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福壽堂對聯大門上對聯是什麼?
福壽堂對聯:
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祈新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即稱地上神仙
李鴻章故居對聯集錦
李鴻章故居對聯集錦
1.福壽堂聯:
棟梁華夏資良輔,帶礪河山錫大年。2 |. q: a% G0 l6 v9 r9 m
博覽群書精慮眾藝,卒心載德濟義輸忠。
風質龍文光華相映,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誰使詩仙來鳳詔,欲傳賈客過雞林。
玉碎金和混然之氣,禮耕義種必有豐年。6 g6 N# B0 a& r ]* ]: h
為文當得春初氣,觀化能知萬類情。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滿為心。
存淡泊懷殊俗嗜好,得雄直氣為古文章。9 L' d" t, ]% s2 w* _0 F# p6 h
畫閣淩煙髙標回日,金台論事紫府藏書。/ X' }! W! y5 @# I" [
家給人喜順若流水,時言樂言如沫春風。5 }/ [ o7 R3 l2 ?( D- W0 w
癸醜帖傳王內史,春秋癖愛杜將軍。
經訓宣達,遠近必舉;精思不勞,道術愈章。
常將令德表此風俗,不以外物擾其天和。
張顛草聖雄千古,焦遂高談驚四筵。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4 L3 \7 b% f% Y) {, N5 ?) W( q
. v9 y+ ]. z7 F% m
2.李鴻章自嘲聯:
受盡天下百官氣;養就胸中一段春。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曾多次充當清王朝的全權代表,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許多賣國條約。中國人民恨入骨髓,當時有人撰了不少聯語諷剌他[見下《諷剌李鴻章聯》]。在當時的官場中,亦有不少人都鄙薄他,甚至公開給他難堪。這李鴻章卻抱著“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的厚臉哲學,一律聽之任之,加以“海涵”。並為此親撰此聯懸於書房,用以自我解嘲。
/ R" h0 B4 V- [" }' S
3.李鴻章自挽聯:) a- e3 O- }: m% C: [
老子婆娑看兒曹,整頓乾坤,當代重逢王海日;
吾皇神武安天下,掃除紛亂,家祭無忘陸放翁。 + Q/ [$ s, K* u
李鴻章晚年手書的一幀對聯
李鴻章晚年手書的一幀對聯
此聯貼在南京的李鴻章祠堂裏。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 天天快樂。
對於晚清重臣李鴻章的評價,曆來毀譽不一。但不容置疑的是,李鴻章確有些真才實學。李家父子有“一門三進士”之稱。據傳,李鴻章曾經幫助曾國藩修改奏折,將其中的“臣屢戰屢敗”改為“臣屢敗屢戰”,稍一變動,就把湘軍寧折不彎的勇氣提煉並表現出來。結果,朝廷非但沒有怪罪曾國藩,反而對其嘉獎了一番。
李鴻章文采出眾,寫得一手好字。和其他文人墨客一樣,他也時常撰寫對聯。這些對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折射出這位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並反映出其人生軌跡。
李鴻章長期擔任清廷的直隸總督,左右中國政局四十年。在榮升為文華殿大學士後,他自撰一副楹聯:“已無朝士稱前輩,尚有慈親喚小名。” 自得之形,氣盛之意,掩抑不住,盡顯聯中。
在保定直隸總督府,兩邊的楹柱上留有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題寫的楹聯。上聯是:昔為畿輔,今控嚴疆,觀政得餘閑,一壑一丘親布置。下聯是:近接太行,遠臨渤海,豪情留勝概,亦趨亦步許追隨。看上去意氣風發,躊躇滿誌。
山西喬家大院的大門上曾有一副銅板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相傳此聯是李鴻章所贈,晉商喬致庸為此花了大價錢,認捐了十萬兩白銀用於組建北洋艦隊。不過這副對聯倒是顯得樸實吉祥,含意深遠。
李鴻章曾倡修和捐修了家鄉的中廟和包公祠等。中廟坐落在巢湖北岸的鳳凰磯上,因位居巢縣和合肥兩城之中而得名。中廟東側有一座為紀念淮軍將士而建的昭忠祠。祠中“藪澤眾歸墟,淝流其後,江流其前,遙瞻玉座淩風,作鎮舊傳天帝女;湘淮兩新廟,君山在南,姥山在北,同挽銀河洗甲,升香長頌水仙王”的楹聯即為李鴻章所撰寫。包公祠位於合肥市包河公園的香花墩上,刻於祠後石碑上的《重修包孝肅公祠記》和“一笑河清,鄉國舊聞傳諫草;千秋墩在,歲時薄酹薦香花”的對聯亦為李鴻章所作。
“安得廣廈千萬間,庇天下寒士;願與吾黨二三子,稱鄉裏善人。” 這是李鴻章為杭州安徽會館題寫的楹聯,用典精當,意工情切。
以上幾副對聯體現了李鴻章注重鄉情和念舊的一麵,同時也體現了他對故鄉先賢的敬慕之意。
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大人物也不例外。1884年中法戰爭前夕,朝廷中主戰派和主和派相持不下。李鴻章力圖避免戰爭,被抗法人士羅列了“六可殺”理由。李鴻章很是膽怯,趕緊閉嘴,並自撰對聯一副:“受盡天下百官氣,養就胸中一段春。”看起來有些心灰卻並未意冷,自嘲味道很重。
據說李鴻章去馬關談判,日本的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出上句相難:“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李鴻章對之下聯:“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反映出在即將傾倒的大廈中充當“裱糊匠”角色的李鴻章不得已而為之的尷尬及其內心潛在的傷感。後來有人在上、下聯尾加上“將來怎樣”、“量也無妨”,可稱絕妙之筆,諷刺意味頗濃。
某地幾年前的一次民間收藏交流大會上,有副對聯引人注目。這副對聯上書“山中經濟惟尋藥,老去心情隻愛書”幾個大字,落款為李鴻章。此聯看來為李鴻章晚年所寫,字裏行間展現出這位朝廷重臣垂暮之際的落寞處境和悲涼心態。
李鴻章死後,清政府曾在他出生地和任職地修建10座祠堂,以示隆恩。在南京的李鴻章祠堂裏,有今人書寫的據稱是李鴻章所撰的對聯:“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即是山中宰相;祈大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便作地上神仙。” 有人說這是李鴻章被免職在家時寫的。聯中透露了這位始終處於矛盾漩渦中心的達官貴人的無可奈何和渴求平和生活的心境,隻是官居高位,身不由己。
作為晚清的重要曆史人物,“李鴻章”時而出現在他人撰寫的對聯中。三秦出版社的《對聯》一書,就錄入了兩副與李鴻章有關的譏諷對聯。
一副是“楊三已死無蘇醜,李二先生是漢奸。”楊三是指當時昆劇名醜楊鳴玉,李二則是因李鴻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稱。對聯中,褒貶一目了然,責罵直截了當。“已死”對“先生”也令人叫絕。由此可見,代表清政府簽定喪權辱國條約的曆史,給李鴻章留下的垢恥。
另一副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其所任文華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下聯的“司農”是指戶部尚書翁同龢,清代戶部尚書亦司錢穀,故稱司農,翁是江蘇常熟人。此聯把他們的官職和籍貫都寫在裏麵,聯語雙關,反映了清朝末期國窮民貧的境況。
經曆過起起落落,人生終有落幕之時。簽訂《辛醜條約》後不久,李鴻章因憂鬱積勞,吐血而亡。在寫給李鴻章的眾多挽聯中,不少堪稱佳作。
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俞樾所作的挽聯是:“甫四十即封疆,未五旬即宰輔,經文緯武,蓋代勳名,曆數寰中蕩寇,域外和戎,力任其難,相業巍巍千古少;位三公為太傅,食萬戶為通侯,重地隆天,飾終典禮,惟是邊警仍殷,鑾輿尚遠,歿而猶視,忠心耿耿九原悲。” 可謂對仗工穩,隸事貼切。隻是觀點較為片麵,有歌功頌德之嫌。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複所作的挽聯為:“使當時盡用其謀,知成效必不止此;設晚節無以自見,則士論又當何如?”從中可以看出,嚴複對李鴻章是既有肯定,又有批評。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曆史上的李鴻章,總的來看是個悲劇式的人物,圍繞他的爭議至今不休。而對聯中的李鴻章,讀來可謂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令人感慨良多。
李鴻章晚年對聯 天天快樂 真的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天天快樂!
李鴻章故居對聯集錦
棟梁華夏資良輔,帶礪河山錫大年。
博覽群書精慮眾藝,卒心載德濟義輸忠。
風質龍文光華相映,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誰使詩仙來鳳詔,欲傳賈客過雞林。
玉碎金和混然之氣,禮耕義種必有豐年。
為文當得春初氣,觀化能知萬類情。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滿為心。
存淡泊懷殊俗嗜好,得雄直氣為古文章。
畫閣淩煙髙標回日,金台論事紫府藏書。
家給人喜順若流水,時言樂言如沫春風。
癸醜帖傳王內史,春秋癖愛杜將軍。
經訓宣達,遠近必舉;精思不勞,道術愈章。;
常將令德表此風俗,不以外物擾其天和。
張顛草聖雄千古,焦遂高談驚四筵。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
求李鴻章“門題對聯”出處,想知道是貼在哪裏的,或者具體地點是哪裏?
回樓主,這是李鴻章晚年手書的一幀條幅。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 天天快樂。
李鴻章對聯中的“如沐春風“”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此為清末流行於民間的一副著名對聯。
上聯寫李鴻章,李乃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下聯寫翁同和(龢),翁乃江蘇常熟人,曾任司農(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長)。“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這是有人諷刺李鴻章和翁同龢的話,合肥是代指李鴻章,常熟則代指翁同龢。以前隻有當了大官,才能以其家鄉的名字稱呼,而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所以常被稱為“李合肥”。翁同龢是常熟的,所以人稱“翁常熟”,而“司農”是對戶部尚書的稱呼,翁同龢曾經是戶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民政部長)。清朝時,李鴻章魚翁同和曾經互相譏諷-----後者笑前者為“宰相合肥天下瘦”,前者反擊曰“司農常熟世間荒”。此聯一語雙關,充分流露出當時老百姓對吸食民脂民膏的狗官的憎憤之情! 下聯也有傳為“司農常熟百姓荒”的 。
《李鴻章 晚年寫的對聯》
送上李鴻章晚年的一副對聯,聊表祝福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 天天快樂!
李鴻章甲午中日戰爭和談中所做的對聯
李鴻章巧對聯
在《聊齋誌異--畫皮》一書中,就有“鬼子”之說,它是道士對魔鬼的蔑稱。清代中國人對“鬼子”一詞有了新說,泛指侵略中華之外國人。當年稱日本人為“日本鬼子”,又稱其他外國人為洋鬼子!例如,英國鬼子、美國鬼子、德國鬼子等等。
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經常受到日本海盜的侵襲,當時就出了抗倭英雄戚繼光,那時我國人民稱日本海盜為“倭寇”,可是到了近代,我國人統稱日本侵略者為“鬼子”。那由“倭寇”變“鬼子”具體從何時開始呢?據說是民族英雄李鴻章當年在日本談判巧對對聯而起。
甲午海戰前,清庭大臣李鴻章出使日本談判,談判結束,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日本人詭計多端,不但要在世人麵前炫耀武力,還想在文化上玷汙清國。記者雲集後,日方突然提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幅上聯對不出下聯,隻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日本人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聯曰:“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其意思是說:我大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異的千裏馬,張的是長弓;文的也不簡單,光“大王”就有八個,他們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陳之於武功,日本“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
誰知,李鴻章也不示弱,先要日方準備硯台磨好墨,再鋪好白絹,然後大筆一揮寫下聯:聯曰:“倭人委,襲龍衣,魑(chi)魅(mei)魍(wang)魎(lia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眾多記者看了,個個叫好。其下聯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從此大家不再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改而稱為“鬼子”了。
謹記得李鴻章有副對聯: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橫批是什麼
送上李鴻章晚年的一副對聯,聊表祝福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 天天快樂!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李鴻章福壽堂對聯大門上對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