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現代詩的方法
雖然有點長,但要堅持看完,對你有好處!
作為我們普通讀者來講,完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欣賞現代詩,第一,詩歌本身所表達的深刻含義,能夠激起些許思考,帶來啟迪;第二,讀起來很好理解,堅決摒棄那種連詩人自己也弄不懂的“朦朧”;第三,詩句要格外的優美,給人以美的感受。
對於現代詩的學習,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麵:
一、揣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詩作中所創造的一幅畫麵,這幅畫麵凝聚著作者獨特的情思,它是讀者獲得審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較好方法。例如胡適在新詩《鴿子》中寫道:雲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有一群鴿子,在空中遊戲/看它們三三兩兩/回環來往,夷猶如意/忽地裏,翻身映日,白羽襯青天,十分鮮麗!碧藍的天空,有鴿群飛舞,這是多麼美麗的景觀,作者抓住鴿子飛翔的動態,使詩歌具有極其亮麗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靜優美,讀後給人以審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
詩是抒情的藝術,情緒和情感是詩的基礎。與其他文體相比,詩更能充分地顯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長久以來,人們常用詩歌中所表現的民族精神內涵——深沉的思想,誠實的品質,寬宏的懷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約,風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調、豐神等人格魅力來抒情誌,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並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淨化人們的靈魂。讀詩時,把握了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詩的靈魂與命脈。例如《理想》這首詩是一首哲理詩。在這首詩裏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內涵,以及對人生、曆史、社會的重大意義,號召人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揮鞭起程,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我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黨和人民殷切期望我們誌存高遠,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平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這正是作者在這首詩中所抒發的強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熱切期望的。讀後,每一個讀者都會被感染得激情亢奮,熱情高漲。
三、賞析技法。
詩歌的表現形式及表現技法是經過多年的摩挲砥礪,在實踐中已經使大家覺得是最方便、最熟練、最能得心應手的,可以拈來隨手隨心應用。淘沙揀金,去粗存精,詩歌大家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們的橫溢才華。這些精美的詩篇既體現在詩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語言,它的音韻、節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詩篇表現出的完美的表達形式,恰當貼切的表現技法,無不是人們學習的典範。詩歌創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現技法有聯想想象,用典鋪墊,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詩中大量使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擬人、誇張等。例如著名詩人邵燕祥在《致空氣》這首詩裏,就運用了大膽的聯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們司空見慣的空氣為歌頌對象,抓住其特點:“無所不在”“蹤跡難尋”等,在對空氣這一時刻難離的自然現象的謳歌中,寄寓了詩人對友誼、對真情的讚頌。自覺地理解吸收借鑒優秀詩歌中的寫作技法,一方麵可提高鑒賞水平,另一方麵對寫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中的語言是詩人千錘百煉的結果。“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等都說明了這個道理。詩歌的語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雋永的、凝練深沉的、生動流暢的、形象傳神的、充滿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都給詩歌的審美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詩歌的學習中應當注意語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詩人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全詩隻有兩句話,雖短......餘下全文>>
古代詩詞賞析方法及步驟有那些
從題目和關鍵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顧表達技巧,努力進行整體賞析。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摘要:賞析古代詩歌,要注重平時積累,從題目和關鍵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顧表達技巧,努力進行整體賞析。 一、注重平時積累和把握已提供的信息 平時學習生活中,我們已接觸了不少詩歌,這些詩歌是我們賞析詩歌的基礎。 還有詩歌的“注”對於鑒賞詩歌也是一個好的提示。 在鑒賞時,凡是有“注”的地方,我們一定要重視。 既然出題者有意將“注”附在詩歌後麵,肯定是有某種目的,要麼是某些詞句太難,“注”用來解釋;要麼是介紹作者寫作時的背景。 這兩點對於鑒賞詩歌是很有幫助的。 解釋詞句,為我們理解內容掃除障礙;背景介紹,使我們能夠身臨其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總之,詩歌的“注”為我們鑒賞詩歌起到了一個提示的作用,為進一步鑒賞詩歌打下基礎。 它是理解和把握詩歌的又一把鑰匙。 二、從標題入手,體會詩歌的情感 標題或是詩歌的靈魂,或是詩歌的線索,它暗示詩歌的主旨和情感,體現詩人的匠心。 三、從詩歌意象賞析,悟出詩情 詩是由意象構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詩情的。 意象是詩的基礎,意境是詩的畫麵,詩情是詩的內涵。 賞析一首詩必須從意象著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詩情。 “意象--意境--詩情”是鑒賞古詩從局部到整體的合理流程。 四、從詩眼入手,抓詩歌中的關鍵詞句 詩是詩人情感的外露,詩眼和關鍵句恰好是表露詩歌意蘊的窗口,它能體現詩人寫作意圖、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 特別關鍵詞語,是指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如:惜、哀、悲、痛、怒、憤、怨、歎、笑、喜、樂等,這些詞語直接抒發作者的情感,給我們明確的信號。 如李白《靜夜思》中的“低頭思故鄉”,“思”字就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五、兼顧表現手法,體會多姿多彩的詩歌技巧 我國詩歌浩如煙海,異彩紛呈的原因就是用了不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大致說來重點注意以下兩個方麵: 1.表現手法。 2.修辭格的運用。 總之,古代詩歌的賞析主要靠平時的積累,隻要多讀、多背一些詩歌,掌握一些賞析方法,就基本上能夠較為正確地賞析詩歌了。
麻煩采納,謝謝!
怎麼賞析詩歌?
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⑴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⑵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麵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采用這種寫法時,往往隻抓住一個方麵,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麵,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采用那一種寫法,都應該有欣賞者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雲亦雲、甚或抄襲。
如何賞析古代詩歌作品
賞析古代的詩歌作品,是我們古代文學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們進一步進行研究的一個基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古典詩歌進行分析呢?
首先要讀懂詩歌作品,這要求我們對一首詩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確的理解。如果連詩的本意都沒有弄懂,那麼我們又如何去對一首詩進行分析和鑒賞呢?吳小如先生在講到詩歌的鑒賞時,曾經提出“通訓詁”、“明典故”,這是讀懂一首詩的基礎。對於我們來說,古典詩歌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語言障礙,對有些詩歌,我們必須依靠前人的注釋才能夠讀懂。而且古典詩歌中經常會運用典故,正確地理解典故的含義,對於讀懂詩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雲“詩無達詁”,對一首詩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畢竟還是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覺這樣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說服力。
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對詩歌進行分析:一是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及寫作情況,要深入分析詩歌作品,必須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經提出“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方法,所謂的“知人論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狀況以及詩人所處時代的狀況,這對我們正確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勢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後,也就更能理解《漁翁》中那種回避塵世、寄情山水的處世態度了。二是對作品自身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分析,對較短的作品,如律詩、絕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對較長的作品可以作問題分析或段落分析。這是作品分析的主體。我們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賞析的價值,我們在閱讀一首詩歌的時候,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自己的體會感悟,我們寫分析文章就是為了把作品的價值展現出來,把自己的體會感悟表達出來,作品的分析同時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注意辭采,要盡可能做到語言的優美凝練。三是可以結合與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在比較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例如杜甫的《登嶽陽樓》和孟浩然的《臨洞庭》都是描寫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們通過對比就會發現《登嶽陽樓》向我們展示了“詩聖”杜甫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悲憫,而《臨洞庭》卻隻囿於對個人遭際的自傷自憐,相比之下,兩位詩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響,這也是我們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個途徑,如我們了解了《橘頌》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義上的詠物詩,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誌”的手法是《橘頌》的獨創,而這一手法對後代的詠物詩詞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在分析作品的時候,如果我們做到這幾個方麵,那麼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下麵我們為大家提供幾篇作品分析的例文,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其......餘下全文>>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可以主要從以下四方麵著手:
【詩眼題眼】
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準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薑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裏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準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修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複,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誌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征,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讚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讚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象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嫋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讚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深化理解】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淨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遊《卜算子·詠梅》與範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淒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範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托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淒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鬥豔,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淒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讚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隻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誌,花品人格融彙一體。範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複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隻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麵,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麵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麵。”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詩歌的鑒賞方法?
總結詩歌鑒賞常識,掌握詩歌鑒賞技巧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複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麵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誌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誌、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2005年福建卷)閱讀下麵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嶽陽而作此詩。
①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4分)
②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參考答案]
①“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意思對即可)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嶽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味深長。(意思對即可)
三、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麵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麵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曆史掌故,詩人借助這些曆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薑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淒涼。
3、虛實
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眼前為實,想象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後想象為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餘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隻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托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薑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的想象為虛。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語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②平淡。或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於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樸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唇?蹴罷秋千》,白居易的詩《草》等。
⑤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⑥簡潔。其特點是幹淨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等。
如何賞析古詩?
(1)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誌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隻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讚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麵: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麵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曆、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衝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後,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鬱、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淒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隻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於自己的賞析風格。
二、詩歌內容、思想情感
(一)、詩歌內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誌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讚頌對方。或訴依依別情或言別後的思念。
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為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歎昔盛今衰,借古諷今。
戰爭詩要麼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要麼表現舍身殺敵的壯烈,要麼表現戰士凱旋的豪邁,要麼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帶給親人、家鄉、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
思鄉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遊子異地生活的淒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誌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質,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複雜懷感,或......餘下全文>>
如何賞析詩歌中的句子
(1)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誌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隻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讚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麵: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麵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曆、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衝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後,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鬱、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淒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隻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於自己的賞析風格。
二、詩歌內容、思想情感
(一)、詩歌內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誌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讚頌對方。或訴依依別情或言別後的思念。
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為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歎昔盛今衰,借古諷今。
戰爭詩要麼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要麼表現舍身殺敵的壯烈,要麼表現戰士凱旋的豪邁,要麼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帶給親人、家鄉、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
思鄉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遊子異地生活的淒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誌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質,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複雜懷感,或者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表達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有的則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遠大的誌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質。
(二)、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1憂國傷時: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2、建功報國
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年,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誌。)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
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
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年華消逝,壯誌難酬的悲歎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鄉懷人
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邊關思鄉如:範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生活雜感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薑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長亭送別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
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坦陳心誌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三、 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後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麵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複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象,進行二度創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詩詞鑒賞是閱讀能力中層次最高的一個層級,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較多的一項。怎樣才能迅速而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解讀詩詞的意境、探尋詩詞的主題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麵突破。
( —)、從詩詞的標題突破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例如: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複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標題中的“聞風”二字是全詩的線索,也是理解全詩內涵的關鍵。首、頷兩聯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友來;頸聯寫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尾聯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遐想,期望風至寄思友之意。可見,全篇緊緊圍繞“聞風”進行藝術構思,通過微風形象,表現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思念故人的情懷。
(二)、從詩詞描寫景色的“冷”“暖”色調突破
古人寫詩作詞,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因此,鑒賞時首先要找出寫景的詞句,再體味所寫之
景的“冷”“暖”,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這首詩中的寫景主要是在二、三聯,詩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樹晚多花”寫出開闊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環境,再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燕子在微風的吹拂下輕盈地飛翔,多麼歡快、多麼自由啊!詩人正是通過繪製這樣的“暖”色之景,抒發了一種曆經戰亂之後暫得安身的閑適而喜悅的心情。
( 三)、從詩詞所選取的意象突破
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例如: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詩中首句用“梧桐”、“秋葉”這些帶有淒涼悲傷的意象來渲染蕭瑟冷寂的氣氛,第三句中的“熏籠”又進一步烘托了深宮寒夜的環境。結合末句便知,這是由於詩人心境淒清、愁恨難眠,才感到來自南宮(皇帝的居處)的漏聲淒清、漫長。
( 四)、從詩詞中所暗示的關鍵詞突破
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的產物,有時如能捕捉到詩詞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鑒賞該詩詞的鑰匙。例如: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個“思”字奠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成為我們窺視詩人內心世界的窗口。詩人為何而“思”?思的對象又是什麼?聯係下文方知,詩人是由於見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
( 五)、從作品中含有詩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寫詩詞,尤其注重煉字煉句,力求一字傳神,一句傳神。而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蘊及表達技巧。例如: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複幾日,登臨遍池台。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中的第三聯描寫生動,“落”“明”二字精練傳神,是該聯的詩眼。“落”給“泗水”以動感,好像從天上落下一般,使靜態的形象動態化;“明”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動感,不說徂徠山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聯係全詩,不難發現詩人把山水寫得如此雋美、秀麗,是為了襯托他與友人的情誼純潔無邪。
(六)、從作者的人生經曆突破
“詩言誌”,作者的人生經曆不同,他(她)通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鑒賞
時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生活經曆突破。例如: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鬆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複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誌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七)、從詩詞中典故的含義突破
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借助一些典故來表現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果我們關注這些典故,了解這些
典故,無疑會有助於把握作品的主題。例如:
遣 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詩中“楚腰纖細”典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掌中輕”典出《飛燕外傳》,指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詩人借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海再看第三句,詩中“十年”與“一覺”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顯示出詩人感慨之深。縱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所遣之懷,不僅有懺悔之意,還有前程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八)、從詩詞的注解突破
有的詩詞鑒賞在原詩之後附有注解,閱讀這些注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情況,以便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內容。例如: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寫於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後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詩後注解提供了該詩的寫作背景,從“流放途中遇赦”這幾個字可以想見,詩人應是帶著輕快的心情寫作此詩的。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了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好月。這樣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襯托出詩人遇赦後極其歡快的心情
現代詩歌應該如何賞析?
現代詩歌的主流是新詩,也包括現代人寫的舊體詩(包括詩詞曲)。新詩是“五四”新文學運動的產兒,反映新生活,表現新的思想感情。新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創造出不少樣式,總的說來,一種講究格律,謂之格律詩,一種比較自由,即自由詩。自由詩形式自由,詩行可長可短,行數可多可少,可以押韻也可不押韻,可用標點也可不用標點;格律詩在格律方麵比較講究,但不是像舊詩那樣有固定的格式,大體說來,詩行要求有比較整齊和諧的節拍,雙數詩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韻;有的詩不分節,有的詩分為若幹節,分節的詩,各節的行數要大致相等。詩歌的藝術概括力最強,鑒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進而把握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詩歌所抒發的情感,分析其多種藝術手段,把握並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具體說來,現代詩歌的鑒賞主要從以下幾方麵入手:(一)詩歌的語言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其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借助語言。由於體裁的特點,詩歌的語言要求能用最簡潔的詞句來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形成詩歌語言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來說,新詩采用白話文寫作,較少用典,從字麵上較舊體詩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確評價一首詩,還是要反複朗誦,盡力揣摩,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來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二)詩歌的形象詩歌是通過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的。鑒賞詩歌必須準確把握詩歌中的藝術形象。有些詩,通篇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借形象來抒發感情;有些詩,雖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體形象;也有些詩,既描繪了具體形象,也抒發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盡管詩歌刻畫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鑒賞詩歌都必須把握詩歌描繪的形象。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我們應該對眾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加以想象,構成整體形象;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並非實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內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就不能從字麵上理解而應結合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過想象、聯想來挖掘形象的內涵。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立足於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於表麵。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濃墨重彩;可以鋪墊、襯托,也可借助想象、聯想塑造形象。隻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所抒發的感情。(三)詩歌的情感詩歌是抒情言誌的文體,鑒賞時,須深切體會詩歌的感情內涵。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一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是通過詩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義來體現的。理解這類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準確把握形象的內涵,進而展開聯想和想象,加深對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實指性。詩歌是一定時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的特征。同一題材的作品,由於詩人的理想誌趣、生活經曆、所處時代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感情還要顧及詩歌的體裁、風格、流派等因素。現實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詩歌在感情表達上就有區別,豪放派詞和婉約派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詩人抒發感情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許多詩歌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四)詩歌的藝術特色藝術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在詩歌鑒賞中,要能掌握詩歌常用的表達手段與藝術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誇張、對比、象征、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托物言誌等。
如何賞析詩歌
簡單地賞析隻要:設身處地、跳出詩外、用心感受。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類似上麵的詩句,尤其為人稱道的後二句,隻要有一定的生活經曆與文字功夫,多數人都可能“自然而然”地寫出來,而不是像諸多詩評者說得那樣離奇曲折、挖空心思。
若較係統全麵地鑒賞詩歌不妨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一、審標題,尋找突破
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包含豐富信息,故可從標題上尋找突破。
二、看作者,聯係背景
每首詩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詩人對社會、人生的感悟,“詩言誌”即指此。
三、析形象,體味意境
形象是詩作者經概括加工創造出來的具體生活圖景,它可以是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抒情詩中的主人公,更多的是詩歌所描繪的景物。
四、品語言,嚐試表達
古人非常重視錘煉語言。唐代盧延讓就有“吟安一個字,拈斷數徑須”的苦吟,賈島“推敲”的故事,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用“綠”字不用“鬧”的煉字佳話傳誦至今。
五、挖主旨,賞析技巧
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構思人手。
詩詞鑒賞怎麼學習?
詩歌鑒賞試題答案規範格式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這一考綱規定的考點決定了詩歌鑒賞試題的命題範圍和答題指向。
一、詩歌形象鑒賞類試題
這類試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兩種。詩歌畫麵內容和詩歌意境營造。意象、意境是題目擬製的基礎,情景關係是題目擬製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須扣住兩個基本方麵:客觀環境和主觀情感。
【典範答案】
1.尾聯寫出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裏忙於耕作的景象。(全國卷Ⅱ)
試題要求回答王維《新晴野望》尾聯“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答案緊扣“無閑人”“傾家”,結合詩作準確回答了描寫的“圖景”。
2.細致地描繪了水花四濺(在荷葉上),水珠圓潤晶瑩,真切地展現了主人公輕快、喜悅的心情。(上海卷)
試題要求“就作品中畫線句,聯係下片內容,從情景關係的角度,寫一段鑒賞文字”。畫線句指蘇軾《阮郎歸·初夏》下片“瓊珠碎卻圓”句。試題要求“鑒賞”蘇詞下片營造的意境。答案展開想象,再現該句描繪的畫麵,析出了畫麵中滲透的人物的內在情愫。
【規範格式】
①運用……等意象,②描繪了……的畫麵,③營造了……的氛圍,④表達了……的感情。⑤其他。
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內容都寫到,應針對問點組織答案。但關鍵是“情景”二字,即②④兩項。在形象類試題答案中,“情景關係”往往是無從回避的。是定點觀察還是移步換景?是靜止景象還是運動景象?是虛幻景物還是實在景物?是遠看之景還是近視之景?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是借景抒情還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還是托物言誌?是樂景襯哀還是哀景襯樂?這些問題往往常見,應據題目要求回答。答題忌語:“意象豐富”“畫麵優美”“意境深遠”等。
【相關術語】 環境特點:明媚、蕭瑟、寂靜、清冷、清幽、燦爛、悲涼、淒清、廖廓、遼闊等。 情感特點:喜悅、激動、哀傷、憂愁、悲苦、孤寂、消極、曠達、灑脫、悲憤等。
【答寨示例】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結合詩中意象,分析這首詩的意境。
參考答案:前兩句描繪了詩人向漁人問訊的情景。“漁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聯想到“桃花源”,表達了詩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
二、詩歌語言鑒賞類試題
這類試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種:探究詩眼詞眼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內蘊,分析語言風格的特點。試題一般關涉到下列幾個因素:事物情狀的反映、作者情感的表達、修辭手法的運用、結構作用的分析。
【典範答案】
1.分別是“明”和“出”。詩人在這裏用了。“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後“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衝洗後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全國卷Ⅱ)
題目要求析出王維《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兩句中“最精 煉傳神”的兩個字。答案析出了“詩眼”形容詞“明”和“出”,並結合詩句描述了詩 人營造的情境。
2.這句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山雨過後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詩人孤傲寥 落的情懷。(福建卷) . 試題要求簡要分析“天地寂寥山雨歇”(謝枋得《武夷山中》)一句“對表情達 意有什麼作用”。答案說明了該句描寫的具體景象,並展開聯想,闡明了詩作表 達的情懷。
3.劉詩……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吳詞……溫婉悲涼,凸顯婉約 詞的正宗風韻。趙曲……明快直露,有濃鬱的散曲風味。(浙江卷)
題目要求“賞析這......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