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精選pdf唐詩宋詞txt下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唐詩宋詞名句唐詩宋詞下載
雲門寺坐落於紹興城南16公裏處秦望山麓的一個狹長山穀裏,平水鎮寺裏頭村境內。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更是一處集宗教、文化、遊賞於一體的古代文化勝地。
若耶溪:
是紹興稽北丘陵流入山會平原的最大溪河,今名平水江。發源於峨嵋山茅秧嶺,溪口在紹興城南稽山橋,全長23.5公裏,集雨麵積136.7平方公裏。
秦望山:
又名刻石山,在浙江省紹興地區之諸暨市楓橋鎮樂山村東北部,與紹興縣交界處(即紹興縣平水鎮平江村西南),是會稽山脈的名山,土名“燕子岩頭”,“自諸暨入會稽,此山最高”,該山峰與龍頭崗、鵝鼻山(也叫峨眉山或娥避山)、石屋山相連,傳說係秦始皇會稽刻石處。它是浙東唐詩宋詞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你要的唐詩宋詞精選部分,內容太多這裏無法給你,你可以在百度文庫裏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描寫開封的名句
河南開封。這座古城的曆史文化時常讓人品味不盡。漢代文學家司馬遷,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蘇軾等都寫過讚美開封的詩賦。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裏。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從中能夠想象那時的開封是何等的壯觀美麗。 開封種植菊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時期就已經馳名全國,明清尤盛,綿延至今。“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來開封賞菊時親賦詩詞,留下“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北宋駙馬柴宗慶有兩句傳誦千古的形容汴京的名句:
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
梁苑清秋白晝閑,偶尋名刹扣禪關。百盤飛磴身遙上,千尺危欄手自攀。已見神遊朝貝闕,便從羽化出塵寰。中天俯仰多時節,颯颯天風冷佩環。
鐵塔峙城隅,川平愈覺孤。登天盤內磴,落日影東湖。風嫋垂簾鐸,雲棲覆頂珠。何年藏舍利,光彩射虛無。
明代政治家於謙於1430年至1447年任河南巡撫期間,曾為又一種版本的八景總圖題詩,名為《題汴城八景總圖》:
天風吹我來中州,光陰荏苒春複秋。民安物阜公事簡,目前景物隨冥搜。梁園花月四時好,日落夷山映芳草。大河濤濤湧地來,騰波起浪如奔雷。隋堤煙柳翠如織,鐵塔摩空數千尺。陰晴晦明各異態,對此令人感今昔。畫圖仿佛得真趣,醉墨淋漓寫長句。詩成掉筆向蒼空,滿袖天風卻歸去。
張淑載的《梁園雪霽》詩曰:
曾向梁園看雪飛,鄒枚授簡尚依稀。隻今瑞旭高懸處,好袖平台賦草歸。
無名氏的《梁園雪霽》詩曰:
兔園雪霽物華新,掃盡瀛洲萬斛塵。玉樹瓊林三百裏,琪花瑤草一番春。貂裘公子迎春醉,鐵馬將軍出獵頻。見說相如能作賦,王門授簡管揮銀。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大梁行 唐堯客
客有成都來,為我彈鳴琴。前彈別鶴操,後奏大梁吟。
大梁傷客情,荒台對古城。版築有陳跡,歌吹無遺聲。
雄哉魏公子,疇日好羅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眾星。
金槌奪晉鄙,白刃刎侯嬴。邯鄲救趙北,函穀走秦兵。
君子榮且昧,忠信莫之明。間諜忽來及,雄圖靡克成。
千齡萬化盡,但見汴水清。舊國多孤壘,夷門荊棘生。
蒼梧彩雲沒,湘浦綠池平。聞有東山去,蕭蕭班馬鳴。
河洲搴宿莽,日夕淚沾纓。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古大梁行 高適
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
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鍾起,
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一千裏。
全盛須臾那可論,高台曲池無複存,
遺墟但見狐狸跡,古地空餘草木根。
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
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
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
年代淒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
梁園吟 李白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
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淥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沈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餘下全文>>
古詩 勵誌名言名句大全
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2、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
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
4、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5、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江蘇省昆山市亭林公園,是為了紀念一位明清之際的思想家而興建的。在他雕像後麵的牆上寫有源於他的名言“
C
在我國文學史上,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成就最高的是什麼
在我國文學史上,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成就最高的分別是詩、詞、曲和小說。
中國素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這種說法以文化鏈的形式,概括出華夏神州對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四顆璀燦的明珠,也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財富。中國文學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小說,構成了一卷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發展史。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時代藝術的最強音。並且超越了它們本身的意義,成為各自時代的一種藝術符號,形成一條中國文化內在的規律性,一條內在美的主線、美的曆程。
中國是一個詩樂的國度,有“大樂與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國人思想中,文明的進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節奏的一種呈現,作為人類社會的文化活動也是一種有節奏的運動。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就表達了中國文化史一種有節奏的美的運動。中國的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的創作在廣義上講都與音樂有關,在文字上都追求適合吟詠或歌唱的韻律,在內容上體現天地節奏和人類心音。中國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文藝,從內容和形式上既有傳承又有自我獨立,形成了一部中華文化美的樂章,其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就是這部樂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詩中運轉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態的生命節奏;宋詞裏輕巧尖新的意境美學和纏綿綺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蒼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風流倜儻的浪子情懷;明清文藝中的色彩斑斕的人世畫卷。構成中國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曆史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唐代政治開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頻繁,國力強盛,呈現出一派興盛的輝煌局麵。自太祖開國,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間,采取了開明的政治,使李唐社會保持了長期的穩定,經濟上也得到持續的發展,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促使了唐代文化藝術的全麵繁榮。唐代推行以詩取士、以書取士的科舉製度,進士科的考試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考詩歌創作,這樣詩歌寫得好壞直接關係著一個人的政治前途。以詩取士從製度上帶動了整個社會崇尚詩歌的風氣,從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從達官貴人到引車賣漿之徒,無不以能詩為榮。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詩歌的熱烈愛好者,他們不僅經常自己寫詩,而且也常常鼓勵別人寫詩,並大力提拔能詩者,為詩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詩歌是構築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豐碑,唐代的詩歌空前繁榮,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成為大唐王朝時代的文化標誌。詩歌是唐代藝術精神的集中點,詩歌不僅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現出社會繁榮興旺、人文精神昂揚蓬勃的大唐氣象。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唐代三百餘年的曆史中,詩歌特別繁榮。唐代詩歌體裁多樣,風格各異,他們的作品之多、題材之廣、內容之豐、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絕後的,流傳於後世的詩歌就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詩歌的繁榮造就了很多偉大的詩人,唐代的詩人特別多,他們有的被後人貼上了“標簽”,成為“品牌”,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怪李賀等。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表達人生悲歡的;有是從側麵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絕句和律詩。唐代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
唐詩美麗,唐詩的最大特點是生機勃然,氣象崢嶸,異彩紛呈,猶如春天,萬木競發,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這就是唐代的生氣。唐詩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濺的火花,走進唐詩,猶如走進春天的森林,鳥語花香,清芳撲鼻。 唐詩多以豐神情韻見長,字裏行間充滿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閃灼著自由和歡樂。 唐詩有著生龍活虎騰踔的節奏,在一氣到底而又纏綿往複的旋律之中,有著欣欣向榮的情緒,即使是感歎人生孤獨、描寫邊關征戰的詩歌也是流暢、優美、輕快。唐代詩歌的頂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莊子的飄逸和屈原的瑰麗融而為一,奏出了唐代詩歌藝術的最強音,被稱為盛唐之音,達到了中國古代浪漫文學的極峰。唐詩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到現在在中國還流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 "的口頭禪,可見中國人對唐詩的熱愛。
詞,又名近體樂府、琴趣,還被稱作詩餘、長短句。這許多名稱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並與漢樂府、唐詩等有一定的內在聯係。宋之詞就是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製的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相當於現代歌曲的歌詞。詞是在漢樂府曲調和唐詩格律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用五、七言長短參差的句式、變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韻,表達出輕巧尖新或豪放雄闊的意境與纏綿綺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北宋後期詞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心態,成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體。宋詞唱法早已失傳,現已成為失卻"聲情"的半璧"啞詞"。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後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裏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宋代詞人創造出了離合回旋、若往若還、情景交融的美妙藝術境界,令人蕩氣回腸,有一種感染力量。如果宋詞唱法能傳到現在的話肯定不亞於當今歌壇。 如今宋詞隻有"文情",沒有聲曲,是世界藝術史上無可追補的千古恨事。
宋詞發展主要經曆北宋、南宋兩個階段,並形成婉約與豪放兩種主要藝術風格,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作品。
南宋以後,由於民族矛盾的尖銳,從宋金抗爭到元蒙滅宋,愛國歌聲始終回蕩詞壇,悲壯慷慨之調,應運發展,把豪放詞風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張元幹、向子諲、嶽飛、張孝祥、陸遊、辛棄疾、陳亮、劉過、劉克莊、吳潛、劉辰翁、文天祥等,如連峰疊嶂,崢嶸綿亙。其中以辛棄疾的成就為最高,他一生有詞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寫抗金和恢複中原的宏願,壯誌被抑的悲憤,對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對自然風景、田園風光的讚美,深摯情意的低訴;風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為主,也有瀟灑超逸、清麗嫵媚的。南宋時期還有許多傑出詞人對婉約詞風進一步開拓,宛如叢叢奇葩爭勝,也不可能都用婉約一格來概括。妻夔的"清空""騷雅",史達祖的"奇秀清逸",吳文英的"如七寶樓台",王沂孫的"運意高遠"、"吐韻妍和",張炎的"清遠蘊藉"、"淒愴纏綿",等等。金末元好問詞為北國之冠,兼有豪放婉約多種風格。樂章雅麗,情致幽婉,是宋、金時代詞藝發展的終結者。
婉約和豪放是宋詞的兩種藝術風格,也可以說是宋詞完美的美學理論。"婉"為柔美、婉曲。"約"為精煉、隱約、微妙。"婉約"之名頗能概括一大類詞的特色。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意纏綿,情景交融,聲調和諧。有"淡語有味""淺語有致"、"輕巧尖新""姿態百出"的特點。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是發展詞體的重要代表,他長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詞中能體現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語入詞,善用鋪敘手法,創作大量慢詞。柳詞婉約含蓄,有餘不盡,寫景豁人耳目,在低回唱歡之際,言情沁人心脾。柳詞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形成宋詞的新潮。他有著名詞有《雨淋鈴》、《鳳棲梧》等。《雨淋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更無語凝咽。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明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 用"寒蟬""驟雨""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寫出暗淡淒清的空間和感情,景物含情,融情入景。上闋寫與情人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情景,以寫景為主,但字字含情;下闋想象別後的生活場景的虛擬引出情感的抒發。"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柳永的名句,曆來膾炙人口。問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動,似答非答,韻味無窮。"楊柳岸""曉風""殘月"三項景點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層次分明、幽靜而開闊的意境,引人入勝。明寫實景,暗寫別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顯得含蓄而有餘味。 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纏綿婉約的風格。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稱為做學問的第二種境界,可見柳詞水平之高。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詞人,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較大的影響。李清照的詞,富於真情實感,重視音律,字句精煉。她能用平淡無奇的語言,塑造出鮮明、完美的藝術形象。她的詞語言明白如話,而又意味深長,富有聲調美。前期反映少女少婦的生活,歡樂而明快;後期充滿身世飄零、國家興衰之感。對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念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她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用清巧尖新之筆寫出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另外秦觀、周邦彥在婉約風格上也取得很大成就,秦觀的詞深婉而疏蕩,周邦彥的詞富豔精工與李清照詞的清新跌宕如天際三峰,各超婉約詞之頂巔。"豪放"是宋詞的另一種藝術風格,宋代豪放詞以蘇軾和辛棄疾為代表,崇尚豪邁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審美觀念。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一開始就在上下幾千年、綿亙數千裏的宏大境界上展開,氣魄宏偉,視野廣闊,用豪放流暢的詞句,讚美祖國山河的壯美,歌頌曆史英雄人物的風貌。在這樣浩渺的宇宙時空中,個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暫的,人更應該把自己放到宇宙的廣闊和無限之中,體現了豪放的藝術風格。辛棄疾南宋傑出的詞人,他繼承了蘇軾詞的豪放風格,他的詞在更大的程度上衝破了詞的格律,以文為詞,問答如話,議論風生,自由奔放。
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到明清,徹底走向了世俗,特別是明清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清時代是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黃金時代。《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最為人熟悉的小說。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是世俗人情、市井生活。它來源於說唱文學,服務於"市井小民"。重視情節的曲折和細節的豐富,形成一種由說唱、表演、音樂、跳舞蹈相結合的綜合藝術――明清文藝。明清文藝有對純真愛憎的歌頌讚揚,有對封建結婚姻的諷刺嘲笑,也有對色情荒淫的欣賞味等。其中一個流行而突出的題材或主題是普通男女之間的情愛。明清文藝是一幅色彩斑斕的人世畫卷,是一幅幅平淡無奇卻無花八門、多彩多姿的社會習俗圖,成為中國文化史中美的樂章。
《四庫全書》寫的是什麼?
《四庫全書》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圖書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樂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曆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書),涵蓋了古代中國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也包括了《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史記》、《爾雅注疏》、《說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其他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四庫全書》的編纂
清乾隆38年(1773年)2月朝廷設立了“四庫全書館”,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永瑢負責,任命皇室郡主於敏中為總裁,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為副總裁,召著名學者紀昀為總纂官開始編纂這套卷帙浩繁的叢書。陸錫熊、孫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晉涵等其他學者也參與了編纂。曾參與編撰並正式列名的文人學者達到3600多人,而抄寫人員也有3800人。
《四庫全書》收錄了當時在全國各地征收的流通圖書、清內廷收藏的圖書以及《永樂大典》中輯出來的珍本善本。據統計,光是征收得的圖書就達13501種。這些書篩選後按“著錄書”及“存目書”分別收入,其中“存目書”不錄全書,隻摘部分內容,而“著錄書”則經過整理、校勘、考證後,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寫存入,謄寫完成後,還要與原本反複校勘。最後收錄的圖書有3461種。
《四庫全書》為了美觀與便於識別,采用分色裝潢,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或淺藍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顏色的確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四庫全書總目》因為是全書綱領,采用代表中央的黃色。
乾隆49年(1784年)四套書陸續完成,全書共抄7部,分別貯於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故宮(今沈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合稱“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又在鎮江金山寺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建文彙閣,杭州西湖行宮孤山聖因寺建文瀾閣,即“江浙三閣”(或稱“南三閣”),各藏抄本一部。副本存於京師翰林院。其中文淵閣本最早完成,校勘更精、字體也更工整。
乾隆52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庫全書》時發現一些書有詆毀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檢《四庫全書》,並最終刪除《諸史同異錄》等11部。但這11部書雖然從《四庫全書》中刪除,但是依然存在宮中,沒有銷毀,這11部書中的9部還流傳到今天。
嘉慶八年(1803年)由紀昀主持進行了《四庫全書》最後一部分官修書籍的補遺工作,進一步完善《四庫全書》。
刪改古籍
編纂四庫全書時,清廷為維護統治,大量查禁明清兩朝所謂有違礙字句的古籍,見四庫禁書。並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嶽飛的《滿江紅》名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庫》館臣把它改為“壯誌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的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孔子家鄉被金人占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等等。
《四庫全書》的命運
《四庫全書》完成至今的兩百年間中國曆經動亂,《四庫全書》也同樣飽經滄桑,多份抄本在戰火中被毀。其中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文宗、文彙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杭州文瀾閣藏書樓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占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後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補鈔,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於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複後的文瀾閣。文瀾閣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一次大規模修補,目前大部分內容已經恢複。因此《四庫全書》今天隻存4部,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後經上海、南京轉運至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後從沈陽故宮轉運至蘭州,藏甘肅省圖書館,文津閣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而殘缺的文瀾閣本則藏於浙江省圖書館。
1966年10月,為保護《四庫全書》安全,經中央有關部門協調,遼寧省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秘密運至蘭州,藏於山中。目前,遼寧有關人士要求歸還,以“書閣合璧”。甘肅方麵也修建藏書樓,加強保護。文溯閣《四庫全書》其最終歸屬仍未定。
民國初期,商務印書館影印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了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將之縮印。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出版發行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電子版。
關於古鎮,小橋,江南水鄉徽派建築的詩詞,需要3、4首,每一首隻要2句就可以, 50分
1、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2、碧柳黃鶯啼早春,古橋淨水醉紅塵。
3、直下小橋流水,門前一樹桃花。
4、小橋流水,一樹雪香瘦。故人今夜月,相思否。
最能體現杜甫詩歌風格的詩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曆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沉鬱頓挫 統體渾成
——杜甫《蜀相》賞析
《蜀相》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為劉備製定了一係列統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麵。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後死於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後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民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穀(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裏主持國政二十餘年,立下了勳業。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後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隻有武侯祠完整無損。“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別稱。成都產蜀錦,古代曾經設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裏。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成都地近錦江,這裏山川明麗,美如繡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樹和得高大而茂密。據《儒林公議》、《太平寰宇記》等書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
這首聯兩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這裏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特別是其中的“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並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後一句“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呼應前一句。“柏森森”三個字還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得勢,用的是記敘兼描述的筆墨。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映照著台階。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人們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好音”,悅耳的聲音,這裏指鳥鳴。
這頷聯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說到祠堂的內部,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內景。“映階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遊人也很少來到這裏。“隔葉黃鸝空好音”,......餘下全文>>
什麼是戲曲?
戲曲(traditional opera)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係。雖說它的淵源來自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但區別一個劇種所顯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現在它來自不同聲腔係統的音樂唱腔。這些音樂唱腔則是以所產生地區的語言、民歌、民間音樂為依據,並兼收其他地區音樂而產生的。各個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淨、醜等不同臉變化的腳色行當充任。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講究唱、做、念、找藝術,表演運輸和富裕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區別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係。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曆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藝術
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做“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現代戲劇主要指的是20世紀以來從西方傳入的話劇、歌劇、舞劇等,話劇是主體,外國戲劇一般專指話劇。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它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生的。
(一)先秦——戲曲的萌芽期。《詩經》裏的“頌”,《楚辭》裏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二)唐代(中後期)——戲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後,我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三)宋金——戲曲的發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四)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元雜劇是在民間戲曲肥沃土壤上,繼承和發展前代各種文學藝術的成就,經過教坊、行院、伶人、樂師及“書會”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進和創造出來的綜合性舞台藝術。在形上,元雜劇用北曲四大套數安排故事情節,不連貫處,則用楔子結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獨有的長篇,共寫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幹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結尾用兩句、四句或八句詩句概括全劇的內容,叫“題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詞、說白(賓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詞是按導師情需要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詞或歌詞。其作用是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全部曲詞都押同一韻腳。說白是用說話形式表達劇情或交代人物關係的一種藝術手段,分對白(角色之間的對話)、獨白(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感情和願望的話)和旁白(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對觀眾說的話)、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等。科是動作、表情等。一本劇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來唱,其它腳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
角色:
末:男角。元雜劇中的正末是劇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劇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淨:俗稱“花臉”“花麵”,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如《竇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屬淨。
醜:又稱“三花臉”或“小花臉”多扮演性格詼諧的人物,有文醜和武醜之分。
外:元雜劇中有外末、外旦、外淨等,是末、旦、淨等行當的次要角色。監斬官——外末。
雜:又稱“雜當”。扮演老婦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元雜劇作家,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創作的劇本至少在五六百種以上,保留到現在的也還有一百五十多種。這些作品全麵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會生活的麵貌,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已成為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例如關漢卿的《竇娥冤》通過描寫一個善良無辜的童養媳竇娥的悲慘遭遇,反映了高利貸者的殘酷剝削、地痞流氓的敲詐勒索和貪官汙吏的徇私枉法,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被壓迫者感天動地的堅強意誌和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馬致遠的《漢宮秋》,借助曆史題材,通過描寫王昭君為國獻身、毛延壽賣國救榮和王公大臣的腐敗無能,對元代的民族壓迫進行無情地揭露,對當時的統治者給予辛辣的嘲諷。王實甫的《西廂記》,描寫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從“驚豔”、“聯吟”到“賴婚”,充分表現了崔鶯鶯對愛情的渴望。但她出身於名門望,受到封建禮教的熏陶和束縛,因此,又有“鬧簡”、“賴簡”等曲折和反複。在“聽琴”、“佳期”、“長亭”幾折戲中她終於走上了叛逆的道路,為作品增添了濃厚的喜劇色彩。全劇以爭取婚姻自主與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為主線,以崔鶯鶯、張珙和紅娘三人之間的誤會和衝突為副線,互相交織,有節奏地展開,時張時弛,時動時靜,時喜時悲,時聚時散,揮灑自如,色彩斑斕。它那“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題思想和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都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竇娥冤》;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
(五)明清——戲曲的繁榮期。戲曲到了明代,傳奇發展起來了。明代傳奇的前身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它是在宋代雜劇的基礎上,與南方地區曲調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戲劇形式。溫州是它的發祥地)。南戲在體製上與北雜劇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製,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製,有開場白的交代情節,多是大團圓的結局,風格上大都比較纏綿,不像北雜劇那樣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較自由,更便於表現生活。可惜早期南戲的本子保留下來的極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戲才開始興盛,經過文人的加工和提高,這種本來不夠嚴整的短小戲曲,終於變成相當完整的長篇劇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記》就是一部由南戲向傳奇過渡的作品。這部作品的題材,來源於民間傳說,比較完整地表現了一個故事,並且有一定的戲劇性,曾被譽為“南戲中興之祖”。明代中葉,傳奇作家和劇本大量湧現,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湯顯祖。他一生寫了許多傳奇劇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死生離合的故事,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幸福愛情,要求個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給愛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戰勝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取得了最後勝利。這一點,在當時封建禮教牢固統治的社會裏,是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的。這個劇作問世三百年來,一直受到讀者和觀眾的喜愛,直到今天,“閨塾”、“驚夢”等片斷還活躍在戲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著它那藝術的光輝。
相傳,清朝初年的北京有四大劇種,即南昆、北弋、東柳、西梆。據嘉慶八年的記載:“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陽、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會,笙磬同音,歌舞升平,伶工薈萃,莫感於京華。”也說明了當時這一曆史盛況。其中所謂南昆即流行於江南昆山一帶的昆山腔;北弋指南戲與北曲結合,產生於江西弋陽地區的弋陽腔,即流傳到北方形成的高腔,也就是當時盛行於京城的京腔;東柳即流行於山東的柳子腔;西梆自然是我國西北廣為流傳的梆子腔,也就是秦腔。說明了東西南北四方藝人彙集北京的盛況。
從當前來看,以上四大聲腔已遠遠超出了自己的原有範圍,有的早已遍及全國許多省份,弋陽腔(即高腔)更是在安徽、浙江、江蘇、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河北廣為流傳,因此有關人士認為這種說法並不科學,但是這種曆史形成的說法還是客觀地反映了曆史事實。從當前戲曲劇種的分布來看,昆劇在上海、南京、浙江、湖南還是有相當的觀眾基礎。弋陽腔不但在北方紮根,從乾隆年間,在京師“六大名班,九城輪轉”,而且對京劇以及一些北方劇種的形成發揮了重要影響,就是在江南一帶的流傳也主要是在許多北方語係的地區。柳子腔(包括受其影響的柳琴戲)雖然流行於河南、蘇北、冀南、皖北等地,但是它重要的活動還是山東的曲阜、泰安、臨沂。秦腔(即山陝梆子)以及由其發展而來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各地的梆子腔盡管至今在北方盛行,然而我們在甘肅、寧夏、陝西等地看到的秦腔卻有著更深厚、更古老的根基和更廣泛的觀眾群,所以說“南昆、北弋、東柳、西梆”的說法是有曆史根據的。
全國戲曲的種類
彩調劇 藏劇 潮劇 楚劇 鳳陽花鼓戲 廣東漢劇 桂劇 漢劇 安慶黃梅戲 徽劇 荊州花鼓戲 柳子戲 呂劇 山東梆子 紹劇 四川曲劇 甬劇 雲南花燈 壯劇 越劇 粵劇 越調 豫劇 宜黃戲 揚劇 新疆曲子劇 湘劇 錫劇 婺劇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戲 蘇劇 曲劇 瓊劇 青海平弦戲 秦腔 黔劇 祁劇 蒲劇 莆仙戲 評劇 甌劇 閩劇 隴劇 龍江劇 遼南戲 昆劇 梨園戲 京劇 晉劇 吉劇 黃龍戲 淮劇 滑稽戲 花兒劇 滬劇 河北梆子 贛劇 二人轉 二人台 川劇 北方昆曲 新城戲
聲腔劇種:二黃、二人台、上黨二黃、上黨梆子、山西梆子、山東梆子、川劇、三角戲、義烏腔、弋陽腔、廣東漢劇、雲南壯劇、雲南花燈戲、丹劇、木偶劇、巴陵戲、五音戲、文南詞、中路梆子、內蒙大秧歌、鳳台小戲、永濟道情戲、白劇、白字戲、北昆、北京曲劇、北路梆子、皮黃、皮影戲、龍江劇、龍岩雜戲、東河戲、東路梆子、漢劇、寧河戲、樂平腔、正字戲、四平腔、四股弦、右詞南劍調、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調、西路評劇、壯劇、壯族沙劇、薌劇、吉劇、呂劇、竹馬戲、老調梆子、廬劇、吹腔、亂彈、滬劇、評劇、蘇劇、甬劇、祁劇、辰河戲、餘姚腔、詞明戲、含弓戲、阿宮腔、靈邱羅羅腔、河南越調、河南道情、河南曲劇、河北梆子、河北亂彈、京腔、京劇、青陽腔、青海平弦戲、武安落子、杭劇、揚劇、昆腔、隴劇、茂腔、紹劇、甌劇、侗戲、宜黃戲、采茶戲、泗州戲、弦索腔、耍孩兒戲、陝西老腔、柳腔、柳琴戲、閩劇、閩西漢劇、南劇、姚劇、臨劇、哈哈腔、胡琴腔、荊河戲、渾源羅羅、貴州花燈劇、高腔、高山劇、高拔子、高甲戲、高調梆子、唐劇、桂劇、秦腔、晉劇、邕劇、莆仙戲、海鹽腔、海門山歌劇、海城喇叭戲、萊蕪梆子、壺關秧歌、淮劇、淮紅劇、黃梅戲、黃龍戲、黃孝花鼓、清戲、清音戲、粵劇、婺劇、楚劇、推劇、梨園戲、梆子腔、章丘梆子、鐃鼓雜戲、湘劇、湘西苗劇、越劇、傣劇、瓊劇、絲弦戲、滑稽戲、皖南花鼓戲、湖南花鼓戲、蒲劇、蒲州梆子、雷劇、錫劇、滇劇、蒙古劇、碗碗腔、瑞河戲、新疆曲子戲、賽戲、歌仔戲、僮子戲、蔚縣秧歌、漫瀚劇、潮劇、徽劇、影子腔、黔劇、豫劇、襄陽劇、襄武秧歌、藏劇、贛劇、彝劇。
戲劇名詞:九宮、入破、卜兒、十三調、二花臉、刀馬旦、人物造型、大曲、大麵、大遍、小末、小旦、小戲、小生、小花臉、三部曲、三花臉、三小戲、才人、廣播劇、引子、引戲、文場、文工團、文明戲、元曲、元雜劇、雲手、雲韶府、醜、介、隊舞、六幺、幺篇、宮調、水袖、化妝、反串、書會、瓦舍、勾欄、開嗬、木大、中州韻、內心獨白、手眼身法步、中國戲劇梅花獎、打出馬、打背躬、台詞、台步、正末、正旦、正劇、正淨、四大徽班、四大聲腔、四功五法、旦、旦兒、末、末泥、本色、本色表演、出、外、生、加官、龍套、布景、對白、代麵、包廂、樂棚、務頭、犯調、北曲、立部伎、東海黃公、蘭陵王入陳曲、行頭、行當、行家、行院、戲文、戲曲、戲劇、衝末、衝狹、曲破、曲牌、曲譜、老旦、老生、吊毛、傳奇、雜當、過曲、集曲、合生、許胡、百戲、優伶、尋幢、壓軸戲、地方戲、問題劇、自報家門、花部、花旦、把子、把子功、走邊、走索、場、場麵、場麵高度、巫、串、折、弄、角抵、蒼鶻、社火、邦老、孛老、序幕、身段、尾聲、搶背、宋雜劇、竹竿子、吳江派、蘇中郎、坐部伎、連台本戲、即興表演、武旦、武醜、武場、武淨、武生、武二花、武花臉、板眼、板式、參軍、參軍戲、定場詩、定場白、俫、淨、帔、轉踏、法曲、青衣、京白、官衣、話劇、詩劇、掐彈詞、性格化、毯子功、油花臉、升平署、宜春院、貼淨、貼旦、獨白、獨幕劇、科班、科泛、科渾、南曲、南戲、南雜劇、南北合套、俗樂、院本、弦索、啞劇、亮相、起霸、圓場、麵具、軸子、客串、草台班、閨門旦、活報劇、音響效果、總會先倡、劇場、劇種、劇本、悲劇、悲喜劇、砌、彩排、旁白、幫腔、家門、賓白、缽頭、俳優、倡優、臨川派、鬼門道、諸宮調、第四堵牆、愛美劇運動、排遍、排演、腳色、腳本、梨園、梨園弟子、副旦、副末、副淨、唱腔、唱賺、唱念做打、基本功、街頭劇、翎子、盔頭、檢場、臉譜、彩旦、清唱、菊部、票友、郭禿、象人、教坊、虛擬動作、銅錘花臉、魚龍曼延、雅部、雅樂、雅樂部、儺、道具、喜劇、黑頭、腔調、猴戲、掌記、搽旦、散樂、裝孤、傀儡戲、滑稽戲、溫州雜劇、程式動作、鼓板、鼓子詞、鼓吹部、鼓架部、幕、幕表製、纏令、纏達、韻白、滾調、跳丸、演出本、路歧人、酸、賺、摘遍、鑼經、楔子、髦兒戲、潛台詞、舞台、舞台燈光、舞台美術、舞台指示、舞台藝術、題目、題目正名、靠、趟馬、髯口、褶子、蟒袍、敷演、磕瓜、影戲、燕濯、踏謠娘、霓裳羽衣曲等
文學常識分類
潑溜希金、阿巴貢。
21、辛棄疾、《詩經》“六義”指、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三國誌》:法律
19、膝下、《後漢書》;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書信
22、廟堂、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3;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手足:兄弟
12:12本紀、30世家、明清小說。
17:李清照(女詞人)
5;“五常”:仁、義、禮、智、信。
19;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嫦娥:月亮
11、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紅樓夢》、一門父子三詞客:高適、岑參、李杜:李白、白丁、布衣、興(表現手法):《潼關吏》:父母
20、華蓋。
6。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帝嚳、唐堯、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國家
4、五金:金、銀、銅、鐵、錫。
22;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曆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宋詞、元曲、絲竹:音樂
9、須眉,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孟薑女》;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劄。
10、歲寒三友、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
4、竹、《白蛇傳》、三皇:天皇:小孩
18、三尺、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桑麻:農事
17:孔子 孟子
法家,被譽為“秋思之祖”一、常見借代詞語,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誌”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
6、楊萬裏、榜首、問鼎:莊子、列子
墨家、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
1、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鬆,被稱為“詩史”:蘇洵(老蘇)、蘇軾(大蘇)、“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提攜,垂髫、盧照鄰。
5、頌(分類)、奪魁:第一:男子
10、嬋娟。
18、三綱五常、馬致遠、雅、柳宗元、尤袤
17、邊塞詩人。
四。
16、唐詩、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學
6、 烽煙:戰爭
7、巾幗:漢武帝劉徹
19,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蘇洵、蘇軾。
13、《聊齋誌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鬆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顏真卿、比、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鬆齡的《聊齋誌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黃帝、顓頊:《史記》、《漢書》:運氣
21、函、簡、箋、鴻雁、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駱賓王、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風:“三綱”:父為子綱。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婦女
8,字仲尼:百姓
15、傴僂、《西遊記》,“紅學......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唐詩宋詞精選pdf唐詩宋詞txt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