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是什麼意思?
江郎才盡
江郎才盡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釋〗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出處〗《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書麵語
〖示例〗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連詩也寫不出了。”
〖近義詞〗 黔驢技窮、江淹才盡
〖反義詞〗 出類拔萃、初露鋒芒
典故
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著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江郎才盡中,江淹才盡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
“江郎才盡”的智慧
文壇素有“江郎才盡”之說。
江郎者,即江淹,字文通,南北朝時南朝著名 的文學家。他年輕時很有才華“少以文章顯” ,但到晚年時“才思微退” 。 “江郎才盡”之說,最早見於於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 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 五色筆以授之。爾後之詩,不複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南史· 江淹傳》也有類似之說:“(江淹)為宣城太守時罷歸,始泊禪靈寺渚,夜夢一人自稱張景 陽,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 ‘那得割截都盡!’顧見丘遲謂曰:‘餘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君。’自爾淹文 章躓矣。又嚐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 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 爾後為詩絕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江淹由張、郭二人勒還“錦絹”和“五色筆”而致才盡,實為荒誕不經。但從江 淹現存文集來看,自齊武帝時起到江淹暮年,他的確很少有佳作,這倒也印證了 其“才盡”之說。那麼江淹才盡的肇因就進是什麼呢?
江淹自幼勤奮好學,六歲能詩,十八歲己熟背“五經”,所作《恨賦》、《別賦》,更顯其才華橫溢,被譽為千古奇文。隻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罷筆,落了個“江郎才盡”的名聲。也許人們並不清楚,聰明的江淹正是用“江郎才盡”的把戲,把後人給涮了一把。
據《梁書》記載,南朝宋順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二十歲的江淹因聰慧超群,成為宋建平王劉景素的幕僚,並隨建平王在袞州任文書之職。後因受廣陵令郭彥文的牽連,被捕入獄。在獄中,江郎用生花妙筆把自己的哀歎訴諸筆端。不知是建平王愛惜人才,還是江郎的文章感人之至。總之,劉景素覽文後,旋即放人。不久,江淹在袞州考中秀才,因為策論文章得到上司欣賞,很快升任巴陵王國左常侍。此後,江淹官運亨通,曆仕南朝宋、齊、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終。從江淹的發跡曆程可以看出,是他的錦繡文章幫助了他。
中國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才情留名,而讓江淹名垂千古的卻是因“江郎才盡”。但從江郎的經曆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才盡,而是恰恰相反。自幼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的江淹,最知道貧窮卑賤的滋味。他任禦史中丞後,總結了自己以前的經驗教訓,力戒廣陵令郭彥文寫寫畫畫的毛病,並搞了一出夢中還筆的把戲,以期從此罷筆。即使不得己而寫,也隻是寫寫“皇齊啟運從瑤璣”之類的應景華麗篇章。為的是,博君王之歡心,能苟全於亂世。他把所有令人驚歎的文采都轉化成了於亂世求生存的智慧,雖然這是一種苟且的當奴才的智慧。寫到此,不禁讓我想起了曾經被稱為文豪的郭沫若先生。
如果說江淹的《恨賦》、《別賦》是千古絕唱,那麼他的托夢還筆便是曠世奇謀。他深悟君王的專擅思維,寧可背上“江郎才盡”的名聲被後人譏笑,也不願因文而引火燒身。他曾對弟子們說:“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吾功名即立,正欲歸草萊耳。”(《梁書》),這也許就是他借夢罷筆的真正原因。事實上,江郎何曾才盡?罷筆後的江淹仍然智慧聰明著呢!
齊東昏侯永元年,崔慧景因擁兵自重而造反。叛軍圍困了京城,士族官僚紛紛投身叛軍門下,隻有江淹稱病不出。崔慧景失敗後,眾人對江淹的明智佩服得五體投地。後來蕭衍又率兵起事,士族們有了前車之鑒,人人安之如素,而江淹卻脫掉原來官服,投奔蕭衍去了。蕭衍獲勝稱帝,是為梁高祖武皇帝。江郎獲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書左丞,權傾朝野。就在這一靜一動之間,江郎顯現了過人的政治智慧和聰明才智,這顯然不是“江郎才盡”了。有意思的是,迄今為止也沒有人覺得“江郎才盡”是誤讀了曆史。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對社會問題一般有三種心態:一是無意為之而不寫;二是有意寫而不寫透;三是知道不便寫而不寫。江淹無疑也曆經了這三種心態意境,最終為了求得生活安逸而罷筆。但,不論怎麼說,這樣心態下的人格是曲扭的。可這並不是江淹的恥辱,專製製度注定了文人本身的悲劇。當然,在這一悲劇中,往往也不乏喜劇色彩。所以,今天總有人喜歡拉出一些古人來開涮。就像“江郎才盡”這句成語,看似後人在拿江郎嘲笑開涮,殊不知,正是江郎借托夢罷筆的把戲,把拿他開涮的人涮了一千五百多年。
江郎才盡是什麼意思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文思漸衰竭,本領漸盡。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江郎才盡是什麼意思 解釋簡單一點
*
釋義: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
江郎才盡 [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處:《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近義詞:江淹才盡、智盡能索、黔驢技窮。
反義詞:七步成詩、下筆成章、七步之才、出類拔萃、初露鋒芒、出口成章。
造句:
1、老王近年眼力不行,作品極少,而他卻說自己是江郎才盡了。
2、作家難免會有文思枯竭,江郎才盡的時候。
3、作家難免會有文思枯竭,江郎才盡紡時候。
4、一個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學,總有一天會江郎才盡的。
5、從今往後,我明白了,隻有低能者才會江郎才盡,我並非低能者。
6、這幾位作家久未有作品問世,是否已經江郎才盡?
7、如果不持續努力,即使是有點天份,也會江郎才盡。
8、他開始恐慌,他怕會失去這段旋律然後從此江郎才盡。
9、我已經江郎才盡,我不認為我可以再寫出任何流行樂了。
10、最近寫作老是沒靈感,頗有江郎才盡之感。
11、英國的中間偏左派已經江郎才盡,至少暫時如此。
12、一個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學,總有一天會江郎才盡紡。
江郎才盡的意思
【漢字】江郎才盡
【拚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釋義】釋義“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 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書麵語
【近義】黔驢技窮、江淹才盡、才疏學淺、才思枯竭
【反義】出類拔萃、初露鋒芒、才華橫溢、才高八鬥
成語出處
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複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連詩也寫不出了。”
成語典故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 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無得意地對弟子說:吾本素官,不求富貴,今之忝竊遂至於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備矣。在這種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江淹再也沒有寫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盡。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麵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麵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願“江郎”才不盡》)
江南才盡是什麼意思
【漢字】江郎才盡【拚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釋義】釋義“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 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書麵語
【近義】黔驢技窮、江淹才盡、才疏學淺、才思枯竭
【反義】出類拔萃、初露鋒芒、才華橫溢、才高八鬥
江郎才盡的完全意思
〖解釋〗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出處〗《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書麵語
〖示例〗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連詩也寫不出了。”
〖近義詞〗 黔驢技窮、江淹才盡
〖反義詞〗 出類拔萃、初露鋒芒
江郎才盡的故事
成語出處新考
很早就有人懷疑“江郎才盡”的真實性。古直《詩品箋》引張溥的話道:“江文通遭梁武,年華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遠,而蒙譏才盡。世人無表而出之者,沈休文竊笑後人矣。”意思是說,江淹生怕梁武帝妒忌,故意說自己才盡,這種情況不被後人了解,沈約知道了一定會笑話,因為沈約就有這樣的經曆。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江淹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郭璞)。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成語典故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 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麵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麵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願“江郎”才不盡》)
江郎才盡是什麼意思?出自那裏?
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複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比喻文思漸衰竭,本領漸盡。
《江郎才盡》出自哪裏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出處】:《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