田國等人此時對孫臏口服心服.
第七集:擒賊擒王
龐涓為報複齊國,糾集楚國、韓國、燕國討伐齊國,揚言若齊國不交出孫臏,便毀滅齊國.鄒忌等人也推波助瀾主張交出孫臏以解齊國之難.齊威王為齊國安危,答應了龐涓的條件.
鍾離春勸孫臏離開忘恩負義的齊國,另擇明主.田忌、田國也勸孫臏逃走.孫臏胸有成竹,說他可兵不血刃,使龐涓撤兵.
盟壇上,四國元帥商談退兵和好之事,龐涓堅持必須得到孫臏,才可退兵.裝扮成齊國將軍的鍾離春押著假孫臏來到壇下,龐涓上前辨認孫臏,冷不防被鍾離春用劍逼住,周圍的魏國士兵怕鍾離春殺龐涓,不敢上前.龐涓無奈,隻好答應退兵.
第八集:以逸待勞
楚、韓、燕三國軍隊退去.龐涓也隻好撤軍.回軍的路上龐涓越想越氣,又帶大軍殺回.
魏國大軍的突然返回,使齊國有此措手不及.齊威王命田忌和孫臏帶兵抗敵.雖然楚、韓、燕三國的軍隊已經返回,齊軍和魏軍相比還是敵強我弱,孫臏令全軍守而不出.
龐涓為激孫臏出營作戰,命魏國士兵在營外高聲漫罵.孫臏仍按兵不動.田國氣憤不過,要求出兵,沒想到孫臏竟然同意.田國率精幹之兵不斷襲擊敵人,使魏軍更加疲憊.
龐涓戰不能戰,拖又拖不起,隻好撤軍,孫臏乘機出兵,大敗魏軍.
第九集:無中生有
龐涓回到魏國後,又氣又恨,欲殺鍾離秋.公孫閱為保鍾離秋,說他可以用計讓孫臏和田忌失去兵權,然後再治他們於死地.
公孫閱帶著鍾離秋來到齊國,投奔在相國鄒忌門下,向鄒忌講述田忌得勢的利害.鄒忌本來就嫉妒田忌的功勞,便向齊威王進讒言,誣陷田忌和孫臏,齊王不信.公孫閱告訴鄒忌,無中可以生有,多說幾次,齊王就會相信.
鍾離春向孫臏表露愛慕之心,孫臏以占卜者的話拒絕了鍾離春,鍾離春一氣之下,離開齊國.
公孫閱冒充田忌的門人帶重金請占卜者為其占卜,所問乃謀國之事.鄒忌將此事稟告齊王,齊王終於相信了鄒忌的讒言.
第十集:借刀殺人
齊威王派人監視田忌,孫臏告訴田忌,隻有交出兵權才可免去殺身之禍.田忌聽從孫臏的計策,主動交出兵權,齊威王打消斬殺田忌的念頭.
公孫閱勸鄒忌斬草除根,鄒忌說在齊國難以得手.公孫閱讓鄒忌"借刀殺人".
鄒忌向齊威王建議與楚國建立聯盟,共同對付魏國,並提議讓田忌和孫臏出使楚國.齊王擔心二人一去不回,鄒忌說他們如果不回,就滅其九族.鄒忌隨後派心腹趕往楚國,密報田、孫到楚國是為了探查虛實.
孫臏和田忌一路上幾遇危險,幸遇鍾離春暗中保護,才化險為夷,到達楚國.楚國為了對付魏國,要留往田忌孫臏,並許以高官厚祿,田忌和孫臏執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將二人困在楚國.
第十一集:趁火打劫
龐涓聽說孫臏被困在楚國,帶著珍寶親自出使楚國,將珍寶獻給喜愛珍寶勝於自己生命的楚王,還答應將占據楚國的城邑還給楚王,以換取孫臏.楚說可以考慮龐涓的建議.
楚王要挾孫臏,說他如果不答應留在楚國,就把他交給龐涓.孫濱告訴楚王,龐涓要的不是他,是《孫子兵法》,有了《孫子兵法》,魏國就會稱霸.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一套《孫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國.
鍾離春收買眾多敢死之士,欲救孫臏,孫臏為保田忌回國,沒有答應,鍾離春十分不快.
龐涓得知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兵法,進見楚王,說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內容,為防止孫臏抄錄假兵書欺騙楚王,他可以為楚王監視孫臏,條件是他再把兵書抄錄一遍帶回魏國.楚王答應了他的要求.
第十二集:瞞天過海
龐涓又會見孫臏,說他即使給楚王抄錄了兵法,楚王還是不會放過他,不如為他抄寫一部兵法,他可以幫助孫臏逃離楚國.孫臏將計就計答應龐涓的要求.按照龐涓和孫臏定下的計策,龐涓離開楚國.龐涓走後,孫臏拜見楚王,說兵法乃兵聖之作,必須找一類似鬼穀的山穀抄寫,才可不辱聖靈,否則將受到上天懲罰.楚人一向寵信鬼神,楚王答應了孫臏的要求.
孫臏選擇了靠近楚魏邊境的一條山穀,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軍隊保護孫臏.
龐涓帶兵秘密襲擊孫臏所在的山穀,意欲劫持孫臏.孫臏乘龐涓與楚軍混戰之機,在鍾離春的幫助下,逃離楚國.
第十三集:偷梁換柱
孫臏的逃離使龐涓十分惱怒,他來到楚國,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謊言.楚王派使者來到齊國,汙蔑孫臏偷走了楚國的國寶,要孫臏將國定送回楚國,否則楚國將與魏國一同向齊國問罪.齊威王明知孫臏不是雞鳴狗盜之徒.但迫於楚國的威脅,再加之鄒忌的讒言,齊王讓孫臏親自到楚國向楚王說明.
鍾離春與鍾離秋姐妹終於相見,感慨萬分.鍾離春將公孫閱的所為告訴了妹妹,鍾離秋逼公孫閱離開鄒忌.
孫臏為了田忌將軍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動身去楚國,鍾離春極力阻止孫臏前往楚國.
禽滑用偷梁換柱之計,命手下人裝扮孫臏,帶著一批希世珍寶隨自己前往楚都.孫臏乘機帶著田忌的信,隨鍾離春經楚國前往到韓國去找申大夫.
第十四集:假道伐虢
孫臏來到韓國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將他引見給韓王,孫臏不願讓自己來到韓國的消息傳到魏國,因此不願去見韓王.申大夫還是將孫臏來到韓國的事告訴了韓王,韓王立即召見孫臏,拜孫臏為軍師.
龐涓得知孫臏在韓國,故作不知,派使者來到韓國,邀請韓國在成周會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請韓王允許魏國參加盟會的人路經韓國成皋.
孫臏向韓王進言,說魏國肯定另有所圖,並向他講了當年晉獻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韓王隻答應盟會,未答應借路.
盟會之時,魏王假作勞累過度,舊病複發,龐涓再次提出借路韓國的北方重鎮成皋,從近路回國.韓王以為盟約以定,魏國不會與之為敵,答應了龐涓了請求.龐涓回國途中,乘韓國不備,突然占領了成皋.然後向韓王提出:以成皋換孫臏.
第十五集:聲東擊西
成皋是韓國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韓國上下一片慌亂.
韓國不少大夫主張用孫臏換回成皋,韓王也打算把孫臏交給魏國.申大夫堅決反對,他說隻要孫臏在韓國,成皋就不愁不能奪回,而且魏國也不敢小視韓國.身為大將軍的韓國太子也反對交出孫臏,認為如此將是韓國的羞辱.韓王改變主意,命太子和孫臏帶兵奪回成皋.
韓國的軍隊沒有進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國的重鎮中牟.龐涓估計孫臏會象當年圍魏救趙一樣故計重演,並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韓國國都.韓王立刻命太子和孫臏回軍.
孫臏讓太子率大軍明為回國救急,實為虛晃一槍,他與鍾離春率領一支精幹輕裝軍隊,夜奔成皋,乘敵不備,奪回了成皋.
成語典故“破釜沉舟”與下列哪位曆史人物有關? [ ] A.孫臏 B.劉邦C.項羽 D.吳
C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30個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裏)。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麵。
臥薪嚐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誌報仇複國,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嚐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穀,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隻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裏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關於智謀故事的成語
一、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鍾離家說情,鍾離秋的姐姐鍾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鍾離秋癡心不改,並與姐姐大鬧一場。
鍾離春是個劍術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孫臏麵對死亡,仰天長歎,歎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鍾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鍾離春隻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田忌設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後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鍾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麵。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麵的孫臏醉臥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二、李代桃僵
數天後,有人在河邊發現了孫臏的衣服,誤以為孫臏已死,鍾離秋聞此痛不欲生。公孫閱娶鍾離秋為妻,鍾離春見妹妹有了歸宿,悄悄離開魏國,來到齊國。,
孫臏為了不得罪魏國,暫時隱居在田忌家中。鍾離春來到田忌家,照顧孫臏。
田忌愛馬,常和齊威王賽馬,每賽必負。孫臏告訴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計,即犧牲三等馬,用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必勝無疑。田忌聽從孫臏的意見。下重賭和齊王賽馬,果然獲勝。齊威王納悶,詢問田忌,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齊王,齊王立即召見孫臏。
三、圍魏救趙
龐涓為報中山之仇,帶重兵進攻趙國,趙國連戰連敗,國都危在旦夕。
趙國向齊國求救,田忌主張救趙,相國鄒忌等人懼怕魏國,堅決反對。齊威王力排眾議,派兵救趙,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
田忌采取孫臏的計策,不去趙國,直逼魏國。田忌的堂弟田國是一個有戰功的將軍,他以為孫臏怕死,慫恿數名將軍不聽孫臏之令,定要前往趙國和魏軍一決高低。孫臏好言相勸,田國等人不從。孫臏按軍法斬殺田國手下一個有功之將,田國等人在軍法的威懾下,帶軍向魏國開進。
魏國告急,龐涓隻好從趙國撤軍。回軍途中,龐涓和齊軍相遇,孫臏用計大敗龐涓。龐涓這才知道孫臏沒死,率殘部逃回魏都,田國等人此時對孫臏口服心服。
四、擒賊擒王
龐涓為報複齊國,糾集楚國、韓國、燕國討伐齊國,揚言若齊國不交出孫臏,便毀滅齊國。鄒忌等人也推波助瀾主張交出孫臏以解齊國之難。齊威王為齊國安危,答應了龐涓的條件。
鍾離春勸孫臏離開忘恩負義的齊國,另擇明主。田忌、田國也勸孫臏逃走。孫臏胸有成竹,說他可兵不血刃,使龐涓撤兵。
盟壇上,四國元帥商談退兵和好之事,龐涓堅持必須得到孫臏,才可退兵。裝扮成齊國將軍的鍾離春押著假孫臏來到壇下,龐涓上前辨認孫臏,冷不防被鍾離春用劍逼住,周圍的魏國士兵怕鍾離春殺龐涓,不敢上前。龐涓無奈,隻好答應退兵。
五、以逸待勞
楚、韓、燕三國軍隊退去。龐涓也隻好撤軍。回軍的路上龐涓越想越氣,又帶大軍殺回。
魏國大軍的突然返回,使齊國有此措手不及。齊威王命田忌和孫臏帶兵抗敵。雖然楚、韓、燕三國的軍隊已經返回,齊軍和魏軍相比還是敵強我弱,孫臏令全軍守而不出。
龐涓為激孫臏出營作戰,命魏國士兵在營外高聲漫罵。孫臏仍按兵不動。田國氣憤不過,要求出兵,沒想到孫臏竟然同意。田國率精幹之兵不斷襲擊敵人,使魏軍更加疲憊。
龐涓戰不能戰,拖又拖不起,隻好撤軍,孫臏乘機出兵,大敗魏軍。
與龐字有關的典故和成語故事
【注音】sūn páng dòu zhì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兵法大師鬼穀子的弟子龐涓設計讓魏王殘害他的師弟孫臏。被砍了雙腿的孫臏逃到齊國做大將田忌的軍師。魏王派龐涓去攻打趙國。田忌采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迫使龐涓撤軍並追至馬陵道齊軍的埋伏圈自殺身亡。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鬥。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鉤心鬥角
【近義詞】鉤心鬥角
【成語示列】寧學管鮑分金,休仿孫龐鬥智。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
關於古代名人的成語故事。
四麵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班門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魯班)
臥薪嚐膽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踐)
圍魏救趙的故事(主要人物:孫臏bìn )
三顧茅廬的故事(主要人物:劉備)
完璧歸趙的故事(主要人物:藺lìn相如)
望梅止渴的故事(主要人物:曹操)
圖窮匕見的故事(主要人物:荊軻jīng kē)
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要人物:諸葛亮)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有關孫臏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