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敦煌飛天詩句!急!!
為樓蘭女兒身影的不見
為敦煌飛天琵琶的喑啞
夜樓明月弦。 露下百花鮮。
情多意不設。 啼罷未歸眠。
敦煌定若遠。 一信動經年。
你是沙洲小學的嗎?6(1)班的
我也是,姓徐
??
讚美敦煌石窟的文章和詩句,很急~~!
敦煌樂
年代:【明】 作者:【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裏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年代:【明】 作者:【曾棨】
吐蕃健兒麵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複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麵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雲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鬥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幸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二首)
年代:【明】 作者:【鄭居貞】
北出長城古塞邊,荒鬆落日少人煙。
隔河又是河西地,過得敦煌是酒泉。
題任少監百馬圖
敦煌水涸龍駒伏,未央廄前秋草綠。
驢駝負石玉門關,舊苑空餘三十六。
憶昔高皇馬百匹,騊駼車府無監牧。
隻留太仆掌天閑,不許田駑食民穀。
古來貴良不貴多,須信儉餘奢不足。
任監手畫百驊騮,五色如雲散平陸。
八月風高水草甘,飲齧舒閑肆馳逐。
騅驪黃莫複辯,水葉風花亂人目。
任公生遭太平世,結思驅毫逞神速。
四海無虞百將閑,無乃圖形華山麓。
吾聞善相東門京,坐閱群龍眼如燭。
帛家口齒謝家鬃,皎皎那容在空穀。
爭如下乘得休安,骨相雖凡好毛肉。
杏花煙外柳陰中,絆絡無加飽芻粟。
嗚呼此畫世已稀,徒有千金未輕鬻。
老矣支郎俊氣銷,撫卷空歌天馬曲。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年代:【明】 作者:【王偁】
萬裏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儉】
北風吹雲雲四幕,歲盡窮陰苦寂寞。
忽聞有客來大鄣,清姿絕塵立野鶴。
大鄣山客性耽古,開緘發篋光煜龠。
夏王九牧鑄黃金,大澤深山遠不若。
於闐雁肪截昆吾,饕文如發雙龍攫。
豐隆煽火天公下,紫煙飛盡粉骨薄。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會稽內史十五字,崩崖斷石壓秘閣。
老夫亦出漢螭鉤,海虯盤觚綠玉削。
方鼎癸父隱亞文,滿堂賓客起錯愕。
篋中寶物朽欲死,誰從柯亭裁新龠。
嗚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傾銀鑿落。
描寫敦煌飛天的古詩
春宵詩
劉孝先
夜樓明月弦。 露下百花鮮。
情多意不設。 啼罷未歸眠。
敦煌定若遠。 一信動經年。
關於敦煌莫高窟裏有哪些古代詩
莫高窟,
舉世莫能高。
瑞像九尋驚巨塑觸
飛天萬態現秋毫。
瞻禮湧心潮。
甲戌冬至 趙樸初
有關飛天畫的優美詩句
宋〈太平禦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
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佛教中把化生到淨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為天。”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宋〈太平禦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
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征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隻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為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的複合體。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中說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後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唐代慧琳〈音義〉上解釋說:“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間樂天,有微妙間響,能微妙音響,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峰的猙獰麵目,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飛仙了。 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中有區別的。乾闥婆——樂神的任務是在佛教淨土世界裏散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讚,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歌神的任務是在佛國淨土世界裏,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去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一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衝出天宮,飛翔雲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一體,化為後世的敦煌飛天。莫高窟西魏時已出現了持樂歌舞的飛天。隋代以後,乾闥婆和緊那羅混為一體,已無法分辯了。隻是音樂界、舞蹈界寫文章時,為了把他們和樂伎加以區別,把早期天宮奏樂的乾闥婆定名為天宮樂伎,把後來合為一體、持樂歌舞的飛天定名為飛天樂伎。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飛天的佛教中的敦煌飛天
佛教中飛天是乾闥婆和緊那羅。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裏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裏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把早期在天宮奏樂的叫“天宮伎樂”,把後來持樂器歌舞的稱“飛天伎樂”。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借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淩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敦煌早期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物的頭上。北魏時期飛天所畫的範圍已擴大到說法圖中和佛龕內兩側。飛天形象雖然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特點,但已發生了變化,逐漸向敦煌飛天轉變。如北魏226窟北壁後部說法圖西側上方的一身散花飛天,臉型由橢圓變為長條但豐滿,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美,動感特強。隋代飛天正處在融合、探索、創新時期。主要表現在體型不同,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服飾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曆程,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並、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遊。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彩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媚動人。五代、宋以後的飛天,在造型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飛天的風格特點雖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敦煌地區石窟保存的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曆時千餘年的眾多飛天形象,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佛教藝術中璀璨奪目的一枝奇葩。
在敦煌莫高窟一種畫為什麼叫飛天?
你好,我是旅遊包車薑師傅,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隻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外國呼神亦為天。”印度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宋〈太平禦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現在指的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希望可以幫得到您!
敦煌飛天出自哪個石窟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
飛天的影視作品中的敦煌飛天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展示敦煌藝術,敦煌研究院開啟了國家級項目――“數字敦煌”, 國家擬投資數億元人民幣, 將文化遺產數字化,讓數字技術使千年敦煌成為“不朽”。包括建立球幕影院及製作數字敦煌球幕電影等一係列項目。數虎圖像科技公司有幸參與過其製作團隊,參與這極有意義的挽救曆史文化遺產的活動。
在對敦煌的保護上,實地臨摹在速度和質量上已經不能適應壁畫保護、記錄要求,簡單攝影和錄像又難免發生失真、變色等問題,而新的數字技術正好彌補這些缺陷,它的真實錄入、易於傳播和無損複製等特點,將是完整保存珍貴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永久性無損保存敦煌遺產,並使敦煌藝術得到有效安全的展示。
2003年,中國首部三維數字球幕電影《莫高窟》及主題電影《夢幻敦煌》樣片,開始製作,數虎圖像藝術總監高峰出任項目導演。曆時一年多,3D數字球幕電影《莫高窟》影片的樣片製作如期完成。2005年3月,《莫高窟》在上海科技館放映,取得圓滿成功。3D數字球幕電影《莫高窟》獲得了來自國內外專家的首肯及好評。
而在現實中,敦煌飛天的元素已經融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在2008年,2年一度的上海國際婚紗攝影展開幕,來自全國各地500多家攝影機構和婚紗影樓帶來了各自優秀的攝影作品參展,其中帆攝影帶來的以敦煌飛天為背景的藝術照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並被評為08年上海國際婚紗攝影展的優秀作品。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應該怎麼解釋啊?
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誌。敦煌地區約5OO多個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
飛天,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闥婆,意譯為天歌神、緊那羅,意譯為天樂神。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是一對夫妻,後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一。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裏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裏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現在,把早期在天宮奏樂的叫“天宮伎樂”,把後來持樂器歌舞的稱“飛天伎樂”。
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借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淩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因為飛天在洞窟內隻起陪襯作用,不占主體地位,所以隻能分時期綜合介紹。
敦煌早期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物的頭上。如北涼第272窟頂四披和第275窟北壁本生故事畫上方的幾身飛天。從造型上可看出其藝術特點,頭有圓光,臉型橢圓,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纏長裙,鼻梁和眼珠上點染白粉以示高光,與西域龜茲(新疆庫車)石窟中的飛天形象,在麵容、飛動姿態、色彩線描上以及繪製過程等方麵均很相似。
北魏時期飛天所畫的範圍已擴大到說法圖中和佛龕內兩側。飛天形象雖然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特點,但已發生了變化,逐漸向敦煌飛天轉變。如北魏226窟北壁後部說法圖西側上方的一身散花飛天,臉型由橢圓變為長條但豐滿,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美,動感特強。
隋代飛天正處在融合、探索、創新時期。主要表現在體型不同,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服飾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如隋代大窟之一第427窟是畫飛天最多的洞窟,計108身。飛天皆頭戴寶冠,上體半裸,項飾瓔珞,身披彩帶,腰束長裙。雖然飛天的膚色已經由紅變黑,但形象清晰,有持花的、托花的、散花的,有手持箜篌、琵琶、橫笛、豎琴等樂器的。姿態多樣,繞窟飛翔,平靜肅穆的洞窟似在卷湧飛騰!
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曆程,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
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並、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遊。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彩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嵋動人。
在唐代,還出現了不少雙飛天。如第321窟西壁佛龕上層南側的兩身雙飛天,飛姿優美。這兩身飛天的膚體雖然變成降黑色,但眉目輪廓及體形姿態線條十分清晰,身材修長,昂首挺胸,雙腿上揚,雙手散花,衣裙飄帶隨風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飄落,像兩隻在空中遊大的雙燕。
在壁畫中還有裸體飛天、童子飛天等。
五代、宋以後的飛天,在造型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飛天的風格特點雖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敦煌地區石窟保存的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曆時千餘年的眾多飛天形象,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佛教藝術中璀璨奪目的一枝奇葩
[www.lydch.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描寫敦煌飛天詩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