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浙江省的詩詞?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蹋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餘杭形勝
【唐】白居易
餘杭形勝四方無,州傍青山縣枕湖。
繞郭荷花三十裏,拂城鬆樹一千株。
夢兒亭古傳名謝,教妓樓新道姓蘇。
獨有使君年太老,風光不稱白髭須。
憶杭州梅花因敘舊遊寄蕭協律
【唐】白居易
三年閑悶在餘杭,曾為梅花醉幾場。
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裏麗如妝。
蹋隨遊騎心長惜,折贈佳人手亦香。
賞自初開直至落,歡因小飲便成狂。
薛劉相次埋新壟,沈謝雙飛出故鄉。
歌伴酒徒零散盡,唯殘頭白老蕭郎。
經杭州
【唐】顧非熊
郡郭繞江濆,人家近白雲。
晚濤臨檻看,夜櫓隔城聞。
浦轉山初盡,虹斜雨未分。
有誰知我意,心緒逐鷗群。
宿杭州虛白堂
【唐】李郢
秋月斜明虛白堂,寒蛩唧唧樹蒼蒼。
江風徹曉不得睡,二十五聲秋點長。
登杭州秦望山
【唐】馬湘
太乙初分何處尋,空留曆數變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萬裏山川換古今。
風動水光吞遠嶠,雨添嵐氣沒高林。
秦皇謾作驅山計,滄海茫茫轉更深。
杭州江亭留題登眺
【唐】項斯
處處日馳銷,憑軒夕似朝。
漁翁閑鼓棹,沙鳥戲迎潮。
樹間津亭密,城連塢寺遙。
因誰報隱者,向此得耕樵。
杭州祝濤頭二首
【唐】徐凝
不道沙堤盡,猶欺石棧頑。
寄言飛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錢塘郭,長驅白浪花。
吞吳休得也,輸卻五千家。
杭州觀潮
【唐】姚合
樓有章亭號,濤來自古今。勢連滄海闊,色比白雲深。
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浪高風更起,波急石難沈。
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坳如開玉穴,危似走瓊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連古道,洲漲踣叢林。
跳沫山皆濕,當江日半陰。天然與禹鑿,此理遣誰尋。
杭州開元寺牡丹
【唐】張祜
濃豔初開小藥欄,人人惆悵出長安。
風流卻是錢塘寺,不踏紅塵見牡丹。
題杭州孤山寺
【唐】張祜
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
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
題杭州靈隱寺
【唐】張祜
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裏郭中煙。後塔聳亭後,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好是呼猿久,西岩深響連。
題杭州天竺寺
【唐】張祜
西南山最勝,一界是諸天。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躡雲丹井畔,望月石橋邊。洞壑江聲遠,樓台海氣連。
塔明春嶺雪,鍾散暮鬆煙。何處去猶恨,更看峰頂蓮。
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張祜
萬古太陰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緣辟照,人愛為高明。
曆曆華星遠,霏霏薄暈縈。影流江不盡,輪曳穀無聲。
似鏡當樓曉,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檻循環看,長堤蹋陣行。殷勤未歸客,煙水夜來情。
登杭州城
【唐】鄭穀
漠漠江天外,登臨返照間......餘下全文>>
讚美浙江的詩詞文賦有哪些?
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貿亭西,水麵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歌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陽裏白沙堤。
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裏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黨。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玉泉寺觀前
[明] 王世貞
寺古碑殊不記年,清池媚景且留連。
金鱗慣愛初斜日,玉乳長涵太古天。
投餌聚時霞作片,避人深處月初弦。
還將吾樂同自樂,三複在生像上篇。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 蘇軾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湧金門見柳
[元] 貢性之
湧金門外柳如金,三日不來成綠陰。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平湖秋月
[宋] 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裏,一色湖光萬頃秋。
曲院風荷
[明] 王瀛
古來曲院枕蓮塘,風過猶疑醞釀香。
尊得淩波仙子醉,錦裳零落怯新涼。
雙峰插雲
[清] 陳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兩峰相對不相連。
晚來新雨湖中過,一片癡雲鎖二尖。
南屏晚鍾
[明] 萬達甫
玉屏青障暮煙飛,給殿鍾聲落翠微。
小徑殷殷驚鶴夢,山增歸去扣柴扉。
花港觀魚
[清] 許承祖
水上新紅漾碧虛,盧園景物盡邱墟。
就中隻覺遊魚樂,我亦忘機樂似魚。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煙光山色淡演錢,千尺浮圖兀倚空。
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
蘇堤春曉
[明] 楊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沙。
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
和友人招遊西湖
[明] 鍾禧
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
湖邊為問山多少?每個峰頭住一年。
寄杭州友人
[明]史鑒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疊春山接郡城。
記得扁舟載春酒,滿身花影聽啼鶯。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張
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
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
西湖柳枝詞
[清] 田庶
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
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
湖心亭
[清] 許承祖
百遍清遊未擬還,孤亭好在水雲間。
停闌四麵空明裏,一麵城頭三麵山。
飲龍井
[明] 孫一元
眼底閑雲亂不開,偶隨糜鹿人雲來。
平生於物元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長憶西湖,
盡日憑闌樓上望,
三三兩兩釣魚舟,
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裏,
白鳥成行忽驚起。
別來閑整釣魚竿,
思入水雲寒。
長憶孤山,
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麵向湖開,
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
閣上清聲簷下鐸。
別來塵土汙人衣,
空役夢魂飛。
長憶西山,
靈隱寺前三竺後,
冷泉亭上幾行遊,
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
長嘯一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闌看,
終是欠峰巒!
案:詞綜“西山”作“西湖”。
歐陽修的
采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
綠水逶迤
芳草長堤
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麵琉璃滑
不覺船移
......餘下全文>>
中國有幾大菜係
目前有四大菜係、八大菜係、十大菜係之說。
四大菜係分:有川菜、粵菜、蘇菜(淮揚菜)和魯菜。
八大菜係:
一、四川菜係,簡稱川菜。
特色:它以麻辣、魚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為主要特點。
代表菜品: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樟茶鴨子等。
二、廣東菜係,簡稱粵菜。
特色:它以選料廣泛,講究鮮、嫩、爽、滑、濃為主要特點。它主要由廣東菜、潮州菜和東江菜組成。
代表菜品:龍虎鬥、脆皮乳豬、咕嚕肉、大良炒鮮奶、潮州火筒燉鮑翅、蠔油牛柳、冬瓜盅、文昌雞等。
三、山東菜係,簡稱魯菜。
特色:選料精細、刀法細膩,注重實惠,花色多樣,善用蔥薑。
代表菜品:糖醋魚、鍋燒肘子、蔥爆羊肉、蔥扒海參、鍋塌豆腐、紅燒海螺、炸蠣黃等。
四、江蘇菜係,簡稱蘇菜。由淮陽菜、蘇州菜、南京菜等組成。
特色:製作精細,因材施藝、四季有別,濃而不膩,味感清鮮,講究造型。
代表菜品:烤方、淮揚獅子頭、叫花雞、火燒馬鞍橋、鬆鼠桂魚、鹽水鴨等。
五、浙江菜係,簡稱浙菜。由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風味發展而成。
特色:講究刀工、製作精細、變化較多、富有鄉土氣息。
代表菜品: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幹炸響鈴、油燜春筍、西湖蓴菜湯等。
六、福建菜係,簡稱閩菜。以福州和廈門菜為主要代表。
特色:製作細巧、色調美觀、調味清鮮
代表菜品:佛跳牆、太極明蝦、閩生果、燒生糟鴨、梅開二度、雪花雞等。
七、安徽菜係,簡稱徽菜。
特色:它以烹製山珍野味著稱,擅長燒、燉、蒸,而少爆炒。其烹飪芡大、油重、色濃、樸素實惠。
代表菜品:紅燒果子狸、火腿燉甲魚、雪冬燒山雞、符離集燒雞、蜂窩豆腐、無為熏鴨等。
八、湖南菜係,簡稱湘菜。
特色:以熏、蒸、幹炒為主,口味重於酸、辣, 辣味菜和煙熏臘肉是湘菜的獨特風味。
代表菜品:麻辣子雞、辣味合蒸、東安子雞、洞庭野鴨、霸王別姬、冰糖湘蓮、金錢魚等。中國十大菜係
1、 蘇菜,
即江蘇風味菜。江蘇菜的主要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致,口味適中,四季分明。在烹調技術上擅長燉燜、燴、窩、燒、炒、又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適應麵廣,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滑嫩爽脆。
春有刀鱭,夏有鰣,秋有肥鴨冬有蔬"。一年四季,水產禽蔬聯翩上市,為烹飪技術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江蘇菜曆史悠久,品種繁多。相傳,我國古代第一位廚祖彭鏗就出生於徐州城。"彭鏗斟雉帝何饗"名廚彭鏗"好和滋味"作野雞羹供食帝堯,堯很欣賞,封他建立大彭國,即今彭城徐州。春秋時齊國易牙相傳曾在徐州學藝。在古時江蘇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就比較發達,飲食文化也十分發達,烹飪技術水平也居各地的領先地位。
據《史記》、《吳越春秋》等史書記載,早在二千四百年前已有炙魚、蒸魚、魚片等不同的烹飪方法。用鴨子做菜,起源也較早,在一千四百年前,鴨子就是金陵民間愛好的佳肴,隨著社會經濟和曆史發展變化,製鴨技術日益提高。最著名的"金陵鹽水鴨",就職被人們譽為"清而旨,肥而不膩",成為鴨菜中的"上品"佳肴。明清時期江蘇菜又得到了較大發展,在全國越來越明顯。明代遷都北京,江蘇菜也胡之進入京都。清代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品嚐了江蘇地區"淞江鱸魚"、"鬆鼠桂魚"、"鬆鼠桂魚"等無數道美味佳肴,使江蘇菜聲譽大增。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列舉的少菜點,都是江蘇地區的美味佳肴。
江蘇菜是以南京、揚州、蘇州風味為主體,包括鎮江、淮安、無錫、太湖般菜和徐州菜的內。江蘇菜的主要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致,口味適中,四季分明。在烹調技術上擅長燉燜、燴、窩、燒、炒、又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適應麵廣,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滑嫩爽脆。江辦各地菜肴之間也各有不同特點,揚州、鎮江菜選料考究,刀工精細,清淡適口,製作的雞類和江鮮富有特色,名菜較多。南京菜過去以製鴨菜盛名,口味和醇,花色菜玲瓏細巧。蘇州菜和無錫菜口味趨甜、配色和諧,時令菜應時迭出,特別擅長製做河鮮、湖蟹、蔬菜尤有特長。江蘇名菜眾多,主要有"鎮江肴肉","揚州煮幹絲"、"文思豆腐","金陵鹽水鴨","霸王別姬","無錫肉骨頭","梁溪脆鱔","鬆鼠桂魚","母油船鴨","黃泥煨雞"等數百種。
2、川菜
素來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聲譽。川菜在烹調方法上,有炒、煎、幹燒、炸、熏、泡、燉、燜、燴、貼、爆等三十八種之多。在口味上特別講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長,以味的多、廣、厚著稱。曆來有"七味"、“八滋”之說。
據史書記載,川菜起源於古代的巴國和蜀國。自秦朝至三國時期,成都逐漸成為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較大發展。
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晉文學家左思所著《蜀都賦》中便有"金壘中坐,肴隔四陳、觴以清酊,鮮以紫鱗"的描述。唐宋時期,川菜更為膾炙人口。詩人陸遊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齏丙穴魚"的詩句讚美川菜。元、明、清建都北京後,隨著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廚師前往成都落戶,經營飲食業,因而川菜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的主要地方菜係。
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和香港地區都有川菜館,受到各國外賓的好評。
川菜在烹調方法上,有炒、煎、幹燒、炸、熏、泡、燉、燜、燴、貼、爆等三十八種之多。在口味上特別講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長,以味的多、廣、厚著稱。曆來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之說。其主要名菜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燈影牛肉","樟茶鴨子","毛肚火鍋","魚香肉絲"等三百多種。
3、 魯菜
是我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古齊魯為孔、孟故鄉,自古以來是我國文化發祥地之一。山東菜係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個地方清、鮮、脆、嫩著稱。
古齊魯為孔,孟故鄉,自古以來是我國文化發祥地之一。飲食文明較為發達,而且曆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烹飪技術就比較發達。當時被稱為中國古代廚聖的易牙,就是齊桓公的寵臣,他是以烹飪調味之妙而著稱於世。
《臨淄縣誌--人物誌》記載說:"易牙,善調五味,澠淄之水嚐而知之"可見,當時齊魯烹飪之盛勝於各地。在南北朝時,高陽太守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總結了山東等北方盛行於北方地區,尤其在北京,魯菜館眾多,長期以來已成為清代宮廷菜的發展與魯菜關係密切,直到如今北京菜以及仿膳菜中仍保持著魯菜的某些特色。
山東菜係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個地方清、鮮、脆、嫩著稱。膠東地方菜,以烹製各種海鮮菜馳名。它的烹調技術來自福山菜,烹調方法,擅長"爆、炸、扒、蒸",口味以鮮為主,偏重清淡。山東菜的主要名菜有"糖醋黃河鯉魚"、"德州扒雞"、"九轉大腸"、"奶湯蒲菜"、"油爆海螺"、"幹蒸加吉魚"等。
4、粵菜
曆來以選料廣博,菜肴新穎奇異而冠於全國,故有"食在廣州"之稱,名揚四海。粵菜的主要特點在烹調上以炒、燴、煎烤、局著稱,講究鮮、嫩、爽、滑、口味上以生,脆、鮮、淡為主。曾有"五滋"、“六味”之說。
據唐代《通曆》記載,廣州最早叫"楚庭"。秦始皇統一全國正式稱為廣州。由於它地處珠江三角洲,水上交通四通八達,所以很早便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代時,廣州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飲食文化也比較發達。
早在西漢《淮南子》中就有"粵人得蚺蛇以為上肴"的記載。南宋《嶺外代答》中也有粵人"深廣及溪峒人,不部鳥獸蟲蛇,無不食之。其間異味,有好有醜。山有鱉名,竹有鼠名鼬,戧鸛之足,獵而煮之,鱘魚之唇,活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這穢,悉炒而食品店之。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可見,在千年以前,廣東烹飪技術已有較高水平。南宋,少帝南遷,許多禦廚隨往廣州城。明清以後,隨著海運大開,對外開放,羊城商市繁榮,酒樓林立,廣州菜日益發展。
由於廣東是我國最早對外通商的呂岸之一,在長期與西文國家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中吸收了一些西菜烹調方法,加上外地灑菜館在廣州大批出現,促進了粵菜的形成和發展。加之廣東在處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可供食用的動物、植物品種繁多。廣東菜曆來以選料廣博,菜肴新穎奇異而冠於全國,故有"食在廣州"之稱,名揚四海。
粵菜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組成,此外還有海南地區風味。廣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慶、韶關、湛江等地名食在內地域最廣,用料廣泛,先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廣東菜的主要特點在烹調上以炒、燴、煎烤、局著稱,講究鮮、嫩、爽、滑、口味上以生,脆、鮮、淡為主。曾有"五滋"(香、鬆、臭、肥、濃),六味(酸、甜、苦、鹹、辣、鮮)之說。其主要名菜有"脆皮烤乳豬"、"龍虎鬥"、"太爺雞"、"東江鹽局雞"、"潮州燒鷹鵝"、"猴腦湯"等上百種。
5、湘菜,
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湘菜特別講究調味,尤重酸辣、鹹香、清香、濃鮮。夏天炎熱,其味重清淡、香鮮。冬天濕冷,味重熱辣、濃鮮。
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
據史書記載,湘菜的兩漢以前就有。到西漢時代,長沙已經是封建王朝政治,經濟和文化較集中的一個主要城市,特產豐富,經濟發達,烹飪技術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古墓中,發現了許多同烹飪技術相關的資料。其中有迄今最早的一批竹簡菜單,它記錄了103種名貴菜品和燉、燜、煨、燒、炒、溜、煎、熏、臘等九類的烹調方法。唐穴時期長沙又是文人薈萃之地。到明清時期,湘菜又有了新的發展,並列為我國八大菜係之一。
湘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組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它的特點:用料廣泛、製作精細、品種繁多;口味上注重香鮮、酸辣、軟嫩,在製作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同庭湖區的菜以烹製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多用燉、燒、臘的製作方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鹹辣香軟。湘西菜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醃肉,口味側重於鹹、香、酸、辣。由於湖南地處亞熱帶,氣候多變、春季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因此湘菜特別講究調味,尤重酸辣、鹹香、清香、濃鮮。夏天炎熱,其味重清淡、香鮮。冬天濕冷,味重熱辣、濃鮮。湖南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其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組庵魚翅"、"臘味合蒸"、"麵包全鴨"、"麻辣子雞"、"龜羊湯"、"吉首酸肉"、"五元神仙雞"、"冰糖湘蓮"等數百種。
浙菜,
簡稱浙菜,其地山青水秀,物產豐富佳肴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索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東部沿海漁場密布,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肴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浙菜體係,由杭州、寧波、紹興和溫州為代表的四個地方流派所組成。
杭州菜曆史悠久,自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後,商市繁榮,各地食店相繼進入臨安,菜館、食店眾多,而且效仿京師。據南宋《夢粱錄》記載,當時“杭城食店,多是效學京師人,開張亦禦廚體式,貴官家品件”。經營名菜有“百味羹”、“五味焙雞”、“米脯風鰻”、“酒蒸鰍魚”等近百種。明清年間,杭州又成為全國著名的風景區,遊覽杭州的帝王將相和文人騷客日益增多,飲食業更為發展,名菜名點大批湧現,杭州成為既有美麗的西湖,又有膾炙人口的名菜名點的著名城市。杭州菜製作精細,品種多樣,清鮮爽脆,淡雅典麗,是浙萊的主流。名菜如“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油燜春筍”、“排南”、“西湖藥菜湯”等,集中反映了“杭菜”的風味特點。
寧波菜鮮鹹合一,以蒸、烤、燉為主,以烹製海鮮見長,講究鮮嫩軟滑,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主要代表菜有“雪菜大湯黃魚”、“奉化搖蚶”、“寧式鱔絲”、“苔菜拖黃魚”等。
紹興菜,擅長烹製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湯濃味重,富有鄉村風味。代表名菜有:“紹蝦球”、“幹菜燜肉”、“清湯越雞”、“白鯗扣雞”等。
溫州古稱“甌”,地處浙南沿海,當地的語言、風俗和飲食方麵,都自成一體,別具一格,素以“東甌名鎮”著稱。匝菜則以海鮮人饌為主,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二輕一重”,即輕油、輕芡、重刀工。代表名菜有:“三絲敲魚”、“雙味蝤蛑”、“桔絡魚腦”、“蒜子魚皮”、“爆墨魚花”等。
浙菜基於以上四大流派,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概而言之有四:
一為選料刻求“細、特、鮮、嫩。”細,取用物料的精華部分,使菜品達到高雅上乘。特,選用特產,使菜品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鮮,料講鮮活,使菜品保持味道純真。嫩,時鮮為尚,使菜品食之清鮮爽脆;
二為烹調擅長炒、炸、燴、溜、蒸、燒、海鮮河鮮烹製獨到一麵,與北方烹法有顯著不同,浙江烹魚,大都過水,約有2/3是用水作傳熱體烹製的,突出魚的鮮嫩,保持本味。如著名的“西湖醋魚”,係活魚現殺,經沸水汆熟,軟溜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鮮美,眾口交讚;
三為注重清鮮脆嫩,保持主料的本色和真味,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和綠葉的菜為輔佐,同時十分講究以紹酒、蔥、薑、醋、糖調味,借以去腥、戒膩、吊鮮、起香;
四為形態精巧細膩,清秀雅麗。此風格可溯至南宋,《夢粱錄》曰:“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食器皿,清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許多菜肴,以風景名勝命名,造型優美。
7、 徽菜
又名皖菜。皖南徽菜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它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古徽州)。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而著稱。安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安徽是曆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早在三國時期,這裏的農業和手工業在全國經濟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在唐玄宗年間,經濟繁盛,徽籍商人已遍及南北各重要城市。宋朝建立後,國內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安徽商業更為繁榮。到明朝時徽商遍及全國各大城市。
據明史記述;當時"大商人中以徽商和晉商最為突出","富商之稱雄者,江南首推新安"。自唐代以後,曆代都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可見古代安徽商業之發達,商賈之眾多。隨著安徽商人出外經商,徽菜也普及各地,在江浙一帶及武漢、洛陽、廣州、山東、北京、陝西等地均有徽菜館,尤以上海最多,而且是最早進入上海的異地風味,其經營的"餛飩鴨"和"大血湯","煨海參"等安徽菜式曾風靡上海灘。
安徽菜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種地方風味所構成。皖南徽菜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它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古徽州)。後來,由於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祁紅"、"屯綠"等名茶和徽墨、歙硯等土特產品的集散中心,商業興起,飲食業發達,徽菜也隨之轉移到了屯溪,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而著稱。
據《徽州府誌》記載,早在南宋間,用皖南山區特產"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做菜已聞名各地。沿江菜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以後傳到合肥地區,它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其煙熏技術別具一格。沿淮菜,主要由蚌埠、宿縣、阜陽等地地方風味構成。
安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桂魚"、"無為熏鴨"、"符離集燒雞"、"問政筍"、"黃山燉鴿"等上百種。
8、閩菜
福建位於我國東南部,東臨大海,西北負山,氣候溫和,山珍野味,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福州菜清鮮,淡爽,偏於甜酸。尤其講究調湯,湯鮮、味美,湯菜品種多,具有傳統特色。
《福建通誌》早有"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哈匹富青齊"的記載。在一千多年前,這裏利用山珍海產烹製各種珍饈佳肴,膾炙人口,逐步形成了閩菜獨具一格的特點。
《閩產錄異》就記載了"梅魚以薑、蒜、冬菜、火腿燉之基紅糟、酸菜、雪裏蕻煮之皆美品","雪魚佐酒,鮮者,炸者、醃者、凍者俱可"等烹調方法。這些傳統烹調方法,一直沿傳至今。唐宋以來,隨著泉州、福州、廈門先後對外通商,商業發展,商賈雲集,京廣待地的烹飪技術相繼傳入,閩菜更加絢麗多彩,成為我國最有影響的魯、蘇、川、粵、閩、淅、湘、徽等八大菜係之一。
閩菜起源於福建閩候縣。它是由福州、泉州、廈門等地的地方菜發展而成。福州菜清鮮,淡爽,偏於甜酸。尤其講究調湯,湯鮮、味美,湯菜品種多,具有傳統特色。還有善用紅糟作配料製作的各式風味特色菜。閩南菜以講究作料,善用甜辣著稱。閩西菜則偏鹹辣,有鹹辣,有濃厚的山區風味特色。
從總體上說,閩菜以烹製山珍海味而著稱,其風味特點是清鮮、和醇、葷香、不膩,注重色美味鮮。烹調擅長於炒、溜、煎、煨、蒸炸等。口味則偏得於甜、酸、淡,特別講究湯的製作,其湯路之廣、種類之多,味道之妙,可謂一大特色,素有"一湯十變"之稱。其主要名菜有"醉糟雞"、"糟汁川海蚌"、"桔味加力魚"、"佛跳牆"、"炒西施舌"、"東壁龍珠"、"爆炒地猴"等數百種。
9、京菜
京菜乃源於宮廷禁苑的禦用菜。王族專享的佳肴, 自是氣派不凡,講究非常。特點是別具脆嫩香鮮。京菜大量運用各種植物根和蔬菜,如辣椒、蒜頭、薑、蔥和莞茜等。由於北京天氣寒冷,食物以能產生熱量保暖驅寒為主。特別擅長烹製羊肉、如著名的"全羊席"即是。同時,以豬肉為主料,采用白煮、燒、燎等方法烹製出來的菜肴,也獨創一格。
"北京菜"是由北京地方風味菜, 以牛羊肉為主的清真菜,以明清皇家傳出的宮廷菜,及做工精細、善烹海味的譚家菜,還有其它省市的菜肴組成。
山東菜對北京菜係的形成影響深遠,北京菜的基礎。山東風味的菜館在北京四處林立。山東的膠東派和濟南派在京相互融合交流,形成了以爆、炒、炸、火靠、溜、蒸、燒等為主要技法,口味濃厚之中又見清鮮脆嫩的北京風味,廣而影響齊魯、鬆遼、三晉、秦隴等北方風味的形成,在烹飪園地中一枝獨秀。
清真菜在北京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以牛羊為主要原料。如著名的"全羊席"用羊身上的各個部位,可烹製出百餘種菜肴,是北京菜的重要代表。另外"烤肉"、"涮羊肉"、"煨羊肉",曆史悠久,風味獨特,深受北京群眾喜愛。
宮廷菜在京菜中地位顯著,它選料珍貴,調味細膩,菜名曲雅,富於詩情畫意。現在的宮廷菜多是明清宮廷中傳出來的菜肴。著名菜品如:抓炒魚片、紅娘自配、脯雪黃魚等。
譚家菜是官府菜中的代表,講究原汁原味,鹹甜適中,不惜用料,火候足到,如選料精細的"黃燜魚翅"是譚家一等代表菜,居各魚翅菜之首。
綜上所述, 京菜由地方菜、清真菜、宮廷菜、官府菜等融合而成,口味濃厚清鱒,質感多樣,菜品繁多,四季分明,有完善、獨特的烹調技法,以爆、炒、溜、烤、涮、燜、蒸、氽、煮見長。形成京菜特色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為全國首府,特化天寶,人傑地靈。全國各風味菜技師多彙於此,菜肴原料天南地北,山珍海味、時令蔬菜應有盡有。而以北京"填鴨"製成的烤鴨,更是馳名中外,還有以此為原料而製成的"全鴨席"更是名傳遐邇,名品如"火燎鴨心"、"燴鴨四寶"、"北京鴨卷",常單菜應席。
10、滬菜
滬菜即上海菜,是我國的主要地方風味菜之一。
由於上海本地菜(包括蘇錫菜)與外地菜長期共存,相互影響,便在原本地菜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以上海和蘇錫風味為主體並兼有各地風味的上海風味菜體係。上海菜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首先講究選料新鮮。它選用四季時令蔬菜,魚是以江浙兩省產品為主,取活為上,一年四季都有活魚供客選擇,當場活殺烹製。
第二菜肴品種多,四季有別。
第三講究烹調方法並不斷加以改進。上海菜原來以燒、蒸、煨、窩、炒並重,逐漸轉為以燒、生煸、滑炒、蒸為主,其中以生煸、滑炒為最多特別善烹四季河鮮。
第四口味也有了很大變化。原來上海菜以濃湯、濃汗厚味為主,後來逐步變為鹵汁適中,有清淡素雅,也有濃油赤醬,講究鮮嫩、色調,鮮鹹適口。特別是夏秋季節的糟味菜肴,香味濃鬱,頗有特色。
如今,上海菜進一步具有選料新鮮、品質優良、刀工精細、製作考究、火候恰當、清淡素雅、鹹鮮適中、口味多樣、適應麵廣、風味獨特等優點。其主要名菜有“青魚下巴甩水”、“青魚禿肺”、“醃川紅燒圈子”、“生煸草頭”、“白斬雞”、“雞骨醬”、“糟缽頭”、“蝦子大烏參”、“鬆江鱸魚”、“楓涇丁蹄”等一二百種菜肴。
中國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係,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係”。
一個菜係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曆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