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宦官有哪些﹖
*
黃皓(三國時蜀漢宦官)
三國時蜀國的宦官,董允死後,在侍中陳祗推薦下,黃皓先成為中常侍並得到後主寵幸,官至奉車都尉,總攬朝政並排擠位在北 伐前線的大將軍薑維,導致蜀漢朝政敗壞,“操弄權柄,終至覆國。”,並最終被魏國所滅 。蜀中常侍、奉車都尉。後主漸長,日益寵皓,景耀元年,皓始專政。甘陵王劉永憎宦人黃皓,皓既信任用事,譖構永於後主,後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見者十餘年。
*
張讓
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曆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
管霸
東漢宦官。桓帝時受命雜考李雲。桓帝欲誅李雲、杜眾時曾加以衛護。後甚奢侈,取天下良田美業。頗有才略,靈帝時專製宮省。竇武誅宦官時被殺。
*
曹節
字漢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宦官。本籍魏郡,家族世代擔任俸祿二千石的官職。漢順帝初年,曹節以西園騎之職,升任小黃門。漢桓帝時,升任中常侍、奉車都尉。建寧元年(168年),因迎奉漢靈帝之功,封為長安鄉侯。同年與長樂五官史朱瑀等誅殺竇武、陳蕃等人,升任長樂衛尉,改封育陽侯。建寧二年(169年),曹節病重,漢靈帝任他為車騎將軍。不久病愈,免去車騎將軍之職,仍任中常侍,官位特進,不久調任大長秋。光和二年(179年),擔任尚書令。光和四年(181年),曹節去世,追贈車騎將軍。
三國演義裏欲盡洙宦官是什麼意思
欲 yù
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欲念。欲望。欲火。食欲。情欲。禁欲。縱欲。
想要,希望:欲蓋彌彰。欲罷不能。欲速不達。
需要:膽欲大而心欲細。
能要:搖搖欲墜。山雨欲來風滿樓。
婉順的樣子。
筆畫數:11;
部首:欠;
誅 zhū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伏誅。
責罰:誅意(不問罪行,隻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誅筆伐。
責求:誅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筆畫數:8;
部首:訁;
宦官:太監。
欲盡洙就是希望盡數誅殺。就想殺光所有太監,可見當時這裏的太監有多麼可惡不得人心
看三國,為什麼老是說曹操是宦官之後
曹操,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
三國宦官四候是什麼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麵。《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常識文學篇。
三國時期的魏嚴是個太監嗎
不是。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三國中的太監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們先來看看東漢末年,太監們和‘好人’們的鬥爭。
太監們和官員們的第一次鬥爭,三國演義上是這麼描述的:【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藩,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藩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
從這一段話裏,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兩點。
一:拉幫結派並不是壞蛋們的特權,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藩這兩個和太監作鬥爭的‘好人’,也結成了自己的聯盟,準備【共相輔佐】皇帝。
也就是說,在漢靈帝剛剛即位,皇帝的權力還不太穩定的時候,大將軍和太傅這一文一武兩個手握重權的大官,就立刻結盟在了一起。
請注意:竇武陳藩的這一舉動,和後來的十個太監(十常侍)互相結盟其實並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差別。
同時,這兩個手握重權的大臣聯合起來【共相輔佐】皇帝的這種行為,說好聽點叫共相輔佐,說難聽點,其實他們就像後來的李傕郭汜一樣,是在共同把持朝政。皇帝文也好武也罷,隻能聽他們的。
二:太監們和官員們的鬥爭中,先出手陷害對方的並不是壞人太監,而是這群好人官員。是竇武陳藩兩個人,先要將太監曹節給【謀誅之】。
為什麼竇武陳藩想要把曹節給謀誅之呢?書上寫的很明白,是因為曹節【等】弄權。
一個【等】字,就表明曹節並不是一個人在弄權,他背後也有很多人和他結成了聯盟。
由於羅貫中是秉承著士族官員等於好人,無恥太監等於壞人這樣的一個立場去看待這件事的,所以官員們勾結在了一起,肯定是想做好事的,是想要【共相輔佐】皇帝的。而太監們勾結在了一起,肯就就是要做壞事的,是要【弄權】的。
如果曹節【等】這群太監的話,朝廷裏是竇武陳藩等官員說了算的,他們的實力最為強大,但如今,曹節等妨礙了竇武陳藩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他們要將曹節【謀誅之】。
簡單地說,這群官員們之所以要殺曹節,就是因為曹節侵犯了他們的利益。和曹節這個人壞不壞,和他是不是太監,其實是沒關係的。
可以說,第一次太監與官員們的鬥爭,完全是由官員們一手挑起來的,至於後來竇武計劃不周詳,反被曹節給殺了,也是很正常的,這裏麵並不存在羅貫中所說的竇武被曹節給害了的說法,這個說法主觀因素太強烈,因為如果竇武的計劃沒有泄漏的話,死的就是曹節了,這裏麵沒有誰害誰,誰好誰壞之分的。
第一次太監與官員的鬥爭結束之後,第二次的鬥爭,也是官員們率先挑起來的。
漢靈帝登基後,大漢發生了一些很特別的事情,比如建寧二年,天上掉下一條大青蛇,把皇帝給嚇倒了,然後,天上下了一場冰雹,砸壞了一些房屋。
再比如建寧四年,洛陽地震,沿海又鬧海嘯。
還比如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同時,五原山又鬧了一次地震。
這時候,好人官員們的代表,蔡邕(蔡文姬的父親)就想借機會搞死那群太監了,他說之所以這些災害會發生,都是因為太監們太壞了,老天爺看不過去,所以降下了天災。
除了這些天災,蔡邕還隆重描述了一下【雌雞化雄】這件事,他說雌雞化雄,其實就是老天爺在警告皇帝不要重用這群半男不女的太監。
你看,官員代表蔡邕這完全是在誣陷太監,而且是手段極其拙劣的誣陷。
我們先來看看時間表。
建寧元年,是公元168年,而光和元年,則是公元179年。也就是說,這些個天災,並不是在太監弄權的那一瞬間就發生的,而是至少跨越了差不多十年左右,才一件有一件的發生的,這其中,並沒有什麼關聯。
大漢領土寬廣,足足十年的時間,這片寬廣的領土上鬧過幾次地震海嘯什麼的,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這種事情,居然還能怨到太監頭上去?
至於雌雞化雄,更是毫無邏輯。
雌雞化雄,我們不管這件事有沒有真實的發生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現在這件事情已經死無對證了。
這件事情發生過的唯一證據,可能就是官員們拿著一隻公雞上朝,然後厚著臉皮硬說這隻公雞原來是隻母雞,因為太監們太壞了,所以它才變成了公雞。至於當場表演讓母雞變公雞,這是絕對做不到的。
所以,這種誣陷手段其實很低級,除非皇帝傻了,不然的話不可能相信的。
不過,人們總是站在‘正義’一方的角度看事情,這是一種慣性思維。所以,大家也沒覺得官員們誣陷別人有什麼不對,倒是都覺得太監很壞。
由於在太監和官員們的鬥爭中,官員們是正義方,太監們則是反派,所以讀者們就都下意識的站在了官員這一邊,覺得【雌雞化雄】這樣的謠言其實也沒那麼的荒謬,甚至可能是真的。
正義方用這種荒謬白癡的手段攻擊反派,會引來讀者們的同情甚至認可。但反派用這種手段來攻擊正義的一方呢?肯定會立刻遭人唾罵。
比如說後來曹丕的手下用這種手段來攻擊漢獻帝。
曹丕的手下說道:【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甘露下降。】說完,就逼著漢獻帝退位讓賢——漢獻帝不應該當皇帝,曹丕才應該當皇帝,這是老天爺的意思,證據就是上麵那一連串扯淡。
這一段劇情裏麵,由於曹丕是反派,漢朝是正統,所以大部分讀者看到這一段劇情時,第一反應幾乎都是:胡扯!怎麼可能會麒麟降生鳳凰來儀什麼的,甘露下降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和曹丕有什麼關係!憑這個就要逼走漢獻帝,這不是胡扯嗎?
那我現在就要說了:胡扯!怎麼可能會有雌雞化雄這樣的事情發生!鬧地震鬧水災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和太監們有什麼關係!憑這個就要逼走太監們,這不是胡扯嗎!
你看,正義的一方使出了誣陷,會被人認可。反派使出了誣陷,卻隻能被攻擊。
蔡邕誣陷完了太監之後,皇帝看了,【覽奏歎息】。
由於太監們本身並不具備在官場上升職的能力,所以太監混得好,基本都是靠皇帝的提拔。所以皇帝見蔡邕說天災人禍都是因為太監權力太大才引起的,就忍不住歎息,因為這就等於間接的在罵皇帝,罵皇帝惹來了天災。
而且蔡邕的言辭還【言頗切直】,估計說的話都很刺耳吧,所以皇帝看了,隻是歎息,根本就沒做出什麼相應的舉動,也沒去處罰太監。畢竟太監能混的這麼大,證明皇帝還是比較喜歡太監的,至少太監們比那群朝著自己【言頗切直】的官員們是討人喜歡。
比如說皇宮裏有條大青蛇掉下來的那次,皇帝嚇得一下子就尿了,然後【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
你看,關鍵時刻還是靠太監吧!由於太監的權力全是皇帝給的,皇帝一死,太監就立刻完蛋了,所以關鍵時刻,哪怕是蛇妖現身了,太監也會舍命把皇帝給【急救入宮】。
相對的,文武百官們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的本事,能力和背景的,這個皇帝死了,下個皇帝上台我仍然混的開,所以一見蛇妖現身,立刻就丟下皇帝,各跑各的。
你說,如果你是皇帝,你更愛誰?
後來,蔡邕準備害死太監們的事情也泄露了(為什麼每次官員們害太監都會泄露機密?會不會是皇帝故意讓這個機密泄漏的?),太監們知道了蔡邕要害死自己,也沒特別的難為蔡邕,隻是讓他別當官了,回家養老而已,多善良。
再看後來的好人官員王允,把持了朝政之後,蔡邕得罪了他,王允立刻處死蔡邕,誰勸都沒用,朝廷的形勢比當時太監當權的時候,還要黑暗一千倍。
所以說最開始時,官員們不弄權,不是因為他們心地善良不想弄權,僅僅是因為他們沒資格沒機會弄權而已。一旦給了他們機會,他們的狠毒程度,遠遠超過之前他們要除掉的太監。
古代太監從何時開始說咱家的?新三國中董卓稱咱家又是什麼意思
太監是避諱談自己性別的
太監通常有很多種自稱
多數為帶有男性特征的自稱
“咱”是來自於山西的軍事用語,用以稱我部軍馬,有“我”“我們”“你與我”等意思,在明朝有著明顯的軍事特征,且代表男子漢的氣概,現在所說念作“雜”這是安徽的方言的讀音,在戲曲中大量采用(京劇大家都知道),於是流傳了下來
“爺們”原指男性,而在明朝太監們把它作為一種自稱,當“我們”講,用於輩分有差別的人互相稱呼,後一直流傳到現在
“爺”原本隻能稱呼有爵位的人,而明朝太監們的權頃朝野將這種有明顯政治特點的稱呼平民化了
“灑家”不管你信不信,很多太監是這樣稱呼自己的
注意一點,太監的自稱或相互稱呼,是沒有性別特點的
尤其在“公公”一詞上,原本指代有威望而且年長的男性
三國演義 為什麼十常侍幾個宦官要奪權要當換皇帝?
首先,三國裏麵十常侍隻是亂政,並沒有要換皇帝。
其次,十常侍是因為先帝和太後的恩寵而驕縱跋扈,但是他們的依靠屏障還是皇帝。
再次,十常侍奪權是因為大將軍何進的逼迫,大將軍欲出去十常侍,所以十常侍才奮力反抗。
最後,就是十常侍沒有什麼兵權,殺了何進以後就被袁紹曹操殺的無路可走,最後隻能攜帶皇帝一起逃竄。十常侍屬於小人亂政,不能動搖皇帝的權利。
揭秘三國演義,太監為什麼要殺何進
漢靈帝死後,董家完全對付不了何家,漢靈帝死前,董家則還有機會對付何家,所以董家必須選擇主動出手,絕對不可以像何家一樣默默等待。所以太監蹇碩就提議殺 死何進,隻有殺 死何進,董家才能戰勝何家。
三國機密小黃門是什麼意思 漢代宦官都是怎麼來的揭曉
其實就是跟在主子旁邊的太監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三國時期的宦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