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
古詩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教師讓學生輕鬆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和實施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呢?下麵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 . 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新課標規定:“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誦讀古典詩詞,得到的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積澱,更是心靈與詩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說過:“古人做文章時,感情充沛,情感勃發,故形之於作品。當時由情思而聲音、而文字,今天的讀者要了解當時的作品,也隻有遵循原來的軌道,逆溯上去。作者當時之感寄托在聲音,今天憑借吟哦背誦,同聲相應來使感情再現。”由此可見,人們對文章的理解是以誦讀為基本前提的,而且誦讀最有價值的古詩文也是一種回歸傳統直覺式的語文教學。所以,我認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應遵循多“讀”的原則。例如誦讀《牧童》一詩時,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後,我再引導我描繪詩意,學生一邊想象一邊概括描繪的是哪一個句子?
師: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看見了嗎??
生:看見了。...!
師:什麼樣子??
生:“草鋪橫野六七裏”。
師: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學生搶著應聲回答)。
師: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
生:“歸來飽飯黃昏後”。
師:吃了飯牧童做什麼?
生:“不脫蓑衣臥月明”。
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為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麵麵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隻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並不反對個別學有餘力的學生對某些古詩文作一些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這就是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原則。
二.循序漸進的原則
必需考慮不同級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教學。采用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和品味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麵真..感受,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有些學生沒有見過“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爐”的意思,因此,在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時,老師就需要解釋字詞,並把全句大意口述出來。難點之處解決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後再讓學生去自讀三、四句,並用彙報的方式去檢查自讀自悟的效果,必要時再加以點撥。這是一種半“扶”半“放”、先“扶”後“放”的方式。。我們在前邊講到要淡化詩歌教學中的講解與分析,這並等於說就一點不講,適度的“講”還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老師的幫扶,也就不可能有學生有效的誦讀,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後“放”,就是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使我們的教學,能夠取得更好成效。。
三. 創設情景的原則
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後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係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並很快進入詩境。又如我教《牧童》這首詩,它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通過學生的誦讀、領悟,師生交流後,我讓學生發揮想象,把詩歌描繪的景象描畫出來,還設計了問題:如果你是牧童,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為學生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鬆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學習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的作用在於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另外要給與學生必要的提示與指導。比如要告訴學生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等。比如,我在講授《泊船瓜洲》一課時,就組織了一場討論,題目是:聯係課前收集的質料說說王安石寫下這首詩時的心情,這與他當時的境遇有什麼關係。學生非常踴躍,自主學習,學生進行討論……
五、 科學評價、激勵為主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背誦詩文的數量雖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量要少些。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課程標準中還提出了誦讀詩文時音調、節奏、情感方麵的要求,對於這個問題,教師也要靈活掌握其標準。一部分語感好的同學,讀得就好些,語感差一點的同學,讀得就不會那麼好。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並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發其誦讀詩文的興趣
總之,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他們愛詩、讀詩,在古詩詞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飛心靈。
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
(1)應闡明學習行為的主體;
(2)要用行為動詞和動賓結構短語表達教學目標;
(3)要說明達到該目標的條件;
(4)對於和目標相關的行為狀況要有一定的判別標準。
注意事項
1:正確定位目標對象 教學目標分析與設計的對象是學習者,因此教學目標闡述的是學習者學習的結果,是指他們在教師與同伴的幫助下,利用資源和工具學會了什麼,而不是指教師應該做什麼,或者通過該課教給學生什麼。 默認行為主語是“學生”
2:目標的編寫應盡可能明確、具體 p應力求具體、明確、可以觀察和測量 。
3:教學/學習目標的描述要可評價,便於教師和學生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了解是否已達到目標,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學習的策略
古詩文教學的主問題設置應遵循什麼原則
1.整體性原則 一是指評價時要把被評教師作為一個有機體來看待,二是指教師評價內容的整體性,三是指教師隊伍整體。評價要麵向包括學校領導在內的全體教師,人人都是被評價者;全體教師參與評價,都是評價主體;對教師評價信息的收集要真實、準...
如何處理古詩詞教學與語文整體教學的關係
一 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二 循序漸進的原則三 整體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則四 情感教育與情景感悟相結合的原則五 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的原則六 科學評價、激勵為主的原則
有關忙碌的詩句
1:鴕鳥的幸福,隻是一堆沙子。
2:未來的全部秘密都隱藏在日常生活裏。
3:勞動教學裏還能培養這樣一些寶貴的個性品質,如學會集體工作、熱愛勞動、克服困難的堅毅精神等。
4:該優秀員工勤懇務實,善於學習,對本職工作兢兢業業,注重個人成長;工作成績進步大,業績發展迅速,或有效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從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較強,能很快適應新的崗位,在新的業務區域可以立即開展工作;能隨時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態,不斷反思自己,注重個人成長;能在業餘時間精專業務知識,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認真勤奮,吃苦耐勞,進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樣作用。
5:誌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複海不能限也;誌之所向,無堅不摧。
6:失敗的唯一原因是專注被打破了。
7: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探求無窮的真理吧。
8: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
9: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隻為找一份工作。
10:護士必須要有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
11: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樹。
12:幹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鬆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還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緩一緩,漫步人生!
13:攀登山頂的腳力,生於“欲窮千裏目”的壯心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意誌。
14:一個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從而看得更高、更遠,做事也更有效率,這要求人學會自覺地學習和積極的思考,隻要能力提高,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加強,人一定能夠在人群中居於優勢地位。
15:有悟性。善於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抱著虛心學習的心態,堅信“善於學習的人是無法打敗的”!與時俱進,善於吸取別人先進的工作方法和好的個人品行。有比較好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不怕困難在工作做到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完成各項工作,配合性高,聽從上級領導安排;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力求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敢於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承擔責任,並從中吸取教訓。覆水不能再收,但是我卻可以引以為誡,避免自己再犯同樣的錯誤。
16:該同誌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參加學校的政治學習,認真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學習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遵紀守法,自覺遵守學校的勞動紀律,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關心國家大事,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尊重領導,團結同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師德修養。
17:俗語曰:不怕事難,就怕手懶。古語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為君聊賦古今詞,隻望努力從今始;待君勤勉努力時,功成名就心願至。
18:大家都離開了,去向他方!我們都舍去了好多!
19:我隻有在工作得很久而還不停歇的時候,才覺得自己的精神輕快,也覺得自己找到了活著的理由。
20:人生是一個永不停息的工廠,那裏沒有懶人的位置。工作吧!創造吧!
形容工作忙碌的詩句 60句形容工作忙碌的詩句 60句
21: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隻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
22:我最想和大家探討和分享的,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不僅可以用到學習上,還可以用到生活中,用到工作中,用到你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中去,而且,你將終身受益。很多同學的成績不好,或者是也許成績不錯,但是沒有學習的欲望,厭學。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態度的問題,那我最想要告訴大家的不是怎樣學習,而是我想通過我懇切的文字,讓大家把一......餘下全文>>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的學習心得或思考
通過學習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課程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
。下麵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係統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係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製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於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要為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隻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係統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律。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麵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又為我們提出了嶄新而豐富的總目標。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於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最大限度地作用於人。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課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象,還能呈現音頻、動畫、視頻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發展的構想得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教師通過製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美術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容製成課件。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美術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到計算機上轉化為數字信息。
二、利用網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九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複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築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係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通過網上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於培養學生的互助品格,
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www.unjs.com])。 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使美術課堂知識在網絡中延伸、拓展。在講授《麵具》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搜索,小組討論交流,知道了麵具的曆史、種類、製作方法,欣賞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美麵具,網絡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麵具藝術,使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新課標中對美術價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原則。綜合性即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係結合,同時也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係起來的美術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擴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如結合語文詩歌單元的學習,在電腦中用美術的手法表達詩句意象,製作解讀詩歌意境的詩配畫嚐試,如用Painter、Photoshop製作“竹鎖橋邊賣酒家”等,有些作品還被語文老師所采納用於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Powerpoint製作校園風景的幻燈片;利用平麵設計軟件製作化學實驗圖解、模型,物理物體受力分析示意圖等等,把各科學習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愉快的多途徑的學習,幫助學生活躍思維,開拓大腦,增加學習興趣,交叉鞏固了學科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課堂教學讓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學化難為易,化複雜抽象為直觀形象。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包括視覺、聽覺、觸角等多樣化的外部剌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在有限的時間裏,加大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通過投影屏幕,豐富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加強了記憶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豐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術運用於美術教學的同時,仍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師生在網絡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發展,對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運用現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現代信息環境下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師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2. 辯證的信息技術教育價值觀和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3.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信息技術整合能力係統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綜合教學目標的能力;分析把握學習者特征及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重點、難點以及各內容之間相互關聯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和發展需求,論證信息技術的潛能和不足,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並確定信息技術應用方式的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合理處理和應用教學資源的能力。4.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術管理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學習最優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評價能力。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發展能力:教師應能利用結合校本的“整合”實踐中,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和反思以及係統科學的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並利用信息技術及有關資源促進持續的專業能力發展和終身學習。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並與其他學科整合已是現代化教學方式之一,它亦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想有機結合並且深入發展下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多種必要的條件。我們教育者必須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讓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