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的感受和收獲
這部家書展示的是一位父親與兒子的親情,亦是一位大師在傾心雕琢一件藝術精品,塑造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一次,傅聰在練習彈琴時,卻奏出自己的曲調,傅雷在樓上聽到了,立即悄悄地走下來,用空白五線譜把曲調記錄下來,並定名為《春天》。在傅聰孤身海外的數年裏,是傅雷綿綿不斷地給其寫信,指導、鼓勵與鞭策傅聰戰勝艱難險阻、在藝術的海洋中盡情地遨遊。在困境中,傅雷開導兒子:“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傅雷先生對古今中外繪畫、音樂等方麵的知識在這部家書中汩汩地流淌,潤澤的不僅僅是他的孩子,而且是萬千讀者。我時常邊讀邊用卡片摘錄其中精華片段,以備細細體味。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自己做了母親,也真切體會了“心疼”一詞的滋味,自以為母愛熾熱,讀《傅雷家書》而知不足。與一些有“責任心”的家長一樣,對待孩子不是溺愛,就是期望值過高或急於求成,我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孩子時常心與心地交流。
天高任鳥飛,讀《傅雷家書》懂得了對孩子既要定位高遠,又要量力而行,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我們首先根據孩子的特點明確發展目標,讓其學習繪畫,並在其後的十六年讀書過程中,盡最大可能報考專業排頭的學校,接受名師指導。平時不輕易增加孩子課外作業負擔,經常帶女兒外出寫生、參觀,開拓視野,並向孩子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提高其文學素養。如今女兒已大學畢業,並在高校從事教育工作,但仍告誡她學無止境,任重道遠。
《傅雷家書》連同當年摘錄卡片一直放在我的案頭,每每翻閱仍有新的啟迪。人是為社會之人,當以服務社會為己任。傅雷以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為己任,這種走出“小我”的心境值得永遠效法。
傅雷家書-家書名言
〈一〉真的,巴爾紮克說得好:有些罪過隻能補贖,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預料到。一切隻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誌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讚成的!…………隻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隻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四〉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五〉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隻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六〉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七〉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八〉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泰,工作反而會順利。
求3篇傅雷家書的心得體會啊.~
1:
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曆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麵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麵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曆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複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曆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2: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嗬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隻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係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克製著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肴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恒,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隻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麵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麵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盡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 父愛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麵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製教材,給孩子製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誌。
除了感慨傅雷在創作上甚豐的翻譯作品,驕人的成績,還為他是這樣一個集藝術與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那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那樣溫暖每個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曆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隻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克製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麵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彙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麵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隻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幹。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欲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麵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著,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製物質。
隨處讀來,有反複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著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隻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著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隨書還附錄了兒子傅聰,傅敏給父親的信,看來這些信並非一去不複返,並有幸被我們讀者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比起其餘誡子書更增添幾分民主平等。不幸的是這樣幸福一家被時代過早的拆散,作為一名教育者,一位家長,我力推這本書,或許你從中可以領略的更多,不妨親自拜讀。
3:
老師力薦《傅雷家書》,誰都說它是關於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虛傳.傅雷,傅聰雖身隔萬裏,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傅雷家書》用詞十分樸素,平平的語言何以使人讀出這麼多東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都時時感受著父輩的愛,也付出自己的愛,對傅雷的家書自然有同感. 同學***是開夜車一口氣讀完《傅雷家書》的.第二天,生性好動的他第一次認真地與我交談.從他仍陶醉在書中的神態可以看出,他是深有同感的.難怪,他的父親也不在上海,也許那位父親不會像翻譯家傅雷般寫下洋洋家書,但他必定會不斷地把愛送到兒子身邊.傅雷那來自遠方的父愛與此多麼相似. 我的經曆有一段與傅聰更為相似.我的抽屜裏也珍藏著幾封家書,不同的是那是我兒時寫給出差在外的爸爸的.打開信紙,你會看到剛入小學的我圖文並茂的書信. 在這些家書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沒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師表揚一句,我也在信中寫明六要素,生怕缺什麼似的.製作爸爸送給我的模型的過程,更是”無微不至”,隻差沒把所用工具的價格寫上了.而某天早晨我掉下一顆牙,不僅詳細敘述,還畫出”退伍者”的”個人照”及嘴裏”殘餘部隊”的”集體照”,自己看了都樂個不停.這些小事成為感情交流的載體,我哪能少寫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家書不會再有;***與父親團聚後,不必遠隔千裏;《傅雷家書》不知何時會再次光顧我的書桌,但兩代人間的感情永遠那麼深厚,永遠是享用不盡的財富.
掩卷後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研究。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傅雷家書》全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父子之間的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讀完《傅雷家書》有什麼感受和收獲?
這部家書展示的是一位父親與兒子的親情,亦是一位大師在傾心雕琢一件藝術精品,塑造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一次,傅聰在練習彈琴時,卻奏出自己的曲調,傅雷在樓上聽到了,立即悄悄地走下來,用空白五線譜把曲調記錄下來,並定名為《春天》。在傅聰孤身海外的數年裏,是傅雷綿綿不斷地給其寫信,指導、鼓勵與鞭策傅聰戰勝艱難險阻、在藝術的海洋中盡情地遨遊。在困境中,傅雷開導兒子:“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傅雷先生對古今中外繪畫、音樂等方麵的知識在這部家書中汩汩地流淌,潤澤的不僅僅是他的孩子,而且是萬千讀者。我時常邊讀邊用卡片摘錄其中精華片段,以備細細體味。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自己做了母親,也真切體會了“心疼”一詞的滋味,自以為母愛熾熱,讀《傅雷家書》而知不足。與一些有“責任心”的家長一樣,對待孩子不是溺愛,就是期望值過高或急於求成,我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孩子時常心與心地交流。
天高任鳥飛,讀《傅雷家書》懂得了對孩子既要定位高遠,又要量力而行,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我們首先根據孩子的特點明確發展目標,讓其學習繪畫,並在其後的十六年讀書過程中,盡最大可能報考專業排頭的學校,接受名師指導。平時不輕易增加孩子課外作業負擔,經常帶女兒外出寫生、參觀,開拓視野,並向孩子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提高其文學素養。如今女兒已大學畢業,並在高校從事教育工作,但仍告誡她學無止境,任重道遠。
《傅雷家書》連同當年摘錄卡片一直放在我的案頭,每每翻閱仍有新的啟迪。人是為社會之人,當以服務社會為己任。傅雷以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為己任,這種走出“小我”的心境值得永遠效法。
傅雷家書-家書名言
〈一〉真的,巴爾紮克說得好:有些罪過隻能補贖,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預料到。一切隻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誌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讚成的!…………隻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隻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四〉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五〉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隻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六〉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七〉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八〉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泰,工作反而會順利。
1960年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曆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曆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麵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麵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曆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複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曆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摘抄和心得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鍾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麵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麵的語句,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簷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嗬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這裏麵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讚賞。並且在後麵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拚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麵,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隻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誌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麵,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誌——實踐的意誌。”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麵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輕鬆、快樂。
四、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克製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麵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裏。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於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隻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紮克說得好:有些罪過隻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裏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傅雷是個了不起的父親。
在疼愛孩子的同時,始終把道德、藝術放在第一位。
傅雷跟孩子的平等交流,平等討論是現在很多家長所缺乏的。
傅雷信中對孩子提的學習建議、方法,很值得學生們學習。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啊!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
《傅雷家書》主要內容和摘抄感受~
內容簡介:
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本書為《傅雷家書》的最新版本。 由於版權期限原因,該書目前已經轉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負責編選家書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來一直負責編選家書的傅雷次子傅敏。
原三聯版《傅雷家書》的編排是以日期為準,然而不少書信很長,往往是數日陸續寫就;現在書信的編排以郵寄日期為準。這樣,選編了家信二百通:父親信一百六十一通,母親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別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餘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學金聖華教授翻譯。
與原三聯版《傅雷家書》比較,除了調整和改正誤植之處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傅雷信十一通,朱梅馥信二十三通。補充內容的信六十五通:傅雷信五十六通,朱梅馥信九通。並以殘存的六通傅聰家信為前言,樓適夷先生文章為代跋。
相關文章、評論和節選:
真實的《傅雷家書》
思想的星光 傅雷 傅雷家書 這兩個鏈接是網上可以看到的《傅雷家書》以前版本的電子板或節選之中的一些,我們並沒有仔細核對過網頁上連載的所有內容,放在這裏僅供參考。
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麵‘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麵,在生活細節方麵,在藝術修養方麵,在演奏姿態方麵。”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這部書不是學術著作,書中也沒有故事,但它卻吸引了那麼多的讀者。因為它是一本教育人怎樣做人的書,講的是人話,每句話都是老百姓、普通人可以看得懂的。裏麵有濃濃的人情味,對子女嚴格的要求,對祖國的深情。
《傅雷家書》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一本三聯書店從未炒作過的書,發行量卻是如此之高。這是因為它是傅雷的家書,含金量高。沒有修飾,沒有裝飾,沒有矯情,像一股清泉,滋潤一代
又一代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心得100字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麵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曆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複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曆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的讀書心得···· 100字左右~~~~~~~~~~~~~~~新手。。。拜托.........
—讀《傅雷家書》有感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嗬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隻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係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克製著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肴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恒,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隻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麵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麵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盡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500字
1[傅雷家書讀後感500字]傅雷家書讀後感500字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輕易,傅雷家書讀後感500字。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出色,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隻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麵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麼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慨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隻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愉快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聞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假如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聰明的光線,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隻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曆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隻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麵,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製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隻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希望能幫到你
傅雷家書1965―1966年的內容概要和心得體會(兩篇)
百度一搜一大片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傅雷家書的感受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