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炯寫韶山的詩詞
清朝舉人戴炯筆下的韶山之境
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境之奇者亦出乎耳目之外。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複,泉潔以長,茂林修竹,雲氣往來,中可煙火百家,田疇沃壤。循流而下,至鐵陂,兩山相峙若門然。毛氏聚族於此,傳十數世,風俗醇厚,儲蓄殷饒,古傳桃源莫過焉。若使在中原貴遊之地,其不入道子之畫、柳州之記乎?此境之奇者出乎耳目之外也。
六國時,有毛先生遂者,值趙平原君好客重士,而卒略先生。想其交遊淡泊,容貌質樸,無以動人者。及其數言定縱使趙重於九鼎,然後服毛先生之奇絕非門下數千人所及。此豈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乎?
餘嚐謂,唯奇人雅愛奇境,唯奇境實產奇人。毛先生自歸趙後,不知複遊楚而衍子孫於楚否?何韶山一區有似乎脫穎者為之卜築也?夫山水秀絕,必生奇才。韶山雖不在中州往來之地,賦客騷人所不到,必將有秉山川之秀,追蹤古先生其人者,為國之華,為邦之望,使人與地俱傳。(150年之後**誕生)則雖不在耳目之中,而巳非常見及矣。
餘先君避亂韶山,為外祖瑞芝公之婿。瑞芝公乏嗣,止誕餘母,與外祖母俞夫人教以婦職,慈嚴交盡,餘兄弟讀書粗就,實有賴焉。餘不及見瑞芝公,餘母毛夫人常為炯道瑞芝公及旦卿公之賢,皆有一言九鼎之風,惜其丁亂世而以山林老。毛氏自二公外不乏魁梧奇傑之士,而家乘闕然,無所征考。今舅氏修葺家譜,屬餘為序,餘去韶山百裏,又以宦遊走京師,未暇登山臨水,細領其趣,而譜牒所載亦未能親,序其事獨望有人焉。覽古慨然,家修廷獻,思有裨於國家,垂名於青史,則韶山雖幽,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深,非獨毛氏之光,推原所自,抑亦予之光也已。
關於“韶山”的詩句有哪些?
1、韶山秀拔江清寫,氣象還能出搢紳。——宋·王安石《貴州虞部使君訪及道舊竊有感惻因成小詩》
釋義:韶山清秀挺拔,江水傾瀉而下,氣象萬千,還出現過大官。
2、懸知北海經旬別,須滯韶山半日程。——宋·李之儀《若禔告行再寄二詩》
釋義:預想到在北海分別了十日,又在韶山滯留了半天的路程。
3、暗穀路窮平野闊,回巒石斷亂泉多。——宋·李複《分按洛西諸邑登山出永寧西望晚宿韶山寺》
釋義:山穀陰暗路途平坦山野開闊,山嶺回旋石頭多斷開,泉水比較多。
4、漸有人家鬆桂叢,韶州山水勝南雄。——宋·楊萬裏《過鄭步》
釋義:漸漸地在鬆桂林中看到了人家,韶州的山水超過了南方的任何一座雄偉額山峰。
5、茅屋一區山四圍,門前蕷圃帶茭池。——宋·蕭澥《韶口山家》
釋義:茅草屋周圍都是山,門前長滿了草本植物。
6、白雲不到中峰頂,滿目煙蘿景象殊。——宋·釋義青《第十三韶山是非頌》
釋義:白雲還不到中間山峰的頂端,滿眼都是植物呈現出迥異的景象。
7、最好韶山境,煙籠翠色輕。——宋·釋心月《頌古二十一首》
釋義:最好的地方是韶山的地域,煙籠罩著青色的山峰。
8、水流山峙多清氣,鍾出高人自拔萃。——明·劉珝《大韶山水圖》
釋義:水從山中流出,呈現出清秀的樣子,山中出現了很多出類拔萃的人物。
9、韶州西去是衡山,楚客舟從嶺左還。——明·陳獻章《寄鄧俊圭》
釋義:從韶州向西是衡山,楚國人駕著小船用山嶺的左邊回來了。
10、韶州山石奇,英州山石秀。——清·查慎行《雙石》
釋義:韶州山中的石頭是奇峻的,英州山中的石頭是清秀的。
有關於“韶山”的詩句有哪些?
**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
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
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誌, 礌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煙。
到韶山詩詞全文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詩詞》。
注釋
〔到韶山〕韶山在湖南省湘潭縣,是作者的故鄉。一九二七年一月,**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曾回到韶山。三個月以後,**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後五月二十一日湖南軍閥許克祥在長沙襲擊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等革命團體,屠殺革命群眾,這就是馬日事變(舊時用韻目代日期,馬日即二十一日)。當時韶山成立了農民自衛軍,拿著槍和梭標,準備配合其他農民武裝力量進攻長沙。後來反動軍隊大舉進攻韶山,農民自衛軍在英勇抵抗後失敗。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重返韶山,離一九二七年一月已經三十二年多。這首詩便是對於三十二年來的鬥爭和勝利的概括。
〔別夢依稀咒逝川〕參看《水調歌頭·遊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注。久別重歸,又喚起了已依稀如夢的鬥爭和失敗的回憶。
〔戟(jǐ己)〕古代的一種刺殺武器。
〔黑手高懸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霸主,指**。本句和頷聯出句,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鬥爭。
〔菽〕豆類的總稱。
七律·到韶山的詩意
離別後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儲流逝,
我的故鄉啊與你一別已過了三十二年。
紅旗漫卷吹動農民的武裝,
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皮鞭。
因為太多的壯誌才會有犧牲,
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換一副新顏。
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
盡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
七律到韶山的詩意。
離別後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
我的故鄉啊與你一別已過了三十二年。
紅旗漫卷吹動農民的武裝,
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皮鞭。
因為太多的壯誌才會有犧牲,
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換一副新顏。
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
盡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
七律到韶山的詩意?
這首詩充分展示了豐富的,特別是豪放雄渾的思想情感,真切反映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階段的動人風貌。**詩詞對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都有很成功的運用。 **具有很高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長於推陳出新,古為今用。
他善於大膽運用傳統題材寫出新的詩意,善於靈活運用典故、神話和寓言,善於創造性地點化前人的詩句和歌謠,善於批判地繼承傳統詩詞的表現形式。他能根據作品的內容選擇最恰當的詩體詞調,對詩詞格律運用自如;有時嚴格按古代韻書規定押韻,有時為更好地表現內容,並不拘泥
他描繪的有著這類景象的意境,以畫麵而言,往往廣袤無垠、高大深邃;以情思而言,往往淳厚精警,氣勢磅礴。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建軍、統一戰線等許多方麵的波瀾壯闊的鬥爭,及其優良的傳統和作風;**本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所體驗出的人生哲理,在這些意境中得到形象化的體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對偶。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出韶山時寫的詩
**同誌在年輕時給一位朋友寫信是這樣說的:真正的立誌是要掌握真理,然後去實現真理,要認清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客觀規律,然後按客觀規律去推動社會的前進。認清真理,堅持真理,去實現真理,這才叫真正的立誌,叫做立大誌。
1910年**的父親毛順生再三思索,要**去做生意(即經商),而他卻立誌走出韶山衝繼續求學。在他的執意堅持下,最終還是走上了求學之路。**在離家赴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
用什麼詩句讚美韶山
萬古風流言道盡,韶山隻動一欖枝
《到韶山》詩詞全文是什麼?
*
《七律·到韶山》
**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七律·到韶山》是現代詩人**所做的一首七律。
《七律·到韶山》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曆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高遠的思想境界。
詞語注解:
⑴別夢:指離別之後,不能忘懷,家鄉與故人常出現在夢中。張泌《寄人》詩:“別夢依稀到謝家。”依稀:仿佛、隱約,不很分明。咒:詛咒、痛恨,這裏隻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陰。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⑵故園:故鄉,指韶山。
⑶紅旗:革命的旗幟,象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農奴:本指封建時代隸屬於農奴主、沒有人身自由的農業勞動者,此處借指舊中國受奴役的貧苦農民。戟:古代的一種刺殺武器。
⑷黑手:指封建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及其代表國民黨右派等黑暗勢力的魔掌,喻反動派。高懸:高高舉起。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裝,即**反動武裝。
⑸為有:因為有。多:增強激勵。敢教:能令、能使。
⑹日月換新天:謂半封建半殖民地韻舊中國變為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⑺喜看:高興地看到。菽:豆類的總稱。千重浪:一層層波浪,喻指隨風起伏的大片莊稼。
⑻英雄:此指新中國的農民。下夕煙:從黃昏時的炊煙和暮靄中歸來。[2]
白話譯文:
離別後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我的故鄉啊與你一別已過了三十二年。紅旗漫卷吹動農民的武裝,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皮鞭。
因為太多的壯誌才會有犧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換一副新顏。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盡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3]
創作背景:
韶山,一名韶山衝,在湖南湘潭西北90裏,是**的故鄉。1925年1月,**從上海回到故鄉,建立中國共產黨韶山支部,後有組織人民協會。1927年1月間,**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又一度回到韶山。這次回到故鄉,忙了三天三夜,向群眾作了講演,組織了幾次農民運動工作座談會,聽取了黨支部的彙報。他特別指出要建立農民革命武裝,隨時準備粉碎反革命破壞農民運動的陰謀。這之後,韶山一帶的農民運動更加深入發展了。三個月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接著湖南反動軍閥也於5月11日在長沙突然襲擊總工會、農民協會等革命組織,逮捕屠殺革命黨人,這就是血腥的“馬日事變”。這個事變激起了廣大工農群眾的憤怒,各地立即組成革命武裝。當時韶山也成立了農民自衛軍湘寧邊區司令部,集中一千多人的隊伍,三百多支槍,準備配合友軍奪取長沙。由於陳獨秀**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這個革命計劃沒有成功。農民武裝力量反而被反動派各個擊破。後來反對派的軍隊分三路進攻韶山,農民自衛軍英勇抵抗,終因眾寡懸殊,失敗了。接著是反動派的殘酷鎮壓,許多農民都壯烈犧牲了。
從此,經過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終於在建國後的第十年,**才得於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鄉,一別32年,故鄉的麵貌全變了。撫今追昔、感而賦詩。**在這次返鄉,一共住了兩天,與故鄉父老歡聚暢談,使人民非常激動歡樂,這兩天成了韶山真正的節日。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寫成的。盡管1959年,年輕的共和國由於國際國內的天災人禍,正陷入困境,**此時憂心忡忡,但作為浪漫詩人,他在故鄉、在曆史中尋找到了一種精神力量。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都能夠不怕犧牲、前仆後繼地去戰勝一切敵人,現在暫時的困難又有什麼可怕呢!這給詩人以莫大的安慰,使詩人內心充滿了激情。在這種心情下創作的這首詩,也飽含了這種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