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東地理環境、曆史文化、風土人情的作文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
日落日升,鬥轉星移,回首往昔,曆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係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製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麵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幹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元宵節,中國人有賞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俗話說“正月十五鬧花燈”,因此,元宵節也叫燈節。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常。夜晚一到,人們就成群結隊地去觀賞花燈。五光十色的宮燈、壁燈、人物燈、花卉燈、走馬燈、動物燈、玩具燈……彙成一片燈海。有的花燈上還寫有謎語,引得觀燈人爭先恐後地去猜。
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這種食品了。元宵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圓球,裏麵包著用糖和各種果仁做成的餡,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因為這種食品是在元宵節這天吃,後來人們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國人希望諸事圓滿,在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團圓、和睦、幸福、圓圓滿滿。
巜邊城》所描寫的環境表現出哪些特點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高一《邊城(節選)》 邊城的環境包括風景美,風俗美,人情美三個部分,小說第一,二章寫了環境美,課文三至六 15分
你想問什麼啊?《邊城》是錢鍾書寫的,描寫湘西(應該是吧?)風土人情的,原型是鳳凰城
描寫苗族女孩的詞語
一般男性用:粗獷豪放 比較合適 ,女性可以用:靦腆秀麗等 通用:熱情似火.要是腦筋急轉彎就不知道了
寫景總分總結構的作文(500字左右)
雨後
雨嘩嘩的下著,滋潤著大地。靜靜的,雨停了,大地顯出勃勃生機。
一道彩虹橫跨空中,像一座七彩橋,雲朵慢慢悠悠的飄著,太陽撥開了潔白的屏障,一下子蹦了出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
鳥兒撣撣羽毛上的水珠,在半空中飛翔,或是飛到電線上歌唱,就像五線譜中的音符,歌聲清脆而又婉轉,十分優美動聽。
草葉上彙聚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反射著陽光,閃亮奪目,當它落下時,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像是在演奏一首節奏歡快的樂曲。
甲蟲音樂家從洞穴中昂首闊步走了出來,準備舉行一場音樂會,他站在舞台中央引吭高歌,全神貫注地振動著翅膀,一盤後的甲蟲為他伴奏,蝴蝶翩翩起舞......
小花與小草也聽得陶醉了,小花綻開了笑臉,興奮地舞動著身軀,小草不停的搖曳著。
雨後,多麼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第一次去海邊
一個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第一次,會讓我們難以忘懷,珍藏在心中。
當我第一次去海邊,就被大海迷住了。“嘩——嘩”,海浪拍打著礁石,濺起晶瑩的水花,海浪湧到岸邊,撫摩著軟和的沙灘 ,又戀戀不舍的退回。在沙灘上劃出一條條銀邊,鑲嵌著貝殼......海風徐徐吹來,我貪婪的地欣賞著迷人的大海。
我迫不及待地坐在充氣艇上,劃向大海,任它在海上飄蕩,我“撲通”一聲跳入水中,坐在遊泳圈上戲水。遊累了,便躺在沙灘上享受陽光,欣賞美景。
過了一會兒,我又精力十足了,堆起了沙堡,撿起了貝殼,做起了水渠。我用腳踏出了一個大愛心,貝殼作為點綴,我躺在愛心裏,也成了沙灘一景。我還踏浪奔跑,在水與沙之間穿梭著,感覺世界多麼美好, 我我被大海陶醉了,我愛大海的波瀾壯闊和博大的胸懷,以及令人迷戀的景色。
這將會成為我心海裏那朵晶瑩的浪花......
音樂之旅 夏日的夜空,繁星點點,區政府廣場上的音樂噴泉格外迷人. 20點整,表演開始了,音樂響起,水花四濺伴著優美的旋律變幻著:有時像一朵盛開的花兒,向四周伸展著花瓣;有時像一隻晶瑩,栩栩如生的水蝴蝶,扇動著翅膀圍繞著水池飛舞;有時像一堵晶瑩剔透的屏障,令人沉醉在朦朧之中......一首樂曲即將結束,伴著七彩的燈光,充滿了詩情畫意. 最為壯觀的景象-----"二龍戲'柱'"展現在我們眼前,隻見一股水柱直插雲霄,兩旁彎曲地噴過兩股水柱,似兩條龍,這不正是"二龍戲'柱'"嗎?圍觀的人們驚異地叫起來,臉上露出驚訝的神情,都大吃一驚,陶醉在奇麗的景象之中. 奇麗的景象過後一場災難從"天"而降-----"傾盆大雨"即將來臨,它鋪天蓋地的朝我們襲來,人們四處逃竄,我被困在人群中,無法脫身,親身體驗了"傾盆大雨 "的滋味,弄得全身濕漉漉的.當時,我還看到了些許有趣的情景:一些年齡較小的小朋友們覺得十分有趣,索性跳入池中,嬉戲玩耍起來;一些被淋濕的人們又是擰衣服又是擰頭發,"忙得不亦樂乎";一些男孩索性把衣服脫下來擰幹,向上一拋,什麼都不顧......所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廣場. 這美好的盛夏之夜,這迷人的音樂噴泉!
靦腆的春 春像一位靦腆的少女,悄悄的來臨,她輕輕一揮手,大地便春意盎然,生氣勃勃. 瞧,大地複蘇,鶯歌燕舞,,冬眠的小動物們睡完懶覺來迎接這美妙的世界;小草從土裏探出頭來,展望這全新的世界;柳 樹在溪旁梳理著頭發,暖風吹過"秀發飛揚";筍牙兒不畏艱辛,一個勁兒向上鑽...... 春天的天空格外藍,鳥兒歡快地翱翔著,雲兒悄悄地變幻著;溪水格外清澈,即使前麵的路多麼艱辛,他都勇往直前;空氣格外清鮮,帶著雨後的氣息,令人陶醉在這朝氣蓬勃的畫麵之中. 春雨綿綿,滋潤著萬物,雨後,花兒綻放,爭奇鬥豔,帶著晶瑩的露珠,使得花兒更加美麗,啊!美好的春! 雨後,甲蟲音樂家們從巢穴中"昂首闊步"的"走"出來,他們全神貫注的振著翅膀,站在草葉上引吭高歌,聲音圓潤洪亮,優美的旋律,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令人賞心悅"耳". 春是那麼含蓄,那麼靦腆,那麼迷人,她會令人遐想,令人無法抗拒....
本人博客裏的,可以去看看,請勿抄襲,侵犯版權!
網址:[hi.baidu.com]
唐朝詩人岑參的詩有何風格
“岑參是唐代邊塞詩人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評價岑參當之無愧。
盛唐以來一百多年,由於民族矛盾,擴充疆土,因此邊境戰爭頻繁發生;加上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詩人開始目光投向邊塞生活,特別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讀書人,更是把邊塞當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徑,在這種條件下,就不斷有“邊塞詩人”應運而生。
其中岑參就是當中的傑出代表,他的“邊塞詩”成就最高,從各方麵深入表現邊塞生活。
岑參的邊塞詩總的歸結起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描寫邊塞戰爭或是與戰爭有關的軍旅生活、將士矛盾、離別愁緒、思親懷故,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玉門關蓋將軍歌》,這些作品直接反映社會現實,表現作者強烈的愛憎,思想內容非常的深刻;
二是描寫邊塞風光、自然景物,如《經火山》、《題鐵門關樓》、《登涼州尹台詩》,這些作品以寫實的手法再現邊塞風光、景物,思想內容不如前一種,但從藝術風格表現上來說,在邊塞詩中具在代表性;
三是描寫邊塞民族交往和風土人情的,如《胡歌》、《戲問花門酒家翁》、《輪台即事》,這些作品內容新鮮,對於了解邊地民族生活習俗、風土人情及當時民族交往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宋嚴羽認為:“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
唐殷璠也認為:岑參邊塞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
明胡應麟認為:高岑悲壯為宗,王孟閑淡自得。”,“盛唐高適之渾,岑參之麗……”,“岑句格壯麗,高情致纏綿”.
因此,悲壯奇麗是岑參邊塞詩歌的風格特色。
悲壯的體現
悲壯慷慨昂揚,是先秦漢魏以來描寫行役、戰爭的傳統風格,岑參詩歌的悲壯,就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傳統的“悲壯”有兩種格調,一種是感慨而蒼涼的格調,如曹操的《苦寒行》;第二種是昂揚慷慨的格調,如屈原的《國殤》,岑參邊塞詩所體現的悲壯二都兼有。
一方麵岑參邊塞詩中描寫的“黃沙漫漫,風吹草低、走馬萬裏,仰望故鄉的朝日與明月所產生的鄉思之情”表現了戰士跋涉之苦和思戀之苦,格調悲壯而蒼涼;
另一方麵描寫征人鼓而雪海湧,三軍呼而陰山動的戰爭場麵和戰士勇往直前時,則體現了戰士的豪情壯誌,格調悲壯昂揚。但是岑參的邊塞詩歌在反映行役、戰爭的苦難的同時,更多的是表現將士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因此岑參邊塞詩歌的主旋律是悲壯慷慨昂揚。
由於岑參邊塞詩歌所體現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使得他的邊塞詩具有一種雄偉的壯美,這種壯美不是由於敵人力量而體現,它是由將士的獻身精神所體現的,即使是麵對嚴酷的自然環境——直入天際的漫漫黃沙、高聳入雲的雪山、凍斷寶刀的奇寒。
這些,在將士麵前都如敵人一樣的倒在了腳下,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在將士的麵前人的力量顯然戰勝了自然的力量,這是人在和雄偉的自然做鬥爭,人壓倒了自然,這是對人的力量的讚美,是將士英雄氣概的讚歌,在我們今天看來則顯現為雄偉的壯美。
因此,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使岑參的邊塞詩歌的悲壯風格形成一種磅礴的力量,這是岑參區別於其他邊塞詩人的地方。
岑參詩歌“奇麗”的具體表現
(一)、岑參邊塞詩的寫實之“奇麗”
岑參邊塞詩當中既有“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薯五能反語”,“渾灸犁中烹野駝,交河美酒金叵羅”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風夜不休”的物候之奇;還有“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山雪崔嵬”的邊地自然風光之奇,所有這些,岑參給我們展現了一副邊關神奇雄渾的巨幅畫卷,令我們耳目一新,浮想聯翩,但它又是邊關生活的真實再現,與屈原的上天入地,馳騁天地的想象不同,岑參所言,都是現實生活的事物,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
又......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描寫山東地理環境、曆史文化、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