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古文中的所有解釋和例句
◎ 【安】【 ān】〈形〉
(1) (會意。從“女”在“宀”下,表示無危險。本義:安定;安全;安穩)
(2) 同本義 [peaceful;quiet;calm;tranquil]
安,定也。——《爾雅》
共給之為安。——《莊子·天地》
好和不爭曰安。——《周書·諡法》
心皆安下切上。——《儀禮·少牢禮》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係辭下》
居安思危。——《左傳·襄公十一年》
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然後得一夕安寢。——宋· 蘇洵《六國論》
謝莊遂安。——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安睡;安寢;安抵(平安地抵達);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穩穩地睡覺);安帖(安定;平靜;妥帖);安席(安穩地坐著;安靜入睡)
(4) 安逸,安樂 [easy]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論語·學而》。
(5) 又如:安佚(安閑舒適);安堵(安居,不受騷擾);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詳,從容不迫 [composed]。如:安童(僮仆,小廝);安嫻(安詳文雅);安諦(安詳審慎);安矜(安祥穩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穩重)
(7) 安寧 [peaceful]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傳》。
(8) 又如:安生(安寧);安豫(安寧快樂);安淳(安寧淳樸);安休
(9) 緩慢 [slowly]
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四》。
(10) 又如:安步(緩步徐行);安行
◎ ◎ 【安】【 ān】〈動〉
(1) 使安定 [stabilize]
與魏質以安其心。——《韓非子·存韓》
可以為富安天下。——漢· 賈誼《論積貯疏》
安身立命。——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國(安邦定國;安定的邦國);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國家);安內(安定內部)
(3) 安撫,安頓撫慰 [appease]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司馬光《資治通鑒》。
(4) 又如:安存(安撫存恤);安恤(安撫體恤);定人(安撫人民);安輯(安撫)
(5) 安排;安置 [arrange]
離山十裏有王平安營。——《三國演義》。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習慣、滿足於 [be content with]
始而慚焉,久而安焉。——清· 黃宗羲《原君》
郊境之內,民不安業。——《三國誌·司馬郎傳》。
(8) 又如:安於現狀;安業(安於本業);安命(順從命運安排)
(9) 安裝 [install;fix]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諸葛亮《與兄瑾言趙雲燒赤崖閣書》。
(10) 又如:安電燈;安刀把兒
(11) 存著…心,懷有[某種不好意圖] [harbor]。如: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 【安】【 ān】〈副〉
表示疑問,相當於“豈”、“怎麼” [how]
爾安敢輕吾射。——宋· 歐陽修《歸田錄》
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 ◎ 【安】【 ān】〈名〉
(1) “安培”的簡稱 [ampere]
(2) 用於外國語的音譯。如:安琪兒;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 ◎ 【安】【 ān】〈代〉
(1) 誰;何;什麼 [who;how;what]
安忠?忠王。安信?信賞。安敢?敢去不善。——《孫臏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左傳·僖公十四年》
吾穀為難,安始而可?——《國語·晉語》
(2) 哪裏,何處 [where]
沛公安在?——《漢書·高帝紀》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記·魏公子列傳》
文言文中的“安”有哪些意義和用法
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安”的全部釋義如下:
*
1.平靜,穩定:~定。~心。~寧。~穩。~閑。~身立命。~邦定國。
*
2.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撫。
*
3.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
4.沒有危險,不受威協:平~。轉危為~。
*
5.裝設:~置。~家立業。
*
6.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他~的什麼心?
*
7.疑問詞,哪裏:~能如此?
*
8.姓。
現代漢語唯一比較少用的義項是第7項,疑問詞,表示“怎麼?哪裏?”的意思,一般用在句首。
舉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安”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
怎麼,哪裏。
例:
①爾安敢輕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裏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鴻鵠這誌哉?
⑤安能複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難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⑧君安與項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誌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餘多暇日。
*
安全,安定。
例:
①謝莊遂安。
②可以為富安天下。
③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④在於知安而不知危。
*
安逸。
例: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
安生,有“養”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所安:這裏指養生的東西。)
*
哪裏,什麼。
例:
①君謂計將安出?
②欲安所歸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
安撫。
例: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
平靜。
例:
①始而慚焉,久而安焉。
②恬然自安。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無所不安也。
"安"在文言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安敢(ān gǎn):怎麼敢。安:怎麼,哪裏。例句:1、唐代柳宗元所著的《捕蛇者說》: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2、宋代歐陽修所著《賣油翁》: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
安敢在文言文中什麼意思
安敢(ān gǎn):怎麼敢。
安:怎麼,哪裏。
例句:
1、唐代柳宗元所著的《捕蛇者說》: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2、宋代歐陽修所著《賣油翁》: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
“安敢”在文言文中什麼意思?
安敢(ān gǎn):怎麼敢。
安:怎麼,哪裏。
例句:
1、唐代柳宗元所著的《捕蛇者說》: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譯文: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們已經死在他們後麵了,又怎麼敢怨恨他呢
2、宋代歐陽修所著《賣油翁》: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
譯文:你怎麼敢輕視我的射技呢?
3、兩漢司馬遷《陳涉世家》: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
譯文:況且以楚國的強大,都不敢殺害趙王將相的家屬,趙國又怎敢殺害將軍您的家屬呢?
4、唐代李白《與韓荊州書》: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譯文:怎敢不盡情向您表露呢?
5、兩漢東方朔《答客難》:使蘇秦、張儀與仆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譯文:張儀與我並存於當世,也當不上掌故那樣的小吏,還敢期望成為侍郎嗎?
6、宋代司馬光《田子光教育子擊》: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
譯文:富貴的人怎麼敢對人自高自大呢!
文言文中“安”的一詞多義是什麼?
⒈平靜,穩定:全 .定團結.
2、使平靜,使穩定:慰
.3、處理,放置,裝設:置.裝.
4、存著,懷著:心賴賬.
5、治理:.天下.
6、疑問詞.哪裏?怎麼:而今~能見死不救?
“安”的本義是“安居”、“安定”,如《爾雅·釋詁下》說:“安,定也。”《荀子·王霸》中說“國安則民無憂”,意思是說國家安定了,百姓就會無憂無慮。
再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說“風雨不動安如山”,這裏的“安”字時“安穩”、“安定”之義。有時也用作使動用法,如“安民告示”,就是使民心安定的告示,由“安穩”又引申出“習慣於”之義,如《漢書·藝文誌》裏說“安於所習”就是說習慣於他所熟習的。
後來由“安穩”又引申出“安放”、“安置”之義,後來又由“安放”引申出“安裝”之義。如“安電燈”。但有時“安”字還當疑問代詞用,如《史記·陳涉世家》裏說“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意思是說小小的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大誌呢?又如“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附)?”當“安”字作疑問代詞講時,它與“安”的本義毫無關係,這是個假借字的問題。
文言文安 帶有難道的意思的 是出自那一篇古文
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左傳.昭公元年》
與魏質以安其心。——《韓非子·存韓》
可以為富安天下。——漢· 賈誼《論積貯疏》
安身立命。——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安,定也。——《爾雅》
共給之為安。——《莊子·天地》
居安思危。——《左傳·襄公十一年》
初中語文安和案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安和案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下:
安
⑴怎麼,哪裏。
例:
①爾安敢輕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裏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鴻鵠這誌哉?
⑤安能複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難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⑧君安與項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誌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餘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12)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謝莊遂安。
②可以為富安天下。
③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④在於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⑷安生,有“養”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所安:這裏指養生的東西。)
⑸哪裏,什麼。
例:
①君謂計將安出?
②欲安所歸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撫。
例: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⑺平靜。
例:
①始而慚焉,久而安焉。(安:這裏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這裏指內心平靜。)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安:這裏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案 àn
〈名〉形聲.從木,安聲.本義:木製的盛食物的矮腳托盤
同本義
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史記?田叔列傳》
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後漢書?梁鴻傳》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歎息.――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無靠背的坐具
師田,則張幕設案.(師田:出師或田獵.)――《周禮?天官》
長方形的桌子
案,幾屬.――《說文》
權拔刀斫前奏案.――《三國誌?周瑜傳》
廡下一人伏案臥.――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案
⒈長方形的桌子:書~.拍~叫絕.
⒉記事的或儲存備查的文件:有~可查.檔~.
⒊提出計劃、辦法,提供討論研究的文件等:提~.議~.草~.方~.
⒋事件:慘~.
⒌涉及法律的事件:法~.辦~.破~.冤~.
⒍擱物品的板架:~板.肉~.
⒎〈古〉用於端飯的木盤.
⒏同"按⒋".
文言文中"安"的意思中安放,安置的例子
安 ān
形容詞義:
1、會意字。從“女”在“宀”下,表示無危險。本義:安定;安全;安穩。
安,定也。——《爾雅》
共給之為安。——《莊子·天地》
好和不爭曰安。——《周書·諡法》
心皆安下切上。——《儀禮·少牢禮》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係辭下》
居安思危。——《左傳·襄公十一年》
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然後得一夕安寢。——宋·蘇洵《六國論》
謝莊遂安。——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安逸;安樂。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論語·學而》。
3、安詳;從容不迫。如:安童(僮仆;小廝);安嫻(安詳文雅);安諦(安詳審慎);安矜(安祥穩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穩重)等。
4、安寧。
毅良久稍安。—— 唐·李朝威《柳毅傳》。
5、緩慢。
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四》。
動詞義:
1、使安定。
與魏質以安其心。——《韓非子·存韓》
可以為富安天下。——漢·賈誼《論積貯疏》
安身立命。——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2、安撫;安頓撫慰。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司馬光《資治通鑒》。
3、安排;安置。
離山十裏有王平安營。——《三國演義》。
4、安心;習慣;滿足於。
始而慚焉,久而安焉。——清·黃宗羲《原君》
郊境之內,民不安業。——《三國誌·司馬郎傳》。
5、安裝。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諸葛亮《與兄瑾言趙雲燒赤崖閣書》。
6、存著……心;懷有(某種不好意圖)。
副詞義:
表示反問,相當於“豈”、“怎麼”。
爾安敢輕吾射?——宋· 歐陽修《歸田錄》
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名詞義:
1、姓。
代詞義
1、誰;何;什麼。
安忠?忠王。安信?信賞。安敢?敢去不善。——《孫臏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左傳·僖公十四年》
吾穀為難,安始而可?——《國語·晉語》
2、哪裏;何處。
沛公安在?——《漢書·高帝紀》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記·魏公子列傳》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安在古文中的所有解釋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