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是什麼意思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的意思是: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選自: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對於現在的孩子,年輕人,也照樣適用。體現的是孝道。
夏則清 溫則定 晨則醒 昏則定 是什麼意思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自《弟子規》。意思是說: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冬則溫夏則清什麼意思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是啥意思
冬則溫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譯文]
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
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去世後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雖然很小,但卻知道孝敬父親。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鑽到父親冰涼的床上,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
弟子規上的 冬則溫 夏則凊 還是 夏則清 ???
夏則凊
凊
qìng
涼:清涼。寒冷。寒也。從仌靑聲。七正切。
[譯文]
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去世後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雖然很小,但卻知道孝敬父親。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鑽到父親冰涼的床上,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是什麼意思
wwww
嗚嗚嗚嗚?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我們什麼 ,
‘冬則溫’,什麼意思?“溫”就是溫暖的意思。‘夏則凊’,凊就是涼爽的意思。此地就是指子女漸漸稍微長大的時候,對父母應該盡的這種孝心,到底應該從哪裏開始做?就是從關懷父母的起居開始。此地隻有講冬還有夏,春、秋也一樣。因為冬天比較寒冷,夏天比較炎熱,父母在照顧方麵會比較費心。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並不是春、秋都不管。我們曉得年紀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裏,對父母就要特別的照顧他,不要讓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讓他睡得安穩。現在藉著高科技的產品,我們有暖爐,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麵就方便多了。夏天讓父母睡得很舒爽,很涼爽,我們也可以借重冷氣機、電風扇,可以讓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適。
‘晨則省,昏則定’。就是每天早上要記得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問候,問早安。同時問完早安之後,還要關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安穩?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這些都是為人子弟在家裏對父母應該有的態度,還有孝敬的這一份心。“昏則定”;省,“晨則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問候的意思。“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讓他的心情覺得很好。為什麼?能看到子女每天來問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興的!
冬則溫 夏則凊的意思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選自: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在《弟子規》裏麵,有一句這樣的話,就是:“冬則溫,夏則凊”,這句話的字麵意思是:“冬天要溫暖,夏天要涼爽”。可是,冷不丁冒出這麼一句來,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這是古代人講究的孩子對父母的一種做法,通常,大家在講《弟子規》這句的時候,都首先要講一個小故事,這故事的主人公是東漢時期的一個男孩子。這個孩子,叫黃香。
黃香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九歲時母親便去世,當時他悲痛得無以複加,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就隻有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除了讀書外,平時還要幫助父親操持農活、料理家務,冬天,天氣很冷,他要先鑽進被窩,為父親暖和被子,然後才讓父親睡覺;夏天,他在睡覺前為父親扇涼席子,等席子涼了,才讓父親躺上去,所以對父親十分盡心盡孝,人們都因此而誇讚他。黃香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當時的皇帝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於是,他的名聲遠播天下。
後來,這位黃香長大,做了官,深受皇帝的重視,曾任尚書令。尚書令在當時是一個級別很高的官職,直接對皇帝負責,掌管機要,因為黃香非常勤勉,所以極受皇帝的親信和重用。後來黃香任魏郡太守,當地發了大水,他就把自己的俸祿都捐出來給災民,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官員富人都捐資賑災,使得老百姓得以活命。
順便說句,這位黃香的曾孫,叫黃琬,官拜太尉,是東漢時一位著名人物,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對他都有印象。
那麼,《弟子規》裏麵的這句“冬則溫,夏則凊”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嗎?
這我還真得要糾正一下,我們可以用這個故事來說明這句話,但是,這句話其實是另有來曆的。
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必須要介紹一部典籍,就是《禮記》裏麵的《曲禮》。
這《禮記》是幹什麼的呢?其實,現在的中國人,對自己的曆史基本不怎麼了解了,我曾經問過我的朋友們,認真地看過一遍《四書》的朋友舉手,其實《四書》打印出來是很薄的,它是過去儒家思想的精華所在,講述的是人的品德修養的內容,但是基本沒有什麼人認真看過一遍,很少,這是現在中國人的狀態,對自己國家古代的文化,基本不了解。連《四書》都少有人看,就更甭說《六經》了,估計翻一翻的人都極少。
在《六經》裏,《禮記》是很重要的一部典籍。《禮記》主要講的是先秦的禮製、禮意,是來解釋儀禮的。那麼,孔子刪定《六經》,尤其是《禮記》這部典籍的目的是什麼呢?主要是想通過“禮”,來提出修身作人的準則,從目的上講,它是為完善品德而服務的。
但是實際上,大家翻翻《禮記》就會發現,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實在是太廣博了,可以說是先秦時期的百科全書,門類雜多,看著都暈,它已經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曆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麵,幾乎包羅萬象,雖然裏麵的很多內容後世已經基本不用了,比如一些貴族的禮儀,但是現在看起來,可以使得我們對古代社會有個了解,我們的文化曾經那麼的精致,這是一個民族的曆史啊。記得有一次,我出差住在一家萬達索菲特酒店,發現客房的床頭居然放著一本《禮記》,拿來翻翻,見扉頁上印著:這是讓客人隨意看看的,了解一下中國人“禮”的曆史。當時我非常感動,我們素號“禮儀之邦”,這“禮”在哪裏?其實中國人都該看看,了解一下,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還是蠻荒一片的時候,我們的古人已經建立了什麼樣的一個嚴整有致的社會形態。
而《曲禮》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部分,“曲”古代有細小、周遍的意思,曲禮就是那些細小的、雜事、日常生活中的禮節,各位朋友可千萬不要這個《曲禮》,《禮記》裏麵的很多內容可能後世已經不用了,比如“刑不上大夫”就已經擯棄了。但是這個《曲禮》更多的內容,卻幾乎塑造了整個中國人、甚至亞洲人的禮儀風貌,在中國,一直影響到我們小的時候。
我們過去,有很多老的禮數,比如當著長輩的麵不能總是稱自己為“老什麼”的,比如當著您爺爺,說自己“我老王的年歲這麼大了”,這在過去,如果這麼說了,爺爺會拿扇子敲你頭的,這就是《曲禮》裏麵講的“恒言不稱老”,類似的還有很多,什麼吃飯不拿筷子亂敲亂剔牙的等等,很多老禮數,其實都是來源與《曲禮》的,雖然《曲禮》裏麵有很多內容後來也消失了,但是有些內容相對影響中國的時間比較長,其中部分內容成為了老禮數,民國時候還在,這些內容今天在日韓還可以看到,我們的基本都荒廢了,現在走路不走在長輩前麵的孩子都快沒了,現在是開了門,我先出去,長輩擠不過我的。
隨便說一句,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老話,也來自《曲禮》,比如:“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等等,各位看著眼熟,它們的來曆卻很悠久。
那麼,這些事情,與“冬則溫,夏則凊”有關係嗎?
原來,在《禮記·曲禮》裏麵,就記載“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子女的,對長輩的禮節,應該是在冬天的時候,體察到天氣寒冷,要盡量為長輩創造溫暖的環境,夏天的時候,要考慮到天氣炎熱,盡量能為長輩創造涼爽的環境,所以後世人解釋這句話說:“溫以禦其寒,凊以致其涼”。
所以,各位看到了,這個內容在過去,並非單單教育小孩子的,《禮記》是培養君子品性的,也就是說大人都要學習,這裏麵的“為人子之禮”,更適用於我們成人孝敬老人,隻要您有父母長輩在,您要深刻體察老人的生活環境,冬天要考慮居住生活環境是否寒冷,要為老人改善;夏天要考慮到老人的環境是否熱,同樣也要想辦法調整。所以,《弟子規》的這個內容是取自《曲禮》(後麵還有好幾句話都是選自《曲禮》的),《弟子規》並沒有要求非要孩子去給父母暖被窩,給父母扇涼席,那是漢代的黃香,在學習了《禮記》之後,遇到了這種情景,一個九歲的小孩子自己的發明,因為他愛父親,所以他想出了這樣的辦法。
所以,如果誰說《弟子規》迂腐,非讓小孩子去暖被窩,導致父子沒有平等的人格,培養了奴性,其實是不全麵的,那是不了解《弟子規》裏麵內容的來曆。人家講的隻是讓您體察父母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強行規定孩子去暖被窩。這種體察父母生活環境的想法,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中,都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而黃香的故事,嚴格地說隻是某個孩子,用他自己的辦法實踐了《曲禮》的“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的一個故事,並非《弟子規》的裏麵本來就有的內容,雖然有這樣的孝心的孩子很可嘉,但是沒有強迫大家都去暖被窩的意思。大家總是用它來說事兒而已。可見,講一個教材,如果不看它的全貌,很容易被大家憑直觀就給否定了。
那麼,為什麼作為子女的,要體察父母的生活環境呢?
前兩天微博裏的朋友們討論得非常好,大家都認為不應該一味死學去暖被窩,而是要考慮到發心,是因為愛父母,有孝心,所以做出關愛父母的舉動。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孩子了解這些呢?我覺得,是因為我們缺少這方麵的教育。
這是一種能力,就是“體察溫暖”的能力。
我總是講,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整體,您的生活,依賴於周圍的一切,我們如果能意識到這一點,生活中對很多問題的態度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比如有一天,我買了一個敲經絡的小錘子,塑料的,頭上帶有小刺,頸上有個小彈簧,可以用來敲經絡。僅僅才兩元錢,我就想,這個東西,需要工人去製作模具,然後製作,然後運輸,然後擺到地攤上,有人叫賣,最後僅僅才兩元錢,真的要感謝這麼多人的工作,才讓我能舒服地瞧瞧經絡啊,這樣想了,再看這東西,感覺都不一樣了,也非常願意去給父母多敲敲了。
可是我們現在的孩子,如果教育不得法,卻非常容易沒有這種感覺,因為都是獨生子,家長非常寵愛,看到孩子的笑臉,家長簡直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這是很多家長對我講的原話。而家裏的老人,也更加容易疼愛孩子,這樣就給孩子建立了一個完全的付出環境。
這樣就容易出問題了,孩子會覺得一切都是為了我而存在的,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很多現代教育理念講究家長和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這是對的,可是為什麼在中國這種理念會受到極大的歡迎?因為家長特別希望打破之前的“家長為尊”的狀態,為自己對孩子好找到理論根據,正好兩者符合,所以這種理論大行其道,但是這個理論通常隻是家長拿來做借口而已,並不是真的學習應用。部分家長講的是平等,實際上做的,是“孩子尊,家長從”。
比如《弟子規》裏麵有句話,叫“父母呼,應勿緩”,其實現在大多數家庭,是“孩子呼,應勿緩”,孩子隻要一叫,立刻爺爺奶奶父母全到位:“寶貝你要吃點什麼?”可是當全家吃飯了父母呼的時候,孩子是可以繼續玩耍,根本不需要按照你的時間表走的。前些日子新浪搞活動,請我回答網友們關於孩子健康的問題,最後我發現,基本上,絕大多數孩子的身體問題,都是飲食不當,脾胃失調引起的,導致正氣不足了,外邪才來侵襲的。表麵上看是感冒咳嗽鼻炎,究其根本,則是喂養失當,那麼喂養為什麼出問題呢?就是家長過份寵愛,由著孩子來吃導致的。
當孩子覺得這世界一切都是天生就該是為自己準備的,一切都該順著我的時候,一旦他形成了心理定勢,將來長大了,受苦的卻隻能是自己。
舉個例子,曾經聽一朋友講,他介紹一個朋友的孩子去某單位上班,結果去了幾天,好像就一周多吧,這個孩子就辭職不幹了。他大吃一驚,因為現在工作多難找啊,大學畢業生太多了,就業崗位隻有那麼少,為什麼如此輕易就不幹了呢?問孩子原因,居然是單位的老職員,總是讓他去幹雜活,比如複印什麼的,覺得沒有前途。
其實,剛到單位,要熟悉很多事情,這些雜活兒,都是熟悉的過程,如果你用心,怎麼可能一輩子複印呢?究其根本,是這個孩子覺得大家都沒有像家裏那樣寵著他,都把他當做普通人,給他各種雜活兒去幹。結果他還是回家,跟父母要錢,然後去各種店裏買東西,據說這些日子又買很多東西了,我想可能是在花錢的商場,他能得到一種上帝般的尊重。
其實,社會上這樣的年輕人還是很多的,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至少從一個角度可以解釋,就是他們可能缺乏“體察溫暖”的能力。
設想一下,他如果這麼想呢?介紹我去工作的這位叔叔真的值得感激啊,他在社會上生活了這麼多年,認識了這麼多朋友,正好有公司缺人的,這是多麼好的緣分啊;這個公司,居然有幾百人之多,他們居然能在一起協調工作,讓這個公司如此好地運轉,這似乎是在等著我啊,感恩,感恩。
如果能夠這麼想,珍惜自己身邊出現的善緣,則可能觀察問題的角度會有逆轉,可是為什麼他不會怎麼想呢?為什麼他沒有這個能力呢?
重要的原因之一,我想是他的父母,從來沒有培養他“體察溫暖”的能力。
我們這個社會複雜極了,每天在您的周圍,那是有善有惡,如果您隻會觀察體悟“惡”,則世界在您眼裏可能都是壞事兒,如果再回饋“惡”,則世界會向著惡的方向發展;如果您能盡量多地體會“善”,感受溫暖,則您眼中的世界會是美好的,您如果再回饋美好,則您的人生會很幸福。
但是,這兩個能力卻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教育。
我常說,家庭就是一個社會的模擬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互動,很可能極大地影響孩子將來與社會關係的互動。
父母養育孩子是非常艱辛的,從嬰兒時期的一把屎一把尿,到夜裏的無數次起床喂奶,到孩子生病時去醫院的奔波,沒有一樣不是辛苦的,雖然他們看著孩子的笑臉就覺得有所回報了,但是,過程還是艱辛的。對於這種艱辛,絕大多數父母可能從來沒有想要回報,實際上我總是說,我們也無以為報,但是,感恩之心卻是必須要有的。
現在,大家常說“感恩”這個詞,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感恩也是需要能力的,至少,需要你體察到對方的溫暖與付出,才會感恩,如果連體察的能力都沒有,則會無視對方的付出,這還談到什麼感恩呢?
如果一個人無視對方的付出,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都是自然而然地應該對我好的,那麼,當別人稍有差池,則這個人立刻會發現,會體察到惡,於是覺得別人對不起我,也就是說,他很快會生活在挑別人的錯的日子裏,最後生活越來越糟糕。
這就是為什麼在父母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最後往往是特別痛恨父母的原因。
我曾經親眼在北京通州的一家蘇寧電器,見到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站在手機櫃台前,對她的母親哭鬧著大喊:“我隻要買蘋果,其他的都不要!你不給我買蘋果手機為什麼還帶我來?!”,當時她的氣勢,恨不能把她媽媽掐死,周圍無數的人都愕然,這樣的事情別的地方也發生過,很多朋友都說:“其實這家長一點都不可憐,因為都是她給慣出來的。”大家為什麼用“慣出來”這個詞形容這事兒?這是有原因的。
所以,古人提出要觀察父母的生活環境,努力為父母改善,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提醒孩子,要了解父母對自己成長的幫助,要對此有所了解,這是世界給你的一種溫暖,對這種溫暖要有所體察,體察到這種溫暖後,你才有能力去體察父母現在的生活狀態,他們的生活條件好不好,哪裏需要改善?
我小的時候,家裏生活條件不好,如果有魚吃了,那是大事兒,每次把小魚煎好,父母都把魚肉給妹妹和我吃,自己吃剩下的魚腦袋,所以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父母是真的隻喜歡吃魚腦袋的,後來懂事了,才明白父母是想讓我們多吃。這種事情想起來,隻會讓我對父母心中充滿感恩。
曾經看過新聞,孩子在大學裏麵生活無憂,可是,父親卻在拚命省吃儉用,去拉三輪車賺錢供養孩子。這樣的事情,隨處可見。
我曾經出差去溫州,在酒店看到新聞,一位拾荒的老婦人在淩晨兩點被摩托車撞傷,然後車手逃逸,路人無人過問,然後一輛出租車又將老人撞出六米多遠,腿部粉碎性骨折,送醫院後,記者才得知,兩位老人來溫州拾荒,養活了家裏兩個兒子讀大學,淩晨兩點還在拾荒,可見艱辛,我看了報紙當時淚如泉湧。馬上趕去酒店看望老人,後來網友還熱情捐款,幫助老人度過難關。而老人的兒子也是非常優秀的,一個在讀,一個是鄉村教師,可是鄉村教師還欠著讀書的債務,令人心酸。
這樣的事情,令我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是多麼的偉大,可是對於他們的付出,我們是否體察到了?
所以,古人提出“冬則溫,夏則凊”,這是讓我們體會父母的愛,然後再以愛,去溫暖父母。
這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在這種教育下培養起來的孩子,會體會到世界給自己的溫暖,並以自己的努力去與這種溫暖互動,發出自己的愛。這樣的互動,才是真正人格上的平等。
這樣的孩子,絕不會一味索取,稍有不滿足,就與世界為敵。要記住,毫無感恩之心的索取,並非平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也會體察到世界的各種溫暖,然後與周圍的人互動,使得自己周圍的關係,逐漸變成各種善緣,這樣的人,生活應該是幸福的。
而這一切,很可能就源自他童年時期接受到的教育。
所以,“冬則溫,夏則凊”並非讓人機械地去暖被窩,其真正的來源是《曲禮》,是古人培養孩子“體察溫暖”的一種方式,是要求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付出,然後用自己的溫暖,去與父母互動。這種小小的互動,會引導他一生走向陽光。
“體會到身邊的溫暖,並將這種溫暖轉發給世界”,這是一種能力,在人生中,這種能力至關重要。
好了,講到這裏,我們該體察一下了:霧霾的天,我們給自己的小家庭買了空氣淨化器,給父母買了嗎?父母的呼吸係統薄弱,可是更需要嗬護的啊;江南冬天冷,父母有沒有為了省錢,沒有使用電暖氣?會不會引起心腦血管的問題?父母每天電話裏有沒有對您報喜不報憂?他們每天吃的藥,都是什麼您是否清楚?等等,需要去做的,可能很多。
您做好了,再解釋給孩子,讓孩子背誦《弟子規》,這種教育則自然鮮活有力,相信孩子會樂於效仿的。
順便說一句,黃香的後代,在清朝的時候出了一位著名中醫,名字叫黃元禦,他曾經做過乾隆的禦醫,提出的中醫理論特色鮮明,是中醫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麵 居有常 業無變 的意思
出自《弟子規》
冬則溫:冬天要使他們的身體感到溫和。
夏則凊:夏天要讓他們保持涼爽。
兒女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讓他們安定下來。
晨則省: 早上要跟父母請安表示你的關心。
昏則定: 晚上要讓他們睡的安穩。
就是每天早上要記得向父母問候,問早安。同時問完早安之後,還要關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安穩?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晨則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問候的意思。“昏則定”,“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讓他的心情覺得很好。
出必告: 出門前要稟告父母,讓他們知道你去了哪裏,知道父母時刻關心子女。
反必麵: 回家後一定要先見父母,讓他們知道你回來了,使他們安心。
出門時必須告知父母,或征得父母親同意方可出門,回來時必須麵見父母,及時免去父母的牽掛。
居有常: 居住的地方要固定,生活要規律化。
業無變: 做事要有恒心,所立定的誌向不要隨意更改。
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隨意變動。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求正確含義!
【中文名】: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拚音】: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解釋】: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處】:《弟子規》
【相關知識】:《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
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分為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踐行,與現今親子教育思想背道而馳。
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