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故事
一次理發師為**刮臉時,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臉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和藹地說:“不用著急,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樁小事,使我們從**身上看到了一種美德——寬容。
1、**VS基辛格
1971年,基辛格博士為恢複中美外交關係秘密訪華。在一次正式談判尚未開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
**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
**哈哈一笑:“我道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為什麼不公布?”
**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幾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2、**VS美國記者1
50年代,有一次,**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裏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曆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3、**巧對**
1960年5月,**、**一行視察長沙,工作之餘,到江邊散步。遙望橘子洲頭,百舸爭流,萬帆競發,**逸興遄飛,口占一上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聯動靜相對,意境悠遠,三個斷句,兩處“頂針”,“洲”和“舟”又是諧音,應對難度極大。**對身邊的**說:“恩來,我一時江郎才盡,請你來個錦上添花如何?”**才思敏捷,熟諳地理,了解長沙竟於百步之內得佳句:“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天心閣係長沙市內一景,與橘子洲相對。即工整又流暢,整個對聯渾然一體,兩位偉人相對而笑。
4、**VS美國記者2
一次,**接見的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麼把人走的路叫做馬路?”他聽後沒有急於用刺人的話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馬路。”這個美國記者仍不死心,繼續出難題:“總理閣下,在我們美國,人們都是仰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低頭走路,這又怎麼解釋呢?”**笑著說:“這不奇怪,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了,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低著頭走了。”記者又問:“中國現在有四億人,需要修多少廁所?”這純屬無稽之談,可是,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又不便回絕,**輕輕一笑回答到:“兩個!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
5、**VS“納粹”
50年代初,有一次**在中南海勤政殿設宴招待外賓。客人們對中國菜的花樣之繁多,風味之獨特,味道之鮮美都讚不絕口。這時,上來一道湯菜,湯裏的冬筍、蘑菇、紅菜、荸薺等都雕刻成各種圖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裏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誌。貴客見此,不禁大驚失色,忙向**請教。對於這個問題,**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誌!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征‘福壽綿長’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誌也沒有關係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未落,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們喝得精光。
6、**VS赫魯曉夫
**在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風趣著稱,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麼樣的對手,**都能唇槍舌箭,以超人的智慧,應酬自如,對手甭想占到便宜。有一次**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麵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麵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隻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誌,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據說,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黨國家傳為美談。
7、**VS米高揚
有一次,**從日內瓦開會回來順道訪問莫斯科。在為他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他用英語向蘇聯人祝酒。這時米高揚(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抱怨道:“周,你為什麼不說俄語?你的俄語很好嘛!”這句話顯然是很不友好的。**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語回答說:“米高揚,該是你學習漢語的時候了。”以促米高揚說出不學漢語的原因。米高揚果然上鉤,抱怨說:“漢語太難學了。”此話一出,**馬上輕快地說:“沒關係,下回到我們使館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教你。”一下子將米高揚置於一種學生的地位
8、**VS國民黨政府
有一次,**總理同國民黨政府談判。在我方義正詞嚴麵前,對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總理當即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詞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在這裏,**總理把對方拋來的”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巧妙地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變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對!牛彈琴!”,從而既擺脫了困難,又迫使對方陷入無地自容的窘境。
9、**VS印度
1960年4月下旬,**總理與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印方提出一個挑釁性問題:“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總理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是中國的領土。”
對方說:“時間太短了。”
**總理說:“中國的元代離現在已有700來年的曆史,如果700來年都被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麼,美國到現在隻有100多年的曆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這顯然是荒謬的。”
印方代表啞口無言。
在**的反駁中,用了兩個對比性材料來否定對方的觀點。700年與100年相比較,你要否認700年而承認100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結果是承認100年就得承認700年這個事實。對比在這裏產生了巨大的力量。
10、**VS西方記者
一次記者招待會,**總理介紹我國建設成就。一個西方記者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這涉及到國家機密,不可能直言相告。總理眉頭一皺,很快答道:“有18元8角8分。”在場的人全都愕然。總理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麵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有全國人民作後盾,信用卓著,實力雄厚,人民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總理有意回避問題的實質,以“總麵額”替代“總金額”,於是堵了外國記者的口,又不損害招待會和諧的氣氛。運用曲解,使語言犀利而風趣,充分表現出他過人的應變能力和高超的語言藝術。
想找一個關於一塊錢的故事
3個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個人每人掏了10元.湊夠30元,交給了老板. 後來老板說: 今天優惠,隻要25元就夠了,拿出5元命令服務生退還給他們, 服務生偷偷藏起了2元,放進自己口袋, 然後,把剩下的3元錢,退還給了那三個人,那三個人每人分到1元.這樣,一開始每人掏了10元,現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隻花了9元, 3個人每人9元,3 X 9 = 27 元 + 服務生藏起的2元=29元,還有一元去了哪裏??? (1)某三個秀才在一家客棧住房,結果每人10元,共10×3=30元。 (2)每人退回1元錢,即每人花了9元錢,三人一共花了27元錢.這27元裏老板留下25元,小二私自留下2元. (3)再加上退回的3元錢,結果正好是30元. 結論:這道題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2元錢從27元錢當中分離了出來,原題的算法錯誤的認為小二私自留下的2元不包含在27元當中,所以也就有了少1元錢的錯誤結果;而實際上私自留下的2元錢就包含在這27元當中,再加上退回的3元錢,結果正好是30
一元錢的故事《讀者》2008第23期
作者:古華城
一天,我參加了一家電視台創意的一個遊戲。遊戲內容是我身上沒帶一分錢,但我得去乘一輛公共汽車,車票的價格是一元錢,我要想辦法“借”到這一元錢。遊戲的方式是由我在前麵借錢,電視台的攝像機在後麵跟蹤偷拍,實錄下我在這個遊戲中可能遭遇到的種種場景。
我到了共公汽車站,猶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氣對一位大伯說:“大伯,我的錢包被人偷走了,能借我一元錢坐公共汽車嗎?”大伯頭也不抬地說:“你們這種人我見得多了,現在到我這兒來討一元錢,轉個身又到別人那兒討一元,一個月下來,你們的收入比我的工資還要高呢。可惡!”
大伯顯然將我當成了職業乞丐,我一下子張口結舌,什麼話也說不出來,第一個回合就這樣敗下陣來。我深吸了口氣,準備第二次衝鋒。
這次,我看準了一個慈祥的大媽。我紅著臉上去搭訕:“大媽,我的錢包被人偷了,我現在身上一分錢也沒有了,您能不能借我一元錢讓我坐車回家?”大媽仔細看了我一眼說:“年輕人,我看你表麵還像個知識分子,你應該去做一些體麵幹淨的事情,年輕人要學好,你的路還長著呢,別一天到晚動歪腦筋。我現在可以給你一元錢,但我怕你以後明白了事理,要找後悔藥吃時,你就會罵我,因為就是像我這樣的人心慈手軟,才一步步縱容了你的墮落。”
聽著大媽的教誨,我找不著可以回答的話語,我想也許這不能怪大伯大媽,他們一定經曆了太多次這樣的遭遇了。不過大媽的話倒提醒了我,說我像知識分子,我可以說自己是個大學生,也許更能博得同情。
一位打扮時髦的小姐走了過來,我迎上去:“小姐,我是個大學生,今天出門時忘了帶錢包,你能借我一元錢讓我乘車回學校嗎?”小姐像受了驚嚇似的,猛地後退幾步,滿臉疑惑地盯著我。她可能將我當成一個騷擾女孩的無賴,她像過雷區似的,在我身邊畫了個半圓,然後迅速地跑到了車站的另一頭。
三個回合都以失敗告終,我有些心灰意冷。我回頭看時,電視台的攝像師卻一個勁地向我伸出大拇指,那是我們事先約定的暗號,意思是我得繼續幹下去,顯然,我的失敗正在他們的意料之中,這樣的尷尬場麵對旁觀者來說,說不定正像一道精美的大餐呢。
一位小朋友走近公交車站,我想這是我最後的試驗了。我不想說錢包、大學生之類的謊言了,我走過去,很客氣地說:“小朋友,能借我一元錢乘公交車嗎?”小朋友馬上從口袋裏掏出一元錢遞了過來。這下輪到我驚訝了,沒想到小朋友竟然什麼都沒問,就把錢給了我。
呆了好久,我才問小朋友:“你為什麼要幫助我呢?”小朋友順口就說:“因為你沒錢乘車呀。老師說過,幫助是不需要理由的。”
霎時,一股暖流從我心裏流過。
在節目結束的時候,主持人補充采訪了我一個鏡頭,問參加這樣的一個遊戲對我的人生觀有什麼影響。我的回答是:今後我會在口袋裏多放一元錢,以便繼續幫助別人。
常常被感動
感動你浩浩蕩蕩的美意
常常會感恩
感恩你真真切切的情誼
常常會陶醉
陶醉你摯濃深遠的美妙
多少個平淡的日子啊 點綴成永不褪色的記憶參考資料:讀者之家
一元錢的故事
蘇永奎
晚飯後,我和女兒去散步。
臨出門,女兒從她媽媽那裏要了一元零花錢。
女兒要零花錢的時間不多,我們也從不多給她,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她從小就養成大把大把花錢的習慣。給她的零花錢也從不允許她一下子就花掉,而是要求她存起來,到了該用的時間再用。
但她畢竟是孩子,對我們的要求總不能理解和接受。有時一拿到錢,就想方設法要把它花掉。
一下樓,女兒就對我說:“爸爸,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
我說:“什麼文章?”
女兒說:“是關於運動的。文章上麵說,人運動前必須喝一杯水,運動以後也要及時補充水份。”
我說:“我知道,從小就知道。”
她說:“那我們現在去運動,我可以買一瓶礦泉水嗎?”
我這下才明白,女兒轉彎抹角就是要 買一瓶礦泉水。
我說:“不行。現在剛下樓,如果想喝水,就馬上回去喝了再下來,或者帶一瓶來也可以,屋裏礦泉水多得是。”
女兒不說話了,一副極不高興的樣子。
我們繼續往前走。在江邊的林陰大道上,我們一路走,一路成語接龍。接累了,她又提出背詩,一人一句,她先起頭。我們父女倆常常這樣,散步也充滿著樂趣。
回來的路上,她突然對我說,她們班上的同學每天要花很多錢,有的幾元,有的十幾元,有的幾十元。他們的爸爸媽媽真大方。
我明白女兒要講什麼了。就對她說:“是所有的學生都這樣,還是少部分學生這樣?”
她說,反正不少。
我告訴她:第一,我不知道真假;第二,即使是真的,我也不許你向他們學習;第三,亂花錢是不好的行為習慣,你必須學會節約。
女兒突然生氣了,把從她媽媽那裏要來的一元錢遞給我,大踏步離我而去。
我不管她,依然走我的路。
但我忽然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來。
那時候我也應該隻有她一般大小,讀小學三、四年級吧。
在農村小學簡陋的教室裏,我一邊上課,一邊享受著自己的頑皮。
突然同桌掏出一元錢來向我炫耀。在那個市麵上廣泛流通分幣和角幣的年代,一元錢不是一個小數字。尤其是像我一樣的貧困家庭的貧困子女,一元錢畢竟是惹眼的。
我說,拿給我看看。他便很爽快地遞了過來。
我看過以後,惡作劇般地塞進課桌後麵的板縫裏,想過一陣子再還給他。但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上課,我竟然把這件事搞忘了。直到下午放學時他向我要,我才記起它。
我趕緊到板縫裏去找,哪裏有那一元錢?這張曾經令人炫目的紙幣早已不翼而飛了。
同桌使勁催我要錢,我無計可施。他便報告了老師。
老師找到我,要我賠他錢。
天啦,我哪裏有那麼多錢?我們家窮得丁當想,連吃飯都極困難,有時要靠東家找西家借來維持生計。爸爸媽媽知道這件事,不狠揍我才怪。我上哪裏去給他弄這一元錢?
但老師的命令是不能不從的。我憂心忡忡地回到家裏,絲毫不敢向父母提起。賠錢的事卻一直裝在心裏,一點兒也不敢放下。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同桌天天催,老師天天逼,我無可奈何。
一天回到家,我到爸爸媽媽的臥室裏去,突然發現床邊的櫃台上放著一元錢。天啦,這真是天助我也!這不是我正在尋找的一元錢嗎?但想到父親的嚴厲,我不敢輕易拿走,便把它順手藏到櫃底下,想觀察一下動靜再說。
不料這事很快被媽媽發現了,原來這是家裏惟一的一元錢,媽媽拿出來正要去買緊要的東西。現在突然不見了,她如何不著急?
父親知道了勃然大怒,斷定這錢一定是被自己的兒女拿走了,就不斷向我們喝問。
我心中膽怯,便說:“我去找找。”
我走進屋裏,裝模作樣地找了一陣子,突然從櫃底下拿出來說:“這不是那一元錢嗎?”
我這點鬼把戲哪裏逃得過父親的眼睛,他走過來,抓住我就打。我一邊挨,一邊瘋狂地逃,終於躲到了離家不遠的山坡上,在林子裏蹲下來,靜靜地不敢出聲。那裏正下著小雨,我渾身淋濕,卻不敢回家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應該是吃晚飯的時候了。母親到處找不到我,心裏好像有些著急,就發動哥哥弟弟們都來找。隻有父親還在大發雷霆,喝令他們不要管我。
我依然蜷縮在林子裏,不敢作聲。但那年月本身就沒有多少吃的,這陣子正感覺餓得難受,便壯壯膽子故意弄出一點兒聲音來,好讓他們發現。
他們終於“找到了”我,但我依然裝作不回家吃飯,讓哥哥弟弟們勸了好一陣子。
回到家裏,母親先是責備,後是安慰,要我先吃飯,以後再不能拿家裏的錢。
其實我哪裏拿過家裏的錢?就這一次,也是被逼無奈的。
吃過飯,禁不住父母的再三追問,我終於把玩丟了同學的錢的事向他們講了。他們聽了也很生氣,告誡我以後堅決不要再玩同學的錢。
這一元錢最終還是給了我,讓我賠了那位同學。
說實在的,我到現在也不知道誰拿走了那一元錢,我甚至懷疑是否就是同桌本人?
一元錢的事就這樣封存在童年的記憶中,但每每想起來總讓人懊悔。
現在,女兒再也不像我小時候那樣在貧窮和饑餓中過日子了,她不缺吃,不缺穿,有時還要買一些我童年時候想都不曾想到的玩具。她自有她富裕的童年生活,但她對這一點竟然毫無察覺。
在她的心目中,爸爸一定是個極吝嗇的人;可在爸爸的記憶裏,那令人辛酸的往事卻是怎麼也抹不去的。
什麼時候,可愛的女兒才能知道爸爸的良苦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