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男女的詩句
一,《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點評:這是蘇東坡的愛妾王朝雲死後,有一天他夢見亡妾之後寫的感懷詩。樸素真摯的深情,沉痛的生離死別,每讀一次就更為其中的深情所感動。陰陽相隔,重逢隻能期於夢中,蘇東坡用了十年都舍棄不下的,是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沒有了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失去了伴侶後孤單相吊的寂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在夢裏能夠看見的,也全是逝去親人往日生活裏的瑣碎片斷。因為在那些瑣碎裏,凝結著化不去的親情。在紅塵中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執子之手是一種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種境界,生死相許也是一種境界。在這世上有一種最為凝重、最為渾厚的愛叫相依為命。那是天長日久的滲透,是一種融入了彼此之間生命中的溫暖。
二,《卜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點評:李之儀的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情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開頭寫兩人各在一方相隔千裏,喻相逢之難,見相思之深。末句寫"共飲",以水貫通兩地,溝通兩心;融情於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樣綿長不絕,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複,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
三,《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點評:這首詩表達了長年行役於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傾倒了無數身陷愛河,渴望美滿愛情的人,成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歡離合,我曾對你說過,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這是愛的最高境界,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經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點評:出自於漢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詞:海枯石爛,愛情仍然堅貞不變,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詩的主人公在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之後,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複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裏,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點評: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蕩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複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複的形式,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六,《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點評:《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餘下全文>>
三開頭的詩句有哪些 百度漢語
三字開頭 的詩句有:
三十功名塵與土 —— 宋 · 嶽飛《滿江紅·寫懷》
三千寵愛在一身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三國周郎赤壁 —— 宋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三杯兩盞淡酒 —— 宋 ·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三男鄴城戍 —— 唐 · 杜甫《石壕吏》
三萬裏河東入海 —— 宋 · 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三顧頻煩天下計 —— 唐 · 杜甫《蜀相》
三月七日 —— 宋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三更燈火五更雞 —— 唐 · 顏真卿《勸學詩》
三百內人連袖舞 —— 唐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三分佳處 —— 宋 · 萬俟詠《三台·清明應製》
三綱實係命 —— 宋 · 文天祥《正氣歌》
三日斷五匹 —— 漢 · 佚名《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三歲為婦 —— 先秦 · 佚名《氓》
三歲食貧 —— 先秦 · 佚名《氓》
三十侍中郎 —— 漢 · 佚名《陌上桑》
三吳都會 —— 宋 ·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三千裏地山河 —— 五代 · 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三歲貫女 —— 先秦 · 佚名《碩鼠》
三杯吐然諾 —— 唐 · 李白《俠客行》
三年羈旅客 —— 明 · 夏完淳《別雲間》
三千裏兮家未歸 —— 魏晉 · 張翰《思吳江歌》
三尺春冰五音足 —— 唐 · 牛殳《琵琶行》
三五年時三五月 —— 清 · 黃景仁《綺懷》
三湘隔遼海 —— 宋 · 文天祥《端午即事》
三麵黃金甲 —— 唐 · 王昌齡《從軍行二首·其一》
三春白雪歸青塚 —— 唐 · 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三月殘花落更開 —— 宋 · 王令《送春》
三十從軍今白發 —— 宋 · 陸遊《關山月》
三春行樂在誰邊 —— 唐 ·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三登黃鶴樓 —— 唐 · 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三更歸夢三更後 —— 元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三願如同梁上燕 —— 五代 · 馮延巳《長命女·春日宴》
三年此夕月無光 —— 清 · 丘逢甲《元夕無月》
三歎問府主 —— 唐 · 杜甫《望嶽三首·其三》
三峽星河影動搖 —— 唐 · 杜甫《閣夜》
三十六宮土花碧 —— 唐 ·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三千年後知誰在 —— 唐 · 羅隱《黃河》
三載悠悠魂夢杳 —— 清 · 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三月時 —— 宋 · 翁元龍《憶秦娥·三月時》
三日而去官 —— 宋 · 蘇軾《滿江紅·遇東坡於齊安》
三危放逐臣 —— 唐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三月休聽夜雨 —— 宋 · 張炎《清平樂·采芳人杳》
三吳不足觀 —— 唐 · 李白《金陵望漢江》
三十六峰猶不見 —— 唐 · 無名氏《雜詩(第八首一作白居易詩)》
三十六宮秋夜深 —— 唐 · 杜牧《月》
三十未有二十餘 —— 唐 · 李賀《南園十三首》
三元一會經年淨 —— 唐 · 呂洞賓《絕句》
三畝丹田無種種 —— 唐 · 呂洞賓《絕句》
三更津吏報潮雞 —— 唐 · 李德裕《謫嶺南道中作》
三年陷賊留秦地 —— 唐 · 韋莊《秦婦吟》
三分春色二分愁 —— 宋 · 葉清臣《賀聖朝·留別》
三千功行成 —— 唐 · 呂洞賓《五言》
三才七返足 —— 唐 · 呂洞賓《五言》
......
...餘下全文>>
形容夫妻恩愛的詩句
出自漢代詩人佚名的《舊題蘇武詩·結發為夫妻》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賞析
這首詩在徐陵的《玉台新詠》中題作《留別妻》,舊傳為蘇武初出使時留別妻子之作。然而今讀詩中“征夫懷往路”、“行役在戰場”諸語,詩中的主人公應是一個即將應征出戰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現的也是漢代末期常見的征夫別妻的主題。 詩的前四句寫一對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歡愉之中。“結發”是古代男子二十束發加冠、女子十五束發為笄表示成年的一種儀式,詩中的青年男女到了這個人生的美好時刻便結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婚後生活過得十分美滿、幸福。“嬿婉”語出《詩·邶風·新台》:“嬿婉求之”,和順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兩人的愛情生活非常融洽,親密無間。這一段用墨不多,卻通過展現在人們麵前的新婚夫婦那種恩愛、琴瑟和諧的歡樂情景,把一種人生和青春的愉悅傳遞給了讀者。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然而嚴酷的現實很快攪散了這對恩愛夫妻“嬿婉及良時”的美夢,一度出現於兩人之間的一小塊晴空被即將出征、離別在即的陰影覆蓋了。作者在此筆鋒陡轉,在點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時,隨即將開頭輕鬆、歡快的氣氛一下子拋入生離死別的無限悲哀。詩中的男子惦念著不久將要上路,時不時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為他心裏清楚地知道,隻要天一亮,他就要啟程應征,那漫無期限的離別將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歡愉。所以當他看到參辰星已在天邊隱去,天將破曉時,心中頓時湧起一般股難以言傳的酸楚。“去去”兩字相迭,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道別時那種痛苦不堪、語噎詞塞的情態。人世間的一般離別,已使人為之黯然銷魂,何況新婚嬿爾正是人生“花好月圓”之時,又何況這對年輕的恩愛夫妻所麵臨的不是一般的離別,而是奔赴戰場、相見無期的生死離別;這不能不叫人五內俱裂,淚如泉湧。“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讀著這樣的詩句,這對青年男女無限悲愴、難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淚下,曆千年而不滅其震撼人心的強大力量。以後宋代詞家柳永寫戀人之別,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寒蟬淒切》jeepy.cn/ )之語,元代戲劇家王實甫《西廂記》寫張生、鶯鶯長亭之別,又有“聽得一聲‘去也’,鬆了金釧”的描寫,雖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並與此詩有某種相似之處,但與此詩對封建兵役製給青年男女帶來的心靈創傷的表現相比,畢竟顯得纖弱多了。
末四句寫新婚夫婦臨別時的相互鄭重叮嚀。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對丈夫的囑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愛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注意保重身體,同時牢記夫妻間的恩愛與歡樂,體現了一個妻子的關心和擔心;“生當”二句是丈夫對妻子的回答:“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場,也將一直把你懷念。”表現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段對話,不僅展示了人物樸實、美好的內心,而且更充實了詩首二句中“兩不疑”的內容,使全詩增添了一種悲劇氣氛。前賢曾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此詩正符合這樣一種說法。男女相愛結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殘酷的兵役製逼迫下,它隻能像一朵剛綻放即被摧殘的花,轉瞬即逝,無法追回。
曆史上有許多寫離狀別的佳作,此詩當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選材、表達、風格等,都對後代有廣泛的影響......餘下全文>>
鄙人妻子名為雅芳,鄙人想求“雅芳我很愛你”這6字每個字為開頭的六行詩。望騷客們鼎立助之!感激.
雅與鉛鬆相差肩,
芳菲占斷百花鮮。
我為憲部入南宮,
很石猶存事可尋。
愛水看花日日來,
你可知我心獨癡。
用我的吧,我可為你寫這詩想了2天了
古詩詞的評析
秋風詞 李白
在深秋的夜晚 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 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 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___這存流於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戀情 和思念 反而讓詩人後悔當初的相識
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 秋風 秋月 落葉 寒鴉 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 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 讓整首詩顯的淒婉動人
錦瑟 李商隱
按照一般看法,這首詩是頗有爭議的。
但是其表達出的那種淡淡惆悵
對往昔的追念卻是大家都可以領會的。
按儼然說法,是吊亡作品,由此可能,但
也不一定。年輕時的情人一定就是亡者嗎?可不可能是
“侯們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情況呢?
至於對最後一句的看法
深邃的感情也可能在經曆多年後,象一壇醇酒那樣
馥鬱,但含蓄。
項脊軒值的最後一句大致是”庭有樹,吾妻過門時所栽
今以亭亭如蓋矣……(我是根據印象寫的有出入)
能說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不深嗎?BR>何必要讓每個人都學蘇軾的
年年斷腸呢?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麵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本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麵,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蝶戀花 晏殊
本詞抒寫春日的閑愁。上片寫迎春之情。開頭三句寫初春之景,有富貴之象。後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他看到海燕雙飛,而自己孤獨傷心,麵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詞意含蓄蘊藉,隻表現主人公的一種情緒。此詞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鳳棲梧 柳永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麵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麵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歎。“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裏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鵲橋仙 秦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淒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鬱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裏,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裏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讚歎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隻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玉樓春 歐陽修
此詞描寫了宋時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上片寫舞女列隊過街的情況。首先從描寫舞女們的裝束打扮入手,再寫舞女們的神態舉止。下片寫小女們的舞技,但是不從正麵寫起而是從側麵烘托:一是年少的觀眾爭相問訊舞女們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們舞技實在精妙,所以詞人觀賞回來以後在夢中仿佛仍見她們婆娑起舞。此詞精妙之處在於側麵烘托和用夢幻來襯托真實,反映真實,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烏夜啼 李煜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隻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歎,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歎花,亦是自歎。“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裏,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曆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癡、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嗬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彙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歎。
相見歡 李煜
李煜的這首名篇情景交融,感情沉鬱,思路淒惋。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發真摯的感情。語言通俗明白,且又十分精煉準確;此外運用聲韻變化,作到聲情合一,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下片“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曆來為人們所稱道;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更見作者匠心獨具。此句則寫出愁之味:此種無言之悲,更勝於痛哭流涕之哀。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曆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長相思 白居易
詞的上闋寫樊素回南必經之路。因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吳山而生愁。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彙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麵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複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吳中山脈,點點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癡情,終難忘懷,於是就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兩個“悠悠”,刻畫出詞人思念之深。這種情感的強烈,隻有到情人的回歸才能休止。然而那與不過是個空想,無奈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隻能倚樓而望,回憶昔日的歡樂,來遣散心中的鬱悶罷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麵,是怎樣的意境啊。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這篇作品是中唐時期比較正規成熟的詞作。形式雖然短小,但它卻用回環複遝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聲的節奏,貫穿於每個間歇終點的相同韻腳,造成了綿遠悠長的韻味,使相思之痛、離別之苦,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麵,覺得更有意境。
“長相思”為詞牌名,但本詞內容與此密切相關。詞分上下兩闋,格律和字數一樣。每闋四句,押平聲韻。
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彙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麵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下闋直接抒寫情懷,因所思之人沒有回來,隻得在這月明之夜,獨倚高樓。
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心弦。
離思 元稹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夢遊春七十韻》)。又有人說紫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薑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曆過很大的場麵,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裏。
贈別 杜牧
此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嫋嫋”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於“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榮耀秋菊,華茂春鬆”(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全詩正麵描述女子美麗的隻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顯然是將花比女子。“豆蔻”產於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嫋者,當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嫋嫋”四字。這裏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豔,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麵前都會黯然失色。而杜牧寫到這裏,似乎還是一個開始,他的才情尚未發揮盡致哩!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成都)二”之稱。“春風”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睹十裏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裏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雲。“珠簾”是歌樓房櫳設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但讀者已完全能意會了。這裏“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氣象一並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詩話》雲:“書生作文,務強此而弱彼,謂之‘尊題’。”杜牧此處的修辭就是“尊題格”。但由於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裏“強此弱彼”的寫法顯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真俊爽輕利之至。別情人不用一個“你(君、卿)”字;讚美人不用一個“女”字;甚至沒有一個“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寫情 李益
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細玩全詩,很象是寫戀人失約後的痛苦心情。
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詩人躺在花紋精細、珍貴華美的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原來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約會告吹了。對方變心了,而且變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連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佳期”而言“千裏”,可見是遠地相期,盼望已久,機會難得。“休”而言“一夕”,見得吹得快,吹得徹底,吹得出人意外。而這又是剛剛發生的,正是詩人最痛苦的時刻,是“最難將息”的時候。夜深人靜,想起這件事來,怎能不失眠呢?一、二兩句從因果關係來看是倒裝句法,首句是果,次句是因。
這個令人痛苦的夜晚,偏偏卻是一個風清月朗的良宵,良夜美景對心灰意懶的詩人說來,不過形同虛設,那有觀賞之心呢?不但今夜如此,從此以後,他再不會對良夜發生任何興趣了,管他月上東樓,月下西樓。月亮是月亮,我是我,從此兩不相涉,對失戀的人來說,冷月清光不過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憶而已。
這首詩藝術特點是以美景襯哀情。在一般情況下,溶溶月色,燦燦星光能夠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心靈,美對他起不了什麼作用,有時反而更愁苦煩亂。此詩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來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獨、悵惘之情更顯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此詩藝術上的另一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突出人物形象,從而深化主題。三、四兩句所表現的心情與外景的不協調,既是眼前情況的寫照,更預設了今後的情景。“從此無心愛良夜”,“從此無心”四字表示決心之大,決心之大正見其痛苦之深,終生難忘。“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現出詩人的心灰意懶,又描繪出主人公的任性、賭氣的個性特點,逼真而且傳神。這種虛擬的情景,沒有借助任何字麵勾勒,而是單刀直入,直接表達虛擬的境界,與一般虛擬手法相比,又別具一格。
月夜 古詩 的開頭一句什麼作用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注解:
1.鄜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
2.憐:愛。未解:尚不懂得。
3.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發飾。
4.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夜霧本無香,香從妻子的雲鬟中散出;淒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顯得寒涼。濕、寒二字,寫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虛幌:透明的窗帷。雙照:與上麵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作者簡介: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原籍囊陽,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與李白並稱為“李杜”,有為了與杜牧李商隱區開來,又稱“大李杜”。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解釋: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輪皎潔的明月,我在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希望相公快點回來!
幼小的兒女卻還不懂得思念遠在長安的父親,隻是東瞧瞧,西瞧瞧看著天上圓圓的東西:真好看,像一輪白玉盤。
香霧沾濕了妻子的秀發,清冽的月光輝映著她雪白的雙臂。
什麼時候才能和她一起倚著窗帷,仰望明月,讓月光照幹我們彼此的淚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淚,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背景:天寶十五載(756)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這首詩即是困居長安時所作,表達了對離亂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掛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話,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詩的構思采用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麵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讀杜心解》)。後世詩人常常學此法度。
賞析:題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麵落墨,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閨中隻獨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裏,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隻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為什麼也“獨看”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一二兩聯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係起來加以吟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於一二兩聯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嗎?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饑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憶長安”,已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為妻子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隻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還小,並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從小孩的“不念”更能體現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濕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熱淚盈眶?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後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裏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四海升平的理想。字裏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麵著想,隻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薄帷)、對月舒愁的希望寄托於不知“何時”的未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如黃生所說:“五律至此,無忝詩聖矣!”
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編輯本段]月夜(劉方平)
全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注解:
闌幹:這裏指橫斜的樣子。
南鬥:星宿名,在北鬥七星南。
偏知:才知。
新:初。
譯文:
夜靜更深,月光隻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裏。
北鬥星傾斜了,南鬥星也傾斜了。
偏偏就在今夜,使人分明的覺出春天正在回暖,因為你聽—綠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裏來了。
賞析: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歎其圓缺;而隻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鬥闌幹南鬥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征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鬥闌幹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征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淨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隻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於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托,於字麵無征,不好去穿鑿。
資料:
選自《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劉方平,河南洛陽人,唐天寶年間詩人,生平不詳。
[編輯本段]月夜(二胡曲-劉天華)
1918年初稿,1924年定稿。通過對皓月當空的描寫表達了一種淡淡的惆悵。
1918年劉天華在常州中學任課,深受學生愛戴,他組織及指揮的學生絲竹合奏、軍樂隊在常州有一定名望。每到暑假,他利用假期出去拜師學習,在家中的時間很短。即使這幾天,他也日夜的用功練琴。這首曲子便是他在月夜下有感而作。樂曲細膩地表達了他對自然界的感受,以及內心深處的感情和思想。
全曲分三段,采用展衍技法,一唱三歎,在表現皓月當空的意境的同時隱含有絲絲的惆悵。
據作者說,此曲及《除夜小唱》是就二胡的音區及其音質上的優點而擬的譜,雖然用別種樂器也可以演奏,但總不如二胡上能將其意想表現得美滿。
[編輯本段]禦街行·月夜(淩雲流水)
當年佳節曾記否?
尋桂影,茶代酒。
披風戴月伴漂翁,
隔岸聯詩不朽。
今又望月夜,
殘斛冷榻,
朱燈搖影瘦。
漫展秋波薄雲後,
清霜灑,涼風透。
徒此良辰皆寐酣,
誰與暢談許久?
輕彈斷劍,
龍吟不再,
卻有鋒依舊。
關於顏的好聽詩句,有顏字的就行
1、雲鬢花顏金步搖(唐·白居易·《長恨歌》)
2、不見玉顏空死處(唐·白居易·《長恨歌》)
3、使人聽此凋朱顏(唐·李白·《蜀道難》)
4、天威在顏咫尺(魏晉·曹操·《短歌行》)
5、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6、收和顏而 靜誌兮(魏晉·曹植·《洛神賦》)
7、光潤玉顏(魏晉·曹植·《洛神賦》)
8、羞顏未醉已先(宋·蘇軾·《浣溪沙》)
9、朱顏未稱五年兄(宋·蘇軾·《浣溪沙》)
10、杏花依舊駐君顏(宋·蘇軾·《浣溪沙》)
11、朱顏綠發映垂楊(宋·蘇軾·《浣溪沙》)
12、綠鬢蒼顏同一醉(宋·蘇軾·《定風波》)
13、不辭鏡裹朱顏瘦(宋·歐陽修·《蝶戀花》)
14、不辭鏡裏朱顏瘦(宋·歐陽修·《蝶戀花》)
15、不妨隨處一開顏(宋·陸遊·《鷓鴣天》)
16、熟聽陽關不慘顏(宋·陸遊·《鷓鴣天》)
17、不妨隨處一開顏(宋·陸遊·《鷓鴣天》)
18、三軍過後盡開顏(現代·**·《七律·長征》)
19、玉顏醉裏紅潮(宋·蘇軾·《西江月》)
20、鏡裏朱顏(宋·陸遊·《蝶戀花》)
21、強顏紅紫同□(宋·虞·《水調歌頭》)
22、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宋·文天祥·《正氣歌》)
23、當年拚卻醉顏紅(宋·晏幾道·《鷓鴣天》)
24、爭向朱顏不耐秋(宋·晏幾道·《鷓鴣天》)
25、莫教離恨損朱顏(宋·晏幾道·《鷓鴣天》)
26、當年拚卻醉顏紅(宋·晏幾道·《鷓鴣天》)
27、莫教離恨損朱顏(宋·晏幾道·《鷓鴣天》)
28、爭向朱顏不耐秋(宋·晏幾道·《鷓鴣天》)
29、朱顏大藥知能駐(宋·無名氏·《鷓鴣天》)
30、日繞龍鱗識聖顏(唐·杜甫·《秋興八首》)
31、朱顏辭鏡花辭樹(近代·王國維·《蝶戀花》)
32、鏡裏朱顏猶未歇(近代·王國維·《蝶戀花》)
33、四照朱顏(近代·王國維·《蝶戀花》)
34、顏如玉(宋·辛棄疾·《滿江紅》)
35、相對醉顏紅(宋·無名氏·《水調歌頭》)
36、肯把朱顏悔(近代·王國維·《虞美人》)
37、爭看醉顏酡(宋·無名氏·《滿庭芳》)
38、長使近天顏(宋·無名氏·《滿庭芳》)
39、瞻仰天顏有喜(宋·無名氏·《滿庭芳》)
40、願朱顏綠鬢(宋·無名氏·《滿庭芳》)
41、養就朱顏(元·無名氏·《滿庭芳》)
42、妻顏似玉(元·無名氏·《滿庭芳》)
43、朱顏卻對白髭須(宋·辛棄疾·《浣溪沙》)
44、破帽遮顏過鬧市(近代·魯迅·《自嘲》)
45、思歸多苦顏(唐·李白·《關山月》)
46、其如鏡裏花顏改(宋·歐陽修·《漁家傲》)
47、慶華發、蒼顏七十(宋·無名氏·《滿江紅》)
48、阿母開顏笑(宋·無名氏·《蝶戀花》)
49、蓬鬢衰顏不複妝(南北朝·鮑照·《擬行路難》)
50、登山遠望得留顏(南北朝·鮑照·《擬行路難》)
51、顏回短命(元·無名氏·《沁園春》)
52、綠鬢朱顏(宋·無名氏·《沁園春》)
53、欲占朱顏長好(宋·晏幾道·《清平樂》)
54、欲占朱顏長好(宋·晏幾道·《清平樂》)
55、照衰顏華發(宋·蘇軾·《好事近》)
56、鏡裏朱顏(宋·黃庭堅·《點絳唇》)
57、歸來華發蒼顏(宋·辛棄疾·《清平樂》)
58、佳期須及朱顏好(宋·歐陽修·《踏莎行》)
59、涕零雨麵毀形顏(魏晉·曹丕·《燕歌行》)
60、暗恨玉顏光景、與花同(宋·晏幾道·《虞美人》)
61、弱顏固植(先秦·屈原·《招魂》)
62、靡顏膩理(先秦·屈原·《招魂》)
63、朱顏酡些(先秦·屈原·《招魂》)
64、慘愁顏、斷魂無語(宋·柳永·《鵲橋仙》)
65、今發白、顏蒼如此(宋·劉克莊·......餘下全文>>
求60首7字4行古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送賀賓客歸越
李白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送狄宗亨
王昌齡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
送柴侍禦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重別李評事
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春宮曲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餘下全文>>
誰有郭德綱單口相聲開頭詩的台詞?
郭德綱定場詩
附:郭德綱定場詩薈萃
大將生來膽氣豪 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 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 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 朕與先生解戰袍
曲木為直終必彎,養狼當犬看家難,
墨染鸕鶿黑不久,粉刷烏鴉白不天,
蜜餞黃蓮終需苦,強摘瓜果不能甜,
好事總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金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飛水自流。
萬裏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至湖北三千裏。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時觀不透,天緣有份畫中遊。”
——乾隆、郭德綱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裏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
——朱元璋
“青山鬆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裏長河漂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望塞北三千裏,近視江南十六洲。
美景一地賞不盡,天緣有分再來遊。”
——康熙
“龍川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裏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看西北三千界,勢壓江南十二州,
好景一時看不盡,天緣有分再來遊。”
——乾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醫院
馬瘦毛長蹄子肥,兒子偷爹不算賊。瞎大爺娶個瞎大奶奶,老倆口過了多半輩誰也沒看見誰。
好色風流,不是冤家不聚頭。隻為淫人婦,難保妻兒否,嬉戲眼前謀,孽滿身後,報應從頭,萬惡淫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筆勾。
舉目維直終必彎,養狼當犬看家難。墨染鸕鶿黑不久,粉刷烏鴉白不堅。蜜浸黃蓮終必苦,強摘瓜果不能甜。好事總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陸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淒雞;
小橋流水稻花香,日夜千思萬想。
心中不得寧靜,清晨早念文章;
十年寒苦在書房,方顯才高智廣。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損人利己騎馬騾,正值公平挨餓。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我到西天問我佛,佛說:我也沒轍!
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憐。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釵頭鳳斜卿有淚,荼蘼花了我無緣。小樓寂寞心宇月,也難如鉤也難圓。
野草閑花遍地愁,
龍爭虎鬥幾時休,
抬頭吳越蜀,
再看梁唐晉漢周。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惹禍根苗,氣是無煙火炮。
無酒不成宴席,無色人類滅絕,無財寸步難行,無氣反被人欺。
山前梅鹿山後狼,狼鹿結拜在山崗;
狼有難來鹿答救,鹿有難來狼躲藏;
箭射烏鴉蓬頭起,箭頭落在狼身上;
勸君交友需謹慎,千萬莫交無意郎。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切糕沾白糖。
馬瘦毛長蹄子胖,老兩口子睡熱炕。老頭兒要在炕頭上睡,老婆兒還偏不讓,老頭兒拿起頂門棍,老婆抄起擀麵杖,老兩口乒登乓當打了個大天亮,炕也晾了個冰涼,誰也沒摸著睡熱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我叫郭德綱。...餘下全文>>
有哪些讓人感到極致孤獨的古詩詞
翻開唐詩宋詞,吟詠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來,柳和月的意象特別受到文人墨客的鍾愛,成了我國古代文人感情抒發的重要內容.中學語文新教材中,也收錄了多首吟柳賞月的古詩詞,根據中學語文教學新大綱提出的“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學目標,我們有必要認真搞好古詩詞的教學,有必要帶領學生一起去認真欣賞中學古詩詞中的柳和月. 一、吟柳 以柳贈別,“此時無聲勝有聲” 柳,諧音“留”.古人送別多用“折柳”,表示離人的難言難分之情.“折柳”贈別之風,尤其是在唐、宋朝時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為贈別的代稱. 《陸太祝》中的“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寫的就是以柳贈別之情.北朝樂府民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寫的也是以柳贈別之情.《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以楊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襯征夫離鄉背井、拋妻別子的哀愁,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以柳言愁,“秋風秋雨愁煞人” 人遇悲心事,景暗萬念灰.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他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堪稱愁景寫愁情的千古佳句.詞人在這裏設想,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酒入愁腸,夢醒時分竟不知身在何處.詞人在這裏勾勒了一幅“清秋圖”:曉風輕拂、殘月朦朧、楊柳依依,曉風、殘月、楊柳三個意象羅列,構成一幅哀愁的景觀,引起人們對詞人深秋旅途的無限遐想:一舟臨岸,但見習習曉風輕拂蕭蕭楊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枝頭,風景之淒涼,客情之冷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清秋圖之中.真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讀後令人倍感黯然神傷. 以柔為美,“未成曲調先有情” 柳的形體特征,具有陰柔之美.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詩句,寫的就是柳的這種內在特質之美.“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折腰”,這裏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過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體之美.因為柳“細、長、柔”的內在特質之美,恰與古代人們對女子的審美標準是統一的.尤其是宋代詞人繼承發揚了這一審美傳統,湧現了大量陰柔之美的婉約詞作. 二、賞月 以月抒懷,“何人不起故園情” 月亮,別稱很多,諸如“銀鉤、玉盤、玉兔、蟾宮、桂宮”等.月光、月輝在古詩詞中常常成為思念家鄉、盼望團圓的標誌.看到月照大地,灑下清輝,人們常常生起故園情結.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短短四句,20個字,卻把遠離故地、思念故鄉的情懷,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來.是一首膾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著名思鄉詩. 李煜的詞《虞美人》,也是一首以月抒懷的名篇.開頭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寫的是眼前之景,望“秋月”而生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月缺月圓”,給詞人帶來的又是什麼呢?隻能是綿綿無盡的長恨而已.“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又由感歎現實,轉入寫身邊事情.在那皎潔的月光下,回想起自己早已破滅的國家,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實在承受不住啊!“月是故鄉明”,囚居“小樓”的詞人見皓月當空,自然會引起他對昔日“故國”月下種種故情的無限眷戀.然而,“月明”無殊,但江山易主,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一切都成為無可追挽的“往事”了. 以月言情,“說盡心中無限事” 李清照的詞《一剪梅·別愁》,其中有三句“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月言情,寫的是詞人西樓盼書的殷切之情.古時候,對分離兩地的親人或情人來說,書信就是溝通彼此消息和感情的橋梁,它可以穿越時空,給相互思念著的人們帶來慰籍.在這裏,對於深深懷念著丈夫的詞人來說,希望得到......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