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詩歌或古詩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題秋江獨釣圖》
清 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論詩》
清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對酒》
清 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陳子龍 (清)
三洲歌
相送巴陵口,含淚上舟行。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春日早起二首之一
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
初夏絕句十首之四
青青庭草上人衣,柳絮隨波更不飛。綠野好風吹躑躅,紅樓幽雨泣薔薇。
雲中邊詞 五首之五
大同女兒顏如花,十五學得箏琵琶。莫向中宵彈一曲,清霜明月盡思家。
渡易水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顧炎武 (清)
《古北口》
霧靈山上雜花生,山下流泉入塞聲。卻恨不逢張少保,磧南猶築受降城。
《塞下曲二首選一》
趙信城邊雪化塵,紇幹山下雀呼春。即今三月鶯花滿,長作江南夢裏人。
《路舍人客居太湖東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翡翠年深伴侶稀,清霜憔悴減毛衣。自從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飛!
《白下》
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清笳皓月秋依壘,野燒寒星夜出林。
萬古河山應有主,頻年戈甲苦相尋。從教一掬新亭淚,江水平添十丈深。
《又酬傅處士次韻》
清切頻吹越石笳,窮愁猶駕阮生車。時當漢臘遺臣祭,義激韓讎舊相家。 陵闕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淚發春花。相將便是天涯侶,不用虛乘犯鬥槎。
《雨中至華下宿王山史家》
重尋荒徑一衝泥,穀口牆東路不迷。萬裏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淒淒。 鬆陰舊翠長浮院,菊芯初黃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獨騎羸馬上關西。
《酬朱監紀四輔》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歎式微。
《賦得秋柳》
昔日金枝間白花,隻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係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 老去桓公重出塞,罷官陶令乍歸家。先皇玉座靈和殿,淚灑西風日又斜。
《過蘇祿東王墓》
豐碑遙見炳奎題,尚憶先朝寵日殫。世有國人供灑掃,每勤詞客駐輪蹄。 九河水壯龍狐出,十二城荒向鶴棲。下馬一為郯子問,中原雲鳥正淒迷
《汾州祭吳炎潘檉章二節士》
露下空林百草殘,臨風有慟奠椒蘭。韭溪血化幽泉碧,蒿裏魂歸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吳潘。巫招虞殯俱零落,欲訪遺書遠道難。
清代詩詞
清代詩是指清代詩人創作的詩歌。清代詩人善於借鑒前代,揚長補短,對於古典詩歌有所發展。風格多樣,其成就是超過元明兩代,足以下啟近代而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後勁的。清初詩壇的主流是“遺民詩”。在當時漢族人民和清朝統治者之間存在尖銳的民族矛盾的情況下,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遺民”詩人,他們有的直接參加抗清的政治、軍事鬥爭,甚至以身殉難。有的以流亡隱居或削發為僧保持氣節,誌行皎然。他們寫了不少表現民族大義、閃耀戰鬥光芒的詩篇。有的詩篇因受禁錮而失傳,但流傳下來的還是富有反抗精神的。這些詩人,主要有閻爾梅、傅山、黃宗羲、杜濬、錢澄之、歸莊、顧炎武、吳嘉紀、王夫之、呂留良、屈大均、陳恭尹等。其中如顧炎武的詩,宗法杜甫,以寫易代之痛,詞意堅實,風骨勁健。以明臣而仕清的詩人,最著名的是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稱“江左三大家”。
清代詞人,作者輩出,如王夫之、屈大均、龔鼎孳、宋琬、彭孫遹、尤侗、餘懷、徐釚、曹貞吉等都有詞集;而以吳偉業的《梅村詩餘》、王士禛的《衍波詞》傳誦較廣。吳、王兩家詞都與其詩風相近:吳氏綺麗,又時寓興亡身世之感,〔賀新郎〕《病中有感》極為嗚咽淒楚;王氏小令風韻秀發,略近他的絕句。曹貞吉詞兼有幽麗、雄健兩體,《四庫全書》著錄清初詞集,獨取其《珂雪詞》,聲氣亦大。然而成就最大的,應推陳維崧。
康熙三鼎足:納蘭性德、陳維崧、朱彝尊
納蘭性德:至於當行出色,以“詞人之詞”著名的,首推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其次有顧貞觀(1637—1714)。納蘭性德詞善以白描手法,直寫性情,真摯動人,接近南唐李煜。所作以小令為多,亦以小令為最工,哀婉纏綿,感染力很強。
康熙年間兩大詞派為陽羨派與浙西派,分別以陳維崧和朱彝尊為盟主。
陳維崧(1625~1682)駢文為清初一大高手,有轉移壇坫之概。其文詞藻富麗,發而為詞,才華橫溢,倜儻豪邁,接近蘇軾、辛棄疾。陳維崧,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名陽羨,世稱其詞為“陽羨派”。
朱彝尊,與“陽羨派”詞同時崛起的,有浙派詞(亦稱“浙西派”)。“浙派”的開山作家是秀水(今浙江嘉興)朱彝尊(1629~1709)。而秀水前輩詞人曹溶著有《靜場堂詞》,家藏宋人遺集頗富,朱彝尊編選《詞綜》,多從其家假錄,並常與唱酬,同以“崇爾雅,斥淫哇”為尚,可稱“浙派”的先河。朱彝尊詩、文、詞兼工,但在文壇的影響,卻以詞為最大。
關於清朝的詩詞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 題畫 》清??鄭燮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群芳?
《嶠壁蘭》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得意寫之》
蘭草與三台,無人敢筆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來.
《韜光庵為鬆嶽上人作畫》
元日畫蘭竹,遠寄郭雲亭.
萬水千山外,知餘老更新.
《題王蔗村鏡影圖》清??蔣士銓
鑒空無我相,水靜波亦止.
手拈幽蘭花,妙香乃如此.
《寫蘭石有寄》清??智永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穀草.
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題畫蘭》 清??黃任
之一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穀.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之二
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 .
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之三
磁鬥寄綺石,源清者香遠.
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蘭》 清??馬駘
叢蘭發幽崖,托根近霄漢.
泉水自流出,天風吹不斷.
《冬蘭》清??曹寅
冬草漫碧寒,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箐紗.
《珠蘭》清??姚燮
香粟佛天飯,蕊珠仙界衣.
托名應自貴,含蕾再難微.
蕩子甘心與,村娘愧發稀.
一春清素願,消受露華霏.
《卓子任至署館論詩時盆蘭初放》清??孔尚任
過雨江城濕,探梅野寺寒.
往來敦古處,吟嘯慰閑官.
不信詩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將情話久,臭味比幽蘭.
《畫蘭》清??譚嗣同
雁聲吹夢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濤.
帝子不來山鬼哭,一天風雨寫離騷.
《柬魏默源》清??何紹基
蕙抱蘭懷隻自憐,美人遙在碧雲邊.
東風不救紅顏老,恐誤青春又一年.
《畫蘭》清??孫原湘
離騷一種舊根苗,湘水湘雲綠共搖.
認取春風雙影子,不聞香氣也魂銷.
題《空穀幽蘭圖》清??汪士慎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雲深.
春風歲歲生空穀,留得清香入素琴.
《題蘭花冊》清??李方膺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
當戶已愁鋤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蘭溪》清??黃任
如畫山城 小濱,樓台一半枕通津.
縱然不達瀟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荊門雜詠》清??李友棠
憔悴江潭賦九歌,楓林葉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傷謠諑,獨采秋蘭吊汩羅.
《畫蘭》清??馬駘
昨日街頭賣菜翁,見我寫蘭說寫蔥.
我有株蔥曾失卻,被君偷入畫圖中.
清代送別詩詞?
別老母
清朝 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送宋牧仲別駕歸黃州(清·王士禛)
詞賦梁園憶勝遊,一麾雲夢澤南州。三分誰似周郎少,《九辨》深知宋玉愁。
烏鵲南飛河漢轉,大江東去古今流。山川如此容高嘯,羨汝黃泥阪下舟.
擬送別(清·王瑤湘)
孤舟暮歸去,別路江南樹。煙外有鍾聲,故人在何處。
送別陳子書(清·劉家珍)
少小辭家作壯遊,秋風秋雨木蘭舟。送君心似長河水,萬轉千回繞渡頭。
送友人出塞
清朝 吳偉業
魚海蕭條萬裏霜,西風一哭斷人腸。勸君休望零支塞,木葉山頭是故鄉。
此去流人路幾千,長虹亭外草連天。不知黑水西風雪,可有江南問渡船?
《送王曉滄之汀州》
清末 丘逢甲
韓江別思滿扁舟,春水新添五尺流。一路青山送眉嫵, 鷓鴣聲裏到汀州
送別
清朝 宋樂
別路風光早,江南芳草天。人心似春色,千裏逐君船。
清代詩詞流派是否以地域命名
神韻說
1. 清代入仕詩人從“南施北宋”開始,民族意識所造成的沉重心態,已經逐漸淡化,他們的詩歌已經開始以新的麵貌來與現政權取得和諧的相處。王士禛的神韻說,則是這種轉變的根本完成。
2. 所謂“神韻說”就是力圖擺脫政治等社會因素對詩歌藝術的幹擾,注重詩歌本身淡遠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從而加強詩歌消遣娛樂功能
格調說
1. 清代隨著王士禛的去世,詩歌領域相對統一的時代結束了,各種詩歌流派紛爭由此熱鬧起來。以沈德潛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調說”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 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思想,實際上是讓詩歌為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服務。為達此目的,沈德潛認為在表現上要恢複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並用唐詩的格調將這種意圖落到實處。
肌理說
1. 清代作家翁方綱認為王士禛的“神韻說”的問題在於空泛,沈德潛的“格調說”毛病在於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說”。
2. 所謂肌理說包括以儒學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麵的“文理”。翁方綱的肌理說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證來充實詩歌內容,使義理和文理統一。
性靈說
1. 清朝乾隆年間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詩派,接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人的真性情。他對清代以來的各種詩歌理論觀點予以全麵排斥。他的這種反傳統、求創新的特點,是對於清代以來道統文學觀的強大權威的挑戰。
2. 性靈派的成就主要為詩歌,其中七絕和七律尤佳。如《春日雜詩》於恬淡寧靜中透出輕鬆活潑的生活氣息,十分舒暢自然;《馬嵬》命意新穎,感情傾向也發生了根本轉變,堪稱為人民代言的詩歌。
陽羨派
1. 清代陳維崧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豪放蒼涼的詞風。如《點絳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營造的氣勢上以今懷古,透露出作者悲涼慷慨的心境。91PyIy
2. 陳維崧屬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陳維崧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屬於這一詞派的作家還有蔣士銓等。?
浙西派
1. 清代朱彝尊推舉南宋薑夔、張炎等婉約詞人作品,認為張炎所說“清空”境界為作詞最高標準。這種觀點實際上比較注重詞的格律和技巧,詞風醇雅清麗。{
2. 朱彝尊的論詞主張和詞作受到浙西詞家的認同,許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標榜的薑夔和張炎為楷模,一時此風大盛。後來龔翔麟選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詞為《浙西六家詞》,遂有“浙西詞派“之名
清代讚紅木詩詞
翰古軒紅木昊月千秋古風韻陽光留輝宮院牆紅韻經典餘猶盡木製絕品傳古今悠悠清香逸四海創世精品翰古軒
納蘭性德的經典詩詞,越多越好
納蘭性德詞全集(《飲水詞》)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薩蠻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餘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淒清照鬢絲。
又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麵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幹,夕陽無限山。
菩薩蠻
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
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
又
晶簾一片傷心白,雲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隻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又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幹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虞美人
春情隻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又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
又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嗬手為伊書。
鬢雲鬆令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青衫濕 悼亡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癡數春星。
沁園春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複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並吹戲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隻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於中好 七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度可憐宵。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奩見翠翹。
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淒風打畫橋。
南鄉子 為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隻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
金縷曲 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餘下全文>>
清朝的最後一首古詩是什麼名字?
便是這一心聲。 這首詩以竹之春夏倩姿比秋冬青翠,寫竹最多最好的人。 些小吾曹州縣吏,雪中風味更清奇,極見板橋清高之懷。 衙齋臥聽蕭蕭竹。 我自不開花,十分關注百姓疾苦,故鄉不值一文錢。 春夏秋時全不變。他在官期間,意亦不出“歲寒三友”之意。 詩人寧可到江上去垂釣。 鄭板橋做過一陣子縣官,後來不滿現實辭官掛冠而去,一定是清朝著名畫家鄭板橋,真正視功名如糞土。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副超凡脫俗之象。 寫取一枝清瘦竹,並不傷害他的美。 野竹蕭蕭青上天,曆到秋冬翠更多,從而成了百世佳句。 《預歸裏畫竹別濰縣紳民》則在詠竹的同時,也不願再做昏庸王朝的縣官中國文化中,反而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擾,寄情懷於高竹。 長安市上曾爭買,疑是民間疾苦聲,免撩蜂與蝶,囊橐蕭蕭兩袖寒,秋風江山作漁竿,尺紙三竿作十千,嘲諷時事敗象。 這首詩的特別處就在於後兩句,一枝一葉總關情,從而留下一段佳話。 春風夏雨清光滿。 作者關心低層百姓,千枝攢萬葉。 烏紗擲去不為官。他有一首《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引一首當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的一首《題畫竹》詩。 最後。 一節複一節,竹不開花,視冠冕烏紗為棄物,哀情懇切
清朝曾國藩的詩詞
一)
曾摘芹香入泮宮(曾經取得功名進入了生員之列)
更探桂蕊趁秋風(又曾在秋天季節參加過鄉試)
少年落拓雲中鶴(年輕時仕途失意,可是人格高尚得象雲中白鶴)
塵跡飄零雪裏鴻(風塵仆仆到處飄泊,留下雪泥裏的鴻鵠爪痕)
身價敢雲超冀北(身名可以說超過了冀州以北的任何人)
文章早已遍江東(留傳的詩文早已經遍及長江南岑一帶)
儒林異代應知我(知識界將來應該知道有個石達開存在過)
隻合名山一卷終(我的名字也隻能有一卷藏於名山之中)
(這一首概述自己的過去)
(二)
不管天人在廟堂(不可估量的非凡人才居在朝廷裏供職,這裏指曾國藩)
生漸名位掩文章(漸愧的是名譽地位掩蓋了自己的文章)
清時將相無傳例(清平世道的王候將相沒有留傳業跡的先例)
末造乾坤有主張(王朝交替的時候應有自己的正確打算)
況複仕途皆幻境(更何況官場裏是變幻莫測的場所)
幾多苦海少歡場(苦痛象海洋一樣多而歡樂卻少得可憐)
何苦著作千秋業(哪能比得上坐下來著書立傳之千古)
宇宙常留一瓣香(上下四方古往今來永遠留給人們敬仰)
(這一首奉勸曾國藩棄武從文)
(三)
揚鞭慷慨蒞中原(慷慨激昂地躍馬揚鞭來到中原地區征戰)
不為仇讎不為恩(不是為了個人的恩恩怨怨)
隻恨蒼天昏瞶瞶(隻是痛恨老天不長眼,不分善惡與忠奸)
欲憑赤手拯元元(隻想憑自己 的空拳赤心來拯救芸芸眾生)
三軍攬轡 悲贏馬(部隊戰士騎上戰馬卻象都成了病馬)
萬眾梯山似病猿(上萬人馬攀山越嶺就象一群害病的猿猴)
我誌未成人已苦(我的願望未能實現可人們承受的苦難實在不淺)
東南到處有啼痕(東南一帶到處留下同情者的斑斑淚痕)
(這一首陳述戰鬥曆程,說明部隊政治鼓動差,內訌迭起遭致人敗)
(四)
若個將才同衛霍(有幾個將兵之才比得上漢朝的衛青和霍去病?)
幾人佐命等蕭曹(又有幾個輔佐皇上為國效命敵得過漢代的蕭何曹參)
男兒欲畫麒麟閣(男子漢想建功立業把芳名肖象刻上麒麟閣--紀念特大功臣)
夙夜當嫻虎豹韜(得日以繼夜地刻苦鑽研掌握勇猛頑強的本領,靈活機智的戰略戰術)
滿眼山河罹異劫(可是目前整個中華大都遭受異族人侵讓其任意蹂躪)
到頭功業屬英豪(到頭來光複漢業的功勳必然屬於漢族的英雄豪傑)
遙知一代風雲會(早知道必有非幾的一代人會駕馭好有利的機遇)
濟濟從龍畢竟高(眾多的風流人物,一定會坦登彼岸完成複國興國的宏願)
(這一首指出開創王者之業不易,但堅信革命必將成功)
(五)
虞舜勳華多碩美(有虞氏舜華起自平民繼堯即帝位,作了重大貢獻(除四凶舉八元八愷))
皇王家世盡鴻蒙(皇族後代盡是大傻瓜,混鈍學味之徒)
寬容居背移神鼎(寬厚待人積蓄力量待機而動,一定可以建立新的政權)
亭長還鄉唱大風(劉邦原為一小小亭長,起義成功榮歸故裏,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之壯歌)
起自布衣方見異(從平民出身,赤手空拳異軍突起的人物才算得了不起)
遇非天子不為隆(結交的知己如不是帝王之流,就沒有什麼了不起)
澧泉芝草滅根脈(甘美的泉水、香鬱的芝蘭是沒有根源和脈絡的)
劉裕當年田舍翁(南朝劉寄奴,當年起義滅晉建宋,他就是種田漢出身)
(這首詩進一步闡明將待機而動,完成複國大業的雄心壯誌)
這五首詩大氣磅礴,讀之令人回腸蕩氣。
下麵將佚名的(《吊太平天國》詩四首譯之)
(一)
哀哀同種血痕新(可悲可歎,民族自相殘殺血跡通紅)
人自功成國可憐(有的人功成名就,可祖國卻苦難深重)
莫向金陵閑眺望(請不要望著南京發呆吧)
舊時明月冷如......餘下全文>>
清代詩詞為什麼會出現中興
清代詩詞中興的前提是,元明詩詞的中衰。
元明詩詞何以中衰?無他,人才斷層,到了明末清初才恢複過來!
宋代詩詞,卓然成峰,這與宋人內部環境寬鬆而外部環境險惡有關。險惡的外部環境造就了宋人的憂患意識,而寬鬆的內部環境又給了他們寫作的機會,二者缺一不可。
不幸的是,蒙元南下,宋代滅亡,元人來個九儒十丐,這樣搞下去,天下還能有幾個讀書人,還能有幾個有心思去寫詩?所以,元代的詩,那是在吃宋代殘存的老本!這樣的時代,其詩詞要是能超越宋人,那也真是絕了!
不過還好,元人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想起來讀書人還是有點兒用處的,就重新開了科舉,雖說時斷時續,一會兒廢一會兒立,但好歹也還是給了讀書人希望,也還給讀書人回了點兒血。在元末的動蕩中,順便就有了易代文學,給元末明初的詩壇填了光彩。
按理說,明代重新開了科舉,讀書人得到尊重,詩詞理應得到發展才對。可現實是,詩人的腦子,架不住皇帝的刀子。朱重八和朱老四這父子倆,對讀書人殺的太狠,導致元末回的那點兒血被耗光了。而洪武後期到永樂及其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應該是宋元明清各朝中的詩詞的最低穀。
最低穀之後,就該回血了。於是乎,前七子閃亮登場。而前七子所謂的詩必盛唐,也無非就是打著複古的旗號給詩詞續命。其後的後七子和前七子走的都是一條路,沒啥區別,但一般來說,後七子的成就稍高一些。
這裏需要多數一句,就是前後七子生活的明代,是中原強於四夷的承平時代,所以他們沒有什麼憂患意識,學盛唐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但沒有憂患意識的複古詩,即使複的再像,也不是真詩。當陽明心學出來並發展光大後,複古派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性靈派登場了,開始創新。
而性靈派和陽明心學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太單薄。指望這種膚淺單薄的性靈派來中興詩壇,實在不靠譜。而明朝的詩壇,也就在複古與性靈這個泥潭中掙紮到了明末,到了明朝滅亡。
明末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時代巨變,心靈創傷,詩人的胸懷境界頓時開闊了許多,詩歌的精神內涵也豐厚了。特別提到的是陳子龍。他的詩歌觀同樣是複古的,和前後七子沒有多少區別,但是由於他經曆過時代巨變,寫出來的詩就比前後七子高出了那麼一截。由此,也可以看出時代對造就優秀詩人的巨大影響。
伴隨著明朝局勢的惡化的,還有哲學上的轉變。明朝中後期盛行的陽明心學在明末受到了巨大的批判,代之而起的是關心時事的傳統漢學。傳統漢學與陽明心學的區別在於,漢學的研究要從輯補、校正、訓詁入手,從而形成了重考據訓詁的研究方法,工夫下的很實;而陽明心學則很空,一切隻在吾心的治學方式,很難使心學人物成為大學者。
清詩之所以能夠中興,與漢學的盛行有極大的關聯。我們看清詩人,相當一部分還是有名的學者。而明代詩人,多是才子。指望才子來複興詩歌,明顯不如指望學者來的靠譜。這也就回到開頭我說的那句話,元明詩歌的中衰,是人才的斷層導致的。所不同的是,元詩不行是整個政治大環境不行,明詩不行是整個文化大環境不行。隻有將這兩種弊病都糾正過來,詩歌才有可能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