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煜字的古詩詞
夕日操
宋 王令
煜煜夕日,逝何忽兮。
有輝而星,爾留曷其。
我視而冥,我適不行。
和洪司令梅花
宋 吳泳
交花煜煜露生香,一味清來浣我腸。
文字語言今落去,聊吹別調人選醒狂。
帶煜字的詩詞有哪些,謝謝高人給寫幾個。
夕日操
宋 王令
煜煜夕日,逝何忽兮。
有輝而星,爾留曷其。
我視而冥,我適不行。
和洪司令梅花
宋 吳泳
交花煜煜露生香,一味清來浣我腸。
文字語言今落去,聊吹別調人選醒狂。
五鼓
宋 陸遊
樓堞冬冬鼓,簾櫳煜煜燈。
浪名隨牒吏,實似打包僧。
衰病元難強,疏慵每自憎。
誰知戍邊日,秋野正呼鷹!
過綠楊橋
宋 陸遊
過縣東馳十裏遙,行吟不覺度溪橋。
磑輪激水無時息,酒旆迎風盡日搖。
半掩店門燈煜煜,橫穿村市馬蕭蕭。
秦吳萬裏行幾遍,莫恨尊前綠鬢凋
湖邊小聚
宋 陸遊
小聚遠塵囂,淳風獨未澆。
鳴機燈煜煜,飲犢雨蕭蕭。
異味常交致,新醪亦苦邀。
人間交道絕,令我慕漁樵。
寧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四首
宋 真宗
桂宮耽耽,藻們穆穆。
天回兗彩,風韶璜玉。
鹹英皦亮,容典炳煜。
假我上靈,景命有仆。
宮詞
宋 張公庠
曉霧溟蒙似有無,半殘紅煜動金鋪。
黃鶯不語梨花上,錯認徐熙舊畫圖。
孫莘老報狀帖讚
宋 嶽珂
遺墨之四行,煜其如晨星之爛。
是曰元佑之名臣,所當考而申之以讚。
哲宗上太皇太後冊寶五首
宋 佚名
塗山之德,渭涘之祥。
圖徽實冊,玉色金相。
管弦燁煜,鍾鼓喤喤。
天之所容,既壽而昌。
元夜
宋 陳與義
今夕天氣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後明,流雲月邊速。
空簷垂鬥柄,微吹生叢竹。
對此不能寐,步繞庭之曲。
遙睇浮屠顛,數星紅煜煜。
悟知燒燈夕,節意亦滿目。
曆代能幾詩,遍賦雜瑉玉。
棲鴉亦未定,更嗚伴餘獨。
百年滔滔內,憂樂兩難複。
唯應長似今,寂寞送寒燠。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宋 司馬光
煜熗屏星駕,迢遙婺女區。
嵐光晴向背,溪溜暖縈紆。
萬室鳴機杼,千艘隘舳艫。
若逢耆舊問,能說隱侯無。
漢武
宋 錢惟演
一曲橫汾鼓吹回,侍臣高會柏梁台。
金芝燁煜淩晨見,青雀軒翔白晝來。
立候東溟邀鶴駕,窮兵西極待龍媒。
甘泉祭罷神光滅,更遣人間識玉杯。
求帶“煜”的優美句子、詩詞。
交花煜煜露生香。 名:和洪司令梅花 詩人:宋 吳泳
曉霧溟蒙似有無,半殘紅煜動金鋪。名:宮詞 詩人:宋 張公庠
遺墨之四行,煜其如晨星之爛。 名:孫莘老報狀帖讚 詞人:宋 嶽珂
遙睇浮屠顛,數星紅煜煜。 名:元夜 詩人:宋 陳與義
煜熗屏星駕,迢遙婺女區。 名: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詩人:宋 司馬光
金芝燁煜淩晨見,青雀軒翔白晝來。名:漢武 詩人: 宋 錢惟演
求采納
帶有煜字和磊字的詩詞 詩句或詞句中含有"煜"字或"磊"字,希望大家幫忙,謝謝!!~
夕日操
宋 王令
煜煜夕日,逝何忽兮.
有輝而星,爾留曷其.
我視而冥,我適不行.
和洪司令梅花
宋 吳泳
交花煜煜露生香,一味清來浣我腸.
文字語言今落去,聊吹別調人選醒狂.
五鼓
宋 陸遊
樓堞冬冬鼓,簾櫳煜煜燈.
浪名隨牒吏,實似打包僧.
衰病元難強,疏慵每自憎.
誰知戍邊日,秋野正呼鷹!
過綠楊橋
宋 陸遊
過縣東馳十裏遙,行吟不覺度溪橋.
磑輪激水無時息,酒旆迎風盡日搖.
半掩店門燈煜煜,橫穿村市馬蕭蕭.
秦吳萬裏行幾遍,莫恨尊前綠鬢凋
湖邊小聚
宋 陸遊
小聚遠塵囂,淳風獨未澆.
鳴機燈煜煜,飲犢雨蕭蕭.
異味常交致,新醪亦苦邀.
人間交道絕,令我慕漁樵.
寧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四首
宋 真宗
桂宮耽耽,藻們穆穆.
天回兗彩,風韶璜玉.
鹹英皦亮,容典炳煜.
假我上靈,景命有仆.
宮詞
宋 張公庠
曉霧溟蒙似有無,半殘紅煜動金鋪.
黃鶯不語梨花上,錯認徐熙舊畫圖.
孫莘老報狀帖讚
宋 嶽珂
遺墨之四行,煜其如晨星之爛.
是曰元佑之名臣,所當考而申之以讚.
哲宗上太皇太後冊寶五首
宋 佚名
塗山之德,渭涘之祥.
圖徽實冊,玉色金相.
管弦燁煜,鍾鼓喤喤.
天之所容,既壽而昌.
元夜
宋 陳與義
今夕天氣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後明,流雲月邊速.
空簷垂鬥柄,微吹生叢竹.
對此不能寐,步繞庭之曲.
遙睇浮屠顛,數星紅煜煜.
悟知燒燈夕,節意亦滿目.
曆代能幾詩,遍賦雜瑉玉.
棲鴉亦未定,更嗚伴餘獨.
百年滔滔內,憂樂兩難複.
唯應長似今,寂寞送寒燠.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宋 司馬光
煜熗屏星駕,迢遙婺女區.
嵐光晴向背,溪溜暖縈紆.
萬室鳴機杼,千艘隘舳艫.
若逢耆舊問,能說隱侯無.
漢武
宋 錢惟演
一曲橫汾鼓吹回,侍臣高會柏梁台.
金芝燁煜淩晨見,青雀軒翔白晝來.
立候東溟邀鶴駕,窮兵西極待龍媒.
甘泉祭罷神光滅,更遣人間識玉杯.
求含“煜”的古代詩詞名句,謝謝。
日以煜乎晝,月以煜乎夜。
。——《太玄·元告》
飛烽戢煜而泱漭。
帶煜和棋的詩句、論語名句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誌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14.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8.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晁錯論》 23.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醜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裏仁》隻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醜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係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誌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誌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麵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50.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誌,懇切的提問並且聯係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裏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謬以千裏。——《禮記?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隻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誌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誌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蜀書?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係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係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勤 儉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0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範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 公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17.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階級》 225.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231.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製。——傅玄《傅子?通誌》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劄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 務 實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24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衝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25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儒家經典上的差不多就這些了,加油!放鬆心態!
有“煜”和“祺”字的古詩歌
煜煜陽光動(項安世),祺維遙獻祝(李商叟)。
數星紅煜煜(陳與義),祺祥應曼羨(周必大)。
煜其如晨星之爛(嶽珂),永康寰海茂春祺(夏竦)。
詩妍青林華煜煜(高斯得),男有仁賢慶壽祺(王洋)。
草間相照光煜煜(陳與義),福善天應錫壽祺(張掄)。
李煜煜的詩歌
提起李煜,大概凡是中國人,沒有幾個不會吟幾句他的詞中名句: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到“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位詞宗皇帝給後人流下了太多的名詞名句。
公認五代詞人的顛峰是李煜,北宋詞人的顛峰是柳永蘇軾,南宋詞人的顛峰是李清照辛棄疾,形成了詞的曆史上的三座高峰,不可逾越。但,追究其真正的藝術成就,並不單單是留下多少精品,具有更深遠意義的是這位李後主在詞的發展史上承前啟後,改變了詞的發展軌跡,確立詞的格調,使之成為真正能夠與唐詩在文學發展史上具有分庭抗禮地位的一種文學形式,為後來宋詞的輝煌燦爛奠定了堅實基礎的這麼一個作用。
詞的來源,一是敦煌曲子調,一是民間樂府的改變,目前流傳下來的一般是從盛唐起逐漸流傳。其實,在唐代已經有不少著名的詩人偶然也會寫點詞來點綴一下,如有名的李(白),白(居易)等等。但,有唐一代,真正的詞宗大家並不多,溫飛卿應該算是其中成就最高的一個,仍然是詩詞兼工。
而且當時詞的描寫範圍不是很廣,格調不是很高,主要以花間派的豔情詞為主:宮廷生活、歌舞宴飲、男女戀情、離愁別怨,不外如是。翻開從中晚唐到五代的《花間集》,就可一目了然。那時,詞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沒有詩那麼崇高的地位。如果說詩是抒發人生感慨、生平誌向的正宗文學,是飯桌上的正餐,那麼詞至多是一點小甜點罷了。
直至到了五代中後期,特別是南唐,這種情況才逐漸有所改善。
由於地理條件優越,環境比較安定,南唐吸引了不少從北方流亡過來的勞力,出現了當時少有的繁榮氣象。不少文人也聚集於此,過上了安定風雅的生活:“金陵盛時,內外無事,朋僚親舊,或為燕集,多運藻思為樂府新詞,歌者倚絲竹而歌之。”
其中的馮延巳、中主李璟便是其中代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評馮延巳“雖不失五代風格”,但已經“開北宋一代風氣”。馮李二人那段關於“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與“小樓吹徹玉笙寒”的一問一答的詞壇佳話,便也很好的體現了兩人詞的風格與情趣。
而真正使詞成為士大夫文人抒發人生情感的重要文學載體的,便是中主李璟的兒子南唐後主--李煜了。
曆史上的李煜出生於帝王之家,洞曉音律,工書善畫,尤其善於作詞。他的前半生作為富庶的南唐的一國之君,生活奢華,順風順水,所以作詞的題材範圍也沒有超越《花間集》、馮延巳、其父李璟:或寫宮廷生活、歌舞宴飲,如《玉樓春》之“晚妝初了明肌雪”篇、《浣溪沙》之“紅日已高三丈透”篇,或是沿襲詞的傳統題材寫男女戀情,如《一槲珠》之“曉妝初過”篇、《菩薩蠻》之“花明月暗籠輕霧”篇,或寫離愁別怨,如《采桑子》之“庭前春逐紅英盡”篇、《清平樂》之“別來春半”篇……
但縱然此時,也已經比較他的前輩的方向又前進了一步,更多的表現出了一種與晚唐、五代花間詞不同的清新風格:花間詞往往意象細密堆砌,意緒隱約,但它更注重的是單純的視覺意象的外在描繪,而且跳躍性太大,所以每每顯得格局零亂紛散;而李煜的詞則流動清晰許多,多以描述對象的心理活動,感情起伏為主線,將視覺意象貫穿在情緒主線之中來一一呈現,意象與意蘊的結合十分自然。
在此抄錄一首花間派詞人牛嶠的《菩薩蠻》與李煜的《菩薩蠻》,各位不妨仔細比較一下,看看同樣的主題,都是從女子一方角度來寫男女幽會,又是同樣的詞牌,兩者的具體區別:
牛詞:“玉樓冰簟鴛鴦錦,粉融香汗流山枕。簾外轆轤聲,斂眉含笑驚。 柳陰煙漠漠,低鬢蟬釵落。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
李詞:“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音鏟,意:除去)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一個是穠麗香豔的詞組不斷:玉樓、冰簟、鴛鴦錦、香汗、轆轤、柳陰、蟬釵……,意象重疊稠密,令人目不暇接,卻基本都是外在點綴,與主題關係不大。文學感染力自然削弱不少。
2 半世風華絕代姿
而李詞則完全是一個連貫的動態過程,從首句的外在景象之“幽暗”就已經是在烘托“幽會”的氣氛。而後麵每一句都是女子偷跑出來的過程與動作的描寫,來形象的表現少女幽會時候的又驚又喜,向心上人撒嬌的微妙情感。
李煜的作品明顯呈現的是一種連貫的動態過程,雖然字麵仍顯華麗,但已經轉為抒情為主。寫外部環境時,其實也是為了烘托、描寫人的心理。因而,李煜的詞在語言、意象上麵顯得清新,在結構、意脈上麵顯得完整連貫,表現力、感染力都更強。
而代表李煜最高成就的則是他在亡國以後的一係列詞,主要描寫亡國的愁苦、悔恨與絕望。如果說前期作品中那些男女離愁、情人幽會還有些不是真正的國君生活,而是通過揣摩他人心理的描寫,有時不免做作。那亡國以後的這些痛苦絕望情緒則是李煜真正的體驗,真情的流露,因而更真摯,更深切。無論《相見歡》中抒寫的時光倏忽、人生長恨,還是《烏夜啼》中所歎息的往事成空、恍若一夢;無論是《浪淘沙》中的滿懷愁緒,還是《虞美人》中的一腔傷感。都是源自內心,因而更加感人。
此時,李煜的詞已經完全脫去了金鑲玉嵌的穠麗香豔和脂粉色彩,更加減少了對於自己內心情感的直接顯露的阻礙,使得自己胸中的真情傾泄而出。基本上全部采用白描的手法,完全擺脫了外在的描繪來烘托氣氛,而是直接以自己的心境來觀察事物,想象事物,自由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思緒。
例如說自己最喜歡的李煜的這一首《浪淘沙》:
“簾外雨潺孱,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上半闋一開篇便是:春意漸老,令人惆悵;五更寒夢,靜謐淒清;夢中歡娛,醒後孤寂;相互對比,悔恨痛苦的複雜情緒便已經躍然紙上。而到了下半闋,全麵拓展:憑欄遠眺,呼應夢境;亡國之痛,無可奈何;一聲長歎,餘音不絕。結尾句又與開頭呼應,寫出了一種涵義複雜、連綿不絕的“春去也”的悲哀與無奈。
這首詞完全以主體的心理活動的呈露來貫穿意象,即所謂的以情而禦景,在結構上回環往複,收尾呼應,給人以清晰完整而又流動不息的感覺。
此時的李煜,寫的是以往從未有人寫過的亡國君主的故國之情,詞中流露的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常,哀歎命運等更容易引起人們共鳴的強烈情緒,藝術感染力大大增強。更由於李煜采用唐五代以來詞人少見的白描手法,以清新語言來寫情,意象流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可以說,此時的詞,在李煜手中達到了曆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擺脫了相對於詩而言,比較附屬的地位,也為有宋一代作為宋詞主流的婉約派詞作定下了基調與格局。
不妨舉個類似的人物做參照物罷,這樣可能更容易理解,李煜在詞壇的位置便有點類似於唐代的陳子昂在詩壇的位置:
中國詩歌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詩經》、《楚辭》為第一個高峰,但四言詩和辭賦的文學形式經過了將近一千年的歲月,到隋唐以前這段時期已經逐漸衰落和僵化。與此同時,此起彼伏,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所謂的“新體詩”,在南北朝時期逐漸醞釀、發展。從南齊以後的講究聲律,到梁、陳時期更加趨向細密,而到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手中產生了完整的五律、七律。到了陳子昂手中則真正完成了這個變化確立的過程,也開創了唐代五言古詩的新麵貌,為將來盛唐李杜時代的登峰造極奠定了各方麵的基礎。
陳子昂的文學創作與主張在唐代極有影響:韓愈《薦士》詩曰:“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陳子昂的文章力矯唐初詩歌的浮豔之風,雖然不能盡刪駢儷,但大多樸實暢達,取法古文,追步建安,標舉風雅比興、漢魏風骨。由於這些趨向端正的詩歌,具有現實意義,成為革新風氣的的優秀作品。難怪他為後來的現實主義大師杜甫和主張“為時為事”的大家白居易所稱道。
在改革題材,提升格調,確立各自的文學體裁未來走向這些方麵,兩者的作用可謂異曲同工,但如果單從兩者本身的文學成就和知名度而言,李煜的成就和知名度則毫無疑問更高了。對於普通中國百姓而言,陳子昂本人留下的真正廣泛知名度的經典作品大概隻有一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3 半世風華絕代姿
而能夠寫下如此動人文字的文學大家,自然具有遠較常人豐富深遠的性格特征、感情世界。
對於這位皇帝的生平經曆和主要性格特征縱不能說倒背如流,可是但凡在中學讀過的中國人,很少有人不知道罷?所以也沒什麼多說的,應該注重要說的是,雖然特殊身份與先天性格的對立衝突,仿佛是老天爺開的一場玩笑。卻也造就了一代詞宗大家的特殊經曆,造就了李煜獨特的、浪漫的更是罕見的“帝王文人”氣質與極具悲劇色彩的動人魅力,使人為之沉醉。
在氣質與性格這方麵,很容易讓自己想起那位與李後主頗為接近的,也是自己一直蠻欣賞的魏文帝曹丕。
曆史上,做皇帝而懂得些文學,可以附庸風雅的寫上幾句的皇帝雖然不少,但是能夠真正留下好作品的便不多了,而真正在文學一道能夠稱的上大家的,便隻能說鳳毛麟角了。除了李煜,三國時期的曹操、曹丕父子(雖然曹操隻是有實無名的皇帝)可以算是,北宋的徽宗也可以算一個;至於國外,不是很了解,隻知道當代捷克有個作家總統哈維爾也可以算一個。
這位三國時代的魏文皇帝,他的一生雖然可以算是善始善終,但在另一方麵卻也並不能算是幸運。作為“建安風骨”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因為他本人雖然具有出眾的文才,也有出眾的政治才能,卻始終籠罩在自己父親與弟弟的陰影下,本身的才能被大多數人忽略。
後來,看過了民國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劉大傑先生的《魏晉思想論》才知道:其實,這個真正的文人皇帝一生聰明睿智、風流儒雅,名士派十足,具有浪漫的才情與性格。他的詩文寫的極漂亮,情感也很銳敏。皇帝的寶座雖然做上了,富貴榮華不可盡言,但人生的幻滅感依舊不可驅除。
所不同的是,由於所處時代不同的宗教的發展情況,曹丕深受黃老玄學的影響,而李煜則向佛教尋求心靈的依托。
仿佛才智越是聰明,情感越是敏銳的人,這種人生幻滅感越是深切,於是便將滿腔的感情寄托在了文學上。於是,這兩人的文學地位便全都遠遠超出了自己在帝王史中的地位。
自然,一部戲描寫的不可能隻是一個人,而必定是一個時代中的一群人;一個人物也不可能脫離、超越其所屬的這個時代。
單隻從片名來看,《李後主與趙匡胤》便一定描寫的是這二者及其周圍所有人的生平,以及這二者生平所處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由動亂而至和平,國家由分裂而至統一,封建社會、封建製度由走上坡路逐漸走向走下坡路,社會思想、社會風氣由開放先進而逐漸走向保守封閉,經濟生產力與文化、藝術成就等各個方麵卻更加邁向燦爛多彩的那個激蕩動人,風雲變幻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拐點時代---公元十世紀中葉的這數十年。
如果說《絲路豪俠》這部戲描寫的東漢時期,在中國封建曆史中是可以視做早上八點鍾的太陽,一切都是屬於初始階段:國家民族、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經濟實力、政治製度……一切還是屬於比較初創,不是那麼成熟穩定;
那麼《李後主與趙匡胤》這部戲所描寫的五代末至宋初,則可以視做剛過十二點的太陽,經過了整個大唐王朝稱霸東方的在各方麵燦爛輝煌,國家社會各方麵製度都已經成熟,那些組成封建社會的最基礎的製度、思想由成熟的成功逐步開始走向保守。但是如同十二點超過的太陽威力仍在,所以一天中最熱的並非十二點,而是下午兩點。雖然整整一個朝代都是采取內斂守勢的宋代的經濟實力的增長,文學藝術的發展等各方麵,仍然遠邁盛唐。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正式確立大一統的中國封建社會形態,到秦二世而亡,直至漢朝初期開始長時間的大一統和穩定,這一百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封建製度正式穩定確立的第一個標誌性的拐點。
到隋滅掉南陳,再次統一中國,到重蹈覆轍,二世而亡,直至大唐的崛起與強盛,這一百年可以算中國封建社會、封建製度終於到達頂峰的第二個拐點。
由大唐滅亡,諸侯割據,五代交替,直至大宋再次的統一,這一百年可以算中國封建製度第三個拐點。由此時起,一方麵中國的封建製度開始逐步進入下行軌道。但另一方麵中華文明的大一統局麵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和鞏固,直至封建製度結束,中華文明一直基本保持著全麵的統一。雖然後來曾有一段時間宋金對峙,也是南北各自一國,大體一統,不似以前的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整個大中華文明陷入的是四分五裂、支離破碎之勢。
所以說,這段時期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段。
但是第一個拐點和第二個拐點這兩段時期可能關注的人比較多一些,影視節目的古裝片中經常描述。例如今年年初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漢武大帝》,例如曾經多次被搬上熒屏的秦始皇的故事,例如最近正在熱播的反映楚漢相爭局麵的《破釜沉舟》係列數字電影;又例如曾被多次製作的武則天、李世民、李隆基的生平等等。
而關於第三個拐點,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重要性,自己也很少見到有反映這個曆史時期的作品,不由難免耿耿。於是,當見到《李後主與趙匡胤》這部作品實在忍不住要熱血沸騰起來了。沒有理由不期待這麼一部既有偉大的曆史人物,偉大的文學大家,又處在偉大的曆史時期,發生偉大曆史事件的長篇作品了
“煜煜金芝生五嶽”出自哪一首詩詞
《鄭子仁生日用其去臘見壽韻》
年代:?宋?作者:?項安世
寶璋華芾慶祥羆,又是當年應夢時。
煜煜金芝生五嶽,煌煌珠樹出三危。
賦成鸚鵡淩雲筆,詩到{左馬右回}魚在野思。
時論同歸家最近,新秋騰上未為遲。
求古典詩詞之《空煜斷錦》的插圖(黑白色的) 圖片要大而且清晰 內容包括娥皇、女英、從嘉,是鴉的作品。
親,貌似這個問題我們這真沒人能解決,我百度了半天還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