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學習,崇尚節儉的古代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關於節約糧食的成語故事三十字
我小的時候吃飯總是不能把碗裏的米粒吃幹淨,每一次媽媽洗碗的時候鬥魂說我的碗裏剩下的米飯都可以養活一隻雞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米飯的來之不易。
後來我漸漸長大進入了學校上學,我的學校離家很遠於是我不能回家吃午飯,我隻能在學校的食堂和我的同學們一起解決自己的午餐。記得第一次去食堂吃飯的時候我的老師坐在我們旁邊的一個桌子吃飯,他端起飯碗站起來讓我們安靜。他要在食堂裏給我們上一堂課。
小小年紀的我們隻知道上課是在教室裏,還不知道可以在食堂裏上課。於是我們都放下飯碗安靜地聽我的老師講課。老師說:“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能像我們一樣安心坐在食堂裏吃飯,他們沒有家甚至沒有衣服穿沒有白米飯吃。我們坐在這裏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他們頭頂烈日用汗水澆灌著禾苗,我們才有今天吃的香噴噴的米飯。所以我們一定不能浪糧食,我們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米。因為每一粒米都是那麼的來之不易。”
在聽完老師的一席話之後小小的我們都沉默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了糧食的可貴和來之不易。我永遠都會記得老師在飯桌上給我們講課的故事,那個故事是讓我多年來一直把節約糧食銘記在心的一個故事。我會一直以這個故事勉勵我自己厲行節約。
要一個節約糧食的,古代有名的故事50字還要幾個成語。謝了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裏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隻吃肉餡。後來家裏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板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板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幹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有關衛生勤儉的成語故事或詩詞。
古今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崇尚儉樸、反對奢華、艱苦奮鬥曆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曆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隻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隻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隻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裏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麵,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裏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裏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隻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隻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裏的馬匹也隻是用穀糠、雜草來喂養。
3、蘇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隻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隻準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樸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
5、雷鋒叔叔
一個星期天,雷鋒叔叔的戰友王大力把所有戰士們的襪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鋒叔叔正在晾衣服時,發現自己的舊襪子不見了,他就到處尋找。這時,王大力說:"雷鋒,你有那麼多存款,還這麼舍不得買一雙襪子。你瞧,你這雙襪子穿在腳上不嫌得難受?"雷鋒叔叔說:"隻要不耽誤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說:"那你不覺得難看嗎?""咱們軍人不是把襪子穿給別人看的。"這幾句話,就已經體現出了雷鋒叔叔的節約精神。他每個月隻有6元錢獎金,他卻把錢存在銀行,一年一年過去了,雷鋒把省下來的錢全都捐給災區人民,可是他自己卻舍不得買新襪子。雷鋒是多麼節約啊!
雷鋒在望城縣委當公務員的時候,一次他看見路上有一顆螺絲釘,踢了一腳就走開了。書記卻把釘子拾起來,裝進衣袋。幾天後,雷鋒要到一家工廠去送信,書記掏出那顆螺絲釘:“小雷,把它送到工廠去吧。咱們國家底子薄,要搞建設就得艱苦奮鬥呀。”雷鋒聽了,頓時明白了。後來他到了部隊,用舊木板釘了一個“節約箱”,把撿到的破銅爛鐵、邊角料、螺絲釘裝進去。許多次,雷鋒就是從這個“節約箱”裏找到了要用的材料。
**
6、**
**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麵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飯,穿的是用繳獲的降落傘改製的背心,住的是簡陋的窯洞,他感慨地稱讚這是存在於共產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並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我國正是靠這種力量不斷走向強大的。全國革命勝利前夕,**同誌高瞻遠矚地要求全黨同誌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黨的十六大閉幕不久,****和中央書記處的同誌到革命聖地西柏坡學習考察,號召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記“兩個務必”,帶頭艱苦奮鬥。
“我從1964年到1976年主席去世,一直在主席家裏管這個家,主席的家要說好管也好管,主席一分錢不拿,也不過問你怎麼花。要說不好管,該花錢的地方,必須花,主席買盒火柴、買包手紙都要花錢,一分錢都不少花,主席在外麵喝一杯茶我都要去結賬的,在大會堂也一樣。主席的工資原來是610元,後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主席帶頭把自己的工資降下來了,404.80元,江青的工資是243元,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從我這兒支出,他們倆是AA製,每個人有一本明細賬。
主席有幾大項開支。吃飯,100元左右,包括他請客,如民主人士,主席民主人士朋友特別多,黃培炎、章士釗等這樣的請客都是主席自己掏錢。另一個開支是抽煙,每個月將近100元,還要有幾十元的茶葉。那時李敏、李訥上學,費用都從這邊出。原來一個孩子一個月15元,隨著物價的上漲,提高到30元,花起來很嚴格,這個月花多了,要從下個月扣回來。江青有一個姐姐叫李雲露,也是30元,從主席這裏支,她有時幫主席縫縫補補。
另一個大項開支,是房租、水電、家具租用費,包括孩子的、江青姐姐的、江青的,一個豐澤園的房租都是主席出,江青不出。主席的家具都是租來的,這些費用每月84元左右,冬天要交取暖費30多元,一共是120多元。
還有一筆開支,是老家來人,有經濟困難要補貼的,有來看病的,他們的交通費,吃飯費,走時還要給一點。所以錢很緊張,我說這個家不好當。錢不夠用,怎麼辦呢,隻好從稿費中開支。主席的稿費是單獨管理的,我要用時得打報告,後麵附上賬單,一筆筆,清清楚楚,主席簽上字,我才能到中央特別會計室去取錢。
我管主席的家12年,在這12年裏,主席買書就花了8000元,所以我手裏的錢一直比較緊張,但不管怎麼說,首要的任務是主席吃飯,要保證老人家的健康。主席從來不吃補品,不吃山珍海味,就是一日三餐,從他一生的吃飯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人民的領袖。他有個小灶,他對他的家裏人說:“小灶是人民給我安排的,你們都無權享用。”他的女兒、姐姐,都和我們一樣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隊打飯,他們家一個星期團聚一次,周六晚上團聚,主席的子女不是那麼好做的,主席嚴格要求他們。每次吃飯時,在社會上聽到什麼要講給爸爸聽,讀了什麼書也要講出來,如果主席有看法就交流一下,緊接著布置任務,還要讀什麼書,下個禮拜再來講。這頓飯一般吃的時間比較長。
主席吃飯四菜一湯,一個葷菜,一個魚是必須的,一個半葷半素,一個全素。主席有兩難,吃飯難、睡覺難。你不叫他,他不吃飯,文件沒看完,他不放下。你說:“主席,吃飯了。”“等一下。”他還跟你商量:“再等一會兒吧。”你不能幹擾主席的思路,這一等就沒準了,菜就涼了,又不能反複熱。後來,我們專門訂做了瓷器,盤子上碗上加個蓋,保溫,也衛生。後來有人傳言主席有專用的瓷器,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我們另一個要求是主席的碗要輕,他捧一天的書了,手很累。主席原來用的碗都是景德鎮的,有一次他說:“我們湖南有個醴陵,那個地方的瓷器很不錯。”我們很快訂了醴陵的瓷器,他們讓最好的工匠來製作,一個碗重124克,很輕很薄,透明的,裏外有花,以紅為主。主席第一次拿這個碗很高興:“這好啊!”鄉情啊!主席很愛他的家鄉。主席吃飯跟國內外形勢也有關,我們每天翻大參考,一有大事,以素為主,這時主席吃不下飯,葷的肯定不行。
主席喜歡吃魚頭,另外喜歡吃魚雜、雞雜,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魚,我們就去買來,把魚頭弄下來,魚身子再去賣給食堂,我們就這麼管理,一分錢不能浪費。主席愛吃小魚小蝦,愛吃肉皮,他沒有補過鈣,吃得很簡單,有時我們說:“主席,加點菜吧。”“我吃這個很好了,很多人還吃不飽飯哩。”他說,“中國不缺我**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國家的不花錢,部長們、省長們、村長們都可以拿。”他用自己的行為形成了廉政的作風。他沒有一杯茶是不付錢的,吃的用的,都是照價付款。困難時期是怎麼渡過的?跟老百姓一樣,誰能想到主席的腿也腫?他不吃肉,有一次上了點肉,主席發脾氣。主席也有供貨本,布票、油票,北京市民是多少,主席就是多少。他的糧食定量17斤,如果有餘下,就給孩子們補貼。為什麼困難時期能渡過,主席就是這樣過來的,這就是人民的領袖。
送給主席的禮品很多,吃的用的都有。這些禮品我們不可能不給他看。他每天晚上要出來散步,換空氣,我們就把這些禮品擺上,寫上數量給他看,吃的東西數量多的送到食堂去,再把錢給人家寄回去。數量少就送給司機班,或是別的地方。沒有一次聽說是送給李敏李訥的,沒有一次。那時,錄音機、手表,金手表,瑞士的、羅馬的,很稀罕,還有金銀首飾,看著也喜歡,誰不喜歡呢?他的孩子也會過來,拿起來看一看,然後再放回去,從來沒有拿過。重要的禮
7、**
**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朱光亞同誌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1962年夏,**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誌,說:“上麵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總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廳,過著儉樸的生活。這從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來。自他住進來以後,不許裝修與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身邊工作人員乘總理出國訪問的機會,為了保護與加固建築物,他們搶時間隻搞了點簡單的內裝修,更換了窗簾、洗臉池與浴缸。**回國見了十分生氣,將他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事後,他語重心長地對身邊人員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你們花那麼多錢,把我的房子搞得那麼好,群眾怎麼看?一旦大家都學著修起房子來,在群 眾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的這一番話發人深省。自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提及裝修房屋之事了。
**在悼念**的文中說: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院落,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這裏始終保持著莊嚴、幽靜、美麗與樸素的開國總理風格。
正如陳毅元帥所說:"廉潔奉公,以正治國者**也。"
8、李嘉誠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次從酒店出來,準備上車的時候,把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咕轆轆地向陰溝滾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撿。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見狀,立即過來幫他拾起,然後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後,再從錢夾裏取出100元港幣,遞給保安作為酬謝。為了一元錢卻花了100元,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劃算的。有人向李嘉誠問起這件事情,他的解釋:“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費。我覺得錢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
9、黨的十六大閉幕不久,****和中央書記處的同誌到革命聖地西柏坡學習考察,號召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記“兩個務必”,帶頭艱苦奮鬥。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不僅在革命戰爭歲月和新中國成立初期“ 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需要堅持,今天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仍然需要堅持。應當看到,雖然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要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需要進行長時期奮鬥。即使在我國實現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也不允許坐享其成,奢侈浪費。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鋪張浪費給國家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抗日愛國將領續範亭在一首《五百字詩》裏寫得好:“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許爛。”“節約雖有限,萬合是十石,細流成江河,衝破東海岸。”滴水彙成河,粒米攢成筐。可見,節約是強大力量的儲蓄!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驕奢淫逸成風,享樂主義盛行,就沒有希望。
xuyanmei
誰知道 焚書坑儒 圖窮匕現 諱疾忌醫 這幾個成語故事和意思,故事和意思都要,節儉一點的。
焚書坑儒:焚毀典籍,坑殺書生。 比喻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殘。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
【成語故事】:秦始皇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即為“焚書”。第二年,秦始皇將背地裏詆毀他的人通通處以“坑殺”的死刑,即為“坑儒”。這兩件事合稱為“焚書坑儒”。
圖窮匕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圖:地圖;窮:盡;見:現。
【成語故事】:荊軻和秦武陽奉燕太子丹之命去行刺秦王。在秦王宮殿上,荊軻為秦王獻上藏有匕首的地圖伺機行刺。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快到盡頭時露出了那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但行刺終究失敗了。
諱疾忌醫: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
【成語故事】:扁鵲三次見到蔡桓公都勸說他趕緊醫治身體的疾病,但蔡桓公偏偏不信。第四次扁鵲一看到蔡桓公便轉身就走,蔡桓公派人追問。扁鵲說蔡桓公已經病入膏肓無法醫治了。果然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急需一些關於”惜時”的成語+意思,名言,故事
名言:
1、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在世界上我們隻活一次,所以應該愛惜光陰。必須過真實的生活,過有價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4、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5、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
6、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7、不要老歎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誌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朗費羅
8、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歎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 ——布萊希特
9、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麵去。
——蘇格拉底
10、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鍾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
11、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12、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13、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鍾點。
——拜 倫
14、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
——巴爾紮克
15、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16、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17、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18、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 克
19、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20、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21、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 德
22、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23、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別林斯基
24、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
——傑弗遜
25、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歌德
26、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27、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 ——莎士比亞
28、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 ——約翰· 洛克
29、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30、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馬克思
31、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恩格斯
32、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33、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34、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裴斯泰洛齊
35、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盧梭
36、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37、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
38、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姝,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 ——莎士比亞.
39、普通人隻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 ——叔本華
40、黃金時代在我們麵前而不在我們背後。
——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41、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42、隻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
——德國詩人歌德
43、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44、不要老歎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誌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朗費羅
45、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歎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布萊希特
46、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鍾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
47、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
——福爾斯特
48、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鍾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恒長河中的偉大時代。——弗萊徹
49、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鍾,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
--高爾基
50、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鍾。 --達爾文
51、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
——福爾斯特
52、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鍾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恒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弗萊徹1、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5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4、在世界上我們隻活一次,所以應該愛惜光陰。必須過真實的生活,過有價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55、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56、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
57、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58、不要老歎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誌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朗費羅
59、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歎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 ——布萊希特
60、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麵去。
——蘇格拉底
61、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鍾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
62、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63、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64、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鍾點。
——拜 倫
65、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
——巴爾紮克
66、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67、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68、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69、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 克
70、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71、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72、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 德
73、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74、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別林斯基
75、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
——傑弗遜
76、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歌德
77、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78、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 ——莎士比亞
79、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 ——約翰· 洛克
80、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81、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馬克思
82、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恩格斯
83、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84、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85、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裴斯泰洛齊
86、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盧梭
87、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88、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
89、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姝,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 ——莎士比亞.
90、普通人隻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 ——叔本華
91、黃金時代在我們麵前而不在我們背後。
——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92、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93、隻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
——德國詩人歌德
94、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95、不要老歎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誌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朗費羅
96、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歎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布萊希特
97、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鍾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
98、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
——福爾斯特
99、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鍾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恒長河中的偉大時代。——弗萊徹
100、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鍾,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
--高爾基
101、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鍾。 --達爾文
102、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
——福爾斯特
103、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鍾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恒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104`時間可以衝淡一切
105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 ——約翰· 洛克
成語:日積月累 分秒必爭
日暮途窮 千鈞一發
日日夜夜 千秋萬代
日新月異 千載難逢
日以繼夜 窮年累月
日落西山 轉瞬即逝
光陰似箭
歲月如流
惜時如金
一寸光陰一寸金
愛日惜力
ài rì xī lì
成語典故: 珍惜時間,不虛擲精力。
成語出處: 《三國誌·吳誌·孫和傳》“且誌土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道,高山景行,恥非其次。”《周書·蕭圓蕭傳》:“朗讀百邊,乙夜難寐,愛日惜力,寸陰無棄。”
故事:時間如流水,如飛鳥快而不複返。
現代書畫家齊白石。90歲後仍堅持每天作畫,他的牆上掛著他自己的座左銘:不讓一日閑過。連齊白石爺爺都如此珍時,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時呢?其實時間在時時刻刻的流失,在你閑聊時,時間便從嘴角溜走,當你在遊戲時,時間便從身影下流失,當你在呼呼大睡時,時間便從合閉的雙眼下淹沒,當你在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時間便從眼裏流失,當你在爭吵時,時間便從麵紅耳赤中慚愧而走,當你在打架時,時間從你的傷痛部位悄然而去……
時間半點不等人,我國現代文學的開端魯迅先生他認為:“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隻因為魯迅先生珍惜時間才有如此功績。“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是想要得到成功的話就應該抓住一點一滴,不放棄一分一秒。
對於求學者來說,時間是知識,對於商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於勞動人民來說,時間是碩果,對於成就者來說,時間是永持,對於意欲向上者來說,時間便是成就,對於奧運健兒來說,時間是金牌,對於學生來說,時間是未來,對於老師來說,時間是培育祖國的花朵一去不複返的機遇,對於……
多少成功人士,魯迅,居裏夫人,杜甫,諾貝爾,李白……他們的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他們是分秒必抓,分秒不棄,分秒利用,分秒關係著成功與失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珍惜時間必從今日,今時,今分,今秒,做起!
一到六年級所有複習資料
蘇教版語文1-6年級知識集錦
一年級(上冊)
紅日東升 秋高氣爽 窗明幾淨 書聲琅琅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 。題目不詳,一作 《一去二三裏》,一作《山村詠懷》 —— 邵雍 (北宋)
古朗月行(節選)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 —— 李白(唐)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年級(下冊)
歡聲雷動 欣喜若狂 載歌載舞 燈火輝煌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精衛填海 愚公移山 百折不回 勇往直前 骨肉之情 痛癢相關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循序漸進 由淺入深 日積月累 溫故知新 漫山遍野 綠葉成陰 天長日久 樹大根深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有備無患 防患未然 臨危不懼 多謀善斷 從容不迫 方寸不亂
1、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清)
2、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選自《三字經》
4、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唐)
5、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6、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範仲淹(北宋)
7、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8、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唐)
9、憫農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棵籽。
四海無閑田, 農夫尤餓死。 ——李紳(唐)
10、詠華山 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寇準(北宋)
二年級(上冊)
金風送爽 雁過留聲 秋色宜人 天朗氣清 日月如梭 光陰似箭
寒來暑往 星移物換 風吹草動 雨過天晴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學無止境 一往無前 滴水成冰 地凍天寒
鵝毛大雪 雪兆豐年 勤能補拙 笨鳥先飛 人一己百 奮起直追
寧折不彎 義正辭嚴 威武不屈 大義凜然 火樹銀花 數不勝數 燈火通明 觀者如堵
1、靜夜思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李白(唐)
2、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選自《三字經》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選自《老子》
4、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
——莎士比亞
5、存心要幹凶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伊索
6、長歌行 (節選)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民歌
7、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唐)
8、青鬆 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
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
9、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0、春聯 春回大地 福滿人間
鬆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一家
二年級(下冊)
張燈結彩 歡聚一堂 普天同慶 喜氣洋洋 百花盛開 ......餘下全文>>
什麼叫人浮於事
人浮於事:[rén fú yú shì]
解釋: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出處:西漢 戴聖《禮記 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造句:
1、老兄還沒有曉得這裏的情形,實在人浮於事,安插不來。(清 張春帆《宦海》第
九回)
2、人浮於事的問題如不解決,各種社會亂象恐將層出不窮。
3、 如今工廠本來就人浮於事,還有人千方百計往裏調,你說咋辦?
4、 在農村政治體製改革方麵,精官簡政,改變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現實;要黨政分開,
改善和加強黨在農村社會的領導;提高鄉鎮幹部隊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鄉鎮幹部選任機
製上,應當加快推進鄉鎮直選步伐。
5、凡是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單位,都應精兵簡政,以節約行政開支。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戴聖在《禮記》中講述才能與俸祿的關係:俸祿和職位超過自己的能
力和貢獻,那就類似貪汙;自己的勇力和貢獻超過了俸祿和職位,就近似於廉潔。因此君子
寧肯讓自己浮於俸祿之上,也不願讓俸祿浮於自己能力之上。
你經常說的這些成語,原來都源於佛教
【味同嚼臘】
《楞嚴經》卷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同嚼臘。”謂修行人清心寡欲,淡於世味。後世以此比喻寡淡無味,了無情趣。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後,味同嚼蠟。”
【空中樓閣】
出於《百喻經三重樓喻》:謂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樓。木匠依吩咐,開始在地麵上砌磚。富翁驚問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樓呀!”富翁急忙說:“我不要下麵二重,隻要最上一層!”木匠不勝驚異,說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層的道理。但是,富翁還是執迷不悟,引來了眾人的嘲笑。佛教用這個比喻說明修行者應築好根基,循序漸進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虛幻的東西或空想。
【現身說法】
佛菩薩均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夠自在變現,度化眾生。化身能夠根據眾生的機緣,隨時隨地應現於世,所謂“千百億化身”。佛菩薩出於大悲心,不住於涅槃寂靜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眾生,稱為“現身說法”。釋迦佛昔在兜率天為菩薩時,“於十方界,現身說法”(見《五燈會元》卷一)。觀世音菩薩自稱:“我與彼(眾生)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楞嚴經》卷六)所現之身,包括人、天、龍、鬼乃至禽、鳥,花、樹;所說之法,多至“八萬四千法門”。後來,人們用自已的親身經曆和行為去勸說別人,也叫做“現身說法”。
【皆大歡喜】
原為佛經結束語中的習慣用語。如《維摩詰經· 囑累品》:“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又如《法華經· 普賢菩薩發品》:“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雲。”謂參加法會的大眾聽佛講經說法後,都感到身心愉悅,無比欣喜。後泛指大家都很高興。
【掛羊頭賣狗肉】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曾說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頭於門而賣馬肉於內(市)也。”但形成現代流行的這則(掛羊頭,賣狗肉)諺語,則是佛教禪宗。《五燈會元· 衛州元豐院清滿禪師》說:“有般名利之徒為人天師,懸羊頭,賣狗肉,壞後進初機,滅先聖洪範。你等諸人,聞恁麼事,豈不寒心?”後來用“掛羊頭,賣狗肉”比喻用好的名義做招牌來兜售低劣的貨色。
【順水推舟】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應某種形勢而說話、辦事。原為禪語,見《續燈錄》卷七:“到這裏喚著順水放船。”又如金·萬鬆老人《從容錄》:“本要以毒攻毒,長慶隻解順水推船。”“順水推舟”在禪宗那裏比喻隨順眾生的機緣,開示說法。
【看風使帆】
原為禪語,意為隨緣,對機。語本《五燈會元》卷十六:“看風使帆,正是隨波逐浪。截斷眾流,未免依前滲漏。”這是法雲法秀禪師上堂開示的法語。法秀屬禪宗雲門宗門下。該宗祖師文偃有“雲門三句”,名噪叢林,即“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看風使帆”是解釋“隨波逐浪句”的。後變為“隨風倒舵”、“看風轉舵”、“見風轉舵”等,比喻順著勢頭行事,多含貶義。
【前因後果】
因是能生,果為所生;有因則必有果,有果則必有因。這就是佛教講的因果關係。同時,佛教又說因果必通於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世”。如《因果經》說: “欲知過去因者,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者,見其現在因。”《涅槃經·陳如品》說:“善惡之報,如影取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這就是說善因必有善果,惡因必有惡報,有原因必有結果。後來以“前因後果”指事情的整個過程。
【借花獻佛】
佛說法時,諸天散花。佛國淨土也有晝夜雨花的祥瑞。釋迦佛涅槃時,大眾持香花、寶幢等供養。以獻花、焚香禮敬佛等三寶,稱為“香花供養”,是佛門習見的儀規。“借花獻佛”典出《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釋迦佛過去世為善慧仙人,聞普光佛出世,欲覓名花供養。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支蓮花而過,蓮花感善慧之誠,踴出瓶外,青衣大驚。善慧“為欲成就一切種智,度脫無量眾生”,願以五百錢購取五支蓮花。青衣見其誠心,即以五花相贈,願結生死之緣,又“請寄二花以獻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願”。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莖,皆住空中,化成台;後散二莖,亦止空中,夾佛兩邊”。普光佛懸記善慧當來作佛,號釋迦牟尼。後因以“借花獻佛”比喻借別人之物去做人情。
【家賊難防】
本為禪語,見《五燈會元·梁山緣觀禪師》:“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按佛教以色、聲、香等“六塵”為“外六賊”,以眼、耳、鼻等“六根”為“內六賊”。家賊即指內六賊而言,謂六根的貪欲。如《雜阿含經》卷四三謂:“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汝當防護…… 六內賊者,譬六愛欲。”六根以其內在的貪欲,追逐聲色等塵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稱“家賊難防”。後因以指家庭內部的小偷或內奸最難防範。
【森羅萬象】
即紛然羅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指天地萬物。如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在宇宙的森羅萬象中,我的胃痛當然不過是小事,或者簡直不算事。”森羅萬象一詞出於三國時譯出的《法句經》:“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 這兩句經偈怎麼理解呢?
原來,森羅萬象是“色”,即一切物質現象,而物質現象是刹那生滅、虛幻不實的。馬祖道一禪師指出:“森羅萬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五燈會元》卷三)所謂“一法”,即指能現森羅萬象的“一心”而言。佛教主張“三界唯心”,反對“心外取法”。 “森羅萬象”也作“萬象森羅”。
【聚沙成塔】
把細沙聚成寶塔,也作“積沙成塔”。語出佛典。《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於小孩子做遊戲,也能聚沙為佛塔。象這樣的各種與佛結下善緣的人都已注定將成就佛果。後比喻積少成多,常與“積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積腋成裘的道理,注意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滴油。
【醒醐灌頂】
“醒醐”是從牛乳中反複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視為“世間第一上味”,而且認為它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佛教常用“醒醐”比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大涅Pan”、“佛性”等。至於“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統治權力。
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She黎(規範師)時,“以甘露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見《大日經疏》卷十五)後來,詩文中多以“醒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如唐.白居易《嗟落發》詩:“有如醒醐灌,坐受清涼樂。”又如《西遊記》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三個字,便好似醒醐灌頂,甘露滋心。”
【鏡花水月】
亦作“水月鏡花”。《大日經》等佛經載有十喻:幻、陽炎、夢、影(謂鏡中之形像)、乾達婆城(海市蜃樓)、響、水月(水中所現之月影)、浮浪、虛空花(病眼昏花,於空中所見的種種花狀幻象)、旋火輪。密宗以此十喻觀想此世界虛幻不實,而離貪染執著。故此中“鏡”乃指鏡像,“花”指虛空花。《景德傳燈錄》卷十四:“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後來人們多解作鏡中花,水中月,用來比喻詩文中空靈的境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鸚鵡學舌】
《景德傳燈錄.藥山惟儼和尚》:“有行者問:‘有人問佛答佛,問法答法,喚作一字法門,不知是否?’師曰:‘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由無智慧故。 ’”禪宗強調直指人心的“頓悟”,反對在語言文字上拾人餘唾。“鸚鵡學舌”,即使學得維妙維肖,也無補於事。後因以“鸚鵡學舌”比喻人雲亦雲,沒有自已的見解。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亦農亦禪、農禪結合是佛門僧侶的一個優良傳統。僧侶們在禮佛、坐禪之餘,不但參加耕種、收割、植樹等農林勞動,還要從事砍柴、挑水等日常勞作。六祖慧能就曾在碓房內幹過雜活。正式創立農禪製度的是唐代百丈懷海 (720-814) 禪師。
懷海,福州長樂人,出家後師從馬祖道一,在江西弘揚禪宗二十多年。他製了禪寺中的集體勞動製度,稱為“普請”法。懷海以身作則,帶領僧眾參加勞動。執事僧見他年老,心中不忍,暗中藏了他的農具,請他歇息。懷海一時找不到他的農具,竟然不肯吃飯。“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語,流播寰宇矣。”事見《五燈會元》卷三。
懷海之後,農禪之風盛行禪林,禪宗認為,穿衣吃飯、日常勞動,都是佛法。實行農禪,可使得心境溶為一體,佛法、世法打成一片。也有利於寺院經濟的自給自足,增強僧侶的勤勞習慣。此外,勞動能夠活動筋骨,益壽延年。懷海本人活到九十五歲的高齡,便是明證。
【一報還一報】
中國古代原有“報應”之說,謂上天能夠降福罰禍。如《荀子·宥坐》說:“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這種觀點本於“天人感應”的理論。道教亦有“受天報施”(《太平經》)之說。然而,“報應”之說盛行民間,當在漢末佛教傳入以後。佛教把“報應”建立在“三世因果”的基礎上,與中國傳統的 “報應”說不同。
佛教認為:各人所受的報應都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的,既非天降,亦非神罰。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這種因果報應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民間根據佛教的說法,而有“一報還一報”之說,如《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隻因柳翠宣教不行陰騭,折了女兒,此乃一報還一報。”意為做了怎樣的事,就有怎樣的報應。
【一刹那】
時間極短暫,謂之“一刹那”“刹那”,梵語ksana,“時極短者,謂刹那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一刹那”短到什麼程度呢?據《仁王護國經》卷上的說法是:“九十刹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經九百生滅。”佛家用“刹那”這一概念表達世間一切事物生滅變化的連續性和迅速性,謂之 “刹那無常”。如《景德傳燈錄·僧那禪師》:“無一塵許間隔,末嚐有一刹那頃斷續之相。”
【十惡不赦】
“十惡”是十種當招致地獄、餓鬼和畜生這“三惡道”苦報的惡業,故又稱“十惡業道”。“十惡”的具體內容,如《未曾有經》說:“起罪之由,起身、口、意。身業不善:殺、盜、邪淫;口業不善: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業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見。是為十惡,受惡罪報。”行“十惡”而程度嚴重的,據說要受大苦報。
如《南史·高逸傳論》指出:“今則十惡,墜及五無間地獄,刀樹劍山,焦湯猛火。”與“十惡”相反的,稱為“十善”,是修行人努力的目標,所謂“行十惡者,受於惡報;行十善者,受於善報”(南朝·梁武帝《斷酒肉文》)。
我國古代刑法中出現“十惡”的名稱,始見於《隋書·刑法誌》,晚於佛教。刑法“十惡”包括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條重罪,不在論赦之列,如《明史·刑法誌》:“十惡及故犯者不赦。”因此,俗有“十惡不赦”之說,謂罪大惡極,不可原宥。
【三頭六臂】
佛經上所說的天神和阿修羅(意譯非天,貌醜好鬥,有福無德)往往有種種異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騎白牛”(見《大智度論》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頭六臂擎天地”(《景德傳燈錄》卷十三)。阿修羅的形象是:“體貌粗鄙,每懷嗔毒,稄層可畏,擁聳驚人,並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法苑珠林》卷九)。後來,人們就用“三頭六臂”來形容神通廣大,本領非凡。
【習氣】
猶言習慣,係長期養成的難以改變的行為、語言和意向。如宋·蘇軾《再和潛師》詩:“東坡習氣除未盡,時複長篇書小草。”陸遊《抄書詩》:“書生習氣重,見書喜欲狂。”“習氣”多含貶義。如謂“官僚習氣”、“流氓習氣”等。“習氣”一詞出於梵語Vasana, 謂現行的煩惱曆久而形成的種種積習,包括“名言習氣”、“我執習氣”等。
正如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所說:“言習氣者,心現行氣分重習所成。”習氣相續到成熟時,能招生死果報。法相宗認為:斷除了煩惱的“種子”,伏除了煩惱的“現行”之後,還存在煩惱的“習氣”。“習氣”在煩惱中程度較輕微,但是難以斷除。隋·智顗《四教儀》卷八謂:“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資智慧,一念相應慧觀真諦,習氣究竟盡也。”這就是說,二乘羅漢還有“習氣”,隻有佛才能完全斷除“習氣”。
【不即不離】
“不即不離”指物體若分若合或人際關係即不親熱也不疏遠。出於《圓覺經》卷上:“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不即不離”猶言不一不異,“即”謂融合,“離”謂分別。“圓覺”是真性,“眾生”是妄相,當然是有分別的,所謂“不即”;然而歸根結蒂,妄相亦是真性的顯現,二者是融合的,所謂“不離”。猶如波不就是水,但也離不了水。佛家好用否定式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還可舉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去不來”等。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謂見到似乎是怪異的現象,不大驚小怪,安然不動,自然無事。本見於禪宗典籍。如《五燈會元. 泐潭英禪師法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後俗語中多用作“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牛鬼蛇神】
牛鬼,傳說為地獄中的牛頭鬼卒,又稱阿傍。或連稱為牛頭阿傍。《楞嚴經》卷八謂:“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刹。”又《五句辛經》謂:“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蛇神,即佛教所說“天龍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睺羅迦,相傳它是人身蛇首的樂神,護衛佛法。
後在俗語中衍為“牛鬼蛇神”一詞,最早見於唐代杜牡對同時代詩人李賀的評價:“鯨吸鼇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序》)比喻詩文、作品的虛幻怪誕。又如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牛鬼蛇神,紛然滿紙,不複可以寓目矣。”也比喻歪門邪道、陰暗醜惡的東西。如《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至於外省那班作幕的,真真叫牛鬼蛇神,無般不有,這都是我領教過的。"
【火中生蓮】
比喻雖身處煩惱中而能得到解脫,達到清涼境界。源出佛教《維摩詰經. 佛道品》:“火中生蓮華,是可謂稀有,在俗而行禪,稀有亦如是。”謂火中生蓮是難得的,在有俗的世間行禪亦是難得的。俗語中常比喻稀有難得的事物。唐. 羅虯《比紅兒》詩之三五:“常笑世人語虛誕,今朝自見火中蓮。”宋. 蘇軾《陸蓮庵》詩:“陸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蓮。”
【心花怒放】
佛教以清淨的本心譬為蓮花,故名“心花”。《圓覺經》:“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成就正覺,心花發明,照十方刹。”唐譯《華嚴經》卷六六:“又如滿月出現虛空,令可化者心花開敷。”南朝梁簡文帝《又請禦講啟》:“俾茲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樹,共轉六塵。”後來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開朗愉快。
【正宗】
佛教禪宗稱初祖達摩所傳的嫡係學派為正宗。宗,指禪宗。禪宗自稱“宗門”、“宗下”,稱其他佛教流派為“教”。《雲峰悅禪師語錄序》:“不受然燈記莂。自提三印正宗。”宋陳師道《清岩化禪師疏》:“紹雲門之正宗,入慧林之半座。”後泛指學業技術的嫡傳正派。
【功德無量】
佛家泛稱念佛、誦經、布施、持戒、了生死、度眾生等一切善事為功德。惰慧遠《大乘義章十功德義三門分別》解釋:“功謂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磐,能度眾生,名之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雲功德。”如請僧人做佛事,稱為“做功德”;護法神吉祥天女,稱為“功德天”;禮敬佛、法、僧“三寶”,稱為“種功德田”等。一樁善事圓滿結束,稱為“功德圓滿”。
【本來麵目】
指不加飾偽的真相。“本來麵目”原是禪家語,源於《壇經行由品》,謂六祖惠能接受衣缽後,南行到大庾嶺,被惠明和尚追上。惠明聲明“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先讓他“屏息諸緣,勿生一念”。然後,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麵目!”惠明當下大悟。“本來麵目”在禪門中指真心、本性;見到“本來麵目”也就是“明心見性”。從《壇經》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惡,一念不生,即所謂“本來麵目”。
【因果】
佛教用以說明一切事物聯係、影響和生滅變化的基本理論之一。釋迦牟尼曾駁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無因有果、有因無果、無因無果等說法。宋知禮《妙宗鈔》謂:“了達因果皆是實相,名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認為,一切事物均從因緣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Kal《摩訶止觀》卷五之下謂:“招果為因,克獲為果。”因又稱因緣,果又稱果報。因和果輾轉相生,謂之因果報應。
佛教的因果說通於過去、現在和未來,謂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師地論》卷三八)是因果說的主要特點。隨著佛教的弘傳,因果報應之說深入民間。今廣泛運用因果一詞,泛指原因和結果及其內在聯係。如**《反對本本主義》:“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不但懂得現狀,而且明白因果。”
【導師】
最早見於佛經,其本義是引路人。如《百喻經殺商主祀天喻》:“入大海之法,要須導師,然後可去。”佛為讓眾生迷途知歸,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稱“大導師”。正如《佛報恩經對治品》所說:“夫大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磐經,使得無為,常得安樂。”菩薩亦可稱“大導師”。如《華嚴經》謂:“一切菩薩為大導師,引諸眾生,入佛法門。”今通常指在學校中負責指導學生學習和教育的老師。
【劫後餘生】
佛教認為世界經曆一次“成住壞空”的循環,為一大劫。在“壞劫”之末,世界將發生大火災。此時,地獄、人間等下界眾生均修習“無覺無觀”而躲避到色界三禪天──光音天。於是,大海枯竭,世界空曠,七日並出,劫火從地獄一直燒到色界二禪天。待世界進入新的一輪循環又重新生成時,光音天的部分眾生陸續進入下界,地獄、人間等重又充滿了各類眾生。這就是佛經所描繪的“劫後餘生”的。圖景。
【別具隻眼】
另有一番獨特的眼力與高超的見解,與眾不同,俗謂之“別具隻眼”。如宋·楊萬裏《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隻眼,要踏唐人最上關。”“別具隻眼”顧名思義,就是比常人多了一隻眼。在佛書上,指的“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羅(Mahes-vara)豎生在額頭上的那隻“頂門眼”。《在智度論》卷二描繪道:“摩醯首羅天,秦(漢)言大自在,八臂三目騎白牛。”神話小說中“灌口二朗神”的三隻眼的形象,當源於此。那隻“頂門眼”不是肉眼而是“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諸色莫不能照”(《大智度論》卷五)。意即超塵脫俗、非同一般的。
【忍辱】
梵語Ksanti,音譯“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又名六波羅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這在佛經中是屢見不鮮的。如《維摩詰經·佛國品》說:“忍辱是菩薩淨土。”《法華經·序品》說:“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這就是說,修忍辱的人,能夠忍受外來的一切侮辱和惱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象《大集經》中所說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
俗話說:“逆來順受”(語見《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十二),也就是這個意思。對出家修行者來說,不論是大乘還是小乘,修“忍辱”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斷煩惱。如果修行者對於外來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產生煩惱。這就沒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關係到他一生修持的成敗。今引申為有事業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擊和困難而不能忍受,則將一事無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則亂大謀”(見《論語·衛靈公》)。忍辱一詞在《三國誌·吳誌·陸遜傳》中引申為“忍辱負重”,形容一個人忍受屈辱並承擔重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語,謂停止作惡,立成正果。後成為一句勸人改惡從善的俗諺。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夫佛法廣大,容人懺悔,一切惡業,應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聞之乎”原來,在宋代的禪宗“燈錄”中,已經廣泛引用這句俗諺了。最初,《景德傳燈錄》卷二五謂“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
到了《續傳燈錄》和《五燈會元》中,改成了“颺下屠刀,立地成佛。”意義升格了。其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北涼譯出的《涅槃經梵行品》:“波羅倷國有屠兒名曰廣額,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得為北方天王毗沙門之子。”“八戒”中的第一戒為“不殺生”。佛教認為殺生屬於應受地獄報應的最大惡業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殺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惡業。不造一切惡業,就能得到種種福報,進而擺脫輪回,直至成佛。禪宗好談立地成佛,同慧能所傳頓悟之法有關。“立地”是唐宋時的口語,猶言立刻,當下。
【單刀直入】
禪宗高僧啟發學者須直截痛快,斬盡“葛藤”(分別雜念),故以單刀直入為喻。《景德傳燈錄》:“靈佑曰:‘單刀直入,則凡聖盡露真諦。’旻德曰:‘若是作家戰將,便須單刀直入,更莫如何如何。’”以後常用來比喻說話、辦事直接了當,不兜圈子。
【淨土】
“土”即國土、世界。佛教認為,“土”是由“心”而現的,心穢則現“穢土”,心淨則現“淨土”。一類業報相類似的眾生共同感現一個國土,稱為“依報”。眾生的心識和業報千差萬別,因此,國土、世界也是形形色色,無窮無盡。淨土相對於穢土而言,其間沒有生死煩惱、汙濁痛苦。也稱為佛土、清淨世界。
經上說到的淨土很多,如西方淨土、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影響最大的是西方淨土,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一般所說的淨土,即特指阿彌陀佛依其 “四十八願”所建立的西方淨土.《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經中還描繪了西方淨土的勝妙景像。
唐白居易《畫西方幀記》也說:“有世界號極樂,以無八苦四惡道故也;其國號淨土,以無三毒五濁業故也。”淨土思想從漢末即傳入中國。東晉慧遠在廬山創建蓮社,弘揚淨土法門。後形成淨土宗,專以念佛求得往生西方淨土,是流行最廣的宗派。俗語中或把未受到生態破壞、環境汙染的美好之地稱為淨土。
【現在】
《俱舍論》卷二十指出:“有作用時,名為現在。”意謂事物正在發生作用的刹那間,謂之“現在”。《維摩詰經· 弟子品》謂:“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又《金剛經》謂:“現在心不可得。”無住、不可得,均指出“現在”的特點是刹那變遷,不可滯留。佛教還有“三世”之說,即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如《百喻經· 煮黑石蜜漿喻》:“受苦現在,殃流來劫。”今常用“現在”一詞,泛指目前、此刻。
【現身說法】
佛菩薩均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夠自在變現,度化眾生。化身能夠根據眾生的機緣,隨時隨地應現於世,所謂“千百億化身”。佛菩薩出於大悲心,不住於涅槃寂靜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眾生,稱為“現身說法”。釋迦佛昔在兜率天為菩薩時,“於十方界,現身說法”(見《五燈會元》卷一)。觀世音菩薩自稱:“我與彼(眾生)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楞嚴經》卷六)所現之身,包括人、天、龍、鬼乃至禽、鳥,花、樹;所說之法,多至“八萬四千法門”。後來,人們用自已的親身經曆和行為去勸說別人,也叫做“現身說法”。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釋迦牟尼說法之初,便講“苦諦”。佛教認為,眾生在“生死輪回”中,遭受著種種“苦報”;生死之苦茫茫無邊,稱為苦海。《法華經· 壽量品》謂:“我見諸眾生,沒在於苦海。”佛教為了救渡眾生出於苦海,指出了一個超越生死的“彼岸”作為修行的歸宿。苦海是由無數惡業造成的。那麼,要出離苦海,到達彼岸,就要回頭修一切善事,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民諺“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正是勸人去惡向善的話。
成語比賽之後的感受有一個成語句子
1、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2、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4、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5、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製你發揮的藩籬。6、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7、蟻穴雖小,潰之千裏。8、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9、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10、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隻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12、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13、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隻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14、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16、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工作最大的資產。17、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18、世上並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隻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19、即使是不成熟的嚐試,也勝於胎死腹中的策略。20、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21、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22、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23、上帝助自助者。24、怠惰是貧窮的製造廠。25、莫找借口失敗,隻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26、如果我們想要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的玫瑰樹。27、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28、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隻有對處境絕望的人。29、回避現實的人,未來將更不理想。30、先知三日,富貴十年。31、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麼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32、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並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3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34、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隻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35、夫婦一條心,泥土變黃金。3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37、沒有口水與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38、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99個隻有興趣者。39、忍耐力較諸腦力,尤勝一籌。40、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於改變自己。41、兩粒種子,一片森林。42、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43、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44、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45、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46、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47、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48、任何的限製,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49、忘掉失敗,不過要牢記失敗中的教訓。50、不是境況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況。51、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52、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靠自己永遠不倒。53、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54、隻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55、一滴蜂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的蒼蠅。56、真心的對別人產生點興趣,是推銷員最重要的品格。57、自古成功在嚐試。58、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59、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鬥,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60、生命對某些人來說是美麗的,這些人的一生都......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刻苦學習,崇尚節儉的古代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