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寫古詩
秋 歸
落葉伴蝶飛,
相知亦相隨。
不知家何處,
隻要與儂歸。
飄 雪
白雪無聲入溪中,
飄時雖短意卻濃。
若問此意為誰出?
那人相望在溪東。
現代人寫的古詩詞
原創古詩詞
菩薩蠻-瑾瑜
孤獨千載隋堤柳,
萬尋佳麗終不就。
心性困高樓,
烏夜啼--別卿-瑾瑜
迷霧掩了卿蹤,視空空, 兀趣堤柳獨噎再相逢。 君之淚,心也碎,又幾宗? 情詩對詠 四季芳菲情何癡。
五度南國折紅豆,隻盼佳人來解絲。一季芙蓉妖嬈姿,柳絲撫磬愁。
天生憐我意,
解去心中芰。
秋水玉蓮留,
相約生世遊。
鵲橋仙-七夕 -瑾瑜
星輝池畔,
蓮連情愁,
江風癡癡舞柳。
牛郎織女期夢圓,
愛無限、千年依舊。
兩情相悅,
山盟海誓,
繾綣愛意長久。
今生有幸伴卿旁,
蓮並柳、風雨同走。
無題-瑾瑜
疏星占卻往月夜,
清風撫柳也失神。
相擁亭台碧水繞,
無言予卿情更深。
戲歎世間戀情離聚共。
春花詠-玉蓮
兩枝迎春雷, 花錦綠葉陪。 縱有情切切, 無奈時不隨。 尋君-玉蓮 幾度春秋幾多愁, 三更夢遙心難收。 深深簾幕, 梧桐芭蕉空小樓。 歲歲流雲深山鍾, 萬裏覓君寒夢留。 瀟瀟井雨, 殷勤垂楊風中守。
絕句-玉蓮
一縷午陽透閣中, 綠竹含情細細風。 鶯戲窗花蛾眉笑, 笑吟淺淺斷長空。 幾度秋雨夜來思。天山雪蓮淩霜開,屢屢含香為君癡。 尋卿-瑾瑜 三朝輕夢五度秋, 七巧心靈寄情愁; 昏昏秋月
, 孤燈濁酒獨夜舟。 四季風雨六國走, 八方訪卿惟夢有; 滔滔江水, 相思蓮燈水中遊。
七夕-瑾瑜
七仙下凡覓真情,夕落月升柳下迎。快解相思驅繾綣,樂觀銀漢勇懷卿。
蝶戀花-瑾瑜
玉月疏星輝共溢,
惱煞閑雲,欲借清風避。 神色黯然揮淚離, 化雨卻入群花隙。
閣樓憑欄閑佇立,
堤上飄絮,欲挽行人跡。 卻不知郎情妾意, 徒聞嬉戲傷悲起。
如夢令-玉蓮
日幕亭風溫柔, 半簾閣紗醉透。 月夜芙蓉影, 亦是風舉衣袖。 且留,且留,小苑月華如舊! 秋夜寄情-玉蓮 秋宵苦短星輝遠, 淺言伴君意猶綿。 楓林紅葉蕭蕭語, 清霜柔懷露失寒。
晨曉有感(四)瑾瑜
荒山幽徑度晨曉, 沿途欣羨野菊傲。 北風微冷舞青絲,
閑觀佳人會心笑。 蝶戀花-玉蓮 風拂柳條花醉曉。 燕子回時,碧水潺潺繞。 湖裏蓮荷遊魚悄, 萍影浮葉鴛鴦少。 水映晴川山俊俏。 人怨情愁,暮靄何時了? 曾記暮芳盈淚嫋, 脈情隻為君一笑。
如夢令-玉蓮
淺月星移淡霧, 日闌風卷林木。 月夜獨遊野, 偶覓醉花陰處。 追暮, 追暮, 沾起一身濕露。 秋夜晚情-瑾瑜 校場麗影暢柔情, 院外煙火掩月痕。 紅袖添香聞桂魄, 瑾瑜縱興伴佳人。 晨意-玉蓮 匆匆往意如水東, 今夕雨意芳華濃。 流連一方風休住, 莫負此情賞花紅!
定風波.
紅塵路 -玉蓮 寒朔關山木蘭腸, 青史長河淌媚娘。 蒼涼斜暉巷裏陌。 風起, 萬古狂沙吹臉龐。
談談現代人裏誰寫古詩寫得最好了
賈平凹、易中天都可以。隻不過他們沒有出版過詩集。這個沒有最好。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寫古詩詞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寫古詩詞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白話文、現代詩迅速取代了文言文、舊體詩,誰也不能否認這樣的變化,誰也不能否認其間的進步意義。文言文確實從此壽終正寢,偶有遺老遺少舞弄幾篇,已經不成氣候,其不可複興,自不待言。但舊體詩詞卻表現出了異常強大的生命力,好之者、樂之者代不乏人,所以,現在就有一個如何正確對待古詩詞的問題。
白話文的淺顯既是優勢,也藏著致命的危機。為什麼現代詩使用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而詩歌中的意象卻經常比古詩中最晦澀的意象更為難懂?為什麼現代詩歌作者經常沉溺於一些極端個人化的體驗和感覺,導致寫出來的東西除了作者本人誰也看不懂(也許連作者也不懂)?有人說這是現代人生活和體驗的“斷片化”、“意識流化”、“私人化”,除了這些暫不討論的原因,我覺得這裏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都在有意無意地擺脫白話文的淺顯單調導致的貧乏,擺脫文字的僵死。
古詩詞比較注重功用,比如“言誌”、“教化”之類的,雖然有損詩歌的獨立性,但是卻形成了一個很優秀的傳統,就是詩人在寫作的時候,十分在意讀者(不同於迎合讀者的商業化寫作),他希望詩歌中的語言和意象有很大的穿透力,能夠引起共鳴,而不是像某些現代詩作者所宣稱的“詩歌是極端個人化的東西”,畫地為牢,自立為王。所以古詩能夠成為文化積澱的載體,傳承文明,但是現代詩——盡管參與的作者的廣度和數量早已超過唐詩——有多少可以在時間的流逝中愈顯光輝?
雖然古代中國也有白話的民歌,然而真正意義的現代詩卻是從外國舶來的。無論是學習惠特曼的自由體詩還是十四行詩、意象派、唯美主義等等,始終沒有被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在中文與外文巨大的語言差異的背景下,如何成功地移植現代詩——無論是現代的格律詩還是現代的自由詩。
我們生活在這麼一個現實的社會裏,商品、市場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往往會染上很強的功利色彩。這個東西到底值多少錢?能不能當飯吃?這便是實用主義者的衡量標尺。現代人幾乎都沒有受過係統的傳統文化教育,隻有為應付考試背了幾篇古詩文,以這樣的基礎來消費古典詩詞,確實力不從心,市場,確實不大。再由於**給臧克家的一封信,從此《詩刊》再也不發表舊體詩詞,連混一點稿費的可能性也沒有了。因此,舊體詩詞是不能換取房子、汽車甚至麵包的,她的存在本身就不合理,至多可以成為退休人員閑暇中的玩物,作為一種文體,似乎早已沒有存在的價值。
事實果真如此麼?想起東漢時一種新的書體——草書興起了,許多人如醉如癡地練習草書,引起不少人的非議,最有名的是文學家趙壹寫的《非草書》,認為專門學習草書是沒有用的,因為“鄉邑不以此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講試,四科不以此求備,征聘不問此意,考績不課此字”,幾乎是百無一用,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鑽堅仰高,忘其罷(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腮出血,猶不休輟”,如此勤奮是讓人震驚的。到底是什麼讓人如此瘋狂?答案就是草書與生俱來的強大藝術魅力吸引著人,為了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感,不惜“指爪摧折,見腮出血”,這是人的精神需求,何曾想過它能不能換麵包?
詩歌也是如此,作為漢語中的精華,有人喜歡讀,一卷在手,把玩終日,餘韻不絕,齒頰生香,與古人神遊不倦,頤養性情,其樂陶陶。因為詩歌所涉及的麵很廣,還可以積累許多古代文、史、哲方麵的知識,說不定還能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讓人感覺氣質高雅,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也。更有人不滿足於讀,自己還要動手寫,覺得用其他方式不足以表現自己的情......餘下全文>>
現代人寫的勵誌古體詩
紅色江山先輩開
軍隊浩蕩似倒海
不懼二萬五千路
怕苦不到溶爐來
遠山峻嶺忠骨埋
征途漫漫鐵騎踩難關萬道終開懷
原創藏頭詩
為什麼現代人寫不出優美的古詩
寫詩靠的是閱曆和意境,當然還有感情,現代的人不像古人那樣有大把的光陰可以用來吟風弄月,傷春悲秋,古今時代不同,個人情感的表達也有所不同,自然寫出來的東西會有差別,但並不是說現代人就寫不出優美的古詩,古體詩需要的是深厚的功底,而不是簡單地將華麗的辭藻進行堆砌,那樣隻會畫蛇添足,不過是班門弄斧而已,何談優美二字。
最近還有沒有以寫古體詩出名的現代人
你想問的是寫古代詩歌出名的現代人吧?古體詩和古代詩歌是兩碼事哈。古體詩、近(今)體詩都是古代詩歌。唐代以前近體詩沒有成熟以前的詩歌可以統稱為古體詩。從唐開始,格律極嚴的詩體達到形式上的完美與成熟,出出了近體詩,或稱為今體詩。當然唐代宋代乃至現代人既可以按格律寫今體詩,也可以放寬格律寫古體詩。而現當你也有許多會寫古代詩歌的,但是要說出名的,那不太多。小有名氣的有,稱得上大詩人的鳳毛麟角。你的說的最近,那怎麼算近?這幾年?徐晉如、周嘯天兩位大學的老師寫的古代詩較好,當然也有不少批評的。可百度一下他們的詩歌與介紹。
現代古詩人寫的古詩
微風忙戲水,飛花解溫柔。
幾度與君語,隻字未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