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不看不說的成語
充耳不聞chōng ěr bù wén
[釋義]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語出] 《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襃兮如充耳。”鄭玄箋:“充耳;塞耳也。言衛之諸臣顏色然;如塞耳也;無聞知也。”
[正音] 充;不能讀作“cōnɡ”。
[辨形] 耳;不能寫作“爾”。
[近義] 不聞不問 裝聾作啞
[反義] 洗耳恭聽
[用法] 含貶義。一般用於表示拒絕別人的意見。有時表示對於攻擊不加理睬的態度。常跟“熟視無睹”、“視而不見”連用。一般作謂語。
[結構] 連動式。
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的不看怎麼講,打一成語
克己複禮_成語解釋
【拚音】:kè jǐ fù lǐ
【釋義】:克:克製。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
【出處】:《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例句】:小官公謹忠信,~,奉公守法,正直無私。 ★明·無名氏《紫泥宣》第一折
形容隻聽不說的成語
有口難言yǒu kǒu nán yán
[釋義] 言:說。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指由於某種原因隻能把話藏在心裏;不便或不敢說出來。
[語出] 宋·蘇軾《東坡續集·醉睡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正音] 難;不能讀作“nàn”。
[近義] 有口難分 有苦難言
[用法] 用來指有難言之隱。一般作賓語、謂語、定語。
[結構] 兼語式。
[辨析] 見“難言之隱”(695頁)。
[例句] 他把當月工資都還了賭債;妻子追著要錢時;他支支吾吾;~。
別人說話不聽用什麼成語形容
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德音莫違】。比喻賢臣另事明主。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想要別人不聽見,不如自己不講出口,啟數諫不聽【閉目塞聽】。
【反聽收視】:不聽不視。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孤行一意】:德音:善言,舊時官府向殺人犯追繳賠給死者家屬的埋葬費。比喻不伏罪或不聽勸解,反使屈從了。
【蔽明塞聰】:蔽:遮;聰:聽覺靈敏。
【收視反聽】:不視不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燒埋:燒埋銀錢:停止;返:還。不視不聽,態度一強硬。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全憑自己的意願行事。形容人的外強中幹,欺軟怕硬: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水潑不進】: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把規勸的話當作塞耳的瑱。比喻不聽別人的規勸。
【玉馬朝周】,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不問不聞】:聞:聽。人家說的不聽。
【惡言不入於耳】:不聽壞話。
【針插不進。形容對於壞話、誹謗的話根本不予理睬,啟乃去殷而朝周:一意孤行。不聽勸告,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吃硬不吃軟】,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收。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玉馬:指商賢臣微子啟。紂王昏亂。別人的好話不要不聽;瑱:比喻一個集團非常排外,不容易打進去;明。
【不聞不問】:聞:聽。人家說的不聽。
【不伏燒埋】:伏:屈服。
【以規為瑱】:規:規勸。
【空費詞說】:說的話別人不聽,等於白說。
【充耳不聞】:充:塞住:好言好語不聽從。
【堅執不從】: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聽從別人的意見;莫違:不要違背。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收視返聽】
形容一直說不聽的成語
充耳不聞
chōng ěr bù wén
[釋義]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語出] 《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襃兮如充耳。”鄭玄箋:“充耳;塞耳也。言衛之諸臣顏色然;如塞耳也;無聞知也。”
[正音] 充;不能讀作“cōnɡ”。
[辨形] 耳;不能寫作“爾”。
[近義] 不聞不問 裝聾作啞
[反義] 洗耳恭聽
[用法] 含貶義。一般用於表示拒絕別人的意見。有時表示對於攻擊不加理睬的態度。常跟“熟視無睹”、“視而不見”連用。一般作謂語。
形容不說語言的成語
金人三緘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緘口不言 緘:封閉。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絕口不道 絕口:始終不開口。指閉口不說話
閉口不言 緊閉著嘴,什麼也不說。
閉口藏舌 閉著嘴不說話。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
閉目塞聽 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噤若寒蟬 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緘口結舌 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
金人之緘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斂容屏氣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默默無言 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鉗口結舌 鉗口:閉口。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
鉗口不言 鉗口:閉口。閉著嘴不說話。
守口如瓶 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閉口結舌 閉著嘴不說話。猶言閉口藏舌。
閉口無言 閉住嘴巴不言語。形容對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參見“閉口不言”。
閉目塞聰 聰:聽覺敏銳,這裏指聽覺。閉著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亦作“閉目塞聽”、“閉明塞聰”、“閉目掩耳”。
杜口無言 閉住嘴巴,不出一言。
緘口無言 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
齰舌緘唇 “齰”念zé。咬舌閉口。形容閉口不言。
結舌杜口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子,動彈不得。杜:堵塞。保持緘默,閉口不言。形容因恐懼而不敢說話。
金人緘口 金人:銅製的人。緘口:封嘴,指緘默不言。銅人閉口不講話。形容言詞謹慎。亦作“金人三緘”。
金人之箴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金舌蔽口 比喻閉口不說話。
鉗口撟舌 閉口翹舌。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鉗口吞舌 猶言閉口不言。
守瓶緘口 猶言守口如瓶。謂閉口不言。
形容暫時不說的成語
有口難言
[釋義] 言:說。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指由於某種原因隻能把話藏在心裏;不便或不敢說出來。
心知肚明
心裏明白但不說破,形容心中有數。
釋義
心裏明白但不說破,形容心中有數。
形容不說是也不說不是的成語有哪些?
進退兩難、欲說還休、欲言又止、千言萬語、左右為難。
1、進退兩難【jìn tuì liǎng nán】
釋義:前進和後退都難。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例句:宋·李靖《衛公兵法》:“凡攻城之兵……進退又難,前既不得上城,退則其師逼追。”
2、欲說還休【yù shuō huán xiū】
釋義:它比較多用於詩詞語句中,表達難於啟齒的感情或者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想說卻又馬上停下沒有說。
例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3、欲言又止【yù yán yòu zhǐ】
釋義:想說又停止不說。形容有難言的苦衷。出自於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兩難,欲言而止。”
例句:清·蒲鬆齡《聊齋誌異》:“語甚淒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4、千言萬語【qiān yán wàn yǔ】
釋義:形容想說得話很多。
例句:唐·鄭穀《燕》詩:“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牆。”
5、左右為難【zuǒ yòu wéi nán】
釋義: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例句: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為難,如何是好!”
參考資料
百度漢語:[hanyu.baidu.com]
形容“一直說都不聽”的成語是什麼?
*
充耳不聞
*
閉目塞聽
*
蔽明塞聰
*
反聽收視
*
聽而不聞
*
充耳不聞(chōng ěr bù wén):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出自?《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襃兮如充耳。”鄭玄箋:“充耳;塞耳也。言衛之諸臣顏色然;如塞耳也;無聞知也。”
*
閉目塞聽(bì mù sè tīng):?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出自?漢·王充《論衡·自紀》:“閉目塞聰,愛精自保。”
*
蔽明塞聰(?bì míng sè cōng):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出自宋·曾鞏《洪範傳》:“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
反聽收視(fǎn tīng shōu shì):不聽不視。指不為外物所驚擾。出自?宋˙範仲淹《蒙以養正賦》:“務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恬之義相應。”
*
聽而不聞(?tīng ér bú wén):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希。”《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什麼)說不聽! 一個成語,形容說很多次總是不聽
屢教不改
[拚音]lǚ jiàn bù gǎi
[釋義]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處]**《論十大關係》:“犯錯誤的人,出岔子極少數堅持錯誤、屢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數是可以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