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讚美韭菜的詩
《台灣竹枝詞》
年代:清 作者: 梁啟超
韭菜花開心一枝,花正黃時葉正肥。
願郎摘花連葉摘,到死心頭不肯離。
《春日田園雜興十首》
年代:宋 作者: 陳舜道
春來非是愛吟詩,詩是田園乘興時。
得瑕分畦秧韭菜,趁晴樊圃樹棠梨。
山煙青笠等閑去,沙地鳥犍和醉騎。
一片野情羈不住,春來非是愛吟詩。
描寫韭菜的詩詞有哪些?
1.綠綠青青壯壯苗,長長細細水澆澆;尖尖動動天天鑽,喜喜歡歡補補腰。
2.淨淨白白紮沃土,飄飄灑灑捋青絲。有心遮蓋生金葉,隨意出懷露玉枝。
3.常助陽剛通正氣,又幫柔美避邪濕。觀察野外原生態,充滿甘辛釀酒詩。
4.多食韭菜體無憂,生津壯陽好菜蔬。一代新茬除舊去,茬茬代代有豐收。
5.東君初喚露眉梢,稚童錯怪當麥苗。田丁常把秀發理,一登餐桌讚譽高。
6.天生麗質性尤堅,劫後重生秀貌妍。隱跡草叢承雨露,紮根瘠土忍風寒。素花香淡蜂仍采,嫩葉辛微人亦餐。寧舍青絲酬遠客,不離故土入芳園。
7.嫩葉綠青包水餃,壯陽補腎暖身腰。割茬韭菜催長勢,猶似烘爐滅又燒。
8.韭菜一碟感萬千,壯陽補腎莫訛傳.愚公美夢何朝醒,智叟癡心幻鏡圓。世道無情生死苦,人間有味辣酸甜。
9.東風送暖雪初融,萌芽拱土一叢叢。卑微亦沾太陽雨,弱小同感春意濃。嫩葉青綠似翡翠,花嬌潔白擬玉瓊。
10.一畦韭菜莫攀蘭,佐酒翻羹席上餐。割棄由君無有悔,短長自在給人看。
11.韭菜根肥長勢旺,千刀割後還生長。除夕晚上餃子餡,春天多吃能壯陽。
12.燕尾翥雲重疊香,柳刀分玉出廚房。黃翻平滑輕呼喚,軟吹溫馨宜品嚐。碧玉摻和開胃口,饑餐卷納拒脂肪。自然養氣屬春韭,不費甘濃化力量。
13.絲絛條條綠汪汪,又炒雞蛋又燒湯。老來花做韭菜醬,舒心爽口味飄香。
14一畦韭菜漸萌芽,乳臂雙雙抱彩霞。滿意微風拂髻臉,全心皓月耀唇牙。蜂蝶燕雀何曾問,剪劍刀鐮幾度伐。葉老根黃秋雨後,滿頭白發戴銀花。
15.猶似烘爐滅又燒,生生不息真自豪。割來百鮮千家戶,割去古往今來消。
描寫韭菜的詩詞
《台/灣竹枝詞》
年代:清 作者: 梁啟超
韭菜花開心一枝,花正黃時葉正肥。
願郎摘花連葉摘,到死心頭不肯離。
《春日田園雜興十首》
年代:宋 作者: 陳舜道
春來非是愛吟詩,詩是田園乘興時。
得瑕分畦秧韭菜,趁晴樊圃樹棠梨。
山煙青笠等閑去,沙地鳥犍和醉騎。
一片野情羈不住,春來非是愛吟詩。
描寫蔬菜的詩句
薺菜: 辛棄疾《鷓鴣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蓬蒿菜、韭菜:宋代 蘇東坡《送範德孺》:
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遙想慶州千嶂裏,暮雲衰草雪漫漫。
黃瓜: 《浣溪沙》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描寫菜肴的詩句
1、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學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係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後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鍾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
“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裏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蓴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蓴羹”。
蘇東坡吃到了一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讚美,“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
2、陸遊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歎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醃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麵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並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製或蘸美至極。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
“霜餘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遊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餘下全文>>
古代周代人祭祀時為何用韭菜?相關農業詩篇大都一祭祀有關,這種隆重祭祀活動反映了周人怎樣的民族心理?
我不太清楚樓主的問題。
韭菜是原產於我國。應該在周代人們就已經食用韭菜。那麽在祭祀的時候用韭菜也很正常。
古人侍死如侍生。活著的時候怎麽活著自然死了也怎樣。
那麽活著的時候吃韭菜,死了也就得“吃”。
所以韭菜也用於祭祀啦。
有關菜的古詩詞
1、夜雨剪殘春韭。明日重斟別酒。
2、韭菜照春盤,菰白媚秋菜。
3、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4、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6、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描寫菜的詩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譯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於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裏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麼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麼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第一道菜是兩個純雞蛋黃,幾根青菜絲;第二道菜,把熟雞蛋白切成小塊,排成“一”字狀,下麵鋪了青菜葉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湯,上麵飄著四個雞蛋殼。
寫關於菜的詩
四道菜:
1.兩個純雞蛋黃,幾根青菜絲;
2.把熟雞蛋白切成小塊,排成“一”字形,下麵鋪了一張青菜葉子。
3.清抄蛋白一撮。
4.一碗清湯,上麵漂著四個蛋殼。
求有關中國菜詩詞典故
中國菜源遠流長,眾多風味佳饌均為曆代名廚所創,由於深受食者喜愛與推崇而流傳至今。人們根據曆史的傳說編寫了很多這些菜名的起由與故事,因而流傳了許多燴灸人口的中國菜典故。
中國菜不勝枚舉,有名的也非常多,聊舉數例說明:
神仙鴨子
這是孔府的一個傳統名菜,相傳始於孔子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時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時,府內廚師以鴨子出骨,加調料入碗加蓋,上籠蒸製而成,肉質酥爛,香氣濃鬱,滋味鮮美,孔繁坡品嚐後,覺得此菜製法與眾不同,上籠蒸製以點香三炷燒盡為度,滋味鮃美美勝於它菜,故取名為神仙鴨子。佛跳牆
福建名菜,現已成為閩菜中居首位的傳統名菜,閩菜中的佛跳牆是由海參,鮑魚,幹貝,魚翅,雞,豬蹄筋,羊肘,鴿蛋等18種原料用酒壇煨製而成。特點是味道鮮醇,質地軟嫩,入口即化,食後餘香顯著。
清代,福州官錢局宴請布政使周蓮,席間一道菜是用幾種海產品及雞,鴨,羊肘,蹄爪,鴿蛋等煨製而成,極為可口。周蓮命衙廚鄭春發學習仿製,鄭登門求教後,並改進工藝,多用海鮮,使此菜愈加鮮美。後來鄭春發辭去衙,開辦聚春園菜館,在一次文人聚會時送上此菜,初名福壽全,乍一啟封,濃香奪壇而出,食者紛紛叫好,有人即興賦詩雲。“壇啟葷菜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遂由眾人公議將此菜改名佛跳牆。百餘年來風靡省內外,享譽港澳。
麻婆豆腐 四川傳統名菜,始創於清同冶初年,當時成都北郊萬福橋有一陳興盛飯鋪,主廚掌灶的是店主陳春富之妻陳劉氏。她用鮮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醬等燒製而成。她烹製的豆腐,麻、辣、燙、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歡迎,人們越吃越上癮,名聲漸傳開,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傳稱為麻婆豆腐。從此名揚全國。
叫化雞 江蘇常熟名菜,又稱黃泥煨雞。相傳明末清初時,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雞,苦無炊具、調料,無奈,宰殺去髒後,帶毛塗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後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適逢隱居在虞山的大學士錢牧齋路過,試嚐,覺其味獨特,歸家命其家人稍加調味如法炮製,更感鮮美。此後,遂成為名菜,並一直流傳至今。
回鍋肉
四川名菜,又稱熬鍋肉,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當時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時成都有位姓淩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隱家居,潛心研究烹飪。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碼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早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了肉質的濃鬱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自此,名噪錦城的早蒸回鍋肉便流傳開來。
白煮肉 北京傳統名菜,此菜創始於明末的滿族,約有 300多年曆史,清入關後從宮中傳入民間。北京“砂鍋居”飯莊製作此菜最為著名。傳說,清乾隆六年(1741),砂鍋居初建時,用一口直徑 133厘米的大砂鍋煮肉,每天隻進一口豬,以出售白肉為主,由於生意興隆,午前便賣完,摘掉幌子,午後歇業,於是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一句歇後語:“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開水白菜
四川傳統名菜。“開水白菜”原係川菜名廚黃敬臨在清宮禦膳房時創製。後來黃敬臨將此菜製法帶回四川,廣為流傳。30多年前,川菜大師羅國榮調來北京飯店掌廚,又將“開水白菜”的烹調技術帶回北京,從而成為北京飯店高檔筵席上的一味佳肴,“開水白菜”烹製不易,其關鍵在於吊湯,湯要味濃而清,清如開水一般,成菜乍看如清水泡著幾棵白菜心,一星油花也不見,但吃在嘴裏,卻清香爽......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古代詩人讚美韭菜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