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中人物性格
(一)祥林嫂:
生活在舊中國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同時又是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委棄的典型。
祥林嫂沒有姓氏,比丈夫大十歲(封建宗法製度的犧牲品)。她在魯四老爺家擔負著沉重的勞役: “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反而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也白胖了”。這與她剛逃出村來時的青黃臉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反襯她在喪夫之後,在婆婆家難以忍受的待遇,暗中寫出了她出逃的原因。希望憑借勞動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掙紮下去的活路。鮮明地揭示她勤勞、淳樸、堅韌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掙紮。後來,她又被當作賺錢的貨物賣到深山野坳裏(賀老六家),由於受“寡婦守節”這種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而且不知道今後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因此,毅然在香案上撞破了自己的額頭,來表示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幫工,四嬸對她不滿,魯四老爺更嫌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的女人,這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甚至把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認為以此可以贖免“罪孽”,可是,四嬸仍舊不讓她在祭祀時沾手。就這樣,她最後的一星半點的希望也破滅了,從此,她全然陷入絕境。
祥林嫂臨死向“我”提出三個問題,是對靈魂的有無表示懷疑。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慮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這種疑惑、這種無可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祝福》通過“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這三個特定情節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這個典型的悲劇形象。從她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製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無形的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權強迫她改嫁,夫權剝奪她做人的資格,神權摧毀她的心靈,政權是這一切罪惡活動的總後台。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鮮明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對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對吃人的封建製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擊的。
(二)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剝削人民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作者先交代他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大罵新黨。罵祥林嫂是個“謬種”,這說明他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接著,寫他書房裏的陳設,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偽善麵孔。其實,他的這種偽裝,已在憎惡、詛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時,自己剝得幹幹淨淨了,暴露出極端凶殘、冷酷、自私的本質。這樣前後對照,互相映襯,不僅深刻地揭示了魯四老爺這類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且收到了極好的諷刺效果。
(三)“我”
“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通過“我”的所感,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隻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我”的這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麵,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四)柳媽
柳媽是個深受封建禮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同祥林嫂一樣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她是一個“善女人”,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完全出於善意,從主觀上講,她想幫助祥林嫂找到“贖罪”的辦法,......餘下全文>>
魯迅的祝福裏出現的所有人物之間的關係表
主人公:祥林嫂
雇主:魯四老爺及其夫人四嬸
柳媽:祥林嫂的同事,魯家的下人,勸祥林嫂捐門檻
夫家的堂伯:祥林嫂第二個丈夫的堂兄
祥林嫂的第一個婆婆
“我”:事情的見證者
魯迅 祝福人物分析
1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堅決捍衛封建思想,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製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讓她生存信心徹底毀滅,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主要人物。
2、柳媽
柳媽是個吃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視為不貞的人加以奚落。出於善意,她想給祥林嫂尋求解脫的藥方,結果反而給祥林嫂造成難以支持的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慘的深淵之中。柳媽自身的被害與她不經意的害人,從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
3、“我”
“我”並不是魯迅,而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但又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結構上,“我”起著線索作用,時祥林嫂悲劇的見證人。
4、四嬸
四嬸隻是看祥林嫂能幹,把她當工具一樣使用,並沒有把她當人看
魯迅的祝福 簡析小說中“我”的形象及作用
這是非常重要的“有意味的形式” , 是小說虛構的關鍵所在。簡單來說“我”作為敘述者的獨特性在於“我”是一個生於魯鎮又離開了魯鎮的有著進步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在這一出悲劇裏“我”是一個旁觀者 , 又是一個在場者;“我”直接麵對了祥林嫂最海的**子 , 見證了魯鎮眾人對祥林嫂的嫌棄、排斥和冷漠;“我”的心理感受、自我反思考驗著、提醒著讀者的良知;“我”的軟弱、動搖、妥協反映了 20 世紀 20 年代知識分子在喚醒與救助底層民眾方麵的無奈和力不從心。由敘述者“我”對祥林嫂的態度作為閱讀的切入口 , 我們可以打開多層麵的“看與被看”的關係 , 最終讀出魯迅先生的深刻用意。
魯迅祝福裏的人物和相關事物
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祝福》中描寫了江南一個叫魯鎮的地方,這地方是祥林嫂存亡的人文環境。先生在小說中描寫了魯鎮人特有的心理走向。當祥林嫂作為一個宿命的悲劇人物出現時,魯鎮人充滿了同情、好奇、厭惡、鄙棄等各種小市民或者小村民情結。當然,這些都是中國城鎮比較典型的人文世俗情懷。先生在這篇小說裏,用他不露聲色的筆墨,有意無意之間,寫出了國民生存空間的社會現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絕望;暫時做穩了奴隸的狂喜;做穩了奴隸的滿足;充滿淒涼苦趣、幽默冷漠的、奴隸與後奴隸的相互攻訐。先生在這裏,暗示了一種輪回:弱勢生命的奴隸輪回,自然生命的奴隸輪回,以及在封建體製下,作為必須的奴隸,毫無選擇的、輪回的輪回。
魯迅《祝福》中人物性格
1.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
2.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堅決捍衛封建思想,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製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讓她生存信心徹底毀滅,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主要人物。
3.魯四嬸:是一位備受歧視而又剝削、歧視別人的女性形象。她作為魯鎮大戶人家的女主人,沾了富人家的光,又有一種自得其樂的優越感。
4.祥林嫂的婆婆:是一個精明強幹、有心計的女人,也是封建社會中自私自利的典型形象。同時她也精明能幹,麵對魯四爺的時候從容應對。
5.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幹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 柳媽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貞潔"在她心裏十分神聖。
6."我":是一個對魯四老爺充滿憎恨,對魯鎮保守、冷漠的社會氣氛感到憤懣的啟蒙主義知識分子,雖然無力拯救祥林嫂,但卻是小說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劇命運的人。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是魯迅第二部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作品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曆年底回到故鄉後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裏準備過"祝福"時,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劇。
小說通過描述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闡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當時人們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的這一社會現狀的無動於衷和不知所措。
讀過魯迅《祝福》的朋友能告訴我文中的人物關係嗎?
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綁走——再嫁——失夫失兒子——再打工——遭唾棄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達出來,沒有絲毫的拘束。
魯迅的祝福中人物名字含義 20分
祥林嫂為魯迅小說《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勤勞、善良、質樸的品質,處於社會下層,對封建製度對她的迫害進行了一定的反抗,其形象的典型意義揭示了封建製度對婦女的經濟壓迫和精神摧殘。
下麵從小說的藝術構思、祥林嫂反抗的性質、反抗的結果、形象的典型意義、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方麵來了解祥林嫂的感情世界。
一、 從藝術構思上看,祥林嫂是一個生命裏沒有春天的苦命人兒。
祥林嫂從來就沒有獲得過春天般的溫暖,她喪夫、再嫁、失子、死去幾個關鍵情節都是在春天發生的。
1、 麗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春天沒了丈夫的”。在封建社會裏,婦女地位最低,而一個寡婦的處境更艱難,更何況“她家裏還有嚴厲的婆婆”。由於丈夫“比她小十歲”,沒有留下後代,“夫死從子”之路與她無緣。再說婆婆也不會把她這個“克星”留在家裏,無子守寡,此路不通,擺在祥林嫂麵前的是一條受人唾棄的改嫁之路。但“生為夫家人,死為夫家鬼”不能自作主張。隻能由夫家人任意擺布,即象商品一樣被賣掉。看來春天是不屬於祥林嫂的,春天也不會帶給她溫馨與柔情,在封建禮教的摧殘下,她的一生裏將是沒有春天的一生。
2、 孟春之日,被迫再嫁。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譽”之間,它依然選擇了“名譽”,即永遠的有祥林名譽權的“不嫁二夫”的寡婦,於是她逃到魯家後,非常勤快,然而“新年剛過”的一天,祥林嫂到河邊去洗米時,突然被婆家人用極其野蠻的手段,像對待牲畜一樣,生擒死拖,把她搶了回去,從衛婆子口裏我們知道“她婆婆來抓她回去的時候,是早已許給了賀老六”,回家之後,不幾天,也就裝在花轎裏抬去了,不難看出她是在春天被迫再嫁的。盡管當時她一路的嚎哭、叫罵,“喉嚨哭啞了”,“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拜不成天地”,可結果還是被他們“七手八腳得將她和男人反關在新房裏”。在祥林死後的第一個春天,祥林嫂被迫改嫁。春天,對於她簡直就是災難,春天,帶給她的是瘋狂的人格侮辱,春天,是她心靈備受摧殘。
3、 暮春之日,痛失愛子。祥林嫂被迫改嫁後,幸運的做了母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祥林嫂有了兒子,便取得了做人的權利。可“天有不測風雲”,賀老六不久“斷送在傷寒上”第二次喪夫又給她精神上一個沉重的打擊。“幸虧有個兒子”這唯一的的親骨肉,是她生命裏僅存的一絲春光。但“禍不單行”、“春天快要完了”的一天,孩子竟“給狼銜去了”,命運之神不公平的從她懷裏奪走了僅有的一絲春光。兒子死了,“大伯來收屋,又趕她,她真是走投無路了,隻好來求老主人”。這個悲慘的情節再次發生在春天,而且隨著“春天快要完了”,她的生命也將結束。
4、 迎春之日,淒慘死去。祥林嫂再次來到魯家,是想做奴隸而不得,四嬸四叔柳媽對她的態度完全變了,淪為乞丐後,她的遭遇更是淒慘,常常連飯也要不到,最後帶著對生的痛苦,對死的恐怖,在魯鎮祝福聲中,在遭受了一連串的致命打擊、迫害、摧殘之下淒然死去。四叔的“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時候正是萬家歡樂、全家團圓的時候,而祥林嫂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竟連春意都未來得及享受,便悄無聲息地退出了人生的曆史舞台,貧窮懸殊,反差巨大,這一結局的安排是祥林嫂的悲劇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 從道具、服飾上看,“開裂的竹竿,破碎的心”,“白頭繩,表孝心”。
魯迅的作品,道具設置是非常獨特的。祥林嫂一出場,一股濃濃的悲劇情調沉重的襲人心鼻。除了得力於作者細致的肖像描寫之外,還要歸功於作者精心製作的道具:竹籃、破碗、裂竿,“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這個形象鮮明獨特,極具個性化,人們的腦海裏不由得會浮現出淒苦的......餘下全文>>
魯迅祝福的人物語言描寫分析
1、比喻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法.魯迅先生的作品中不僅大量使用比喻,而且往往用得新奇巧妙,出神入化,收到了很好的修辭效果.如《藥》一文中,“老栓也向那邊看,卻隻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著”;[3]“小栓坐在裏排的桌前吃飯,大粒的汗,從額上滾下來,夾襖也帖住了背心,兩塊肩胛骨高高突起,印成一個陽文的‘八’字”.[4]用仿佛被無形的手向上提著頸的鴨子,來比喻踮著腳伸著脖,圍在刑場周圍看熱鬧的人們,形象地反映了他們的愚昧和麻木,也表達了魯迅對這些麻木看客們“怒其不爭”的心情.而對小栓“癆病”已入膏肓的描寫用一個“八”字,恐怕是再簡潔而又貼切不過了.描寫《故鄉》中的楊二嫂,“……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麵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係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 [5]活畫出她細腳伶仃的姿態,讓人聯想到她潑辣的性格.同樣既活化人物性格特征,又體現作者愛憎的比喻還有很多,比如:阿Q被趙太爺恭維為“老Q”的感覺舒服得“如六月裏喝了雪水”;《白光》中陳士成得知自己縣考落榜後,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時倒塌,隻剩下一堆碎片”;《肥皂》裏寫四銘太太最終用那塊肥皂時,“泡沫就如大螃蟹嘴上的水泡一般”;祝福中的“我”被祥林嫂死前可怕疑慮的眼盯著時“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故鄉》中的中年閏土“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魯迅通過靈活地運用這些新穎而奇特的比喻,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現在讀者麵前,引發讀者對比喻之後更廣闊涵義的聯想,讓人不由得佩服他對小說語言運用的深厚功力.
魯迅小說中的比喻,有一個現象分外引人注目,就是他多次在比喻中用了“鐵”字.《藥》中描寫墳場樹枝間的烏鴉是“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白光》中寒冷的月亮則象是“一麵新磨的鐵鏡”;《社戲》中“我們”在去看戲的途中看到了“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起伏的連山;《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在祖母死時“坐著號啕,鐵塔似的動也不動”;《傷逝》中涓生窗前那株槐樹有著“鐵似的老幹”;《弟兄》中兄長張沛君發怒時的手掌“比平常大了三四倍,鐵鑄似的……”.魯迅為何在比喻中多次用到“鐵”字,我們可以在《呐喊自序》中找到答案.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麵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把黑暗現實社會比作鐵屋子,是他對鐵一般黑暗腐朽社會不滿情緒的體現.而比喻中多次出現的“鐵”字,正是這樣一種感情的流露.
2、 象征
魯迅對象征手法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這在《狂人日記》這篇小說中有充分的體現.小說中處處運用象征手法,透過“狂人”的荒唐之言,把社會現實的本質暗示給讀者.比如,狂人覺得“屋裏麵全是黑沉沉的.橫梁和椽子都在頭上發抖;抖了一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7]這是寫狂人備受壓抑的心理狀態,同時也象征著封建社會的黑暗,揭示了“萬分沉重”的封建勢力壓得人“動彈不得”.又如,他從寫著“仁義道德”的史書上,從字縫裏看出“吃人”兩個字,這既是狂人在精神錯亂時的一種幻覺,又深刻地揭露了幾千年封建宗法製度和封建禮教統治的罪惡本質.《狂人日記》中的人物大都帶有象征性.除“狂人”外,“古久先生”就象征著承襲了幾千年封建道德的腐朽而又反動的封建勢力;趙貴翁(甚至連同趙家的狗)代表了......餘下全文>>
魯迅的《祝福》中魯四老爺的人物形象分析
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革。對祥林嫂他開始隻是討厭她是個寡婦,還能容忍。後來祥林嫂再嫁回來,魯四老爺不能容忍,祝福時不讓她沾手,死後還罵她是個“謬種”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是封建禮教的化身。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魯迅《祝福》中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