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涉江采芙蓉》所描寫的畫麵,簡單來說就是把翻譯加上美妙的語言使它讀起來有美的享受
其實我覺得涉江采芙蓉的畫麵本來就很美……
首句寫"涉江采芙蓉","芙蓉"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麼作用
芙蓉代表的是美好和純潔,在古代詩文中也用來形容美好的事物,常和人美好的品質聯係在一起。在本詩中,它體現了主人公所表達的感情的美好和純潔,以及主人公人格的高潔。也使意境更加優美,淡雅。
涉江采芙蓉裏麵的內容是寫女的,還是男的
《涉江采芙蓉》是抒寫婦思遊子相思離別之情的作品。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麵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籲歎,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采摘著荷花,聲言要揀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難以遺送給遠方的人。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淒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淒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更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當然不能望見故鄉的山水、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公元 盡的“長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煙雲。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的實境,從而產生了詩之主人公乃離鄉遊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麵的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後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親孤獨而淒清;一邊則是雲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麵隱的麵容,是十分愁苦的。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淒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歎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麵”懸想的境界中發出,讀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裏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歎息的交鳴。
幫忙把。涉江采芙蓉,擴寫成散文300字。希望意境很悲傷。
碧波蕩漾的江水上,我去摘芙蓉花,水澤中的水草芳香四溢。看著這漂亮的芙蓉,想送給誰呢?隻有我那遠在他鄉的深深思念的愛人。回望那通往故鄉的路,曲折而無邊無際。兩個人真心相愛卻被分離兩地,難道隻能憂鬱而孤獨的老去?
涉江采芙蓉改寫散文
擴寫《涉江采芙蓉》 某一遊子因生活環境所逼,飄泊異地,因而和在家鄉的情侶分開。 一天,遊子在江邊散步,看見江邊的荷花怡人秀麗,於是進入江中去采摘荷花。水邊窪地生著許多芬芳的蘭花。遊子摘下一朵荷花來觀賞,不知覺地,想起在家鄉的情侶。遊子隨即摘了一朵荷花想送贈給她,可是,想到這裏,遊子猛然想起故鄉。眺望故鄉,湧入他腦海的隻有遙遠無邊的路途。路好象走不盡頭,越走,路越遠,永無止境似的。遊子意氣闌珊地問:「為什麼天意要作弄?為什麼兩個心意相同的人要被分居兩地?為什麼上天要給我這樣的遭遇?」我真想回故鄉去,可惜現在我身無分文,也可以回鄉見她呢?」 遊子最後隻能憂傷地在異地過著飄泊的生活,並度過晚年…… 擴寫《涉江采芙蓉》 走著、走著,我不經不覺走遠了。清風溫柔的吹送,令枝葉蕭蕭作響,久違了的香氣是綠色的,是獨有的,連同我的煩愁也一並蓋過了……野草伴著的花也倍顯旖旎。頃刻,我步向江岸邊眺望美景,驟見江麵上沾滿泥垢的荷葉,有數枝挺立著的白芙蓉,隱約散發著與眾不同的氣息。我脫去帛履邁進水中,我輕握著葉柄,稍微用力便摘下了。伴隨它的清香以及優雅的氣質,你的倩影徐徐浮現在我的腦海。願我能把那雪花瓣親手送給同樣純潔無瑕的你——身在遠方的你。奈何這根本是遙不可及的釘想吧!我回頭望著見證我們成長的故鄉,才驚覺在為世所迫、情非得已下,我已經走了很久,距離太遠了。縱使我倆是彼此相愛,最後還是要分隔兩地承受相思痛苦,那我隻好便靠著追憶去繼續愛你、思念你,直到離世那刻。
將<<涉江采芙蓉>>改成400字散文
某一遊子因生活環境所逼,飄泊異地,因而和在家鄉的情侶分開. 一天,遊子在江邊散步,看見江邊的荷花怡人秀麗,於是進入江中去采摘荷花.水邊窪地生著許多芬芳的蘭花.遊子摘下一朵荷花來觀賞,不知覺地,想起在家鄉的情侶.遊子隨即摘了一朵荷花想送贈給她,可是,想到這裏,遊子猛然想起故鄉.眺望故鄉,湧入他腦海的隻有遙遠無邊的路途.路好象走不盡頭,越走,路越遠,永無止境似的.遊子意氣闌珊地問:「為什麼天意要作弄?為什麼兩個心意相同的人要被分居兩地?為什麼上天要給我這樣的遭遇?」我真想回故鄉去,可惜現在我身無分文,也可以回鄉見她呢?」 遊子最後隻能憂傷地在異地過著飄泊的生活,並度過晚年… 擴寫《涉江采芙蓉》 走著、走著,我不經不覺走遠了.清風溫柔的吹送,令枝葉蕭蕭作響,久違了的香氣是綠色的,是獨有的,連同我的煩愁也一並蓋過了……野草伴著的花也倍顯旖旎.頃刻,我步向江岸邊眺望美景,驟見江麵上沾滿泥垢的荷葉,有數枝挺立著的白芙蓉,隱約散發著與眾不同的氣息.我脫去帛履邁進水中,我輕握著葉柄,稍微用力便摘下了.伴隨它的清香以及優雅的氣質,你的倩影徐徐浮現在我的腦海.願我能把那雪花瓣親手送給同樣純潔無瑕的你——身在遠方的你.奈何這根本是遙不可及的奢想吧!我回頭望著見證我們成長的故鄉,才驚覺在為世所迫、情非得已下,我已經走了很久,距離太遠了.縱使我倆是彼此相愛,最後還是要分隔兩地承受相思痛苦,那我隻好便靠著追憶去繼續愛你、思念你,直到離世那刻.
——複製粘貼自網絡
《涉江采芙蓉》的翻譯
1.翻譯
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顯得那麼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於是我們要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2.原文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3.注釋
芙蓉:荷花的別名。
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遺(wèi):贈。
遠道:猶言“遠方”。
還顧:回顧,回頭看。
舊鄉:故鄉。
《涉江采芙蓉》的場景故事,300字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麵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麵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後兩句也並沒有順接上麵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隻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真是令人消魂!
《短歌行》
一、導語:**在《沁園春 雪》裏以吐納風雲的氣勢,睥睨曆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曆史上隻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並論,這個人隻能是魏武帝曹操。
作家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曆史的真實麵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曆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勳。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並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複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麵,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裏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
涉江采芙蓉改寫???
夕陽下、一個女子、
帶著流水的憂傷、
清幽的江水上、
蕩漾開她那、
明媚而落拓的笑容、
腳邊的湖水被寂寞層層渲染、
手中的蓮花被時光瓣瓣風幹、
曾幾何時、
我的眼前還有他幹淨的麵容、
他說讓我等著、
又怎麼能忘卻、
那命中、一遍遍出現的臉孔、
那思念、就想心中一條湍急的河流、
那流水的聲音、便成為、
她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
氤氳的霧氣,
彌漫在這寂靜的河麵上。
我手提竹籃,走向那片迷人的粉紅
乘上小舟,慢慢渡到河的中央
那淡雅的蓮花,那挺拔的枝葉,
像極了你
我遠離故鄉的愛人
伸手
輕輕撫摸,
緩緩摘下這美麗的蓮
你還記得麼
當初
就是在這片粉紅中
你向我許下了一世的諾言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你答應過我
很快就會回來
可是,
這蓮花開開落落
卻依然見不到你那熟悉的麵龐......
涉江采芙蓉賞析300字
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才發現這“
單純”,其實寓於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屬於這一類。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
旨意,乃在表現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第路漫浩浩”,不正
把遊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淒惋麼?那麼,開篇之“涉江采芙
蓉”者,也當是離鄉遊子無疑了。不過,遊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麼
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其為“遊子
”?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並不單純。我們不妨先從女子口吻,
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采蓮,可是江南
農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
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
芳草,一並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豈不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
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歎,所展示的如畫之境。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刹那間被充斥於詩行間的歎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
近,你才發現,這歎息來自一位悵立般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
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麵
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籲
歎,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采摘著荷花,聲言要氫最好的一
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
“芙蓉”,此刻以能遺送給誰?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淒涼,最好是
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淒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
,有時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
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麵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
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仿佛是心靈感誚似
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
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望見了故鄉的山水、望見了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了
麼?顯然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公元 盡的”長路“,和那阻止
山隔水的浩浩煙雲!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的實境,從而產生了
詩之主人公乃離鄉遊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
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采用了“從對麵曲揣彼意,言亦必望
鄉而歎長途”(張玉穀《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麵造出了“詩從對麵飛
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從對麵曲揣彼意”的表現方式,與《詩經》“卷耳”、“陟岵”的主人
公,在懸想中顯現丈夫騎馬登山望鄉,父母在雲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
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麵的
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後的密密荷葉、
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親孤獨而淒清;一邊則是雲煙縹緲的遠空,
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麵隱的麵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
,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
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淒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這浩歎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麵”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你所感
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裏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
婦那痛苦歎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
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於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方
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後終於彙成了飛淩山岩匠急瀑,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
聲?
上文已經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
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
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遊的虛擬。”因此,《涉江采
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隻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采用了“思婦調
”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涉江采芙蓉》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