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禮讓成語故事
今天,我讀了叫《六尺巷的故事》這篇短文,我明白了“禮讓一寸,得禮一尺”的意思:隻要你謙讓了一寸,你的美德就多了一尺。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桐城人張英的家人在修葺房屋時與鄰居的糾紛,張英知後讓家人讓三尺地,後來鄰居也讓了三尺地,就有了“六尺巷”。當我讀到“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時,我非常感動,張英是多麼謙讓啊!如果張英當時不讓的話,那麼糾紛會持續,那麼中華人民的美德——謙讓又何在呢?而且,張英不讓,就沒有了著名的六尺巷了。是謙讓讓糾紛解開,是謙讓讓美德再現,是謙讓讓世界多了個舉世聞名的六尺巷。謙讓可以讓世界的糾紛和解。金埴說過:“讓得祥,爭得殃。”爭吵隻會讓人變得自私,而謙讓讓爭吵化解。
不隻是張英謙讓,我還讀過這麼一個故事:皇帝為大臣分羊,大臣爭吵不休,這時,有個宰相站了出來,拿走了最差的羊,於是,大家也紛紛拿走了羊。為什麼大家會如此爭論分羊?是因為大臣們不懂得謙讓。為什麼羊被分完了?因為宰相為大家做了榜樣,是因為宰相讓大家懂得了謙讓,是因為謙讓讓人們變得友善。如果有人更早提出謙讓,爭吵不就更早解決了嗎?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謙讓,我知道一個故事:甲騎摩托車撞了乙,甲道歉了,乙依舊發火,還一拳打了甲的眼睛,讓甲的一隻眼睛瞎了。最終乙賠償了甲的損失。如果乙謙讓了,就不會發生這麼大的事了。為什麼乙要打甲?為什麼乙非要發火?為什麼甲道歉了,乙不原諒他?是因為乙不謙讓,是乙的不謙讓讓他自己得到了報應,是乙的不謙讓讓甲成了“獨眼龍”。
“沒有寬宏大量的心腸,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這句話說明人有了謙讓的美德,就是個大家敬佩的英雄;反而,即使他再厲害,也得不到別人的讚揚。
謙虛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洗耳恭聽,不驕不躁,謙虛謹慎,功成不居,
禮賢下士,戒驕戒躁,自知之明,不矜不伐,
平易近人,拋磚引玉,聞過則喜,謹言慎行,
好問則裕,深藏若虛,謙恭下士,辭尊居卑,
不露圭角
我想問一個成語故事。。。說是以前有兩戶人家互相爭門前的道路。。。。。。然後什麼什麼的互相謙讓門前的
是不是六尺巷啊啊啊?
兩個關於古代人謙虛學藝的成語故事
程門立雪: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隻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閻立本千裏學畫:有一次,閻立本聽說在荊州的一座古廟裏有好些壁畫,這些壁畫是大畫家張僧繇畫的,
技巧非常高明。於是閻立本就決定到荊州去觀摩學習。
閻立本家住在長安,從長安到荊州,少說也有上千裏地。那時候,這麼遠的路程,走一
趟可不容易啊。可是閻立本為了把前人畫畫的技巧學到手,不怕路途遙遠,跋山涉水,
終於來到了荊州。
與敬有關的成語故事
主敬存誠: 指恪守誠敬。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
慎始敬終: 敬:慎。自始自終都謹慎。
肅然生敬: 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同“肅然起敬”。
謙虛敬慎: 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同“謙虛謹慎”。
輕財敬士: 指輕視錢財,重視士人。同“輕財重士”。
梁孟相敬: 原指東漢時期梁鴻與妻子孟光相互敬愛。後泛指夫婦相敬。
令人起敬: 使人產生敬意。
謙虛過度是不是成語故事
謙虛過度不是成語故事
虛偽,驕傲
【謙虛】:指虛心,不誇大自己的能力或價值;沒有虛誇或自負;不魯莽或不一意孤行。語出《詩·小雅·角弓》“莫肯下遺” 漢 鄭玄 箋:“今王不以善政啟小人之心,則無肯謙虛以禮相卑下,先人後己,用此居處,斂其驕慢之過者。”
謙虛,還指當一個人有信心地做出決定或采取行動之前,能夠主動向他人請教或征求意見的習慣。
虛懷若穀的成語故事
虛懷若穀
拚音: xū huái ruò gǔ
近義詞: 謙虛謹慎、大智若愚 反義詞: 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虛:謙虛;穀:山穀。胸懷象山穀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 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
謙虛禮讓成語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叫《六尺巷的故事》這篇短文,我明白了“禮讓一寸,得禮一尺”的意思:隻要你謙讓了一寸,你的美德就多了一尺。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桐城人張英的家人在修葺房屋時與鄰居的糾紛,張英知後讓家人讓三尺地,後來鄰居也讓了三尺地,就有了“六尺巷”。當我讀到“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時,我非常感動,張英是多麼謙讓啊!如果張英當時不讓的話,那麼糾紛會持續,那麼中華人民的美德——謙讓又何在呢?而且,張英不讓,就沒有了著名的六尺巷了。是謙讓讓糾紛解開,是謙讓讓美德再現,是謙讓讓世界多了個舉世聞名的六尺巷。謙讓可以讓世界的糾紛和解。金埴說過:“讓得祥,爭得殃。”爭吵隻會讓人變得自私,而謙讓讓爭吵化解。
不隻是張英謙讓,我還讀過這麼一個故事:皇帝為大臣分羊,大臣爭吵不休,這時,有個宰相站了出來,拿走了最差的羊,於是,大家也紛紛拿走了羊。為什麼大家會如此爭論分羊?是因為大臣們不懂得謙讓。為什麼羊被分完了?因為宰相為大家做了榜樣,是因為宰相讓大家懂得了謙讓,是因為謙讓讓人們變得友善。如果有人更早提出謙讓,爭吵不就更早解決了嗎?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謙讓,我知道一個故事:甲騎摩托車撞了乙,甲道歉了,乙依舊發火,還一拳打了甲的眼睛,讓甲的一隻眼睛瞎了。最終乙賠償了甲的損失。如果乙謙讓了,就不會發生這麼大的事了。為什麼乙要打甲?為什麼乙非要發火?為什麼甲道歉了,乙不原諒他?是因為乙不謙讓,是乙的不謙讓讓他自己得到了報應,是乙的不謙讓讓甲成了“獨眼龍”。
“沒有寬宏大量的心腸,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這句話說明人有了謙讓的美德,就是個大家敬佩的英雄;反而,即使他再厲害,也得不到別人的讚揚。
有用的成語故事
千裏送鵝毛
唐朝時候,地方官經常要向皇帝進貢禮物。有個邊遠地區的地方官,派一個叫緬伯高的人去進貢天鵝。
緬伯高在路上走了好多天,天鵝的羽毛都髒了。緬伯高來到沔陽湖,打開籠子,讓天鵝去洗洗澡。天鵝展開翅膀飛了,隻留下幾根羽毛。緬伯高急得在湖邊哭了一場。他冷靜下來想了想,撿了一根羽毛,帶到長安去。
緬伯高跟著各地的使臣,去朝拜皇帝。他看著使臣們一個個向皇帝獻上名貴的禮品。輪到緬伯高時,他奉上一根潔白的羽毛。
緬伯高唱道:“貢獻唐朝,山高路又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禮輕人意重,千裏送鵝毛。”
唐皇說他聰明,還賞給他禮物。成語“千裏送鵝毛”由此而來。
口蜜腹劍
唐玄宗時,李林甫是個有名的奸臣。他無德無才,卻是個拍馬溜須的老手。昏庸的皇上竟讓他當上了宰相。
中書侍郎嚴挺之性格耿直,對李林甫十分鄙薄。李林甫便在皇上麵前說嚴挺之的壞話。唐玄宗信以為真,當即把他貶斥到洛陽。
過了許久,唐玄宗又向李林甫提起嚴挺之。李林甫看出玄宗想提拔他,於是,他托人轉告嚴挺之,說皇上問起他的病。嚴挺之便上書皇上請求上京治病。玄宗得知挺之有病,從此打消重用他的念頭。
民間稱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形容嘴甜心毒,奸詐陰險,稱“口蜜腹劍”。
柳暗花明
陸遊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了軍器少監。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擠他,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終日賞花吟詩,不務正業,皇帝偏聽偏信,結果陸遊被棄。
陸遊懷著滿腔的憤怒,回到老家紹興閑居。一天,陸遊前往山西村拜訪友人,友人及左鄰右舍聽說陸遊來訪,都熱情地接待他,家家戶戶擺酒設宴相迎。那淳樸的民風使陸遊十分感動,他詩興大發,寫下詩篇《遊山西村》。詩中有這樣兩句: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句既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對未來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後用來比喻環境的突然轉變;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在錯綜複雜的情況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內助之賢
晏嬰是戰國時齊景公的宰相,軀體不甚高大,據雲長不滿六尺(相當現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幹,名聞諸侯,有一天晏嬰出門,坐看車子,由他的禦者(馬車夫)駕車。那位禦者的妻子很賢淑,當禦者駕看車子,經過自己家的門口時,他的妻子在門縫裏偷看,看見她丈夫揮看馬鞭,現出洋洋得意的樣子。
當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時,她就責他道:"晏嬰身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的宰相,而且名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態度,還是很謙虛,一點也沒有自滿的意思;你身長八尺,外表比他雄偉得多,隻做了他的駕車人,還洋洋得意,顯得很睛傲的樣子,所以你不會發達,隻能做些低賤的職務,我實在替你覺得難為情啊!"
禦者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後,態度逐漸轉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嬰看見禦者突然謙和起來,覺得很奇怪,問他的原因;禦者就把妻子所說的一番話老老實實地告訴晏嬰。晏嬰為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是一個值得提拔的人,於是推薦他當了大夫的官。
由這內助之賢的故事,後人把它引伸拙來,恭維人家有賢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對妻子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麵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就稱他有內助之賢。
弄巧成拙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托,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隻剩下著色最後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他去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隻剩下著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著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已經畫好了。”
孫知微走後,弟子們圍住畫,反複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說:“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麼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雲環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嘩眾取寵,隻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麼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童子神態很傳神,隻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眾弟子說:“沒發現少什麼呀。”
童仁益說:“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於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著色吧。”
童仁益說著,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豔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說:“這是誰幹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的花瓶,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說著,把畫撕了個粉碎。
眾弟子看著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嘔心瀝血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誌過,隻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隻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餘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後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巧取豪奪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得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就往水裏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鬆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將摹本還給別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直至過了好些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裏麵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於他模仿古畫的技藝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可是他用那種模仿假本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為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引申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用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占也。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誌》)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麼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個和尚,號國澤,對佛學有高深的造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過一處地方,看見一個婦人在河邊汲水,那位婦人的肚子很大,已經懷孕了。圓澤指著婦人對李源善說:"這個婦人懷孕已經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兒子,可是我一直避著,現在看見她,沒有辦法再避了。三天之後,這位婦人已經生產,到那個時候請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嬰孩對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這一笑作為憑證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時我們再相會罷。"他們分別後,就在這一天夜裹圓潭果然死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一個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圓澤的話,到那位婦人家裏去探看,嬰兒果然對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剛到寺門口,就看到一個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舊情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現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別的緣份。或朋友閑在一種偶然的機會裏或特殊的環境中相識,成為知己,又能夠幫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來稱譽。
桃李滿天下
這句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采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裏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歎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麼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
“桃李滿天下”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一個人到處都有學生。桃樹和李樹,比喻所培植的優秀人才。
天涯海角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兩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一個嗣子(韓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隻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但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隻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隻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麵。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投鼠忌器
三國初期,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皇叔劉備一起去打獵。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漢獻帝齊頭並進。漢南帝見不遠處有隻兔子,就叫劉備射,說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劉備連忙彎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獻帝連誇好箭法。南帝又看見一隻大鹿,連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過南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將士們見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為是獻帝射的,都高呼“萬歲”,曹操得意地站到獻帝前接受歡呼。關雲長實在看不下去,要拍馬刀砍曹操,劉備忙暗示他不可輕舉妄動。事後,關雲長問劉備為什麼不讓殺曹操,他說:“投鼠忌器,他身邊還有獻帝呢。”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東西砸老鼠又怕砸壞老鼠附近的用具。現常用來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進行。
亡羊補牢
戰國時,楚襄王是個昏庸的國君。秦國時時覬覦楚國土地,妄圖占為己有。楚襄王卻不聞不問,成天吃喝玩樂。
大夫莊辛直言進諫,勸他多加提防。楚襄王非但不聽,還訓斥莊辛是“老胡塗”。莊辛無可奈何,隻好離開到了趙國。
不久秦國果然發兵強占了楚國許多城鎮。這時,楚襄王才省悟莊辛當初的話是對的。他立刻把莊辛請回國。 他虛心請教莊辛:“現在這種局麵怎麼辦?”莊辛道:“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亡:丟失。牢:關牲囗的圈。“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差錯,設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望洋興歎
成語“望洋興歎”出自莊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說:秋天的大水按著時令到了,無數支流的水都灌進了黃河。河麵十分寬闊,水霧蒸騰,不論是河的兩岸,還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簡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還是馬。這時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來,認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順著水勢向東前行,到了北海,朝東一看,隻見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到這時,河伯才開始改變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態,仰起頭來對著北海神無限感歎地說:“俗話說:‘有的人懂得了一點道理,便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批評我這種人的啊。我曾經聽人說過,孔子的見聞學識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以前我不信這話,現在我見到了你的廣闊無邊,才知道這話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這裏來,那就糟了。我將永遠被道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所恥笑了。”
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一敗塗地
秦末時,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秦。農民領袖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這時劉邦也在芒、錫兩山聚眾造反。劉邦聲勢大,威望高,兵力日益壯大。當地沛縣縣令得知後十分擔憂。他尋思隻有攏絡劉邦,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勢。
於是,他派人去請劉邦。劉邦當即帶來大隊人馬,嚇得縣令馬上關閉城門。城裏百姓聽說劉邦來了,便合謀殺了縣令。他們出城迎接劉邦,並擁戴他當沛縣縣令。劉邦自謙道:“置將不善,則不敗塗地。”
置將不善:選擇將領不妥。一敗塗地:一朝破敗則喪失殆盡。形容失敗慘重,稱“一敗塗地”。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裏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誌,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誌,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誌、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裏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一飯千金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誌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侯,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勤勞的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隨從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徹地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樂於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誌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於友愛、同情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千金” 的。
一毛不拔
古代有個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嗇。由於他整天盤剝窮人,累得病倒了,差一點昏死過去。三天後,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見屋裏擠滿了送終的親友,想要表示什麼。他的大侄說:“六叔,是不是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麵?”他搖搖頭。二侄問:“是不是有筆銀子放在哪裏,不曾交代?”還是他妻子明白,看見兩根燈芯同時燃點,就挑掉一根。這時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氣。突然,快斷氣的六叔流著淚,湊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說話。他說:
“我死後,可把我留下的兩張便紙分給前來吊孝的親戚。”
“我死後,別用棺材來盛我,挖個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後,不要請和尚念經,我在黃泉下自己會念經的。”
“我死後,把我的皮剝下來,賣給皮匠;把我的毛拔下來賣給做刷子的人,一根別丟了……”
“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丟失,形容極端自私。
一錢不值
灌夫,字仲孺,西漢時代人。他性情剛直,講究信義,說出的話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員,而對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貧賤,他越敬重。因此,當時很多有才能而無地位的人都喜歡接近他。
灌夫喜歡喝酒,並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結婚,他喝了不少酒。一會兒,他走到田汾的麵前敬酒,田汾說:“我不能喝滿杯。”灌夫見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語帶諷刺地說:“你雖是一個貴人,但也應喝完我敬的這杯酒。”田汾還是沒有幹杯。灌夫討了一頓沒趣,就走到臨汝侯灌賢麵前敬酒。這時,灌賢正對程不識(曾任邊境太守,後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說話,沒有對他表示出歡迎的樣子。灌夫心裏本來有氣,看見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罵灌賢說:“我一向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在這裏你竟和他學婦人們的樣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後,人們對於別人有輕視鄙棄的意思,而要說這人一無長處,或是一無是處,就說“一錢不值”或“不值一錢”,亦即是毫無價值之意。
譬如那些對自己人傲慢無禮,對外人卻卑恭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實際不堪一用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稱它“一錢不值”。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西漢時期,有一個著名將領叫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隻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麼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一試,就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於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
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劉安是漢朝的淮南王。傳說他很少幹正經事,隻愛尋求仙丹靈藥。他逢人便說:“有了仙丹就可以長生不老!”他派人進山訪仙,果然,他從仙翁手裏得到了一張仙方。他把自己關進暗房裏,煉起仙丹來。八卦爐裏煉出10顆圓滾滾的仙丹,他一口氣吞下5顆。沒等吞下另幾顆,他已飄飄悠悠飛上天去!剩下的仙丹,讓門外的雞犬搶著吃了。空中一陣雞鳴狗叫,原來它們也上天成仙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對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的生動諷喻。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生了一次曆史上著名的戰役,叫“赤壁之戰”。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並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衝向曹營,發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隻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麼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築了一個土台,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衝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一篇關於,人隻有真才實學才能更加謙虛。材料作文
在我《成語故事》這本書中,有一篇名為“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敘述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因為喜歡聽吹竽手合奏而使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得以蒙混過關的故事。齊緡王繼位後,他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隻好逃之夭夭。我第一次讀它時,就被那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情節所吸引住了。這個故事不但有趣,也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學習上,不能不懂裝懂,隻有虛心好學,才能取得好成績。
《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好像就是我的真實寫照。記得有一次期末考試前,老師讓我們多讀、多練、多寫、多背,而我卻把老師的話忘在腦後。剛讀了一會兒就厭煩起來,把書一丟,玩得忘乎所以。老師讓我們齊聲背誦時,我裝模作樣,蒙混過關。結果,考試背寫丟了好幾分,至今使我還十分懊悔。
記得還有一次,媽媽讓我練字,與往常一樣,剛剛寫了幾個字就不耐煩了,趁媽媽不注意,我偷偷取樂,而媽媽一回頭,我便慌忙持著筆,假裝刻苦學習,媽媽見了,居然一麵摸著我的頭一麵微笑著誇獎我刻苦勤奮。我心裏暗自高興。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我混過了一關又一關,而字寫得一落千丈,我後悔莫及!
我經反複閱讀,結合自身體會,我情不自禁地提筆寫了一篇《濫竽充數續寫》。開頭是這樣寫的:“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失敗後,決心重新做人。他來到藝術大學,努力學習吹竽本領,終於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吹竽手,重新為齊緡王獨奏國……”我經反複閱讀,結合自身體會,我情不自禁地提筆寫了一篇《濫竽充數續寫》。開頭是這樣寫的:“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失敗後,決心重新做人。他來到藝術大學,努力學習吹竽本領,終於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吹竽手,重新為齊緡王獨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