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怎麼做?
一、要求運用漢字特色,做到整齊美觀。
二、要求運用漢字的音調高低,使上聯下聯平仄相對,(陰平、陽平為平聲,上、去、入三聲為仄聲)合轍順口,富有音調美、音樂美。
三、要求詞性相對。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副詞對副詞。
四、要求句子結構句型等上下聯相同,長聯上下聯的句子不論多少句,都要上下對稱,左右相對。
五、要求用字造句,講究鮮明恰當,高雅清新,概括性針對性要強。
六、要求講究藝術性,避免造出標語口號式的淺溥句子。
七、要求符合中國的傳統習慣,對聯的寫、讀、貼都直行。
八、同做文章一樣,做對聯除了好的主題思想和內容以外,還需要進行藝術構思和語法修辭,如運用比喻、引用、比擬、誇張、反複、聯珠、藏字等修辭手法。
九、對聯又稱為對子、聯語、門聯、楹聯。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春聯、喜聯、挽聯、劇場聯、會場聯、名勝古跡聯、雜聯等。有的對聯還常常配以橫披,對聯貼在門的兩旁,橫披則貼在門的上邊。
怎樣創作對聯?
一、要求
1、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
2、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3、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4、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 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5、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隻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二、形式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隻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係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采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拚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
如何作對聯?
作對聯,要合於下列規律: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
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隻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係,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至於每副對聯的字數,並無限製,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隻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麵舉例以見一斑:
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怎樣作對聯..
四十八、其他
1.倒順法2.製謎法3.易詞法4.同出法5.連環法
6.落簾法7.卷簾法8.脫靴法9.婉曲法10.同劃法
1.倒順法
將聯語中的某些字來回反複使用,使楹聯產生一種特殊的意趣,這種製聯方法稱作倒順法。如: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此聯以“水、車、風、扇”前後倒順回讀成聯,並利用詞性的活用變化,產生了回環往複之趣,形象地描繪以“水車車水”和“風扇扇風”的形態,富於哲理和生活情趣。
喜愛對聯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秀才進京應試,路遇一富家小姐對聯招親,其上聯是:
走馬燈,燈走馬,燈息馬停步;
聯語以“走馬燈”倒順回讀成聯,巧妙而又工整,秀才對此印象很深。應試時發現有一題正是要求對聯,其聯是:
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聯中以“飛虎旗”倒順回讀成聯,形象逼真地描繪了“飛虎旗”的靜態和動態。秀才以“走馬燈”對之,考取了功名,回程途中又以“飛虎旗”對招親聯,娶得了佳人。一聯成就其功名姻緣,豈不妙哉?
2.製謎法
為了使創作的楹聯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創作意圖,有時在楹聯中不直說,而是隱寓於上聯語之中,要“捕捉”其聯意,和猜謎語一樣,一要費一番思索的,用這種方法製作楹聯叫製謎法。用製謎法所創作的楹聯實際上就是謎目的謎語楹聯。這種楹聯往往具有雙重的含義:一重是楹聯本身的宣示之意,是比較明確的含義;一重是其深層之義,是在聯語背後所隱寓的含義。這樣的楹聯,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宣傳性等多種效果兼備,在民間更為多見。常見的製謎語的楹聯,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1)聯中隱字
東生木,西生木,掰開枝丫用手摸,中間安個鵲窩窩;
左繞絲,右繞絲,爬到樹尖抬頭看,上麵躲著白哥哥。
這副楹聯所表現的似是講農家小孩爬樹取鳥蛋,描繪相當形象生動,凡農家孩子多有體會。其實這是一副謎語聯,上聯隱一“攀”字,利用隱示法,先隱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隱示“大”和“爻”,再加一“手”字,則組成“攀”字;下聯用同樣的方法,將“幺幺、木、白”隱示出來,可組合成“樂(繁體)”字,頗富巧思。
(2)聯中隱事
雄雞鯉魚豬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傳此聯出自湖北某地的一個雜貨鋪。楹聯中所列舉的六味食品都是溫補的“大發”食品,也是一般雜貨鋪裏常有出售的食品。該聯所隱示的是“開門大發”之意。這樣的楹聯看似粗俗平常,實則匠心獨具,耐人尋味。
(3)聯中隱物
萬頃波濤乘騎過;
不勝將軍棄甲逃。
該聯上聯指“海馬”,下聯指“醬(敗將)”,在謎語聯中,這種寫意隱物的楹聯是很多的。
(4)聯中隱物指事
吳下門風,戶戶盡吹單孔笛;
雲間勝景,家家皆鼓獨弦琴。
此聯為蘇州王鼇與鬆江徐階的戲謔聯,上下聯似乎是講吹笛彈琴之事,實則上聯所要表達的一層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聯則隱指“彈棉花”一事。這樣的楹聯均能一語二用,語意雙關,聯意含蓄。
3.易詞法
易詞,即在同一聯中,將一個詞作詞用之後接著又做詞組使用。有的是將一個固定的詞分離,重新組句,達成原詞異義的效果。
請看:
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
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膏藥”和“脾氣”是兩個固定詞,在聯中,作者突發異想,將兩詞分離成與原來詞義截然不同的詞來,讓人大開眼界,去領悟中國漢字的魅力。同時也完成了一種勸導,讓人改掉脾氣才是高人。據說這是一副中藥店聯,隻當給患者吃了一付舒心丸。
請看下麵一副聯:
複生,不複生矣;
有為,安有為哉。
此聯是康有為為紀念六君子之一譚嗣同撰寫的一副挽聯。譚嗣同字複生,與康均為同盟會成員。上聯的第一個“複生”,為譚的字,是名詞。第二個即是再生之意,偏正結構。下聯第—個有為是作者的名字,是名詞,第二個“有為”含有所作為之意,也是偏正結構。聯不僅對得好,更巧的將是二人的名字做了巧妙的組合。
4.同出法
同出即將出於同一事物的幾個詞語巧妙地組合到聯中,使上、下聯各表其意而又互相對應。
如:
荷葉蓮花藕;
真絲蛹繭蠶。
荷葉、蓮花、藕為同一根上長出來的東西。真絲、蛹、繭、蠶也是同一動物在發展過程中所變化的不同形態,隻是“真”對“荷”有些不妥。
下聯也屬同出手法,比上聯顯得更準確、工穩。
炭黑火紅灰似雪;
穀黃米白飯如霜。
上聯寫木炭,下聯寫大米,相傳這是明代文學家楊慎在少年時隨父到禦花園玩,與弘治皇帝的一副妙對。
5.連環法
即聯中巧用同字、諧音、同旁等不同的修辭方法,嵌成聯句環環相套的形式,以達到獨特的藝術效果。符合這一特定要求的聯句即為連環式。
請看這樣一副對聯:
點燈登閣各攻書;
移椅倚桐同賞月。
聯中出句“燈”與“登”、“各”與“閣”既音同,而且“登”、“各”又各自是燈(古字“燈”)、“閣”字的偏旁。對句中的“椅”和“倚”是同偏旁,“同”又是“桐”的偏旁,讀音相同而且“移”和“椅”聲母也相同,符合出句的要求。
6.落簾法
即在聯句中以同一詞語開頭,又以同一詞語或諧音結尾,使聯句現出一種文字和音韻的美感。
請看下聯:
教無所教偏成教;
官不成官卻是官。
聯句以“教”、“官”二字起頭,又以“教”、“官”二字結尾。落簾格與回文格不同,落簾格聯不能倒讀。此聯為諷刺清末教官一職,此職當時無足輕重,但為此官者又非鄙則吝,故有人以此聯諷之。文字幽默苛刻,嘲諷輕快得體。
明大學土解縉曾寫過這樣一副聯: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聯的上半句為落簾式,重在諧音。“蒲”、“桃”的諧音為“葡萄”,“梅”、“桂”的諧音是“玫瑰”。而後半段的“本”、“香”亦為落簾式卻重在同音。
蘇東坡與黃庭堅的一副應答對,也屬落簾式:
鬆下圍棋,鬆子每隨棋子落;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蘇、黃二人為摯友,一天他倆在鬆下下棋,忽有鬆子落到棋盤上.蘇東坡信口念出上聯,黃庭堅知是讓自己對下句。對聯上句下句各以“鬆”、“棋”、“柳”、“釣”引出上半句,下半句對以同樣的字落筆,前後遙遙相襯,形成鮮明的對稱美。另外後半句的“子”、“絲”也同樣具備落簾效果。聯句構思精美,立意新穎,形象鮮明、生動、自然,對仗亦工。
7.卷簾法
卷簾也稱倒敘、逆挽。即與小說、散文中的倒敘法相似,是一種先說後事,後說先事的方法。很像簾子倒卷而上.所以稱卷簾格。
例如:
回日樓台非甲帳;
去時冠劍是丁年。
上聯先說從軍歸來之況,下聯再說離家從軍之事。
8.脫靴法
在聯句中形成先抑後揚、先引後拔、(缺)如西安蓮湖公園奇園茶社聯:
奇乎!不奇,不奇也奇;
園耶?是園,是園非園。
奇園茶社是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梅永和夫婦建的秘密交通站。當時此聯掛出世人不解,解放後人們才知道此聯的真正含義。作者王超北是我情報處負責人。聯語不但使用了脫靴法,還運用了嵌名法,四處嵌名,不顯雕琢。
9.婉曲法
婉曲也稱折繞。有些要表達的意思,作者不想直接說出,或因社會等各種原因不敢明說。而是采取一種迂迥的表現手法。使讀者透過委曲、含蓄、隱約的語言領會作者的內在含義。這種方法稱為婉曲法。
請看一副舊聯:
月無貧富家家有;
燕不炎涼歲歲來。
聯中兩句為折體。作者故意將本體隱去不說。聯中要說的意思是:還笊?釵頤瞧逗??沂?沒有的,隻有月亮和燕子不嫌棄我們,常光顧這裏,暗喻世態的炎涼。聯語通過月和燕而收到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這比直接說出來要好得多。
10.同劃法
同劃,聯中均由同筆劃數的漢字組成。
古人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屋後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繁體)。
這不是一副普通的迎春聯。其妙在上、下聯都是九個字,其中的每個字都是由九劃組成,這是對聯中一種非常特殊的形式。古人稱“消寒迎春聯”。因從冬至(一九)到九九正好是八十一天,上、下聯句筆劃正好是八十一劃。這樣從冬至開始,每天寫上下聯各一筆,到九九的第九天,全聯全部寫完,至此,嚴冬已去,春到人間。故此,稱此聯為“消寒迎春聯”。
這種聯構思精巧,須費盡心思,選擇適當的字、詞組句,又不能以辭害義,寫起來有一定難度。古來以其難方顯得此對珍奇。此聯趣味性強,既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向往,又可作為一份別致的日曆。所以曆來為人們稱為聯中上品,頗受一些人的喜愛。有人說它:“是對聯寫作的—個奇跡”,此話不虛。
如何做對聯?
作對聯,要合於下列規律: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
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隻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係,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至於每副對聯的字數,並無限製,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隻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麵舉例以見一斑:
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聯的“祖國”、“山河”和下聯的“人民”、“歲月”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壯”和下聯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與上述的五條規律符合。
總之,作對聯要音韻和諧。語言精煉,合於規律,而又有一定的內容。文字不相對,平仄不協調或把標語口號式的句子分寫兩行,全不能算是對聯。
對上麵的介紹的內容,我們可以歸結為“四講”,即“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係,但不能雷同或重複,雷同的對句俗稱為“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為這樣的楹聯犯製作楹聯的大忌。
對文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是指五、七言詩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當用平聲字的用了仄聲字,或當用仄聲字的用了平聲字,皆無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則須平仄分明,不容更換。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讀音影響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調,則讀之拗口,乃律詩之大忌,用於楹聯創作,也是傳統楹聯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紹的是傳統楹聯的作法及程式,隨著對聯藝術的逐步成熟和發展,各種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斷出現,還出現了許多獨特的聯格,所謂非正宗楹聯,是指不過分強調平仄、工仗、用韻的楹聯。這種聯語作品,長期以來被斥為“非正宗”的楹聯作品。其實,從對偶修辭手法孕育了楹聯的客觀實際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的句式、句法、結構是同時具備的;從貼桃符到貼楹聯這一民俗習慣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也是同時產生和發展的。不拘平仄楹聯的寫作靈活自由,可以根據實際內容量體裁衣,完全適應推廣普通話的新形勢,具備強烈的時代感,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樸實、穩重的藝術風格,在聯海中閃耀著奇光。
不拘平仄楹聯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強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對。因為這種格局、程式和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程式相悖,故曆來不為人們所重視,更是被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並沒有因此而絕跡,相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紅巾軍初起之時,寫在戰旗上的“旗聯”是: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這副“旗聯”充分反映了紅巾軍浩大的聲勢和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在寫作格局和程式上,並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但其影響極大。在爾後明代中葉劉六、劉七起義時,西路軍戰旗的旗聯僅改“大宋”二字為“混沌”而已: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國起義軍占領南京之後,在龍鳳殿兩旁柱子上又見到了這副楹聯的身影,隻不過仍是更易二字: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在明朝,據郎瑛《七修類稿》(下)“對聯條”載:“吏部許尚書讚,乃尊亦吏部尚書也。己先為戶部尚書,兄詔,亦尚為南戶部尚書也。吾友俞子木為作一對雲:
父塚宰,子塚宰,秉一代之銓衡;
兄司徒,弟司徒,總兩京之會計。”
該聯上下聯均有同字“之”相對。在清朝,據梁章钜《楹聯叢話·格言》載,胡可泉知蘇州,揭一聯於門外,聯語是:
相麵者,算命者,打抽豐者,各請免見;
撐廳者,鋪堂者,撞太歲者,俱聽訪拿。
這說明那種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的楹聯,當時在官廳衙門亦有所張貼。又據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紀文達所見馬神廟聯》載雲:“紀文達在京師,嚐偕友過馬神廟。廟門左掩一扇,上有聯雲:‘左手牽來千裏馬。’友謂文達曰:‘且勿觀下聯,試各思之。’文達曰:‘下聯當為前身終是九方皋。’及審視,乃右手牽來千裏駒也。”這段記載再次說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強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創作楹聯是很常見的。這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民間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舉的“左手”、“右手”聯即是;二是文人雅士,為準確表示自己的聯作主旨,不願受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縛,明知違律而有意為之。
但總起來講,這種不拘平仄的楹聯在過去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五四”運動之後,新文化運動衝擊了整個學術文化界,這種楹聯逐漸多了起來,並為人們所接受,一些名人也開始創作這種聯語。比如我們現在在許多學校常見到這樣一副聯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為南京曉莊師範校園內陶行知先生墓門所題寫的楹聯。再如,1930年12月,紅軍總前委在寧都縣召開軍民誓師大會時,**在主席台兩旁親撰一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裏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綜上所述,這種不拘平仄的楹聯,給聯苑帶來新的氣象,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薦的,正如哈哈在說詩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韻作舊體詩詞一樣,也應該提倡用靈活的格式撰寫傳統的楹聯。
下麵是一些傳統對聯的製作方法:
疊字,又名“重言”,係指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人們在創作楹聯時,常常將疊字運
用於聯語創作的方法,就是疊字法。用疊字法作楹聯,可以生動地表現楹聯的意境,語音上
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具有個情達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強楹聯的藝術魅力,
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在楹聯創作中,疊字法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幾乎隨處可見。比如: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這是蘇州網師園的一副疊字楹聯,上聯化用李清照詞《聲聲慢》,使聯語獨具特色。全聯從
縱和橫的角度描寫了該園山重水複、鳥語花香的美景和遊客流連忘返、戀人們卿卿我我的境
況。該聯讀來聲韻鏗鏘,語句含義豐富深長,為遊人增添了無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爭爭鬥鬥,時時殺殺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幹幹淨淨;
戶戶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處處驚驚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淒淒慘慘。
這副楹聯在解放前流傳一時,它形象地嘲諷了國民黨統治下舊中國的淒慘景象,把當時的社
會現實暴露無遺。
疊字聯將同一個字接連疊用,其勢似穿珠成串,在節奏上可產生明顯的音律效果。請看
俞樾做的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聯: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作者將四個形容詞“重疊、曲環、高下、叮咚”進行了特殊處理,效果便發生了很大變化,
感覺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聯: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聯句立意新穎,用字嬌嫩,將此聯用於西湖這一特定景觀之中,非常自然、貼切。西湖美景
如在眼簾,使遊人留連忘返,陶醉於山光水色之中。
用WORD如何做對聯
*
新建Word文檔,單擊“插入”——表格——3X8表格,現在我們看到製作好了表格,把它調節到合適大小,如圖所示。
*
選擇第一列單元格,單擊右鍵,選擇“邊框和底紋”,打開對話框,選擇“底紋”標簽,選擇紅色,單擊確定。可以看到第一列變成了紅色,用同樣的方法吧第三列也變成紅色。
*
現在來插入對聯上麵和下麵的花紋,把光標移動到,第一行第一個單元格,單擊“插入”——圖片,打開對話框,選擇好圖片,單擊確定,然後調節好大小如圖所示,在右邊的對聯中也粘貼剛才的圖片,並讓圖片“水平翻轉”,用同樣的方法設計好對聯下麵的圖案。
*
來給對聯寫上文字,輸入文字,選擇居中,文字顏色設置為“黃色”,文字大小設置為“72”,字體設置為“華文行楷”。
在word中這種對聯是怎麼做的啊?
在word中這種對聯是怎麼做的啊?
複製粘貼
如何對對聯?
對對聯的口訣2007-03-05 12:33一 東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日?朦。臘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二 冬
晨對午,夏對冬。下晌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鬆。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鳳冠珠閃爍,螭帶玉玲瓏。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花萼樓前,仙李盤根調國脈;沉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
清對淡,薄對濃。暮鼓對晨鍾。山茶對石菊,煙鎖對雲封。金菡萏,玉芙蓉。綠綺對青鋒。早湯先宿酒,晚食繼朝饔。唐庫金錢能化蝶,延津寶劍會成龍。巫峽浪傳,雲雨荒唐神女廟;岱宗遙望,兒孫羅列丈人峰。
繁對簡,疊對重。意懶對心慵。仙翁對釋伴,道範對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對狂蜂。數竿君子竹,五樹大夫鬆。高皇滅項憑三傑,虞帝承堯殛四凶。內苑佳人,滿地風光愁不盡;邊關過客,連天煙草憾無窮。
三 江
奇對偶,隻對雙。大海對長江。金盤對玉盞,寶燭對銀?。朱漆檻,碧紗窗。舞調對歌腔。漢興推馬武,夏諫著?逄。四收列國群王服,三築高城眾敵降。跨鳳登台,瀟灑仙姬秦月玉;斬蛇當道,英雄天子漢劉邦。
顏對貌,像對龐。步輦對徒杠。停針對擱竺,意懶對心降。燈閃閃,月幢幢。攬轡對飛?。柳堤馳駿馬,花院吠村?。酒量微熏瓊杳頰,香塵沒印玉蓮雙。詩寫丹楓,韓夫幽懷流節水;淚彈斑竹,舜妃遺憾積?江。
四 支
泉對石,幹對枝。吹竹對彈絲。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鶿。五色筆,十香詞。潑墨對傳卮。神奇韓幹畫,雄渾李陵詩。幾處花街新奪錦,有人香徑淡凝脂。萬裏烽煙,戰士邊頭爭寶塞;一犁膏雨,農夫村外盡乘時。
俎對醢,賦對詩。點漆對描脂。瑤簪對珠履,劍客對琴師。沽酒價,買山資。國色對仙姿。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柳絆長堤千萬樹,花橫野寺兩三枝。紫蓋黃旗,天象預占江左地;青袍白馬,童謠終應壽陽兒。
箴對讚,缶對卮。螢?對蠶絲。輕裾對長袖,瑞草對靈芝。流涕策,斷腸詩。喉舌對腰肢。雲中熊虎將,天上鳳凰兒。禹廟千年垂桔柚,堯階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海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
爭對讓,望對思。野葛對山梔。仙風對道骨,天造對人為。專諸劍,博浪椎。經緯對幹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師。望切不妨人去遠,心忙無奈馬行遲。金屋閉來,賦乞茂林題柱筆;玉樓成後,記須昌穀負囊詞。
五 微
賢對聖,是對非。覺奧對參微。魚書對雁字,草舍對柴扉。雞曉唱,雉朝飛。紅瘦對綠肥。舉杯邀月飲,騎馬踏花歸。黃蓋能成赤壁捷,陳平善解白登危。太白書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廟,老柏參天四十圍。 戈對甲,幄對幃。蕩蕩對巍巍。嚴灘對邵圃,靖菊對夷薇。占鴻漸,采鳳飛。虎榜對龍旗。心中羅錦繡,口內吐珠璣。寬宏豁達高皇量,叱吒暗啞霸主威。滅項興劉,狡兔盡時走狗死;連吳拒魏,貔貅屯處臥龍歸。
衰對盛,密對稀。祭服對朝衣。雞窗對雁塔,秋榜對春闈。烏衣巷,燕子磯。久別對初歸。天姿真窈窕,聖德實光輝。蟠桃紫闕來金母,嶺荔紅塵進玉妃。霸主軍營,......餘下全文>>
怎樣用人名做對聯?
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諸葛亮
風送幽香,鬱鬱畹華梅蘭芳——梅蘭芳
一擔重泥攔子路
兩岸夫子笑顏回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出遊,農夫看見路上放了一擔稀泥巴,他們想考考孔子,便出上聯:一擔重泥攔子路。
孔子要是對不上,就得從田裏走過去。上聯把孔子的子“仲尼”和學生“子路”的名字嵌進去了,孔子被攔在這裏冥思苦想,對不上來。
這時,孔子的另一個弟子顏回想去把那擔泥巴挑走,試了試挑不動。水田裏的農夫見顏回這幅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這情景使孔子為之一動,於是大吟出了下聯:兩岸夫子笑顏回。
霍去病
辛棄疾
風入林則徐徐向前
詩逢唐才常常遇春
上聯:林則徐、徐向前
下聯:唐才常、常遇春
對聯怎樣才能做到平仄?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一)平仄歸類標準
在現代對聯寫作、評選中,提倡以普通話四聲(陰、陽、上、去)為平仄歸類標準。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韻、今韻讀音差異較大,為充分體會其意境和韻味,應該掌握古四聲(平、上、去、入)。參見《平水韻部》。
允許用古四聲創作對聯,但應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韻”,對句也應遵循古韻,不應在一副對聯中古今聲韻混用。
普通話平仄歸類,簡言之,陰、陽為平,上、去為仄。(古四聲:上、去、入為仄。)
(二)平仄相諧規則——馬蹄韻
當代楹聯界公認的平仄相諧規則是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餘德泉教授提出的“馬蹄韻”規則。
馬蹄韻最基本的規則:平平仄仄兩兩交替!這是馬蹄韻對聯規則的精華所在,因狀如馬蹄的節奏,“馬蹄韻”因此而得名。
以上聯為例,馬蹄韻有兩種平仄排列規則(平仄杆):
第一種: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論是句腳平仄還是句中平仄,均應遵循此規則:
句腳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聯語,每一分句的句腳字隻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聯句,隻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下聯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聯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兩兩交替”規則的聯句稱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稱為“變格”。
1、句腳平仄正格舉例
二句聯: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平仄)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仄平)
爆竹知人意,聲聲悅耳;(仄仄)
梅花曉天時,朵朵歡心。(平平)
三句聯:
申奧功成,入世關通,一年好景蛇辭歲(平平仄)
興邦業舉,富民旗展,萬裏雄圖馬躍春(仄仄平)
勤廉並行,作風轉變,民安國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齊治,正氣弘揚,地久天長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聯:
九州風物,蕩漾胸中,一任他海闊天空,鳶飛魚躍;(仄平平仄)
三晉溪山,奔騰眼底,合歸我鬆青柏翠,鳥語花香。(平仄仄平)
申奧揚眉,入世爭雄,足球圓夢,喜事樁樁強國力;(平平仄仄)
促農邁步,航天鬥豔,科技興邦,豐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聯以上以此類推,不再舉例。
2、句腳平仄變格舉例
民意順,國運興,四海謳歌稱盛世(仄平仄)
春風和,日色麗,九州景物換新顏(平仄平)
此例句腳平仄沒有遵循“兩兩交替”規則(沒有從“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截取),故為變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長聯,有時為了聯意需要或者運用特殊聯格的緣故打破“兩兩交替”規則,即為變格。例:
新相識,舊相識,春宵有約期方值。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識、值、夕,古韻仄聲)
這邊遊,那邊遊,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後頭,幾度茶樓酒樓,盡勾留。
(句腳押韻)
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
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幹。
(拆詞分總)
循規曰圓,循矩曰方。當圓則圓,當方則方。或舍圓求方,或舍方求圓,圓方豈可隨心變。
明事為覺,明知為悟。錯覺非覺,錯悟非悟。有以覺求悟,有以悟求覺,覺悟緣由閱世來。(覺,古韻仄聲。普通話jue2平聲)
(句腳越遞)
3、句中平仄正格舉例
一言句:
舊(仄)
新(平)
二言句:
詩癖(平仄)
畫癡(仄平)
看水(仄仄)
聽泉(平平)
三言句:
獨生子(平平仄)
特種兵(仄仄平)
龍膽草(平仄仄)
馬蘭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來寶(仄平平仄)
八路進財(平仄仄平)
恩來立誌(平平仄仄)
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無錢請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一
百花開盛世(仄平平仄仄)
雙燕入農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八方盈正氣(平平平仄仄)
四化湧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二
六言句:
梅報九州春訊(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處處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語歡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鶯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躍龍騰向未來(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一
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碧海紅霞輝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東風旭日蕩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為拆分句,拆分後按每個分句的字數套用上述規則即可。不再舉例。
4、關於句中平仄變格
句中平仄變格之一:“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
此規則的要點在於:隻注重雙音節詞組第二個字的平仄交替(第一個字則可以靈活處理)。
此規則一般應用於以“兩平”或“兩仄”起頭的格式中,且單言句不計最後一字。
具體說(上聯):三言句“一不論”(□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論”(□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論”(□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兩句以上的多句聯另論。
舉例:
柳三變(□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此例變格:仄平仄)
張九成(□仄平。正格應為:仄仄平,此例變格:平仄平)
風清雲靜(□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變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齊放(□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實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為正格)
明月幾時有(□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此例變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風歸去(□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仄平平平仄)
電信九州樞紐(□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閑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變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論”變格處理應注意的問題: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導致聯句平仄交替太少,讀起來缺乏音調變化。一般應在五言、六言、七言聯句中避免此問題。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記住一句話:不能隻對第三字作變格。以上聯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變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聯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變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聯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變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聯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隻對第一字作變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聯犯孤仄,下聯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後一字。)
糾正孤平/孤仄的辦法:將其他單數位置的字也酌情作變格處理(其依據正是“一三五不論”規則)。例:
明月幾時有(平仄仄平仄)
重見六朝名勝(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無限未來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樣是“平仄交替太少,讀起來缺乏音調變化”。
切記:五言第二種律詩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種律詩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變格處理。否則就會在上聯出現“三仄尾”,下聯出現“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聯: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聯: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五言第二種律詩格隻能對第一字作變格,七言第二種律詩格隻能對第一、三字作變格。
句中平仄變格之二:特殊聯格
在很多特殊聯格中,其平仄運用可以視作馬蹄韻的變格,這些特殊聯格包括疊字、複字、回文、諧趣、音韻等等。另外,上聯全仄、下聯全平聯句也是很典型的變格。在這些變格聯句中,平仄安排幾乎沒有了任何規律。
舉例: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複字格,上聯全仄)
風聲 雨聲 讀書聲 聲聲入耳
國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關心
(複字格)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諧趣、數字格。聯腳上平下仄,極為特殊)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我亦無忌。
(此聯聯腳上平下仄,實因聯意需要)
逝水載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說真情常來重遊
(全平對全仄,古來有之)
羊年陽春揚州楊柳颺絮洋洋灑灑
燕樂豔日雁塔彥英宴賓嬿嬿姝姝
(同音異字格。2003中華世紀壇征聯一等獎。本來是變格出句,但是對句做到與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體對仗十分工整,給人一種物極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規則此處略去。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