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習文言文的看法
【學習文言文的意義】:
(1)學好文言文,有利於了解和學習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言文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他把我國五千年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來。我們隻要稍稍回顧一下,從《尚書》一直到清代文學,就可以感受到這些文言典籍裏蘊藏著多麼豐厚的中國文化,包含著多少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弘揚傳統文化是時代的需要,我們沒有理由拋棄數千年的文化積澱。而作為高中文言文教學,理所當然地要承擔起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使命。高中時期學習文言文,將為他們以後進一步認識了解並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並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產生深遠影響。
(2)學好文言文,有利於豐富精神世界,熏陶語感。
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等先賢,以文言構築的詩文,是輝煌燦爛的“精神燈塔”,照徹千萬年,沐浴古今人。他們的靈魂,用文言走過的漫漫的精神曆程,我們今人再通過文言,讓學生去循跡走過,對學生的精神就是一次次曆練。不斷地走過、不斷地曆練,就是民族的精神積澱、精神記憶與精神傳承!同樣也是語感的形成。作家李霽野上世紀四十年代說:“讀過一點詩詞的人,黃鸝、燕、鳩、杜鵑等鳥所引起的情緒,也自然和未曾讀過詩的人完全不一樣。我們經過詩文的眼睛來看萬象,經過詩人的耳朵來聽萬籟,仿佛是增加了一種感官,而不曾讀詩的人,卻仿佛是瞎了眼睛,聾了耳朵,他們的生活經驗自然也就貧乏得多了。”這裏的詩詞指的是古典詩詞,如此量化積累,就是語感的形成,也是精神氣質的形成。這些恐怕是單純學習白話詩文所不可替代的。
(3)學習文言文,有利於促進道德回歸。
道德作為調整人類行為的規範,既是人類自身發展的手段,又是人類發展的目的,它對社會具有積極的規範、教育、導向作用。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文言流傳下來很多有價值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因此,文言文擁有無法估量的教育潛能,其中包含著一個古老民族的精魂。在當前重新樹立個人責任與美德的過程中,文言文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與功能。我們當代學生所普遍缺少的很多有關修身、治家、睦親、就業、交際等道理在古代經典名著中都有發人深思的論述。例如,《中庸》裏對人與人交往中所講究的“誠”有這樣的論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可以與天地參矣。”再如道德操守,古人對這方麵的強調提高到了及至,甚至把道德看得比生命還寶貴。用孔子的話講就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誌也”,“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這些道德觀念固然帶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但隻要我們用曆史的眼光、辨證的方法,合理地去發掘利用,它就一定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短期效應看,有助於提高學生對一人一事的思想認識;從長期效應看,有助於加強其個人道德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有助於塑造理想人格。
(4)學好文言文,有利於提高寫作水平。
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壇閃耀著一群璀璨的巨星,他們是魯迅、胡適、梁實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語堂、張愛玲等等,他們光華四射,文采灼灼。他們靈動地駕馭白話,築起白話漢語的華彩篇章。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文壇卻頓失光彩,再沒有湧現出一個靈動地駕馭白話的“大師群體”,堪稱“白話大師”的隻有寥寥幾位。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中小學階段截斷了係統的文言文教育的血脈。這使得在20世紀下半葉成為文壇主流的人們,沒有接受過係統的、深入的文言教育,使他們難以達到文言所表現出來的簡潔、幹淨、純粹、典雅、形象、傳神的境界。因此,在少年時期誦讀相當數量的一流文言文,有利於提高白話文的寫作水平。2001年高考南京13中學學生蔣昕捷寫出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明證。文章作者以熟諳的三國故事,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立意深邃,且通篇采用純熟的古白話,明白曉暢,文才飛揚,老到的語言功夫受到閱卷老師的一致讚賞。事後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蔣昕捷告訴記者,這要歸功於平時喜歡誦讀古典名著。“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與文言失去了聯係的人,必然由於古漢語底蘊不足而使文章變得冗長、直白。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瑰寶,**主席曾說過,對於古代文化要采取“古為今用”的態度。我們學習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繼承古代的文化遺產。因此,我們不但要學習文言文,而且還要學好文言文,才能繼承古代的文化遺產,真正做到“古為今用”。
學習古詩的感受或感想
古詩文的培訓讓我們受到了這種傳統文化的熏陶,讓我們這群新時代的學生浸潤在濃濃的民族精神之中。我們從優秀古典詩文中攝取著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潤心靈,培養起對真、善、美的熱愛,領悟人生的真諦。還能拓展我們的知識麵,培養對文學的興趣愛好,打下紮實的文學功底,陶冶我們的情操和審美情趣。比如從屈原的《天問》中,我們能體驗上下求索與質疑的精神;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西出陽關無故人”中品嚐永恒的孤獨感;從“天生我材工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中領略大丈夫的萬丈豪情;從“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去接近人類的奉獻精神;從“悠然見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對自然的憧憬與和諧。可以說,詩歌是人類某種寶貴的情緒、情感在瞬間的靈光閃現。人們讀詩,正是通過對瞬間的把握,以補充自己情感經驗的不足,或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體驗到某種人生情緒的極致。
詩,是隨感而發的, 唐前的詩人就是這樣,比如說陶淵明。且那古典詩經,雖然說也有祭祀時故意歌頌的詩,但是總體還是古代勞動人民因生活感受而寫的居多。詩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會有詩歌。詩是童心的專利,對世對事對人沒有好奇心,沒有強烈的關懷,沒有一片赤誠,就不會有真正的詩歌。所以寫詩,都是為了喚起一種美好的情感,
學習古詩後的感想和收獲
學習後,我感受到祖國文化的瑰寶十分耐人尋味,讓我懂得了文人墨客的愛國情懷!
學習文言文的感想300字
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並學習文言文。由於年代久遠,對於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一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幼女”“黃香溫席”的故事。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麼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讀《後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鬥,辱也。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淩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讀《左傳》,讀《中庸》,讀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通過學習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曆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都來自於文言文。三山五嶽,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麵對古人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理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
古為今用,繼承發展。中醫是起源於形成於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即使在**期間,中醫仍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黨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文言文一直是中醫考試的必考科目。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僅對於醫學方麵,文言文中就包含著怎樣豐富的智慧啊!
中華民族是個曆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曆史都凝結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無限豐富的凝結著古人智慧的材料。當然,學習這些經典文章將對我們修養內涵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身為中華兒女,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身為中學生,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又可以增加我們談吐的魅力,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六年級學習古詩詞感悟
在中華幾千年的燦爛文明中,古代詩詞在文學領域可謂獨樹一幟,享譽全球。
在我看來,古代詩詞意境深遠,至情至性,讓我由衷喜愛。
古代的詩詞作品言簡意賅,用詞很講究,有時一個字,一個詞就能生動形象地把意思表達地淋漓盡致,作者的萬千情懷也躍然紙上,很多名句也因此流傳千古。
宋祁在《木蘭花》中寫道: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就將枝頭紅杏爭春和作者在賞春時的喜悅心情表露無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用“獨”和“望”這兩個字就表達了自己離別的愁緒及相思的苦悶。“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一個“輕”字道出了李白重登仕途的喜悅心情。“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的“清秋”節裏,臨別時是如此的傷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中的“怯”字寫出了作者回鄉時又驚又喜又激動的複雜心情。
在古詩詞中,也不乏很多修辭手法,這令作品錦上添花,讀起來也是膾炙人口。
一、對偶
對偶又叫對仗,就是古人所說的對對子,這種修辭手法沿用至今。古詩詞中很多,比如: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無言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對偶的修辭手法最經典的要算絕句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要算這首絕句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二·、擬人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偷”和“借”字用得生動傳神,賦予了白海棠靈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潛”字寫出了春雨的靈性,知時節而來,滋潤萬物。“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東坡先生看來也是惜花之人,一個“睡”字以花喻人一語雙關,真可謂是情景交融。
三、比喻
“潭麵無光鏡未磨。”這裏將平靜的水麵比作未磨的鏡子。“白銀盤裏一青螺。”平靜的湖麵像銀盤,湖中的小島似青螺。
還有一種倒喻,顧名思義就是倒過來比喻,比如寫楊貴妃的衣服像豔麗的雲彩,麵容像花一樣嬌媚而作“雲想衣裳花想容”,“江流不盡是儂愁。”我的愁緒似滔滔不盡的江水。
在古詩詞中,很多時候都會在句末押韻,讀起來是朗朗上口。像五言七言律詩會在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押韻(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像王維的《相思》和《鳥鳴澗》,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李白的《關山月》,很多很多,這裏不再一一贅述。
學習古詩詞,對孩子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提高他的個素養,多讀詩能陶冶情操
學習文言文有感 作文
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並學習文言文,高中學生文言文學習心得體會。由於年代久遠,對於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一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幼女”“黃香溫席”的故事。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麼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讀《後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鬥,辱也。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淩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讀《左傳》,讀《中庸》,讀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學習文言文的感悟和收獲1000字作文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文言文太特麼難啦 有沒有什麼鳥用
學習文言文的感受和經曆作文600字
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並學習文言文。由於年代久遠,對於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一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幼女”“黃香溫席”的故事。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麼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讀《後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鬥,辱也。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淩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讀《左傳》,讀《中庸》,讀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通過學習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曆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都來自於文言文。三山五嶽,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麵對古人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理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
古為今用,繼承發展。中醫是起源於形成於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即使在**期間,中醫仍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黨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文言文一直是中醫考試的必考科目。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僅對於醫學方麵,文言文中就包含著怎樣豐富的智慧啊!
中華民族是個曆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曆史都凝結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無限豐富的凝結著古人智慧的材料。當然,學習這些經典文章將對我們修養內涵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身為中華兒女,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身為中學生,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又可以增加我們談吐的魅力,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為什麼要學習古詩。有什麼用
學習古詩文是培養傳統國學文化,讓我們我們了解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而中國的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
20世紀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由於商品文化大潮的猛烈衝擊,人們的精神生活正日趨貧乏和蒼白,人們的人文精神正逐漸淡化。隻圖感官刺激,不重審美悟道;隻會搜尋信息,不求探索真理;隻知急功近利,無意理想道義,――似乎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社會病。
人總是要有精神的。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不應是這樣浮躁、粗俗、蒼白的。而要使現代人的精神生活由病態走向健康,閱讀優秀的古典詩文,就是一劑頗具功效營養豐富的精神良藥。
優秀的古典詩文,是我們國之瑰寶。它是古代文化精英們對宇宙自然的獨特觀照。是他們對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是他們情感生活的豐富體驗,是他們思想智慧的結晶。它具有永恒的思想、情感和藝術的魅力,令我們常讀常新,時時引起我們的共鳴。
在古詩文的世界裏,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誇父逐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昂揚精神和堅定意誌。這裏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自由個性。這裏有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高風亮節,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境界。這裏還有九死不悔上下求索的執著追求,有感時傷懷、悲天憫人的深沉憂患,這裏有“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浩然正氣,這裏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崇高人格。
優秀的古典詩文,不僅充分地顯示出古代文化精英們無與倫比的藝術創造力,更滲透著濃鬱的人文意識,它體現著中國的文化傳統,它是傳統中國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
要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的人文精神,我們理所當然地要學習古詩文。怎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呢?
首先,要大量積累。這就要求我們廣泛閱讀背誦大量的名篇名句,了解常見的文化常識和文學典故,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點,培養良好的文言語感。這是古詩文學習的第一層麵,旨在堅實基礎,豐厚素養。
其次,學會審美。這就要求我們或從章法修辭的角度,去賞識其高超的表達技巧;或通過誦讀,去品嚐其語言的精妙,或通過對情感基調的把握,去領略其情致意趣,或通過對主旨的提煉,去尋繹哲思理趣。當然,還有意象的玩味,意境的感悟,風格的體會……這是古詩文學習的第二個層麵,旨在審美,怡情,修心,悟道。
再次,注重探究。這就要求我們既要以意逆誌,通過作品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要知人論世,對作者的思想和創作狀況,對作品的寫作背景、寫作目的有所了解;甚而至於,對作品在當時的現實意義,對其在流傳過程中的影響,對其在文學史、文化史的地位和價值,也可作一些理性的探究。以古為鑒,可以探尋文學文化發展的規律。這是古詩文學習的第三個層麵,旨在探究求真,增長見識。
第四,學以致用。我們必須清楚,我們學習古詩文,不是要用四書五經來武裝我們的頭腦,不是要開口之乎閉口者也;無論是道家的小國寡民,還是儒家的大同世界,都不再是我們的理想。我們不是複古主義者,我們是現代人,理應有我們自己的現代追求。
古詩文固然是我們的國粹,但由於時代的局限,其中難免封建的糟粕,一些曆來被認為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也不再那麼光輝照人,有的甚至已滯礙著新的精神、文化的發展。諸如專製思想、等級觀念、宗法迷信,以及官本位思想、奴性意識、人治傳統,都應是我們批判揚棄的對象。因此,我們在學習古典詩文時,不但要學習其優美的文辭,欣賞其高超的技巧,感悟其精妙的理趣,領略其深刻的思想,更要保持一份清醒,要有一種反思文化傳統的意識......餘下全文>>
三字經>三字經>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