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寫的巜草原著重描寫什麼景物
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麵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那純樸老舍寫 《草原》的目的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就是歌頌新時代中蒙古民眾的幸福生活,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脈絡清楚,銜接緊密,讚美蒙漢人民的友誼:那一碧千裏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
這篇散文,字裏行間浸潤著濃鬱的草原風情、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
本文層次井然
關於景物描寫的片段不要太多100字左右就可以了( ⊙o⊙ )?
老舍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四月中的細雨.忽晴忽落,把空氣洗得怪清涼的。嫩樹葉兒依然很小,可是處處有些綠意。含羞的春陽隻輕輕的,從薄雲裏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線,地上的人影,樹影都顯得很微淡的。野桃花開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風雨裏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簡單而秀美。
——《二馬》
王統照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天氣是醉人的溫暖,恰好是櫻花落盡的時季。細沙的行人功上滿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掛在平鋪的碧草上。幾樹梨花還點綴著嫩白的殘瓣。北麵與西麵小山上全罩著淡藍色的衣校,小燕子來回在林中穿跳。在這裏正是一年好景的殘春,到處有媚麗的光景使人流連。
——《山雨》
鄭振鐸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沿路的景物真不壞,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樂園的景色。一路上沒有一塊荒土,都是綠的稻,綠的樹,綠的桑林。偶然見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葉與細小的菱葉浮泛在水麵。
—一《鳥》
周立波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太陽透過榆樹的密密層層的葉子,把陽光的圓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風刮來了新的麥子的香氣和蒿草的氣息。北滿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節,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氣不涼,也不頂熱,地裏還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
——《暴風驟雨》
沈從文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沿河兩岸連山皆深碧一色,山頭常戴了點白雪,河水則清明如玉。在這樣一條河水裏旅行,望著水光山色,體會水手們在工作上與飲食上的勇敢處,使我在寂寞裏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湘行散記》
鬱達夫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一江秋水,依舊是澄藍澈底。兩岸的秋山,依舊在嫋娜迎人。蒼江幾曲,就有九簇葦叢,幾彎村落,在那裏點綴。你坐在輪船艙裏,隻須抬一抬頭,劈麵就有江岸烏桕樹的紅葉和去天不遠的青山向你招呼。
——《煙影》
秦牧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海濤拍擊岩石和沙灘的聲音永無休止地喧響著。幾乎像一條白線似的浪花從遠處奔騰而來,猛碰到岸邊,發出富有韻律的激濺的聲音,然後迸著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間。後麵一排浪花又緊接著追逐上來……
——《黃金海岸》
郭沫若筆下景物描寫範例:
水流雖然比起上遊來已經從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當湍激,因此頗有放縱不羈之概,河麵相當遼闊,每每有大小的洲嶼,戴著新生的雜木。春夏雖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紅色之外,是濃厚的天青。遠近的灘聲不斷地唱和著。
草原作者老舍為什麼抓住景物寫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草原》這篇散文的主旨就是為了描寫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所以全文緊扣主題——草原的“美”體現在哪(風光美、人情美),深入描寫景物:
*
“一碧千裏”“翠色欲流”等詞
*
“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隻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這些優美的橛子就是給讀者品讀感悟,從而體會草原風光的美,再進一步來寫蒙古族人民的“人情美”:
*
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盛情款待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
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裏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草原》這篇散文通過景物描寫突出文中的核心。
求一個巴金老舍魯迅名著的摘抄,描寫景色的,要一整段不要分開的!!!!
老舍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饑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隻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麵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幹什麼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兒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裏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裏,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魯迅
:“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麵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我們看到了自然景色的還原嗎?沒有,這還是經過作者意象加工後的景致。比如,晚上見到“金黃的圓月”,是看不到“深藍的天空”的,更看不到“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巴金
有人說,家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在你寒冷的時候,它可以帶給你最溫暖的關懷;有人說,家就像是一潭清澈的池水,在你口渴的時候,它可以帶給你最清涼的感受;也有人說,家就像是一雙溫柔體貼的大手,當你感到沮喪之時,它可以讓你振作起來。家,給予我們莫大的鼓舞和支持,因為有了家,我們才有了賴以生存的空間,也是因為有了家,我們才體會到了世間真情所在。
秋風瑟瑟,落葉飄盡,當我們麵對的是一個家族的沉落、衰敗,除了一種發自內心的憂傷,我們並不能去做些什麼。可是,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道路時,當我們無法獲得自己應有的那份自由時,當我們不能深情地對一個所愛的人表達真情時,我們所感到的,還僅僅是悲痛嗎?所有的壓迫接踵而來,我們所麵對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是望不到底的深淵,一切的希望似乎在一瞬間也灰飛湮滅。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時代的變遷,鑄就了人類曆史上輝煌的篇章,同樣的,也印染上了無可避免的汙跡。先前的一切已然失落,但它們卻仍舊在頑強抵抗......餘下全文>>
怎樣像寫草原的描寫一樣寫西湖?描寫西湖跟老舍寫草原一樣,先寫景色再寫人
杭州西湖,是一處以秀麗清雅的湖光山色與璀璨豐蘊的文物古跡交融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主要形成於南宋時期,麵積六十平方公裏,其中湖麵麵積五點六八平方公裏。
西湖有十景最為著名,具體說是:蘇堤春曉、柳浪聞鶯、曲院風荷、花港觀魚、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鍾、雙峰插雲、斷橋殘雪。分別描繪了一年四季的風光,不論你何時到西湖,都會欣賞到美不勝收的景致。正所謂: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風雪各有情致。
西湖的水,很清、很純,碧波蕩漾,在陽光的照射下,湖麵泛著粼粼的波光,各種遊船、龍舟、櫓船載著遊人在水麵緩緩前行,三潭矗立湖心,留下秀麗的倒影,甭提有多美了,難怪蘇東坡有詩雲:“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新版一元人民幣也以它作為背景圖案。
西湖的周圍,綠樹成蔭,垂柳的枝條輕拂水麵,欣賞著自己婀娜的身影,再遠處,是秀氣的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草長鶯飛,桃紅柳綠,雷峰塔和六和塔互相遙望……
杭州西湖真不愧是祖國山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如果你到那裏,一定會為那美景所驚歎,所傾倒,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老舍五年級草原一文寫哪三副圖畫表現了民族風景和風情
自幼就見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類的詞句。這曾經發生過不太好的影響,使人怕到北邊去。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裏,而並不茫茫。四麵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象沒骨畫那樣,隻用綠色渲染,沒有用筆勾勒,於是,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與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象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紫塞,紫塞,誰說的?
這是個翡翠的世界。連江南也未必有這樣的景色啊!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的牧業公社。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裏,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裏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裏,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至為灑脫,隻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條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陣風吹來的,遠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馬疾馳,襟飄帶舞,象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麵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馬飛過了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我們約請了海拉爾的一位女舞蹈員給我們作翻譯。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陳
旗的人,鄂溫克族。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我們用不著水晶花同誌給作翻譯了。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都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正是:
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切切莫相忘!
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兒,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
碧草話斜陽!
人的生活變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隨著變。就拿蒙古包說吧,從前每被呼為氈廬,今天卻變了樣,是用木條與草杆作成的,為是夏天住著涼爽,到冬天再改裝。看那馬群
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馬,也有高大的新種三河馬。這種大馬真體麵,一看就令人想起“龍馬精神”這類的話兒,並且想騎上它,馳騁萬裏。牛也改了種,有的重達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並非浮誇。羊群裏既有原來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種的短尾細毛羊,前者肉美,後者毛好。是的,人畜兩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氣象之一。
載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報》
賞 析
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將互相對立和排斥的描寫巧妙地熔於一爐,使語言在簡潔中見意蘊、普通中見哲理,生動而鮮明地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現舉例分析如下:
一、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隻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翠色欲流”是說翠色將流而未流;而“流入雲際”,則是說翠色已經流入雲間。這兩者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顯現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態。“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前句是近鏡頭描寫:草原綠得濃厚將滴,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為動,突現草的色澤,草的生命,也抒發了作者無限的熱愛和讚歎。後一句是遠鏡頭描寫: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雲天照映,翠色千裏,連綿不斷,一直伸向雲天深處。再說汽車在前進,視野中的那些“隻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裏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雲天嗎?
二、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驚歎”與“舒服”,“願久立”與“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實,作者驚歎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裏,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心胸豁達、令人心曠神怡;“願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靜立不動”,何況是感情豐富的人;“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沁潤著心田,誘發起激情,要抒發、要表達。正是這矛盾的筆觸巧妙地刻畫出“我”在這種特定境界裏的豐富的內心感受。
三、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既然“看不見什麼東西”,怎麼還看見“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呢?其實,這是運用了一種叫“舛(chuǎn)互”的修辭手法。它對某一事物既全麵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見“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是為了更真切地襯托和強調“初入草原”時的靜感。這是以聲寫寂,以動襯靜,從而突出了遼闊草原寂而不死,靜中見活的生機。
文意是客觀事物在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研究而得到的一種認識。由於客觀事物千差萬別,變化多端,作者的認識就有正確與錯誤、深刻與膚淺的區分,這就需要認真體會,反複研究,一直“煉”到認清事物本質,寫出切中肯?紫的文章來。
這方麵,我們要談到第十一冊老舍的《草原》。文章記敘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烈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充分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這是本文的主題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實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家庭。老舍通過記敘訪問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愛的主題,提煉出這一文意,無疑是抓住了社會主義製度下民族關係的真實本質,十分正確。
當然,正確的文意要有恰切的表達。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歡迎遠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主客話別的順序記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遠出相迎、熱情款待、親切聯歡的場麵,字裏行間滲透著蒙漢人民間的血肉深情。
值得研究的是作者在提煉文意的過程中,把文意濃縮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兩句詩,寥寥十四字,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給讀者留下了回味不盡的餘地:
內蒙古草原空氣新鮮,天空明朗,廣袤無邊,一碧千裏,到處是翠色欲流,令人陶醉,豈不是與“天涯碧草”貼合相應了嗎?詩句中的“何忍別”、“話斜陽”正是“蒙漢情深”的體現和寫照,它又與上文蒙族牧民縱馬奔馳,以主人的身份遠出迎客,盛情款待,歌舞娛賓的描寫有機勾連,桴fu鼓相應,實在恰到好處。
同時,作者引詩作結還收到了揭示題旨、深化文意的效果。“蒙漢情深”“深”在哪裏?作者一行剛剛踏上草原,就從心底裏油然升起熱愛之情;牧民遠出迎客,歡呼,握手,敬酒,唱歌,表演,雙方親如一家,融洽無間,更加顯露了蒙漢間的深情厚誼。尤其是“何忍別”突現了主客雙方的內心世界,兩情依依,不忍分別,自然“情深”了,而“話斜陽”則展示了主客雙方的動人情態,話語綿綿,難分難舍,不是“情深”會如此嗎?完全可以說,引詩是對蒙漢民族間兄弟之情的凝煉概括,也是對文意的進一步拓展和強化。
另外,引詩中的“天涯碧草話斜陽”仿佛一個特寫鏡頭:主客雙方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依戀不舍地娓娓交談,時間不停地推移,夕陽漸漸西沉,他們竟渾然不覺,這是蒙漢情深的形象映現。他們“話”什麼呢?也許感謝主人熱情接待,也許希望客人不久再來,也許是雙方互相勉勵,攜手並進……這一餘味不盡的特寫鏡頭與“蒙漢情深”的全篇之旨緊相扣合,豈不是進一步深化了文意嗎?
因此,煉意正確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個融化、深化、強化的過程。
老舍的五月的青島在景物描寫方麵側重點在哪裏
在景物描寫方麵側重點青島的綠,前文有多處提到綠這個字眼,包括花、海等。例如
海棠,丁香,桃,梨,蘋果,藤蘿,杜鵑,都爭著開放,牆角路邊也都有了 嫩綠 的葉兒。五月的島上,到處花香,一清早便聽見賣花聲。公園裏自然無須說了,小蝴蝶花與桂竹香們都在 綠草地 上用它們的嬌豔的顏色結成十字,或繡成兒團;那短短的 綠樹籬 上也開著一層白花,似 綠枝 上掛了一層春雪。就是路上兩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圍牆既矮,藤蘿往往順著牆把花穗兒懸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氣:那雙櫻,丁香,都能在牆外看到,雙櫻的明豔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綠色,嫩綠,所以把鬆柏們比得發黑了一些。穀中不但填滿了綠色,而且頗有些野花,有一種似紫荊而色兒略略發藍的,折來很好插瓶。
青島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過,說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 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裏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
寫南京的作文用老舍的抒情方法
景物描寫在記敘文寫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許多同學在寫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寫的特點,有的描寫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現了許多不應有的敗筆.那麼,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應該怎樣去描寫自然景色呢?具體來說,景物描寫應注意一下三個問題:
(1)寫景要有順序.人們觀賞景物都有一定的規律:或定點環顧,或邊走邊看.描寫時也應該“順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描寫濟南城周圍的環境時寫道:“小山把濟南整個兒圍個圈兒,隻有北邊缺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景物描寫與作者的定點鳥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準確.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見,依次描寫繞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穀穗、曠野的幽靜、落日的霞光、宛如綢帶的河流和公路、華美如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換形,有如移舟前進,時過景遷,景觀隨之改換,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2)寫景要有選擇.寫景時應要有所取有所棄,抓住最能代表彼時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寫,其它的景色則略寫或不寫.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了突出天氣變化的過程,就著力描寫了楊柳的動態:“一點風也沒有時——枝條一動懶得動;有一點涼風時——枝條微微動了兩下;風大起來時——柳條橫著飛.”通過楊柳的動態.顯示了風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而對暴風雨降臨時其它景象的變化,作者作了簡略處理.這樣,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現了天氣變化的過程,又避免了描寫的呆板重複,使得文字準確而精練.
(3)寫景要有情致.人們觀賞景物總是要帶有某種感情的.因此,描寫時也應該將這種感情一起表達出來,做到寓情於景,情景相映.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反映舊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時,筆下的景色是“蒼黃的天空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而腦海中閃現出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時,則為“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景物描寫之中滲透著作者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散文,通過( )( )和( )的記敘和描寫,表現了草原秀美的景色和內蒙古
草原風光,內蒙古老鄉喜迎遠客,主客聯歡
我已經教好這一課了,絕對可靠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散文 作者用生動的描寫讓我們略到草原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如“ ”
1:在天底下,一碧千裏,而並不茫茫。四麵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隻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4: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老舍寫的巜草原著重描寫什麼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