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月信"是什麼意思
*
月信即月經。按月而至,如潮有信,故稱。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偶見》:“[老]咳,俺去不得。俺真是個信女,把 水月觀音 倒做了。[小旦]怎麼說?[老]月信來了。”《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 晁住
老婆……覺得下麵似溺尿一般,摸一把在那月下看一看,原來是月信到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既由精合,必成於月信落紅以後,何也?”
2.在網絡用語中月信也有每月來信刊的意思。
信在古代叫什麼
簡稱書信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由於書寫材料演變等原因,書信又有許多別名、美稱,下麵略舉數端。
尺牘——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於,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係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於隻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再如,宋時蜀地善製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劄:劄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劄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劄”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古文中的信是什麼意思
基本釋義
[ xìn ]
1.誠實,不欺騙:~用。~守。~物。~貨。~誓旦旦。
2.不懷疑,認為可靠:~任。~托。~心。~念。
3.崇奉:~仰。~徒。
4.消息:~息。杳無音~。
5.函件:~件。~箋。~鴿。~訪。
6.隨便,放任:~手(隨手)。~步(隨意走動,散步)。~筆。~意。
7.同“芯2”。
8.姓。
[ shēn ]
1.古同“伸”,舒展開。
2.古同“伸”,表白。
詳細釋義
信
〈形〉
(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同本義
信,誠也。——《說文》
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
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莊公十年》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
真實,不虛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誌·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動〉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猶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笑而不信。——宋· 蘇軾《石鍾山記》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采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
守信用
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
小信未孚。——《左傳·莊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
信義著於四海。——晉· 陳壽《三國誌·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
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住宿兩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
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
“信”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信
“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互守信用,借以調整統治階級之間、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信”作為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漢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信近於義,言可複也。”《左傳.宣公二年》:“麂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古代的信是什麼意思
1,誠實 2,崇奉3,消息4,函件
書信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怎麼由來的
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劄,信指使人。泛稱書劄為書信是後來的事。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左傳》記載:“叔向使詒子產書。”著名的書信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在現代漢語中“書”仍保留了“書信”的意思,如“家書”等。現將古代書信的別稱介紹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 漢書??蘇武傳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 飲馬長城窟行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八行書:舊時信件每頁八行,故稱為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劄:劄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劄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劄”一詞。
古文中的信是什麼意思
形容詞
(1) (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2) 同本義 信,誠也。——《說文》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莊公十年》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 (4) 真實,不虛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誌·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5)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編輯本段動詞
(1) 相信;信任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猶信。——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笑而不信。——宋·蘇軾《石鍾山記》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采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 小信未孚。——《左傳·莊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 信義著於四海。——晉·陳壽《三國誌·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虜帥失信。——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4) 住宿兩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 (5) 證實;應驗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曉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聊齋誌異》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陸遊《蝶戀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編輯本段名詞
(1) 信約;盟約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 (2) 符契;憑證 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 (3) 又如:信籠(內盛物品後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書。——《資治通鑒》越絕糧,使素忠為信,告糶於吳。——《越絕書》 司空鄭衝馳遣信就阮籍求文。——《世說新語·文學》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訊”。音訊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凶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信息) (8)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 函使報信。——清·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 (10) 姓
編輯本段副詞
(1) 放任;隨便 要不拿出綱紀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醒世姻緣傳》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唚。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著(任著;任憑);信手拈來;信步 (3) 果真,的確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史記·華佗傳》 煙濤微茫信難求。——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信知生難惡。——唐·杜甫《兵車行》信造化之尤物。——宋·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
古代皇宮女子的信期是什麼意思?
婦產科名詞。見《葉氏女科證治》卷一。指經期、月經期、行經期。也叫小日子,或者癸水。
古代皇宮中,凡是皇帝的各色妃嬪的信期,都會有專門記錄,以此推算受孕懷孕日期以及是否有其他問題等等。
延伸
女子的月經期大約是2~5天。一般行經的規律是第一天經血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後逐漸減少,直到經血幹淨為止。是因為第一天子宮內膜脫落剛剛開始,第二三天子宮內膜脫落增多,出血量也增多了,子宮受到刺激,加強收縮,把大量經血排出的緣故。有的人經血幹淨了以後,過一兩天又來了一點,俗稱“經血回頭”,這也不是病,而是正常現象。但是,有的女子經期長達10~20天,月經淋漓不盡;有的經期極短,隻是“一晃”即過。這兩種現象都是不正常的。
“信”字在古漢語中的意思『要古漢語詞典裏的』
古代文言實詞信的意思
言語真實。
講信用。
相信。
通“伸”,伸展。
信物。
送信的人。
音訊,消息。又書信(後起意義)
副詞,實在確實;隨意隨便(後起意義)
來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四版。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在古代"月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