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色誤人的成語
垂涎欲滴、重色輕友、食色性也、英雄難過美人關、愛江山更愛美人
形容賭博誤人的成語
【吃喝嫖賭】:嫖:狎妓;賭:賭博。指男人不務正業。
【鬥雞走馬】:鬥雞賽馬。古代的賭博遊戲。
【喝雉呼盧】:喝、呼:呼喊;雉、盧:古時摴蒱骰子擲出的兩種彩。形容賭徒賭興正酣時的樣子。也指賭博。
【呼盧喝雉】:呼、喝:喊叫;盧、雉:古時賭具上的兩種顏色。泛指賭博。
【呼幺喝六】:幺、六:骰子的點了。擲骰子時的喊聲。泛指賭博。也形容吆喝。
【狂嫖濫賭】:指沉溺於嫖妓賭博。
【牧豬奴戲】:對賭博的鄙稱。
【盤龍之癖】:指愛好賭博的惡習。
【十轉九空】:十次去九次空著手回來。形容賭博經常輸錢。
【穩吃三注】: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吆五喝六】:擲骰子時的喊聲(五、六是骰子的點子),泛指賭博時的喧嘩聲。
【臧穀兩亡】:臧、穀:兩個人名。臧和穀一起放羊,一個去讀書,一個去賭博,結果都丟了羊。形容做事馬虎大意,不專心。
【走馬鬥雞】:走:跑。騎馬奔跑,逗雞爭鬥。指沉溺於賭博、打獵的遊樂之中,遊手好閑,不務正業。
形容人失誤的成語
1、失之毫厘,謬以千裏[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造句:不注重細節,往往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2、馬失前蹄 [ mǎ shī qián tí ]
一個貶義的成語,比喻偶然發生差錯而受挫。
造句:偶爾出現失誤很正常,不要因此馬失前蹄。
3、聚鐵鑄錯[jù tiě zhù cuò]
形容失誤無可挽救
造句:我們一定要避免聚鐵鑄錯的情況發生。
誤人歧途這個成語的來曆
誤入歧途[wù rù qí tú][解釋]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由於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寫於深夜裏》:“然被告等皆年幼無知,誤入...
經常被人誤釋的成語有哪些?
彈冠相慶 例:園丁康居工程,確實抓到了點子上,消息一傳出,廣大教師奔走相告,彈冠相慶,稱讚為他們辦了實事。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謂王吉、貢禹兩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貢禹也準備出仕,後以“彈冠相慶”指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常被誤解為中性的互相慶賀,顯然不當。 不刊之論 例:這是一篇不刊之論,因而總編決定不予發表。 刊:削。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不刊,指無須修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圖畫見聞誌·論曹吳體法》:“況唐室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不刊之論”的正確義為內容正確,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例句中卻理解為水平低而不能刊登的文章。 文不加點 例:古代的文學作品多是文不加點,讓人不能卒讀。 “文不加點”的意思是文章一氣嗬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下筆成章,和標點符號毫無瓜葛。可是句中卻將“點”理解為“標點”,這就與原意相去甚遠了。 差強人意 例:我本就對那裏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這個成語在報刊中的失誤率較高,常被人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其實“差強人意”語出《後漢書》的《吳漢傳》:諸將見戰陣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態。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它的原意為還算能振奮人的意誌,現表示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差:稍微;強:振奮。例句誤把“差”理解為否定副詞“不”。 空穴來風 例:我們有些同誌就是喜歡捕風捉影,竟然說我們老廠長行賄受賄,這不是空穴來風嗎? 空穴來風,是指有了洞穴才進風。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傳聞有一定根據。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句中將這個意思理解反了,誤認為“空穴來風”是沒有根據的捏造的事實。 不足為訓 例:一個人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是不足為訓的。 訓:準則。不足為訓,是指不能當作典範或準則。句中卻理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是沒有理解“訓”的意思。 始作俑者 例:在這個廠裏,他是敢於摔了鐵飯碗,而幹個體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後,不少人或辭職,或停職,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這個成語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貶義詞,是指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上句中僅僅將它理解為“第一個”顯然是不當的。 無所不為 例: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無所不為”是一個貶義詞,出自《三國誌·吳書·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指沒有不幹的事情,什麼壞事都幹。可該詞常被人理解為褒義詞“什麼都敢做”的意思,上句即是如此。 炙手可熱 例: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炙手可熱”來源於唐代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原義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熱,使人接近不得。比喻一些人權勢很大,氣焰囂張,使人不敢接近。顯然例句把“炙手可熱”理解成為熱門、搶手之意,為錯用。 萬人空巷 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裏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萬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裏出來,到了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會或新事物把許多的人都吸引出來了。常被人誤用為指巷子裏靜悄悄的,空無一人。
誤人什麼途成語
誤入歧途。
解釋 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由於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寫於深夜裏》
示例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寫於深夜裏》:“然被告等皆年幼無知,誤入歧途,不無可憫。”
茅盾《子夜》五:“我也很知道這班人也是受人愚弄,誤入歧途。
有什麼成語可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如果有個人被別人誤
白璧青蠅。
清者自清。
這個成語也是可以的、
白璧就象征著清白。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經常被人誤釋的成語有哪些?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後人竟望文生義,愣說成“盛夏時節,天上下火”——為啥天太熱?原來“太有柴”了。)
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豳風》裏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涼了,該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詞,常被生吞活剝地改裝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麵,這裏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來風(原指有根有據的事兒,結果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
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白居易詩中準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
(4)床笫之私(床笫,是個迷人雙眼的“馬甲”,很容易誤作“床第”。雖然兩者模樣酷似,可惜,後者根本不是中國話——對不起,俺眼神兒不好。)
床,好解釋;笫(讀作“子”),指“墊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鋪。引申為夫妻之間的語言或房事。但換上“床第”這套“馬甲”,就什麼“講兒”也沒有了。
(5)明日黃花(指“過時之物”。或許有人覺得,“明日”哪裏不過時?“昨日”才過時哩,便想當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黃花”——誰下的命令?憑啥愣改呀?)
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6)美輪美奐(隻形容建築之美,如今,被濫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電台、電視台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張嘴就來,出口成錯——錯了也不改,臉皮就是厚。)
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文子趙武家裏新落成一所房屋,晉國大夫張老去祝賀說:“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輪,是古代的一種圓形高大的穀倉。這個成語指高大的意思,專門形容房建築屋高大華麗。現在?連唱歌跳舞、喝酒吃飯都“美輪美奐”了,上哪兒說理去?
(7)振聾發聵(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把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麼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幹完活兒,準挨大嘴巴。)
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裏,他寫過《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聵,耳聾。“振聾發聵”,即發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壞事,引領歪風邪氣的“第一人”,現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看來,“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麵角色腦袋上。嚐嚐鮮兒吧您呐。)
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這是理所當然的“貶義詞”。
類似誤人子弟的成語
引入歧途
上梁不正下梁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形容一個人因為玩而把正事個當誤了的四字成語
玩物喪誌
wán wù sàng zhì
【解釋】玩:玩賞;喪:喪失;誌:誌氣。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誌氣。
【出處】《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誌。”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喪;不能讀作“sānɡ”。
【辨形】誌;不能寫作“質”。
【近義詞】不務正業
【反義詞】業精於勤
【例句】他整天隻是提籠架鳥;東遊西逛;~;那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