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詩的齊詩
《詩》(《詩經》)今文學派之一。 漢初齊人轅固(轅固生)所傳。漢景帝時立為博士,成為官學。此後傳“齊詩”的有夏侯始昌、後蒼、翼奉、蕭望之、匡衡等。 特點:喜引讖緯,以陰陽災異推論時政。 《漢書·藝文誌》謂轅固生曾為《詩》作傳,此派著錄又有《齊後氏故》、《齊後氏傳》、《齊孫氏故》、《齊孫氏傳》、《齊雜記》等,至三國魏時,均已亡佚。 清陳喬樅著《齊詩遺說考》,曾加輯釋。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傅;……” 史稱“諸齊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轅固的弟子魯人夏侯始昌最為知名,始昌後來傳授後倉。後倉傳授翼奉、肖望之、匡衡;匡衡傳授琅邪師丹、伏理斿君、潁川滿昌、君都;滿昌傳授九江張邯、琅邪皮容。因此,《齊詩》有翼、匡、師、伏之學。
《齊詩》是《詩經》嗎
齊詩學派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轅固,西漢齊(今山東北部)地人(漢書謂魯人)。齊詩學派本是《詩經》的另一派,齊譜儒生以《詩經》顯貴者皆轅固弟子。齊詩學派中又有翼氏詩學派、匡氏詩學派、師氏詩學派和伏氏詩學派。
全國有多少叫齊詩語的
通過全國14億公民身份信息係統查詢,全國隻有 1個人 叫 齊詩語 。
韓詩名稱的由來 三家詩乃魯詩、齊詩、韓詩,魯詩乃魯國人所作、齊詩出自齊國人、韓詩來自燕國人韓嬰。
齊人轅固傳《齊詩》,魯人申培公傳《魯詩》,燕人韓嬰傳《韓詩》。又毛亨、毛萇傳《毛詩》,是為四家《詩》之傳授者。
李白、蘇軾、杜甫、王維、白居易的詩(各5首)
李白:
作品:別山僧
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平明別我上山去,
手攜金策踏雲梯。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
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此度別離何日見,
相思一夜暝猿啼。
作品:長歌行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醜葉,涸水吐清泉。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作品:登廬山五老峰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
鬱悶,鬼才歸你寫呢。這麼多了。
三家詩,是哪三家﹖
一、三家詩——漢族《詩》學名詞。《齊詩》、《魯詩》、《韓詩》的合稱。因為三家均用漢代通行的隸書文字書寫,又稱今文詩。
二、三家詩是指漢朝時三個解說《詩經》含義的學派。分別是齊人轅固傳《齊詩》、魯人申培公傳《魯詩》、燕人韓嬰傳《韓詩》。因這三家詩有共同性,又合稱三家詩。三家詩都相當繁瑣,解經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所以這三家詩又稱為“今文學派”、“今文經學”。西漢時曾為三家設學官(博士)。
今文經學,是經學中研究今文經籍的一個流派。經過秦朝“焚書”的浩劫,儒家經典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西漢流行的儒學經典多無舊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經師口授相傳,由從習經生們記錄下來。他們記錄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漢通行的隸書,屬當時代的“今文”,故而這類經書被稱之為今文經。
三家詩現均已亡佚,僅存《韓詩外傳》。
漢時,研究《詩經》的還有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所傳毛詩屬於古文經。毛詩與三家詩一起構成四家詩。今本《詩經》即由毛詩流傳而來。《詩經》作為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經孔子刪定,並教習弟子,後大行天下,流傳於世。自東漢鄭玄為毛詩作箋後,學毛詩者漸盛,其他三家先後失傳,現在讀到的《詩經》,即是由毛亨、毛萇流傳下來的。
豔齊的詩,哪裏有(誰有)?
接到了你的來信
——選自豔齊的《因為愛你》
真的想馬上就去見你
隻是不知
那路口是否還掛著標記
也曾相信黎明
相信雲霞會鋪現出絢麗
但分手時的淚水是苦澀的
如黑夜的隕星
濺落出無沿的淒寂
恨你,確曾恨你
可恨你的日子又怎能忘懷
你那遠去的身影是棱
在織著艱難的履曆
每一個網結的完成
都迢遙地揪痛了
我深臧的記憶嗬
真的想馬上就去見你
即使綿長的小路
會把我引向崎嶇
冬夜
——選自《豔齊詩集》
冬夜
落雪無聲 而潔白的諾言
掛滿枝枝杈
也是一片拂動的荻花
那棵樹曾萌動你的春情
每一葉片的經絡
延伸的亦是人生的阡陌
這就是你
一片片往事默然
守望的江岸
開始隱去坦露的黃昏
那秋的墓磚恰是每每回歸的
雁鳴
夜的捷足濺出金黃的燈火
這個季節
會融作水在最寧靜的時刻
並讓許多靦腆的日子鋪作橋
為你重新步入童年
太陽原是流血的傷口嗎
倚著照臨的彎月
我願做你永遠的戀人
渴望
接受我的親吻
真想就這樣擁抱著你
迎來世界末日的地裂山崩
讓亂石砸碎我的痛苦
讓飛塵深埋我的痛苦
而我的靈魂與你無恙
那樣我也許
真正地瀟灑起來
我渴望與你
無憂無慮地旅行
悟
但溢香的花枝
畢竟在風雨中結果
淩駕了一千次的不幸
也無疑是已
淩駕了不羈的人生
這豔日在所有的路門
都架設了醒目的路標
管它風呢
管它雨呢
走出來先從自身走出來
重新走向我
然後再說
我們的旅程沒有終極
魯、齊、韓、毛、四家傳者為何?被稱“三家詩”的今文經學是什麼;古文經學是怎樣才興盛起來。
秦焚書後,漢興而有三家《詩》,齊人轅固傳《齊詩》,魯人申培公傳《魯詩》,燕人韓嬰傳《韓詩》。又毛亨、毛萇傳《毛詩》,是為四家《詩》之傳授者。漢時研究《詩經》的四家是齊派代表齊人轅固,魯派代表魯人申培,韓派代表燕人韓嬰,以及毛詩學派代表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即齊、魯、韓、毛四家。齊、魯、韓三派,在西漢十分盛行,在朝裏立有博士,成為官學,屬今文經學。這三家詩有共同性,又稱三家詩。三家詩都相當繁瑣,解經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所以這三家詩又稱為“今文學派”、“今文經學”。今文經學,是經學中研究今文經籍的一個流派。所謂今古文的“文”,是指記載經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書。秦初,秦始皇為箝製人們思想,實行愚民政策,大搞“焚書坑儒”。當時隻有“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得以幸免。西漢時期,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將經過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家思想,作為官方認可的統治思想。政府還專設“經學’’博土,負責講授儒家經典。至此,儒家思想被提升到“經”的地位。可是,經過秦朝“焚書”的浩劫,儒家經典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西漢流行的儒學經典多無舊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經師口授相傳,由從習經生們記錄下來。他們記錄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漢通行的隸書,屬當時代的“今文”,故而這類經書被稱之為今文經。秦朝焚書之時,一些儒生冒死將一些儒學書籍藏在牆壁的夾層裏。這些經書到了漢代陸續有所發現。漢武帝末年,魯恭王拆孔子舊宅以廣其宮室,在孔府舊宅的牆壁夾層中發現包括《尚書》在內的大批藏書。這些藏書都是用六國時代的蝌蚪文書寫的,所以稱為古文經。因為當時識先秦古文的人不多,所以這些古文典籍重新問世以後,主要藏於皇家圖書室,並沒有得到當時代人的重視。第一個為古文經呐喊的是劉歆。他在協助父親劉向校書期間,發現了古文本的《春秋左氏傳》。劉歆認為《左傳》的價值遠遠超過今文經《公羊傳》和《穀梁傳》,因此他向朝廷建議將古文經正式列於學官,給以合法地位。但他的這一建議遭到今文經學博土的強烈反對,他們給劉歆扣上了“顛倒五經”、“變亂師法”的罪名。劉歆的建議最終未被采納,他本人也離開了首都長安。但中國曆史上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經學今古文之爭,則由此開始,劉歆也被稱為古文經學的奠基人。從表麵來看,今古文之爭主要表現在文字及對經義的理解、解釋的不同。一般來講,解經時,今文學派注重闡述經文中的“微言大義”,而古文學派則注重文字訓詁;今文學派竭力把經書和神學迷信相聯係,特別在西漢,今文經學家為迎合統治者的喜好,解經時喜歡摻雜當時流行的讖緯迷信。他們把經學和陰陽五行相附會,把經書說得神乎其神。古文學派雖然還未能完全擺脫神學迷信的羈絆,但卻反對講災異讖緯,注重實學。西漢時期,今文經學盛行,當時各經(“五經”、“六經”)博土均由今文經學派把持。西漢末年平帝時期,曾設古文經博士,以與今文經博土對抗。王莽改製失敗後,東漢光武帝又廢古文經倡今文經,但古文經仍在民間有相當的影響。同時,隨著今文經學研究的日漸走向繁瑣,其影響也日益衰退。到東漢中葉以後,古文經學崛起發展,並壓倒今文經學。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堪稱大師級的古文經學家,如賈逵、馬融、許慎等人。許慎是賈逵的高足,他集畢生心血寫成《說文解字》,為古文經學的傳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值得一提的還有著名經學大師鄭玄,他本是馬融的高足,屬古文經學派。但他不拘泥於師說,也兼通今文經,並善於吸收今文經學中的一些學說,從而使古文經學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經學最終壓倒了今文經學。至此,從西漢末年開始的今古文經學之爭方始告一段落。漢代的今古文學派之間的鬥爭非常尖銳。從表麵上看,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的區別在文字。但從實質上看,它們之間的區別遠遠不止於文字。今文學派在漢代,特別是西漢時期,受政府支持,屬於官學。古文經則是“在野巨儒”的私學。古文經學也要想爭為官學,以期取得與今文經學相對等的地位,從而打破今文經學家壟斷學術乃至政治舞台的局麵,這自然為今文經學家所不容。在這裏,今古文經學之爭實際上已遠遠超過了正常的學術之爭的範圍,而成為政治統治的需要在經學領域的延伸。東漢以後,今古文經學之爭隨著學術風氣和政治形勢的變化時起時伏。東漢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經占據優勢。宋代,以懷疑而著稱的“宋學”興起。宋學一反古文經學的訓詁、傳注傳統,主張直接從經文中尋求義理。這一時期,正統的古文經學告衰。明代,經學進一步衰落。清代前期,古文經學複興,至乾隆、嘉慶年間,隨著乾嘉學派的出現而達到全盛時期。嘉慶、道光年間,古文經學進入尾聲,今文經學卻又興起。魏源、龔自珍及康有為等人主張變法,他們吸取了漢代今文經學派主張改製的思想,極力提倡今文經學。隨著清王朝的覆滅,長達兩千多年的今古文學派之爭也隨之消亡。綜上所述:齊人轅固傳《齊詩》,魯人申培公傳《魯詩》,燕人韓嬰傳《韓詩》,毛亨、毛萇傳《毛詩》。被稱“三家詩”的今文經學是《齊詩》、《魯詩》、《韓詩》。古文經學的興盛是東漢中葉,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堪稱大師級的古文經學家,如賈逵、馬融、許慎等人。
古文翻譯《馬援窮當益堅》中“嚐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兄況,欲就邊郡田牧”,求教,謝謝。
馬援曾經學《齊詩》 ,但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章句,馬援就向哥哥馬況辭學,想到邊郡去種田放牧。
嚐:曾經(1 分) 意:料想,想到(1 分) 句意(1 分)
三家詩名詞解釋
被稱‘三家詩’的今文經學是《齊詩》《魯詩》《韓詩》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魯,齊,韓,毛四家
《魯詩》為魯人申培所傳 《齊詩》為齊人轅固所傳 《韓詩》為燕人韓嬰所傳
以上三家為‘今文經’西漢時已立於學官 稱‘三家詩’再加《毛詩》稱‘四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