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成語故事
一字千金
典 故
秦國相國呂不韋門下擁有賓客三千,家僮萬人。這些文人在他組織下共同編寫了一部二十六卷二十多萬字的巨著,內容包羅萬象,通貫古今,題名為《呂氏春秋》。
書成之後,他下令把全書張掛在京城鹹陽的市門上,一旁放著千金重賞,公開宣布說:“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去一字者,賞給千金。”
著作公布一個多月,前來觀看的人成千上萬,卻始終沒有一個人出來改動一字、領取千金之賞。於是,呂不韋下令集中人力抄錄全文傳送各地,他的名聲因此遠揚天下。
題 名: 一字千金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拚 音: yī zì qiān jīn
出 處
《史記·卷八十五》:“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解 釋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相關例句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
相關人物: 司馬遷 呂不韋
相關作品: 史記·卷八十五
指鹿為馬
秦二世 趙高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裏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秦朝的成語故事
一字千金
典 故
秦國相國呂不韋門下擁有賓客三千,家僮萬人。這些文人在他組織下共同編寫了一部二十六卷二十多萬字的巨著,內容包羅萬象,通貫古今,題名為《呂氏春秋》。
書成之後,他下令把全書張掛在京城鹹陽的市門上,一旁放著千金重賞,公開宣布說:“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去一字者,賞給千金。”
著作公布一個多月,前來觀看的人成千上萬,卻始終沒有一個人出來改動一字、領取千金之賞。於是,呂不韋下令集中人力抄錄全文傳送各地,他的名聲因此遠揚天下。
題 名: 一字千金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拚 音: yī zì qiān jīn
出 處
《史記·卷八十五》:“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解 釋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相關例句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
相關人物: 司馬遷 呂不韋
相關作品: 史記·卷八十五
指鹿為馬
秦二世 趙高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裏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關於秦朝的成語故事(不少於六個)
指鹿為馬 焚書坑儒 一字千金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秦晉之好
秦朝成語典故
紙上談兵:趙括自小熟讀兵書,別人都爭論不過他,但在與範雎中被擊敗,死在亂軍之中
揭竿而起:秦朝,陳勝、吳廣不甘被壓迫,領著農民起義
破釜沉舟:項羽在與秦軍的戰鬥中,把煮飯的鍋砸碎,把船燒掉,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最後擊敗秦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羽擺下鴻門宴,要殺劉邦,宴會上項莊裝作舞劍助興,其實是要殺劉邦
四麵楚歌:劉邦和項羽大戰,劉邦包圍項羽,令軍事唱起楚國的歌曲(因為項羽的軍隊都是楚國人),其實是要動搖楚軍軍心,令他們思鄉
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為了報曉國家,每天雞叫就起來練習劍術,然後再學習文學,最後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被封為鎮西將軍
中流擊楫:也是祖逖,,組建起一支部隊,北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用船槳拍打著船舷,大聲說:“如果不能收複中原,我就再也不渡過這條江!”比喻雄心壯誌
投鞭斷流: 苻堅南征,臣子都勸不要打, 苻堅說:以我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意思是我大軍人數眾多,怕什麼長江天險,隻要每人投下一根馬鞭子,就足以阻斷江流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出自淝水之戰,秦軍被包圍,看到草木以為是東晉的軍隊,聽到鶴在叫以為是東晉軍隊的號角。形容人在極度恐慌時,一有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的樣子
有關秦末戰爭的成語故事
以下是秦末戰爭相關成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秦末陳勝和吳廣起義 在經過大澤鄉的時候說的 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又見《莊子·內篇·逍遙遊》,意思是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遠大誌向,比喻平凡的人哪裏知道英雄人物的誌向。
十麵埋伏: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後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麵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四麵楚歌: 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麵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暗度陳倉: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大將軍韓信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指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裏,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這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是: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運籌帷幄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運籌帷幄”典故語出《史記·高祖本紀》。 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一個運籌帷幄的人,必須胸懷大誌、眼光敏銳、能夠隨機應變,對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局變化了如指掌,並善於把握時機,果斷出擊。同時要有大局觀和對趨勢的準確預見力。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指事情的成敗或好壞全由於同一個人的作為。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韓信點兵的成語來源淮安民間傳說。常與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劉邦問他:“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韓信:“最多十萬。”劉邦不解的問:“那你呢?”韓信自豪地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劉邦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那我不是打不過你?”韓信說:“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而將士們是專門訓練士兵的。”
指鹿為馬:“混淆是非”和“指鹿為馬”都有“違背事實;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但“指鹿為馬”完全是故意的;並時有咄咄逼人之勢;“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無意的。原文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末農民戰爭的介紹和梗概:
秦末農民戰爭又稱秦末農民起義,是中國大陸對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的稱謂,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以及築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製訂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征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發動反秦起義,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王,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秦。 各地紛紛響應,其中屬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軍力最強。
起義軍迅速攻下蘄縣(今安徽宿州南)。當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已擁有步兵數萬。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餘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
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最終在劉邦、項羽領導下推翻了秦朝,打擊了地主階級。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曆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哪些?請列舉3個.
曆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這些:
指鹿為馬(趙高)
【成語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故後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
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
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馬,隻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焚書坑儒(秦始皇)
【成語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見,把上書分封
的淳於越看成私家學誹謗朝政,下令將《秦紀》以外的史書全部上交焚毀,書生盧生等人不
滿,結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鹹陽挖坑活埋他們。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成語故事】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
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係在屋梁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遊說失敗,
為博取功名就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
秦朝有哪些曆史故事?
指鹿為馬(趙高)
【成語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故後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
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
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馬,隻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焚書坑儒(秦始皇)
【成語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見,把上書分封
的淳於越看成私家學誹謗朝政,下令將《秦紀》以外的史書全部上交焚毀,書生盧生等人不
滿,結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鹹陽挖坑活埋他們。
窮圖匕見(荊軻)
【成語故事】戰國末年,燕國太子丹物色荊軻與秦舞陽去行刺秦王嬴政,
他把樊於期的人頭及燕國的地圖讓荊軻他們進獻給秦王,秦王十分高興。
荊軻展開燕國地圖,露出鋒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劍抵抗,衛兵乘機上前殺了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成語故事】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
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係在屋梁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遊說失敗,
為博取功名就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
秦朝的民間故事和成語故事
一字千金
典 故
秦國相國呂不韋門下擁有賓客三千,家僮萬人。這些文人在他組織下共同編寫了一部二十六卷二十多萬字的巨著,內容包羅萬象,通貫古今,題名為《呂氏春秋》。
書成之後,他下令把全書張掛在京城鹹陽的市門上,一旁放著千金重賞,公開宣布說:“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去一字者,賞給千金。”
著作公布一個多月,前來觀看的人成千上萬,卻始終沒有一個人出來改動一字、領取千金之賞。於是,呂不韋下令集中人力抄錄全文傳送各地,他的名聲因此遠揚天下。
題 名: 一字千金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拚 音: yī zì qiān jīn
出 處
《史記·卷八十五》:“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解 釋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相關例句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
相關人物: 司馬遷 呂不韋
相關作品: 史記·卷八十五
指鹿為馬
秦二世 趙高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裏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秦末漢初時期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四麵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
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麵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裏麵楚人這麼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裏麵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裏麵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
以後的人就用“四麵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麵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
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
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麵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
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麵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麵楚歌”的厄運了.
一飯千金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誌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侯,他時常往城下
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
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
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
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
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
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
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澈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於助人的人,是永
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誌
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
下,出於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
的.
一丘之貉
漢朝時有一個名人叫楊憚,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楊敞,母親是人史學家司馬遷的
女兒.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成了當朝的名人.漢宣帝時大將霍光謀反,楊
憚最先向宣帝報告.
事後被封平通侯,當時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賄賂之風極熾,有錢的人可用錢行賄,經
常在外玩樂;無錢行賄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沒有一天休息.楊憚作中山郎後,便把這些弊病
全部革除,滿朝官員都稱讚他的廉潔.
但他因少年得誌,又有功勞,便產生了驕傲自滿,結果與太仆長榮(長榮是宣帝舊友,
最得信任)發生意見.
有一次,楊憚聽見匈奴降漢的人說匈奴的領袖單於被人殺了,楊憚便說:“遇到一個這
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國秦朝時
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
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
呀!”就這樣,楊憚被免職了.
自古君王勇於改過,不信饞言者能有幾人,楊憚僅被勉職,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
“前漢書”:“楊憚傳”的原文是“古與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邊高,中央低
的土堆;貉,音鶴,俗稱樹貉,狀似狐小,毛黃褐色,深厚而溫滑,可做皮袍.後來的人將
這兩句話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語,來此喻同類沒有差別,像在同一個山丘裏生長的貂
一樣,形體都是相同的.
這成語在應用時,都是用來形容反麵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談和
譏誚的口吻.例如說有一群人專門造謠生事,無事生非,故意與人為難,他們中間沒有一個
是好人,就可說:這批東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個是好人呢!
一敗塗地
秦朝時候,沛縣縣令叫泗水亭長劉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驪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
接二連三地逃走了很多,劉邦想:這樣下去,不等到驪山,就一定會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
治罪,他想來想去,索性把沒有逃跑的都釋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陽二縣交
界的山澤中.
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起兵反秦,自稱楚王.沛縣令想歸附,部屬蕭何和曹參建議
說:“你是秦朝縣令,現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劉邦召回來,挾製那些不服的
人,那就好辦了.”沛縣令立即叫樊嚕去請劉邦.可是當劉邦回來時,沛縣令見他領有近百
人,恐他不服從自己的指揮,又懊悔起來.於是下令緊關城門,不讓劉邦進城.劉邦在城外
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尉給城裏的父老,叫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
家.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進沛縣,並請地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
“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就當“一敗塗地”,請你們另外遲擇別人
吧!”
但最後,劉邦還是當了縣令,稱做沛公.
“一敗塗地”本來是一旦破敗,就要肝腦塗在地上的意思.但後人則一直借用它說明失
敗之後,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勢.例如一個商人因貪圖眼前之利,盲目推銷劣貨,但消費者卻
不去上當,於是這個商人貨物積滯,周轉不靈,而至“一敗塗地”,不可收拾.又如一個球
隊,因為球員間合作得不緊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腳亂,以至“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九牛一毛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裏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隻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
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
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
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麵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
裏.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
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
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
恥笑.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
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裏,死一
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
空前偉大的曆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裏麵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關於秦朝有沒有什麼故事
曆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這些:
指鹿為馬(趙高)
【成語故事】秦末,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故後假傳聖旨命扶蘇自殺,立胡
亥為太子,他還想篡奪帝位,特地把一匹鹿當馬送給秦二世胡亥,
胡亥說是鹿,趙高叫胡亥問群臣。群臣有些迫於丞相趙高的勢力違心說是馬,隻有部分說是鹿的大臣後被趙高所害。
焚書坑儒(秦始皇)
【成語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見,把上書分封
的淳於越看成私家學誹謗朝政,下令將《秦紀》以外的史書全部上交焚毀,書生盧生等人不
滿,結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鹹陽挖坑活埋他們。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成語故事】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
深夜,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係在屋梁上。戰國時縱橫家蘇秦到秦國遊說失敗,
為博取功名就發憤讀書,每天讀書到深夜,每當要打瞌睡時,他就用鐵錐子刺一下大腿來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