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是什麼人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
生平
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誌。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禦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誌。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曆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讚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複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學主張與創作
創作理論上: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麵,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讚、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
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曆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餘下全文>>
韓愈一生給很多人寫過墓誌銘、祭文,其中不乏名篇佳作。 不知在其辭世後,誰為他寫了墓誌銘和祭文?謝謝!
陳寅恪 《論韓愈》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
張耒 《韓愈論》
章學誠 《文史通義·墓銘辨例》
章太炎 《送窮文》
朱熹 《讀唐誌》
我就知道這些了?
簡要(簡要)談談對韓如潮、蘇如海、劉如泉、歐如瀾(韓愈、蘇試柳宗元歐陽修)風格的理解
韓愈的文章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讚、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曆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麵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隻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嶽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後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韓愈為什麼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
初中語文教材中《馬說》一文題解中點到韓愈的“文起八代之衰”,這句話是蘇軾對韓愈的讚譽,從韓愈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學成就看,並非過譽之辭。
“八代”指的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這幾個朝代正是駢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時代。另外,還可從虛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長時間。“衰”是針對八代中的駢文而言的。一個“衰”字,表達了唐宋古文家對駢文的貶斥和不滿。從駢文的發展看,這一描述雖不乏主觀色彩,但還是很準確的。因為兩晉以後,駢文風氣大盛,不分內容場合,幾乎無文不駢、無語不偶,走向了形式主義歧途;內容上大多風花雪月,兒女情態,無病呻吟,趨於墮落。
到了唐代中葉,韓愈、柳宗元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主張用散句單行的形式寫作散文,使這種散文逐漸代替了此前的駢文,並持續千百年。在這場運動中,韓愈的開創之功是不可沒的,並且以卓越的理論和創作實踐,為古典散文的藝術生命注入了新鮮血液,為散文的曆史發展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所以,素來不輕易稱許別人的蘇軾也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讚譽。
韓愈寫王適的墓誌銘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 (韓愈)
原文:
君諱適,姓王氏。好讀書,懷奇負氣,不肯隨人後舉選。見功業有道路可指取,有名節可以戾契致,困於無資地,不能自出,乃以幹諸公貴人,借助聲勢。諸公貴人既誌得,皆樂熟軟媚耳目者,不喜聞生語,一見,輒戒門以絕。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時邪!”即提所作書,緣道歌吟,趨直言試。既至,對語驚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聞金吾李將軍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門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適,願見將軍白事。”一見語合意,往來門下。盧從史既節度昭義軍,張甚,奴視法度士,欲聞無顧忌大語,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鉤致。君曰: “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謝。李將軍由是待益厚,奏為其衛胄曹參軍,充引駕仗判官,盡用其言。
將軍遷帥鳳翔,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察禦史,觀察判官。櫛垢爬癢,民獲蘇醒。
居歲餘,如有所不樂,一旦載妻子入閿鄉南山不顧。中書舍人王涯、獨孤鬱、吏部郎中張惟素、比部郎中韓愈日發書問訊,顧不可強起,不即薦。明年九月疾病,輿醫京師,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長安縣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寧令。祖微,右衛騎曹參軍。父嵩,蘇州昆山丞。妻上穀侯氏處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師,世莫能用吾言,再試吏,再怒去,發狂投江水。
初,處士將嫁其女,懲曰:“吾以齟齬窮,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君曰:“吾求婦氏久矣,惟此翁可人意,且聞其女賢,不可以失。”
即謾謂媒嫗: “吾明經及第,且選,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許我,請進百金為嫗謝。”諾,許白翁。翁曰:“誠官人耶?取文書來。”君計窮吐實。嫗曰:“無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書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見,未必取際,幸而聽我。”行其謀。翁望見文書銜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與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歲夭死,長女嫁毫州永城尉姚誕,其季始十歲。銘曰:
鼎也不可以柱車,馬也不可使守閭。佩玉長裾,不利走趨。祗係其逢,不係巧愚。不諧其須,有銜不祛。鑽石埋辭,以列幽墟。
注釋:
①負氣:恃其意氣,不肯屈居人下。舉選:赴試應選,指參加科舉考試。
②指取:指而取之,極言容易。指,用手指著。
③熟軟媚耳目者:指善於用甜言蜜語諂媚逢迎的人。
④上:這裏指憲宗李純。四科:指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達於吏理可使從政科,軍謀弘遠堪任將帥科。
⑤緣道歌吟:邊走路邊歌吟。
⑥不中第:沒有考中。第,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
⑦李將軍:指李惟簡。憲宗時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後出為風翔節度使。
⑧盧從史:時為昭義節度使。後因勾結王承宗作亂,賜死。
⑨謝客:謝絕說客。
10衛胄曹參軍:即左金吾衛胄曹參軍事。
11風翔:唐府名,治所在天興(今陝西省鳳翔縣)。
12櫛垢爬癢:用梳子梳去汙垢和搔癢,形容替人民除去弊政和減輕痛苦。
譯文:
君名適,姓王。他喜愛讀書,懷抱奇誌,恃其意氣,不肯跟在別人後麵去參加科舉考試。他見到功業可以指而取之,名節也可以通過曲意迎合的方法得到,但困於沒有資格和地位,自己的才能不能夠顯露出來,這才去求各位公卿貴人,想借助他們的聲勢。各位公卿貴人已經誌滿意得,都喜歡那些會用甜言蜜語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歡聽那種生硬的話,見過他一回,就吩咐守門人再不讓他進門。
皇上剛登帝位,便用四種科目的考試辦法來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著說: “這不正是我的好機會嗎!”於是就提著他所寫的書,沿路邊走邊歌詠,去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的考試。考試時,他直言驚人,結果沒有考上,從......餘下全文>>
張中丞軼事 韓愈
韓愈生平與創作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誌。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度推官,其後任監察禦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後又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曆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於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鬥性強。他的碑誌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誌》),創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於碑誌,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誌這種曆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秀的傳記文學,如《柳子厚墓誌銘》等。《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性的實用性的文體。《答崔立之書》等書啟,因人陳詞,情真意切。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蘇洵《上歐陽內翰書》)。深於立意,巧於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麵,勇於創新,工於長篇古風,采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李、杜之後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七律《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於追求新奇,不免流於險怪,強調“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係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韓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過朝官或地方官。但其“三歲而孤”,由其兄韓會撫養。韓愈在《與鳳翔邢尚書書》中自言“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可能與韓會的撫育有關。父輩能文者有韓雲卿,李白稱他“文章蓋世”。韓愈也說:“愈叔父當大曆世,文辭獨行中朝。”由此看來,韓愈既出生於官宦之家,叔父與兄又都以文章名世,這樣的門第對於他後來的趨向有一定的影響。韓愈時,家道已中落,而且韓會早死,韓愈隨寡嫂顛沛流離,《祭鄭夫人文》雲:“就食江南,零丁孤苦。”韓愈二十歲時,赴京師求官,又曾“窮不自存”。
韓愈初到長安謀考進士,在《答崔立之書》中說:“仆始年十六時,未知人事,讀聖人之書,以為人之仕者,皆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時,苦家貧,衣食不足,謀於所親,然後知仕之不唯為人耳。乃來京師,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仆誠樂之,就求其術。”但此後舉進士,三次落第,終於寄食於人。
直到貞元八年(792),韓愈二十五歲,始中進士。這次考試,由陸贄主考,梁肅、王礎為佐,號稱得人。“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除韓愈外,還有李觀、李絳、崔群、歐陽詹、王涯、馮宿等,“皆天下之選”。韓愈此後又應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但前後三年,終於落選。此後,韓愈便上書宰輔,以求聞達。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內三次上書,竟無消息。於是離開京師,到地方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直到貞元十八年(802),韓愈才得國子監四門博士。貞元十九(803)年十月,又與柳宗元、劉禹錫等同為監察禦史。
韓愈以書生而得官,立即上書言事,卻不料《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一奏,即得罪“專政者”,貶為連州陽山令。十年謀官,兩月即貶。當“永貞革新”的期間,韓愈正在貶所。永貞元年(805)八月,憲宗即位,韓愈遇赦,移官江陵,為法曹參軍。元和元年(806),奉詔回長安,充國子博士。因避謗毀,求為分司東都,移官洛陽。又因“日與宦者為敵”,降職河南縣令。
韓愈這幾年的貶官生涯,對於思想文章都有裨益。可惜貶官不久,又回長安。元和六年(811),遷為尚書職方員外郎,坐論柳澗,調為國子博士。元和八年,遷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元和十二年,因附議裴度用兵淮西,被任為行軍司馬,功成之後,遷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當憲宗妄圖福田,迎接佛骨之時,他又上書直諫。《論佛骨表》一疏,引起憲宗震怒。一封朝奏,夕貶潮陽。一到貶所,他立即上表請罪,長慶元年(821)又返長安做官。由兵部侍郎轉吏部侍郎、京兆尹。
韓愈二十年間,兩次貶官,都由極諫,說明其人確有正直的品質。但貶官不久而又升官,則是他的不幸。如果長期被貶,成就可能更高。晚歲定居長安,沒有寫出更好的文章。
韓愈卒於長慶四年(824),終年五十七。韓愈的生平事跡,見《舊唐書》卷一六○、《新唐書》卷一七六及皇甫湜所撰《神道碑》、李翱所撰《行狀》。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總結一下,韓愈一生經曆大致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4歲以前。3歲喪父。受兄韓會撫育。後隨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後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究心古訓,並關心政治,自稱"前古之興亡,未嚐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嚐不留於意也"(《與鳳翔邢尚書書》),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歲赴長安應進士試,三試不第。
第二階段,25至35歲。先登進士第。然後三試博學鴻詞不入選,便先後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至京師,官四門博士。這一階段重要詩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書》、《師說》、《送李願歸盤穀序》、《送孟東野序》、《此日足可惜贈張籍》、《山石》等。
第三階段,36至49歲。先任監察禦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順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對立場。憲宗即位,獲赦北還,為國子博士。改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後與宦官、權要相對抗,仕宦一直不得誌。這一階段重要詩文,有《張中丞傳後敘》、《毛穎傳》、《送窮文》、《進學解》、《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南山詩》、《秋懷詩》11首、《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石鼓歌》等。
第四階段,50至57歲病故。先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任行軍司馬,貫徹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的主張。淮西平定後,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奮不顧身,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曆官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顯職。為兵部侍郎時,鎮州王庭湊叛亂,他前往宣撫,成功而還。最後這一階段,政治上較有作為。重要詩文有《平淮西碑》、《論佛骨表》、《柳子厚墓誌銘》、《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瀧吏》等。
二、創作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讚、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讚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複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論說文在韓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曆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韓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具有多樣的藝術特色。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說是"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與司馬遷"相上下"而"過揚雄遠甚";蘇洵《上歐陽內翰書》說是"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惶惑",很能形容出韓文的主要風貌。這樣的散文,對六朝以來柔靡的駢儷文風,具有掃蕩作用。韓愈又是語言的大師,善於對前人的語言推陳出新,對人們的口語進行提煉。如"蠅營狗苟"(《送窮文》)、"貪多務得"、"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等新穎詞語,韓文中為數不少,一直沿用至今,豐富了中國語言的寶庫。他主張"文從字順各識職"(《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創造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麵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另一方麵,他還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隻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來一部分文人也有影響。
韓愈的詩也有獨創成就,向來亦稱大家。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奇特雄偉、光怪陸離。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一類詩,不僅是"怪怪奇奇"的幾幅"西藏曼荼羅畫"(沈曾植評《陸渾山火》詩語),而且具有深刻的時代現實內容。那種雄奇境界,也存在於不少寫景詩如《南山詩》、《嶽陽樓別竇司直》,抒情詩如《孟東野失子》等作品中。但韓愈詩在追求奇譎的同時,往往也有填砌僻語、生字、押險韻等近於文字遊戲的缺陷。韓詩藝術特色的另一表現為樸素無華。一些反映社會現實、關心政治得失、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長篇如《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繼承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的傳統;短篇如《汴州亂》,接近白居易、張籍的風格。一些寫景詠物詩如《山石》、《南溪始泛》、《杏花》,一些抒情詩如《題驛梁》、《答張十一功曹》,也都具有不尚雕繪、本色天然的好處。
韓愈寫詩的方法,是"以文為詩"。這是他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主張在詩歌領域的貫徹。主要表現為:①把散文的篇章結構、句式、虛詞等運用於詩歌寫作,使詩的形式散文化。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清人方東樹指出它們使用了"古文手筆"、"古文章法"(《昭昧詹言》)。《瀧吏》則用古文《進學解》的結構布局為詩。這種詩體散文化的長處,是比較自由流暢,擴大了詩歌表達的功能。缺點在於有時把散文的虛詞過多地引進詩中,如"放縱是誰之過歟"(《寄盧仝》)"知者盡知其妄矣"(《誰氏子》)之類,其實都是文章語句而不是詩句。後代詩人如錢載、翁方綱等,就受了這種影響而變本加厲。②把大量的議論成分引進詩中,以議論為詩,有時甚至通篇是議論。如《君子法天運》一首,通篇用《荀子》的議論和語句為詩,味同嚼蠟。《誰氏子》、《謝自然詩》的後半篇排斥道教,《送靈師》頭一段排斥佛教,則是押韻的《原道》、《論佛骨表》。《薦士》上半篇,概論詩歌發展,又是《送孟東野序》一類文論的翻版。這些,都不符合形象思維的寫作規律,和《詩》三百篇以及杜甫詩中結合少許議論的作品不同。宋人如歐陽修、王安石的部分作品,尤其是理學家的詩,就受了這種影響。③用辭賦家鋪張雕繪的手法為詩。傳統的文學作品分類,賦是列在文章體裁之內的。韓愈的以賦為詩,也是以文為詩的一種表現。《南山詩》最有代表性,宋代洪興祖指出它"似《子虛》、《上林賦》"(《韓集五百家注》引);朱□尊說它是"以賦為詩,鋪張宏麗"(《韓昌黎詩集》兩色批點本)。這首詩中連用50多個"或"、"或如"、"又如",又連用14個迭字句,吸收《高唐賦》、《神女賦》、《洛神賦》、《七發》、《文賦》以及佛經《佛所行讚》中的句式並加以擴展,排比形容,層出不窮,別開長篇雕繪的途徑,在山水詩的發展史上,一變謝靈運以來五言的清麗風格,跟杜甫的五言短篇也不相同。《城南聯句》寫長安各種事物,用的也是賦體。這類詩,有光怪陸離、雄奇縱恣的藝術特色,但也有累贅堆砌、晦澀呆鈍、僻詞怪字滿紙的缺點。
韓愈以文為詩,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沈括說:"退之詩押韻之文耳,雖健美富贍,然終不是詩。"呂惠卿卻說:"詩正當如是,吾謂詩人亦未有如退之者。"(惠洪《冷齋夜話》)各著眼於一麵,得出褒貶不同的結論。
韓愈以文為詩,因而在各類詩體方麵,擅長古體,律詩絕句數量較少。但其律、絕中也有少數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為曆來選家、評論家所讚賞。
韓愈詩文,唐代以來久有定評,古文方麵評價尤高。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讀韓杜集》)。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韓文公廟碑》)。茅坤選《唐宋八大家文鈔》,以韓愈冠首。詩歌方麵,評論則有分歧。讚揚韓詩的,司空圖說它"驅駕氣勢,若掀雷挾電,撐抉於天地之間"(《題柳集後》),宋代人以為"雖杜子美亦不及"(張戒《歲寒堂詩話》引),趙秉文以為"昌黎以古文渾灝,溢而為詩,而古今之變盡"(《與李孟英書》),葉燮說"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原詩》),總之,都承認他是開派的大家。持貶抑論者,除沈括外,陳師道以為"退之於詩,本無解處"(《後山詩話》),王世貞以為"韓退之於詩,本無所解"(《藝苑卮言》),近代如王□運、章炳麟諸人對韓詩也多貶詞。兩種評論,各走極端。陳三立說:"不能病其以文為詩,而損偏勝獨至之光價。"(《題程學恂〈韓詩臆說〉》)這是對韓詩藝術成就較為公允的論斷。
在文章方麵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麵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隻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嶽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後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係年集釋》是另行係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韓愈生平大事年表
唐貞元二年(786)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誌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直至貞元八年(792)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一回複;三次登權者之門,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麵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外,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通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複古運動緊密結合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貞元十九年(803)寫了名作《師說》,這是韓愈係統提出師道的理論。
貞元十九年冬,韓愈晉升為監察禦史,在任不過二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饑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呤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尤其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元和三年(808),韓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韓愈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選,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韓愈任考功郎中知製誥,第二年晉升為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刑史。韓愈任潮州刑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州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長慶元年(821)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幹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禦史大夫。京兆之地稱複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韓愈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縱觀韓愈一生,業績最為巨大是文學,是唐代古文運動開宗立派主帥,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評論已為定評,尊仰韓愈為中國文壇之“泰山”“北鬥”,“百代文宗”。
韓愈一生從事時間最長,著作論述最為完備之一是教育;任職有變,獎掖後代,提攜青年學子從來間斷。盛唐一朝,文人雅士數不勝數,唯獨韓愈之學問,得以流傳光大,這種“韓學現象”,是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文化中,一枝獨秀,光豔照人的奇特景觀。
韓愈孜孜以求是複興儒學。麵對唐代佛教勃興,道教日盛,深感儒家道統之重任,著述“五原”,係統闡述道統,改造儒學,為宋明新儒學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這是韓愈在思想史上又一大建樹。
韓愈一生盡管仕途坎坷,但即使任職地方小官,也有大作為;至於入職中央三省六部樞要之職,大施才幹,禮、吏、刑、兵四部任職政績卓著,為唐代中興,建功立業,載入史冊。
韓愈是唐代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一生政績卓著。陽山因韓愈任陽山令而為之變,邊遠小縣,為世人所矚目;韓愈因任陽山令,從陽山開始,走向人生之輝煌。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會長張清華先生說得好:“韓愈改變了陽山,陽山造就了韓愈。”(《賢令芳蹤序》)
柳子厚墓誌銘在韓愈的筆下,柳宗元是個怎樣的人
《柳子厚墓誌銘》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散文,題中柳子厚即柳宗元。文章綜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著重論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績和文學風義。韓愈讚揚柳宗元的政治才能,稱頌其勇於為人,急朋友之難的美德和刻苦自勵的精神.
從全文中可看出兩個比較含蓄之處:其一是暗示做人與做文的關係。其二是做人與做官的關係。合二為一,也就是要以人品為本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是儒文化中的核心問題,韓愈的態度是相當客觀的,他特別敬重柳宗元的為人,所以本文也就一直圍繞著“人的品質”這個關鍵問題演進、發展,盡管自然段落較多,但上述中心思想卻是脈絡清晰,貫徹始終的。
此文之所以膾炙人口,千載流傳而不衰,就是因為作者在文章裏浸透和傾注了豐沛的情感。由此,憤激之筆頻出,不平之鳴屢見,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傳統碑誌文的形式,形成了夾敘夾議、議論橫生、深沉蘊藉、誠摯委婉的特殊風格韻味。這一特點即便在最後一段銘文之處,也是非常明顯的。銘文自古用四言韻文連綴而成,大都用來概括前麵所述之事。可是韓愈卻有意識地隻寫了三句有韻角卻失體例的奇句單行,便就此擱筆。這難道僅僅是出於改革文體的考慮嗎?如果後人能夠理解到柳宗元對孱弱幼子的眷戀之心,那麼韓愈這三句銘辭,也就是對死者最恰如其分,也最能使死者安息的話了。
作為文體之一的墓誌銘自有其體例,例如前需追述墓主先代,後需交代身後安厝及子女情況,這都是為名人寫墓誌時不可省的筆墨。在寫此類文章時,能積極利用體例,又不完全受它的限製方為上策。此文先述子厚先世,重在表現其剛直的節操風骨。後寫裴行立、盧遵二人對子厚後事安排和家屬撫恤的盡心盡力,表現他們生死不變的友情,這些都可與墓主風概相映照,而使全文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沈德潛評語說:“噫鬱蒼涼,墓誌中千秋絕唱!”對此文概括得頗為到位。
征求韓愈的文章
[www.52ebook.com]
本站圖書如果需要密碼,一般為[www.52ebook.com],部分早期圖書為52ebook
韓愈、柳宗元的事跡~名句`~
1, 韓 愈(768~824)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
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誌。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禦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誌。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曆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讚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複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學兼詩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屢被貶。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為了整頓舊時秩序和振興儒道統而提供學習古文,又為了宣傳古道而寫作古文。他對古方創作的要求是,“必出入於仁義、“文從字順各識職”(《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師其意不師其辭”(《答劉正夫書》)。因忠於古文,其成果頗碩,《原毀》、《進學解》、《送李願歸盤穀序》、《送孟東野序》、《雜說》、《祭十二郎文》、《張中丞傳後敘》等都是優秀作品。在詩歌方麵,他推崇陳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或反映時事,或寫中下層文士的政治失意和個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亂》,《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山石》、《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古詩往往規模宏大,才氣縱橫,氣勢雄偉。為了矯正大曆詩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詩歌發展的新路。不過象《陸渾山火》、《南山》、《石鼓歌》、《月蝕》等,故意搜集險怪,過分散文化、議論化,有傷詩意。生平詳見《新唐書》卷一七六。
文學主張與創作
文創作理論上:
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麵,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讚、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曆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麵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隻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嶽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後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係年集釋》是另行係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調張籍》立意高妙,構思新奇,千百年來,有口皆頌。“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是千古不易的定論;“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是千古流傳的比喻。好詩,名句,相得益彰。
【原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卉崩豁,乾坤擺雷硠。
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
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撥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X。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答張十一功曹
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豔豔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一半加。
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複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衝人決起百餘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今日嶺猿兼越鳥,可憐同聽不知愁。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雜說四
【題解】
本文選自《韓昌黎集·雜說》,題一作《馬說》。本文題從通行古文選本。全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裏馬與伯樂的關係,揭示深刻社會問題。說乃一種文體。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隻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馬也!
師說
【題解】
本文見《昌黎先生集》。為作者贈李蟠之作。主旨在於闡明師道。“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感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複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調張籍
【題解】 ‘
《調張籍》立意高妙,構思新奇,千百年來,有口皆頌。“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是千古不易的定論;“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是千古流傳的比喻。好詩,名句,相得益彰。
唐宋八大家: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並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因我國明代選家茅坤輯錄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因之得名,並由於該選本的廣泛流傳而名聲遠播。
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西文學村柳家巷),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誌。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於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麵,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於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鬱,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雲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古文大致為五類。
【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讚》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曆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寓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山水遊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騷賦】:獨具特色。《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製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跡見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溪居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翁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韓愈散文的類別有哪些?
韓激的散文的內容包涵蓋了許多的方麵,舉凡政論,書啟,贈序,雜說,傳記,祭文,墓誌,寓言,遊記乃至傳奇小說,應有盡有。
主要的有以下幾類:
論說文:韓愈的論說文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重在宣揚道統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另一類重在反映現實,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鳴,而且不少篇章還有一種反流俗,反傳統的力量,並在行文中夾雜著強烈的感情傾向,因而值得重視。這類文章中《師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此外還有《爭臣論》《原毀》《諱辯》等。
雜文:韓愈的雜文與其論說文相比更為自由隨意一些,或長或短,或莊或諧,文隨事移,各當其用。如《進學解》《送窮文》《雜說》《獲麟解》《伯夷頌》等等。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雜說四》,也就是《馬說》。
序文:《送董邵南序》《送石處士序》《送李願歸盤穀序》都是言簡意賅,形式多樣的代表之作。
祭文:最為著名的就是《祭十二郎文》,曆來為人稱譽。
傳記:例如《張中丞傳後敘》,敘事雜以議論和抒情,而《毛穎傳》和《石鼎聯句詩序》則與當時流行的傳奇小說沒有什麼差別了。
碑誌:韓愈的碑誌仿佛是一組組形象生動的人物畫廊,曆來為人稱賞。例如《唐河中府法曹張君墓誌銘》《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國子助教河東君墓誌銘》
參考資料:《中國文學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