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縱橫是什麼意思
古代縱橫也有很多層意思: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奔放自如、筆意縱橫
(3)奔馳無阻、縱橫四海
吾將縱橫天下,有仇豈可不報!——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
(4) 放肆;無所顧忌
(5)指合縱連橫
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 翻譯簡短
環顧四周,形狀奇特的山峰錯落有致的排列,眾多溝壑縱橫交錯,真是黃山絕美奇勝之處啊!
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地理複習提綱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麵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麵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製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遊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麵積的沙漠分布;隻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幹旱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犛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曆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麵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麵,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製定了“一國兩製”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製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製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係,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麵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麵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亙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裏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裏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占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係。
2、
利用這裏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彙。至20世紀末,這裏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裏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穀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麵積減少;還向黃河下遊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幹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麵,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麵,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遊地區城鎮密集,上遊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係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遊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汙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汙染範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汙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酸雨區的汙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第九章: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製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係。
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① 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② 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
③ 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
④ 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⑤ 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劃分,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
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第一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一、位置範圍
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範圍東北三省、黃河中下遊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
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麵積20%;人口40%,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
的回族;河湖。
二、氣候 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穀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五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堿、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七 主要城市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第一節 南方地區:
一、位置範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範圍
長江中下遊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麵積 25%;人口
55%,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人數較多的有:壯、苗、彝、土家、布
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東南沿海受夏季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鉀等養
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南方地區-魚米之鄉;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開發曆史悠久-單季水稻、油菜、冬小麥的主要產區);河
湖:長江、京杭運河、華南大動脈-珠江水係、沿海港口。
二、氣候
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四、工業發展及問題
長江中下遊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
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
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製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五、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麵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遊泳、龍舟竟賽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長江中下遊、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麵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汙染源。
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樹、油樹、杉樹、馬尾鬆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製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位置範圍
: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麵積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較稀疏,以漢族為主,大致占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他們分別聚居在內蒙古,寧夏,新疆)。
一、 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內陸
2.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 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廣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皮,毛及其製造品不僅供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其他省市,並出口到國外,成為本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三、 灌溉農業
⒈灌溉農業的特點
本區氣候幹旱,降水量少,是製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地農業水源的依賴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區,農業比較發達,稱之為“灌溉農業”。
⒉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
②
寧夏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為'’塞外江南,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長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
④
新疆綠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是西北的糧棉瓜果之鄉,吐—葡、哈,新—長絨棉。
五、地下寶藏
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六、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西氣東送(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遊地區,意義:穩定東部經濟發展,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電東送(將蒙中西、寧夏水電站的電能送到華北和東北地區);
七、 生態環境建設
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由於幹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經營管理粗放,超載放牧和盲目開墾,沙化麵積逐年擴大是造成北方沙塵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區的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的生態環境。
八、 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 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 行:馬、駱駝、小毛驢。
4. 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一、 位置範圍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麵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幹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二、 世界屋脊與高寒環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許多山峰高達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2.
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為雨季,10—3月為幹季)。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地廣人稀。
3.
日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裝、舞蹈的動作幅度小。)人口、城鎮都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穀兩岸(如雅魯藏布江穀地和黃河支流湟水穀地)。
三、 高原農牧業
1.
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但大潔淨,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
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農作物單產高,青稞喜溫涼,還有小麥,豌豆。
2.高寒牧區:本區三大畜種有犛牛、藏綿羊、藏山羊,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毛厚而長,可以臥雪禦寒、體矮身健,能爬山負重。
四、 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
1. 氣溫低,太陽能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多1000多小時,羊八井。
2. 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察爾汗鹽湖區。
五、 交通運輸的變化
1. 解放前,雲梯溜索獨木橋,羊腸小道猴子路。
2.
解放後,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北京、成都、西安、廣州民航線;龍羊峽、羊卓雍湖水電站。
六、 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青稞麵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
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犛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3. 行:犛牛
4. 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七、 保護三江源頭
三江源頭地區位於青海省境內被譽為“中華水塔”,是黃河49%,長江25%,瀾滄江15%上遊最主要的水源涵養區。
長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量減少,草地嚴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驢數量急劇減少,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恢複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場,改善三江源頭地區的生態環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 1
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麵被河北省包圍,北京市的麵積1。68萬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382萬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東北部三麵環山,地勢較高,東南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氣候: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幹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屬海河水係,三大河流:永定河、溫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溫度帶,地處內陸且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幹
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②戰略地位優越,北京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北京市戰爭年代易守難攻,和平年代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③北京西部背*我國黃土高原的能
源、原材料基地;南鄰糧、棉、油等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北抵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牧區。這些區域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
質基礎。
二、北京的城市職能:
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
院以及黨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等院樣和科研機構,還有從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眾多國
家級文藝團體等;③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駐京記者站等國際交往機構、各國
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
三、城市現代化
1.城市現代化表現在經濟的方方麵麵,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達、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國的心肝所在,是中國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須朝著現代化大都市方向發展,因為北京是曆史文化古城,曆史深刻地影響著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設和發展中,應在注意保持舊城格局和原有風禮貌的同時修建現代化建築,這使得北京的出現了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特殊景觀。
3.為了北京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麵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麵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北京越來越成為人地協調發展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台灣
一、地理位置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二、源豐富的寶島
⒈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2。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麵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立足於“寶” 出產農礦業產品
20世紀60年代以後立足於“島” 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門
一、 港澳對比
回歸祖國時間 人口(萬人) 麵積(km2) 位置 主要居民 組成
香港 1997.7.1 678萬 1092 廣東省珠江東口 中國血統98%(祖籍廣東省多)英、其他2%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 1999.12.20 44萬 16 珠江口西岸 中國血統95%(祖籍廣東省多)葡3%
澳門半島和附近的兩個小島
二、 香港發達的經濟——“東方明珠”“購物者的天堂”
⒈加工工業
航空便利,資金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國際聲譽好、背*大陸
地窄人稠,市場狹小,本島加工, 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
成衣,電子電器,料製品,紡織,鍾表,玩具
生產消費品為主,勞動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貿易中心之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法蘭克福齊名;
全球黃金貿易中心之一,與倫敦齊名;
全球航運中心之一。
⒊發展戰略 p29活動1、2。3
缺少發展空間、地狹人稠,人口壓力大、維多利亞港,啟德機場飽和、工資水平高,地價高。
同內地聯合,共同繁榮:
香港與內地經濟聯係的基本模式:香港積極在祖國內地投資建廠,祖國內地通過香港加強對外貿易;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原則: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方麵:在鹽田,蛇口開辟海港、在深圳修機場,保持航運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輕工業,金融業遷至深圳,擴大營業規模,同時獲得國內勞動力資源,市場的支持;
內地方麵:吸引國內在深圳的投資,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動,形成新的發展熱潮。廣州—深圳—香港發展軸線。
三、 澳門經濟及發展戰略
以旅遊業為主(博彩業)、成衣、玩具製造。
同內地聯手,在珠海發展,形成澳門—珠海—廣州發展軸線。
安徽有什麼習俗
安徽各類節慶、服飾、飲食起居、婚喪、宗教信仰等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民俗風情圖畫,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美學價值。安徽民俗文化涵蓋婚嫁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社交往來習俗、烹調飲食習俗等許多方麵,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皖南的跳鍾馗、疊羅漢,皖北的肘閣、旱船等不僅地域特色鮮明,而且有極強的觀賞性。九華山的“葷年素年”民俗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宗教特色,而且已經逐漸成為廣受喜愛的九華山冬遊項目之一。
一、阜陽剪紙
安徽省阜陽地區的剪紙,應用範圍很廣。一種是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作裝飾的,如窗花、門箋、燈花、喜花等,內容多係象征吉祥與喜悅、或隱喻;另一種是作為鞋巾冒、圍嘴、兜肚等兒童服飾上的刺繡底樣,取材一般為花卉、鳥、蟲等。阜陽剪紙善於運用粗細線組合,陰陽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國北方剪紙的粗壯渾厚和南方剪紙纖巧秀麗的風格,形成了剛柔兼備、節奏和諧、樸實優美的地方特色。
阜陽很早即有剪紙出現和應用。從現存資料看,阜陽博物館收藏的“蘭橋會”、“牧笛”、“祭塔”等,都是清代的阜陽剪紙,作鞋花、襪底花之用。作品構圖簡潔、形象生動,剪口清晰,想象豐富。
阜陽剪紙的大部分作者都是土生土長,他們以自己的作品來表達生活情趣,美化周圍環境。逢年過節,婚喪喜事,祝壽送禮,人們習慣用剪紙裝飾物品。婦女們在鞋幫、衣帽、枕套、手帕、圍裙上繡的花樣,也歡喜用剪紙作底稿。樸素的審美觀,形成了藝人剪紙風格和作品內容。
阜陽剪紙,以傳統多樣的題材、豐滿嚴謹的構圖、濃鬱的鄉土氣息和純樸的藝術特色而享有盛譽。1978年以來,阜陽剪紙繼在合肥、上海、南京、北京以及日本東京等地展出之後,又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搬上了銀幕。
藝術特色
剪紙的形式大體上可分為單色和彩色兩大類,南北剪紙又因風格各異而有所不同。阜陽剪紙兼有南北方剪紙的藝術特色,即粗獷之中蘊纖巧,質樸之中見秀麗,剛柔兼備,情趣醇和。其作品有單色的、填色的、染色的,有粗壯單純的、細致精繁的,還有借鑒西洋繪畫的線條組合形式的。真是絢麗多彩,百看不厭。
二、徽州祠祭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項重要的禮儀活動,曾廣泛流傳於古徽州的祁門縣、歙縣、黟縣、績溪等地。到了明代嘉靖年間,徽州宗祠大量湧現,宗祠祭祀活動成為徽州宗族活動一個重要內容。
祭祖是徽州宗族一項重要的禮儀活動,過去這項活動被認為是封建迷信而製止,在徽州眾多地方很少舉行,已經鮮為人知,並且有在徽州消失的可能,人們隻能在有關文獻資料查找,而在安徽省祁門縣西鄉的箬坑鄉、曆口、閃裏、渚口等地比較完整進行春祭活動。特別是箬坑鄉馬山村整個春祭活動環境熱烈、過程繁雜、組織完整、程序規範、儀式隆重,有較強的宗族色彩。為研究徽州宗族的祭祀禮儀、以及民間音樂有著較好的參考價值。因此,我們以馬山村春祭活動為例就徽州宗族的祭祀進行述說。
馬山村雖地處深山僻壤,民風純樸,民俗悠久。每年臘月二十四要掛祖容像,進行冬祭。三十夜要到宗祠拜祖先,然後再回各支祠拜祖容,春祭時間為正月初二、初四,三個祠堂輪流,祭後每人發一杯米酒。初七為人日,收祖容,耍舞獅。有老人送子的習俗,如添男丁要做衣服、供香油、接臘燭,以致謝意。五月十三祭關雲長,辦關帝會。十二晚開始祝壽,十三打鑼。清明節六支後裔輪流派人到曆口鎮沙堤葉村標墳。中元節在村口栲基山社的河灘做道士戲,祭祀孤魂野鬼,要搭高台,豎長旗,閏月為十三幡旗,常年為十二幡旗。八月初一到西北麵的西峰廟接西峰大聖,中秋節送回。
春祭活動馬山已有十幾年沒有做過了,最近的一次是1989年,次近是1963年。祁門縣箬坑鄉馬山村的春祭活動基本上保留了徽州宗族祭祀模式,是我們研究徽州宗族祭祀的一個活的標本。徽州宗族祭祀已漸行漸遠,並有消失的可能,馬山村的春祭活動如果不進行搶救發掘,將來可能有失去傳承的危險。
三、潁州肘閣
“肘閣”是潁州區優秀民間舞種之一,據老藝人口傳,其形成年代在清代中期,係祖籍潁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師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馱歌”基礎上改革創新而成。“肘閣”發源地在潁州袁集、阜南朱寨一帶,流傳中心區在今阜陽市南部幾縣、區並沿淮水流傳至鳳台、壽縣、蚌埠及河南等地區,是流播區域橫跨兩省沿淮一帶深受群眾喜愛的一種古老民舞藝術。
“肘閣”表演隊伍構成的基本單元,係由位於下位成人演員和位於上位的兒童演員構成,兩者以鐵支架捆固連結,造型高大奇巧。表演一般要經過化妝、紮彩架、著裝、上架、表演、下架與卸妝幾個程序。“肘閣”表演對演員體能、身體協調性、心理素質要求較高,兩位配組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要完成“剪刀步”、“跑花場”、“前後翻”、“後空翻”、“自由擺”等技巧與難度並重的動作,這種民舞適宜於在空間較大的大型群眾集會上表演,具有豔麗惹眼、造型獨特、驚險刺激的轟動效應。
“肘閣”舞表演塑造的藝術形象多取材於《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曆史名著和傳統戲劇節目。近幾十年來也補充了一批充滿現代生活氣息、貼進人民群眾生活的節目,很受群眾歡迎。“肘閣”演出器具簡單,主要有用於固定支撐上位演員的鐵架,讓高空演員上下用的鐵釵及相關戲劇人物服裝等。“肘閣”演出的伴奏樂隊一般由5—6人組成,使用樂器有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釵等。
“肘閣”舞作為潁州區幾百年來保存至今的一個獨具魅力的地方劇種,保留了已幾乎失傳的“馱歌”舞的諸多表演技巧較原始的風貌,又開創了後世“抬閣”高空表演技巧的先河,在三個民舞前承後續演變過程中,“肘閣”起著極為特殊的“過渡”作用,因而也較為形象、完整、生動地體現了潁州民舞傳統文化的原始風貌與固有特色,是今天研究潁州文化遺產不可多得的“活標本”。
四、安徽婚俗
在古徽州,一場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訂親、成禮、合親四個階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經過以上階段和程序的,才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換親、入贅、衝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舊時徽州人的婚嫁習俗,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其諸多繁文縟節,不少到帶有迷信色彩和買賣婚姻的因素。下麵我們就從徽州婚嫁的九道程序,一一來讓大家做更進一步的了解。
說媒:舊社會的古禮,男滿18歲為“弱冠”,女滿15歲為“及”。兒女到了十三四歲,父母就開始關心其婚事。聯姻講求門當戶對,實際上女方每望高攀,男方卻需適當遷就。故有“嫁女高高求,討親低低湊”的說法。;一般都由鄉裏的好事婆娘,往來遊說,巧言撮合,或由男方選定對象,委托媒婆前往提親。女方如同意,媒婆就取得女方年庚八字紅單送到男家,男方將八字置灶君座下,以測有無不祥之兆。若廚房三日內不失盤打碗,不缺瓢少筷,認為初步吉利。再將男女兩方生辰八字送到算命先生處,看看是否相衝相克,全部通過,確認無誤才可以正式求親說合。
行聘:俗稱“下定”、“定親”,雙方確定聯姻後,選定吉日,由男方備下紅貼,稱為“鴛鴦禮書”,在內頁寫上男子的生辰八字,裝入一個紅封套,附寫一篇請求聯姻的定格文章,備下一支新毛筆和一塊新墨放入一個紅皮“批書匣”,請一名本房男性親屬帶上批書匣,隨媒人去女家,俗稱“下定書”。同時還要根據女方要求送去“頭節禮”,如衣料、首飾、禮銀等。如民國期間黟縣的禮銀規矩就是108塊銀元。不過這也要看家庭財富多少而不等,但尾數都是八,寓意“若要發,不離八”之意,而且每枚銀元上都要用朱紅寫上雙喜字。女方受到後要由家長(父兄)用其新筆墨在鴛鴦禮書中內頁左邊寫下女方生辰八字,然後在封麵上寫上“親允大吉”,送回男方此為“批書”。女方收下的禮金,用來置辦嫁妝,富豪往往自增陪嫁。這樣就算是正式定親了。鴛鴦禮書就是訂婚憑證。定親後,男方一年三節均得向女家送禮。
請期:訂婚後,男女完婚,男方先請媒婆上門提出結婚請求,得到應允後,由男方撿選迎娶日期,書寫在紅柬上,配上相應的禮物,請媒人送到女家。古時便稱為“請期”。現代叫“送日子”。搬行嫁:在迎娶的前一天或當天,男方需派人前往女宅搬嫁妝,稱為“搬行嫁”。搬行嫁期間,男女雙方住宅張燈結彩,鳴炮奏樂。嫁妝一般都是房間家具及日常用品。富貴人家也在拜匣裏放上一些金銀首飾等,吃、穿、用品業一應俱全,機會可供一生享用。(有的甚至連棺木都備齊!!)。
開麵:又稱“拉麵”。在迎親的當天,姑媽或舅媽要給新娘開麵,即用兩根絲線靶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否則要被譏笑為“毛臉”。開麵意味著姑娘時代已經結束。
迎親:成親值日,迎娶新娘要用花轎,少數沿河地區用船。迎親人員一般為媒人、喜娘、舅舅、姑父以及與新郎、新娘年齡相仿的青年男女。抬轎者為四人,富貴人家為八人。新郎一般要親自前往,歙縣也有不用鼓樂,不要新郎上門迎親的。到了女方家裏,女方大門緊閉,要待男方在門縫中塞足了“喜包”後,方才打開大門,鳴炮迎客。然後開始“哭嫁”,母女報頭痛哭,不過哭聲中更多的是樂感而不是悲傷。為什麼要哭呢?據說是“不哭不發,哭哭發發”。花轎出門後,有的地方還偷偷盛一碗水,隨著出門的花轎潑出去,象征“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花轎到了男家村口即止步不前,要等新郎背進村子,這裏麵又有典故,婚後若是吵架,媳婦就可以聲稱“又不是我自己走上門的,是你把我背進來的”。
拜堂:歙縣的習俗是,花轎至男宅落地,新郎親自迎至廳堂,即行拜堂禮,黟縣的習俗就是轎至男宅大門,公婆、新郎都上樓,要等新娘入了洞房,傳帶同時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勝一代”。新娘入洞房稍事休息後,才出來行拜堂禮。
鬧洞房:花燭酒宴散席後,親戚好友聚集新娘放裏,大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逗新娘發笑或是出一些難題來捉弄他們,以此取樂。圖的也是“炒發”。
回門:新婚第三日,新娘回娘家探望,此為“回門”,如新郎伴送,則為“雙回門”,女婿第一次上門,要一一拜見嶽家諸親長輩,中午嶽家要開席宴婿,稱為接女婿。徽州素有“丈母娘見女婿,猶如見皇帝“,以及”女婿上門活祖宗“登說法。所以非常隆重。第一次回門,不等夕陽西下,新婚夫婦必須告辭歸家。
五、徽菜
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古徽州)。後來,由於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祁紅"、"屯綠"等名茶和徽墨、歙硯等土特產品的集散中心,商業興起,飲食業發達,徽菜也隨之轉移到了屯溪,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而著稱。
據《徽州府誌》記載,早在南宋間,用徽州山區特產"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做菜已聞名各地。
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百種。
徽菜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即古代的徽州。後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祁紅”、“屯綠”等名茶和徽墨、歙硯等土特產品的集散中心,商業興旺,飲食業發達,徽菜的重點逐漸轉移到屯溪,在這裏得到進一步發展。宋高宗曾問歙味於學士汪藻,汪藻舉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額。徽菜係在烹調技藝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較少,重油、重色、重火工。
徽菜發端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民國間繼續發展,建國後進一步發揚光大。徽菜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飲食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在績溪,民間宴席中,縣城有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徽州地處山區,曆少戰亂,自唐宋來中原大批移民南遷徽州一帶,聚族而居,建祠修譜,形成嚴密的宗族製度。各族、派均有自己信仰崇拜的偶像,為祀神禮佛,民間便產生了各具特色的食用供品,最典型的莫過於祭祀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汪華的“賽瓊碗”活動了。這一年一度的祭拜活動在集中展示汪氏族人所精心烹製的數百碗供品的同時,也造就了一代代民間烹飪家。
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徽商的鼎盛時期,實力及影響力位居全國10大商幫之首,其足跡幾遍天下,徽菜也伴隨著徽商的發展,逐漸聲名遠揚。哪裏有徽商,哪裏就有徽菜館。徽州人在全國各地開設徽館達上千家,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見其涉及麵之廣,影響力之大。
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徽菜經過曆代徽廚的辛勤勞動,兼收並蓄,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以就地取材,選料嚴謹,巧妙用火,功夫獨特,擅長燒燉,濃淡適宜,講究食補,以食補身,注重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而成為雅俗共賞,南北兼宜,獨具一格,自成一體的著名菜係。
徽菜的烹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術,徽菜之重火工是曆來的優良傳統,其獨到之處集中體現在擅長燒、燉、熏、蒸類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術是徽幫廚師造詣深淺的重要標誌,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鮮獨特風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飪技法約有20大類50餘種,其中最能體現徽式特色的是滑燒、清燉和生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