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清明節烈士陵園掃墓講話稿
老師們,少先隊隊員們:
又是一個春風洋溢的日子,又是一個勾起沉思的時刻。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紀念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
我們偉大的祖國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愛國主義在中華民族曆史上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熱愛祖國,為祖國獻身的英雄受到我們的尊敬和愛戴。在中國麵臨瓜分滅亡,危難深重的年代,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誌士仁人,為了救國救難,振興中華曾經曆盡艱辛尋求真理,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舍身就義,譜寫了一頁頁愛國主義的曆史篇章,雕塑了一座座高聳的豐碑。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誌豪情。
同學們,作為新世紀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十分珍惜現在的生活,加倍努力,強身健體,時刻牢記****提出的“八榮八恥”內容,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清美醜,樹立起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從小養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品質。
隊員們,昨天永遠屬於過去,今天就在腳下,讓我們銘記英雄先烈,發揚他們的精神,去開拓美好幸福的未來,讓我們的家鄉更加富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清明節掃墓致辭
就是說什麼烈士不容易啊
清明節活動演講稿,清明節掃墓活動演講稿,清明節紀念活動講話稿,清明節國旗下的講話稿?
很經典的文章:
《清明節活動演講稿》
《清明節在烈士墓前的講話稿》
《清明節烈士紀念活動講話稿》
《清明節掃墓活動演講稿》
《清明節主持人演講稿》
[blog.sina.com.cn]
清明節掃墓活動主持人主持詞
清明節掃墓主持稿
對明天的承諾
【目的意義】
通過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的形式,結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成人宣誓儀式活動。
目的使學生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的基礎上加深對“成人”含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以及對國家和民族所負有的曆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學生為建設祖國,保衛先烈們打下的江山而努力學習、掌握本領的動力;使學生認識到18歲已“成人”,作為一名社會主義“四有”公民,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肩上的擔子重、責任大,以及作為明天社會主義革命事業的捍衛者和建設者應具備較高的道德文明和科學文化素質。
【活動時間】 4月5日清明節下午。
【活動地點】 紀念碑或烈士紀念墓地。
【參加人員】 一個班級(或全校)16歲一18歲全體同學。校長、校團委書記、班主任、校記者站記者、家長代表。
【活動準備】 掃墓工具,錄音機及磁帶,白花若幹及兩束鮮花,團旗1麵,手持揚聲器2把,演講稿,宣誓誓詞,故事稿,講話稿,合唱歌曲。
【活動程序】 列隊來到紀念碑(或墓地)前,麵向紀念碑。
男女主持人走到隊伍前致獻詞: 男: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們站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 女:天空為今天垂淚,鬆濤為今天嗚咽。 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於地下。 女:曆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 男: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以先進的科學和燦爛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巔。 女:而近百年黑暗與屈辱的曆史,又將她推向深淵。 男:為了改變這一切,多少仁人誌士在苦苦探索與奮鬥中含恨而去。 女: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烈士們的鮮血才點亮了中國的天。 男:今天,我們在這裏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女: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來告慰英魂。 合:先烈們,你們安息吧! (奏哀樂,全體默哀3分鍾。) 男:鬆濤陣陣,那仿佛是先烈們發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們,如果你們在天有靈,就請你們看一看你們的鮮血澆灌出的美麗的鮮花吧! (合唱《五月的鮮花》,同時學生代表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束。) 女:曆史刻在石頭上的記錄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但刻在人們頭腦中的記憶卻永遠清晰。 男:有形的紀念碑可能會垮掉,但人們心裏的紀念碑卻永遠屹立。 女: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怎能忘記! (同學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跡。) 男:前輩流血犧牲,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氣,欣賞這美麗的鮮花嗎? 女: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 男:如果說昨天我們還是不懂事的孩子,但今天我們要意識到我們肩上也擔負了沉重的擔子,因為,我們已18歲了。 (學生演講《國家·民族·責任》) 女:18歲,像鮮花一般美好,像黃金一般珍貴。 男:18歲不單單是人生旅途的一個站點,更是一個轉折點。 女:18歲我們的肩上將挑起: 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擔。 女:18歲我們的雙手將托起: 男:21世紀希望的太陽。 女:曆史將革命的接力棒傳給了找們這一代人, 男:今天,我們以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名義承諾。—— 合:請聽我們的宣誓:18歲成人儀式誓詞:在此正式成人之際,我以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名義麵對國旗莊嚴宣誓:捍衛神聖憲法,維護法律尊嚴,履行公民義務,承擔社會道義,國家昌盛為先,人民利益至上,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無愧祖國培育,勤勉自勵,奮發有為,不負長輩厚望,以我壯誌激情,創造嶄新未來,以我火紅青春,建設錦繡中華。 (宣讀18歲成人儀式誓詞。由校團委書記領誓,全體同學宣誓。) 女:雖然我們已經成人,但我們的肩膀還是有些稚嫩。 男:我們還應像蜜蜂一樣,在知識中汲取力量。 女:我們能有今天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精心的培養。 男:下麵請校長講話。 (校長就18歲成人意識和成人儀式談談健康成長的幾大要素和對學生的要求) 女: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未來的希望,當然,也是家長的希望。下麵我們請家長委員會代表講話。 (家長代表談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希望。) 男:先輩們,你們祈盼的幼鳥翼已日漸豐滿, 女:我們將把重擔挑上逐漸成熟的肩, 男: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建設, 女:21世紀在向我們召喚, 合:我們將用勤勞和智慧去開創明大, 男: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去摘取科學王冠上的明珠。 女:我們要加強自己的公民意識,努力成為老一輩革命家所期望的“四有”新人。 男:讓我們記住這莊嚴的時刻, 女:讓我們記住這鄭重的承諾, 合:我們要讓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全體同學齊呼“以我熱血青春,創造祖國美好明天”。) 女:請聽共青團之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烈士紀念碑前活動結束。 回校後,班主任老師總結。 校記者站記者分別采訪參加這次活動的老師及學生,並及時報道。 【活動提示】 (1)列隊集合注意清點人數,活動結束後也要清點好人數。 (2)《對明天的承諾》儀式結束後,不應就此而終止,對學生“成人”意識教育要繼續開展
清明節掃墓活動
清明節掃墓是主題,因為在清明節這一天是祭奠亡靈的日子。中國傳統的方法是土葬,所以也稱上墳、掃墓、祭掃。為故人的墳墓添些土,清除墓碑上的灰塵,再擺些貢品鮮花等。或是遠去的先人,或是剛離別的親友,到清明節時,來到他們的墳前表示悼念之情思念之心。人生即意味著生死,歲月轉換,回頭便是年輪。緬懷故人,孝敬親長是美德,讓我們一起施行
清明節的掃墓活動傳說與古代的什麼節 有關
清明節的掃墓活動傳說與古代的寒食節有關。
寒食節簡介: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隻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後來因為寒食和清明離的較近,所以人們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隻過清明節。
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與清明節日期相近。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清明節定在寒食節一日之前。現代24氣節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次日。新中國成立後,很多地區把寒食節與清明節等同了起來,在同一天過。
然而,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曆“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稱介之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複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中國過去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方麵,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清明節的掃墓活動傳說與古代的 什麼節有關
應為寒食節
1.寒食節
寒食,即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隻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文。
寒食節在農曆三月。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月為限。漢代確定寒食節為清明前三天。南朝時《荊楚歲時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 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唐宋時期減為清明前一天,唐太宗時還曾下政令將祭祖定於寒食節這一天。從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唐朝時它仍然是一個較大的節日,但已開始式微,後來逐漸為清明節所兼並。
2.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清明節是冬至後的108天,是根據星球運行所確定的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用於輔助農耕。明清時期,“清明”之稱多於“寒食”,呈取代後者之勢。後來寒食節的祭祖等習俗與清明節合並,故寒食節漸漸被人們遺忘。到現代,大多數地方的百姓隻知“清明節”,不知道“寒食節”之名了。但還有少數地方有禁火或食冷之俗,如山西、山東的一些地方。
3.兩節聯係
清明節與原本意義的寒食節在習俗內容上共同之處並不顯著,二者主要的聯係有兩點:一是時間相連,二是都有懷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訴求。這兩點聯係最終使清明節置代或兼並了寒食節。
我要關於清明節的發言稿
又叫寒食節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隻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隻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麵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隻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隻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禦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麵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麵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隻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隻見那棵老柳樹死樹複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複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複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隻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隻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埽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埽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戰國時代埽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韶定寒食埽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蕩秋千,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揚,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麵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係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隻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裏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來源
談到清明節,有點曆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曆史人物介子推。據曆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隻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隻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裏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裏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曆史。
關於學校清明祭掃烈士活動的作文範文
為深切悼念革命烈士,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教育學生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弘揚愛國精神,加強對學生知行明禮教育。2015年3月31日,實驗小學組織五年級全體師生200來人步行到陵水縣南門嶺烈士墓祭奠革命先烈,開展掃墓活動。
在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墓碑麵前,全體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行隊禮,懷著敬仰的心情向烈士們敬獻了花圈及獻上了自己親手製做的小白花:隨後,全體師生為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們默哀三分鍾致敬表達對先烈的深切悼念之情;接著學校大隊輔導員蔡上勝老師和少先隊員代表龍曉分別在儀式上發言:最後,全體師生進行莊重宣誓,牢記光榮革命傳統,繼承先烈遺誌。
通過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使孩子們加深了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進一步理解,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大家紛紛表示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 (^ω^)=?
誰能告訴我烈士墓掃墓致辭哪裏找?
[www.zyzgr.com]
清明節演講稿——弘揚先烈精神 樹立遠大理想
今天大家懷著對先烈崇敬的心情來到烈士園祭掃烈士陵墓,緬懷革命先烈,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今年悼念活動的主題是“弘揚先烈精神,樹立遠大理想”。文秘部落
在烈士園的英烈事跡展示廳中,展示了我縣146名烈士的光輝業績,如勇敢的鬥士柔石烈士,抗戰英雄朱學勉烈士,為國爭光、為國流血的童遵孝烈士,帶頭突圍、英勇犧牲的鄔時奕烈士,青春碧血獻丹心的章曉紅烈士,用生命譜寫英雄讚歌的呂安根、葛亞玲烈士,以及去年4月4日為撲滅山林火災而先後犧牲的救火英雄泮相元、曹再吉、童煒濱三位烈士,等等。烈士們譜寫的一曲曲英勇悲壯的曆史篇章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60周年,在抗日戰爭中,千百萬中華優秀兒女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為國捐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紀念這段曆史,可以使我們回憶起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宣傳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勵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使曆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
青少年朋友們,各個時期的革命烈士都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梁、祖國的功臣,他們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我們要弘揚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傳統要牢牢記在心頭,以此激勵我們、警示我們,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今天社會安定祥和、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青少年朋友們,“十六大”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中華民族複興史上的一個新裏程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始終是千百年來無數誌士仁人孜孜以求的宏願,青少年就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接班人。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正處在風華正茂的年代,在你們身上寄托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黨和人民殷切期望你們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信念,珍惜美好時光,勤奮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掌握報國本領,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優秀品德,鍛煉強健體魄,努力成為社會有用之材,準備著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青少年朋友們,奮發努力吧!
--------------------------------------------------------------------------------------------------
[zhaofanwen.com]
[zhaofanwen.com]
[www.dgqz.cn]
[www.baidu.com]
[forms1.asiaec.com]
[www.bzchina.com.cn]
[www.laoshanlan.com]
[forms.asiaec.com]
[forms.asiaec.com]
[www.flgw.cn]
[www.baidu.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求清明節烈士陵園掃墓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