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關於對待朋友的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誌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餘下全文>>
孔子說過那些名言?
40個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川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誌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麼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獲,就可以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危險。”
11、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放蕩,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麵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曰:“再,斯可以.”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餘下全文>>
孔子說過的關於寬容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孔子家語》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4、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7、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8、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9、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10、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孔子關於樸素的名言
人生態度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撫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於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餘下全文>>
孔子的名人名言
一、孔子名言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4、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二、孔子人生名言: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放於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三、孔子做人名言
1、不學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8、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
10、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餘下全文>>
孔子有哪些有關於做人的名言
孔子關於做人的名言:
君子無所爭。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關於文明的名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膽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的名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誌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餘下全文>>
有關孔子的簡介及名言名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盡善盡美 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它讚美古代樂舞《韶》及《九辯》完善的藝術形式。《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以高度讚揚外,對其表現周武王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隻求維護道。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曆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信任,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君子固窮 孔子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陳國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便使人聘請孔子,準備把有戶籍的民社方圓七百裏之地封給孔子。孔子前往拜見回禮,從陳地往蔡地遷徙被圍困,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誦弦歌不絕”(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閑就胡作非為了)。”告誡君子任何艱難的時候,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佇暢於尼山腳下,望著滾滾遼河,觸景生情,禁不住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於司空見慣的流水綠波之中發現了深奧的道理,懊喪的情緒也如水般流去了。後來莊子在《莊子?知北遊》中也有類似感歎:“人生天地間,如白駒之過隙,忽忽而過。”喻時間流逝得非常快,這也是“白駒過隙”的來曆。
苛政猛於虎 孔子路過泰山,見有一位婦女在墳瑩旁痛哭哀號,於是詢問。婦女回答說:“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讓子路問道:“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人回答道:“因為這裏沒有苛捐雜稅的暴政。”孔子對隨從的弟子們說:“苛政對人的危害,有甚於猛虎啊!”
待價而沽 孔子遊說諸侯,想得到重用,卻四處碰壁,十分感傷,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貢得一美玉,來問孔子,是要收藏,還是找個識貨的賣掉。孔子大聲歎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意為:賣掉吧,賣掉吧,我正等著識貨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賞識自己的人才會出來效勞出力。
有關義的名言,要孔子的。 10分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孔子的名言關於對待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