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誌摩的創作風格是什麼 ?
徐誌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著有詩集《誌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 《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 ,日記《愛眉小劄》、《誌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 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 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 《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佳作.
就整體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內容的發掘是不夠深刻的,思想感情也並非全是那麼積極和健康。但從它的表現技巧看,“幾乎全是體製的輸入和試驗”(陳西瀅:《新文學運動以來的十部著作》)。詩的形式變化多樣,有長詩,短句,自由詩,散文詩,更多的是對西方的詩式進行試驗。這一時期,是徐誌摩詩式的試驗期,也是他詩歌技巧的磨煉期,他是在摸索和試驗中顯露出他詩人的才華和詩歌的獨特風格的。
徐誌摩作詩就十分注意意境,《誌摩的詩》中大部詩作,形成他獨辟的藝術境界,如《雪花的快樂》,作者把對理想的追求的主觀感情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從而化實景為虛境,創出了一個優美的藝術境界。
此外,他的詩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這得力於他的豐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僅與眾不同,而且,他能把看來比較抽象的事理,化為生動、可感、可見的具體形象,象《毒藥》、《白旗》、《嬰兒》是三首內含哲理的散文詩,他也使出了藝術想象的本領,依仗這種特別的感受力去描繪事物。
《誌摩的詩》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敗筆。撇開內容不談,就以表現形式來說,洋味較濃,民族化不足,有的詩句顯得生澀和矯揉造作,在韻式和韻的運用上也有不規整之處,詩的技巧還不十分成熟。
徐誌摩懷著“善用其所學,以利導我國家”(1918年8月14日徐誌摩《啟行赴美文》)的愛國熱情,離開北大,1918年8月14日從上海啟程赴美國留學。留學第一年,進的是美國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他進曆史係,選讀社會學,經濟學,曆史學等課程,以期自己將來做一個中國的“哈彌爾登”。入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當年即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係。徐誌摩他獲得了廣泛的哲學思想和政治學的種種知識。是年,“五四”革命運動的浪潮也輾轉波及到遠隔重洋的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群中,徐誌摩也為愛國心所驅使,參加了當地留學生所組織的愛國活動,經常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誌,同時,他的學習興趣,逐漸由政治轉向文學,因而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徐誌摩在美國待了兩年,但他對美國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掠奪的瘋狂性、貪婪性,講求物質利欲卻感到厭倦,他又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終於“擺脫了哥倫比亞的博士銜的引誘,買舟橫渡大西洋,不料羅素個人生活發生意外的變故,致使他不曾達到跟隨羅素從學的夙願,結果“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裏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這時,他結識了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音,並由於林長民介紹,認識了英國作家高斯華綏·狄更生。由於狄更生的介紹和推薦,徐誌摩以特別生的資格進了康橋大學皇家學院。
徐誌摩在英國也住了兩年,在英國,尤其是在康橋的這段生活,對他的一生的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是他思想發展的轉折點。在康橋,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餘下全文>>
論述徐誌摩詩歌的藝術特色
徐誌摩在詩歌方麵的創作成就性格經曆上密不可分的。純淨、真實、熱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詩人所具有的一切氣質。他從小生活富足,雖然以後家境慢慢衰落的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就是少時的無憂無慮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加上傳統的教育和留學的經曆都為他在詩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反過來說,他歸國後的生活軌跡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決定。他的性格體現在他的行動之中,徐誌摩的所做所為就如他的詩歌一樣驚世駭俗。而徐誌摩對愛情的執著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這種痛苦使他在詩歌裏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詩名,也是他詩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從形式上看徐誌摩詩歌具有內在外在高度統一的美感。
他遵從了聞一多的三美的理論,即所謂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但又有自己獨特的實踐,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各種詩體的嚐試,他認為每一種詩體都有其最合適的內容來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對十四行詩體和散文詩體的嚐試及突破徐誌摩詩歌的很多方麵的發展都是很有創造性的,他敢於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並揉入西方的各種思潮,還大膽的創造新的體式,敢為新詩開拓新的格律,意境優美,唯美。
(二)格律方麵,徐誌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詩過於散漫,內容流於膚淺空泛之弊從而使內容更有節製思想跟有深度。
聞一多講詩歌格律時談到了三美,在徐誌摩的詩歌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很貫徹。茅盾曾批評徐誌摩的詩歌《不知道風那一個方向吹中說到:“我們能夠指出這首詩歌形式上的美麗,章法很整飭,音調是鏗鏘的。但是這位詩人告訴我我們什麼呢?這就是很少一點了。”但是詩歌並不是以傳達內容的多少、優劣論成敗的,作者在這首詩歌裏更多的是表達裏一種心情,這是一種感情的傳達。詩歌所承載的內容因該是多方麵的,特別是抒情詩,對感情的傳達的豐富程度和真實程度反而是一首詩歌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
現在這裏來看徐誌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談格律方麵的創新,徐誌摩詩歌的格式簡單但卻變化多端,從而眼生出了許多的美感。如他的詩歌《海韻》五節,每節的基本格式都是單行加兩行退格的形式,並且單行的詞句大致相同,隻有小的改動,但就是這小的改動卻使詩歌內蘊,一唱三和,回味悠長。
徐誌摩對音節的處理,也是“煞費苦心”經營而成的,說徐誌摩是一個天才詩人,這一點
也不假,但是他無疑也是勤奮的,我們來看他的那首《沙揚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本是首長詩歌一共18小節,收在1925年8月版釘《誌摩的詩》裏,再版時,僅剩下最後一個小節了,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一小段,“沙揚娜拉”是日語“再見”的意思。但經徐誌摩放在詩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擲地有聲也賦有了詩意。這首詩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徐誌摩的詩歌的大概格律麵貌。從格式上看整首詩歌傾斜而下給人一種氣勢,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韻,他也深的古典詩詞的要領,“柔”、“羞”、“愁”韻腳的和諧,且壓平聲韻。徐誌摩小時候就能寫駢體文,從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
徐誌摩在詩歌的結構上是獨具匠心的,撇開內容單從形式上看,他的詩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幾類,一是比較整飭的方塊形,這一點上與聞一多是一致的,聞一多的詩歌體式結構絕大多數都是嚴整的豆腐塊,這可能是他們受古典詩詞的影響,講求句式、字數的整齊劃一。如他的詩歌《石虎胡同七號》、《康橋再會吧》、《雲遊》等。再一種就是長節的矩形塊,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這兩格。例如他的詩歌《去吧》、《為了尋一顆明星》、《再別康橋》等。第三種是每行齊頭,隻是從後麵看多有參差,形成一個錯落的美感,如《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餘下全文>>
徐誌摩詩歌的藝術風格有哪些特點
徐誌摩是現代新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之一、是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頌揚理想;表達對愛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長細膩的心理捕捉、纏綿的情感刻畫,深得青年人的喜愛,影響至今不衰。
徐誌摩《偶然》的詩歌形象和抒情風格
徐誌摩這首《偶然》,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而後又天各一方的情人(林徽因)的。人生的路途上,有著多少偶然的交會,又有多少美好的東西,僅僅是偶然的交會,永不重複。無論是纏綿的親情,還是動人的友誼,無論是大街上會心的一笑,還是旅途中傾心的三言兩語,都往往是曇花一現,了無蹤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愛,又有多少能夠重新降臨。時間能帶走一切。對於天空中的雲影偶爾閃現在波心,實在是“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方向,我們偶然地相遇,又將匆匆地分別,永無再見的希望。那些相遇時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時互相傾注的情意,“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餘味無窮,意溢於言外——徐誌摩的這首《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鍾”之語而不為過。
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曆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曆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徐誌摩作品的風格兩個字 20分
徐誌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著有詩集《誌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 《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 ,日記《愛眉小劄》、《誌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 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 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 《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佳作.
就整體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內容的發掘是不夠深刻的,思想感情也並非全是那麼積極和健康。但從它的表現技巧看,“幾乎全是體製的輸入和試驗”(陳西瀅:《新文學運動以來的十部著作》)。詩的形式變化多樣,有長詩,短句,自由詩,散文詩,更多的是對西方的詩式進行試驗。這一時期,是徐誌摩詩式的試驗期,也是他詩歌技巧的磨煉期,他是在摸索和試驗中顯露出他詩人的才華和詩歌的獨特風格的。
徐誌摩作詩就十分注意意境,《誌摩的詩》中大部詩作,形成他獨辟的藝術境界,如《雪花的快樂》,作者把對理想的追求的主觀感情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從而化實景為虛境,創出了一個優美的藝術境界。
此外,他的詩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這得力於他的豐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僅與眾不同,而且,他能把看來比較抽象的事理,化為生動、可感、可見的具體形象,象《毒藥》、《白旗》、《嬰兒》是三首內含哲理的散文詩,他也使出了藝術想象的本領,依仗這種特別的感受力去描繪事物。
《誌摩的詩》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敗筆。撇開內容不談,就以表現形式來說,洋味較濃,民族化不足,有的詩句顯得生澀和矯揉造作,在韻式和韻的運用上也有不規整之處,詩的技巧還不十分成熟。
徐誌摩懷著“善用其所學,以利導我國家”(1918年8月14日徐誌摩《啟行赴美文》)的愛國熱情,離開北大,1918年8月14日從上海啟程赴美國留學。留學第一年,進的是美國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他進曆史係,選讀社會學,經濟學,曆史學等課程,以期自己將來做一個中國的“哈彌爾登”。入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當年即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係。徐誌摩他獲得了廣泛的哲學思想和政治學的種種知識。是年,“五四”革命運動的浪潮也輾轉波及到遠隔重洋的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群中,徐誌摩也為愛國心所驅使,參加了當地留學生所組織的愛國活動,經常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誌,同時,他的學習興趣,逐漸由政治轉向文學,因而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徐誌摩在美國待了兩年,但他對美國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掠奪的瘋狂性、貪婪性,講求物質利欲卻感到厭倦,他又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終於“擺脫了哥倫比亞的博士銜的引誘,買舟橫渡大西洋,不料羅素個人生活發生意外的變故,致使他不曾達到跟隨羅素從學的夙願,結果“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裏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這時,他結識了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音,並由於林長民介紹,認識了英國作家高斯華綏·狄更生。由於狄更生的介紹和推薦,徐誌摩以特別生的資格進了康橋大學皇家學院。
徐誌摩在英國也住了兩年,在英國,尤其是在康橋的這段生活,對他的一生的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是他思想發展的轉折點。在康橋,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餘下全文>>
簡述徐誌摩詩集《雪花的快樂》的藝術特征
《雪花的快樂》
是現代詩人徐誌摩所作的詩歌,這首詩寫於1924年12月30日。發表於1925年1月17日《現代評論》第一卷第6期。展現了他對自由、理想、愛情的追求!
作品賞析:
在徐誌摩的詩中,愛情詩是他全部詩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這些愛情詩抒唱了他對愛與美的追求。他有時以自己的感情基礎,有時則以假想的異性為對象。而在《雪花的快樂》中,詩人把它作了升華,既把對愛情的追求與改變現實社會的理想聯係在一起,包含著反封建倫理道德、要求個體解放的積極因素,熱烈而清新,真摯而自然,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詩分四節,與其說這四節韻律鏗鏘的詩具有啟承轉合的章法結構之美,不如說它體現了詩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詩人避開現實藩籬,把一切展開建築在“假如”之上。“假如”使這首詩定下了柔美、朦朧的格調,使其中的熱烈和自由無不籠罩於淡淡的憂傷的光環裏。與閱讀相反,寫作時的詩人或許麵對窗外飛揚的雪花熱淚盈眶,或許獨自漫步於雪花漫舞的天地間。他的靈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現實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當“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樂》,可以說,詩的過程本身就是靈魂飛揚的過程。
《雪花的快樂》是一首純詩(即瓦雷裏所提出的“純詩”)。在這裏,現實的“我”被徹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場,那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瀟灑”,“娟娟的飛舞”,直奔向“清幽的住處”,會見“花園”裏的“她”,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詩人以“雪花”自比,運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瀟灑飛揚的雪花為意象,“她”是詩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華了的神聖的愛情,巧妙地傳達了詩人執著追求愛情和美好理想的心聲。但這是被詩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靈魂穿著的雪花。這是靈性的雪花,他是人的精靈,他要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過程絲毫不感痛苦、絕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雪花“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十分堅定、歡快和輕鬆自由的執著,是詩人自明和自覺的結果。實際上,詩人是穿越現實去獲取內心的清白、堅守理想的高貴。而這個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園,渾身散發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萬縷柔波的湖泊。她是現代美學時期永恒的幻像。雪花的旋轉、延宕和最終歸宿完全吻合詩人優美靈魂的自由、堅定和執著。對於詩人徐誌摩而言,或許隱含著很深的個人對象因素,但身處其中而加入新世紀的曙光找尋,正是詩人選擇“她”而不是“他”的內驅力。
這首詩的韻律是大自然的音籟、靈魂的交響。步入“假如”建築的世界,人們往往不僅受到美的沐浴,還要萌發美的守護。簡單地理解純詩,“象牙塔”這個詞仍不過時,隻是讀者需要有寬容的氣度。《康橋》便是《雪花》之後徐詩又一首傑出的純詩。在大自然的美色、人類的精神之鄉前,詩人輕輕地來,又輕輕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這種守護之情完全是詩意情懷,而這又是與《雪花》中靈魂的選擇完全相承的。隻有當追求和守護的夢幻終被現實的銳利刺破之時,《風》才最後敞開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夢的輕波裏依洄”的無限留戀和惆悵。
《雪花的快樂》的韻律比較和諧,富於音樂美,如詩人運用反複的手法連用三個“飛揚”就不乏輕快的韻律。其次,《雪花的快樂》也富於繪畫美,不僅那“清幽的住處”、恬靜的“花園”等構建出了一幅幽雅秀麗的畫麵,重複出現的“飛揚,飛揚,飛揚”亦織出一幅深邃的靈魂圖畫。在用詞上,《雪花的快樂》也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後三節中的“她”可以象征詩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作者把對理想的追求的主觀感情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從而化實景為......餘下全文>>
徐誌摩詩歌風格是什麼
網上對於徐誌摩骸評價有好多種,但我認為,徐誌摩的詩歌一如他本人,柔的時候遍似一彎清泉,但真的時候便如火一樣。他的詩中還會偶然夾雜著落寞,不解,排斥等等,但他的詩一定是真性情的,像孩子一樣,歌頌他喜歡的,貶低他排斥的,追求他想要的。
雲遊徐誌摩體會詩的意象特點和抒情風格
《再別康橋》的音韻非常優美,這也是徐誌摩詩歌的突出特點.細心體會詩歌音韻、形式的優美之處,是感受《再別康橋》一詩的重點.依依惜別的款款深情和詩歌的韻律節奏絲絲入扣地結合在一起,“音樂美”在《再別康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詩歌每節兩韻,節節轉韻,所采用的韻腳多是發聲綿長的複韻母,形成一種既韻味悠長又瀟灑靈動的聽覺效果;“輕輕地”、“悄悄地”這類疊詞的使用,奠定了詩歌舒緩輕柔的調子,流露出依戀之中的惆悵傷感情緒.另外,詩人對於詩歌外在形式的“建築美”也是精心構造的.這首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一小節句式整齊、類似,構成一種反複、循環的吟唱效果.第一小節和最後一小節通過“輕輕地”、“悄悄地”這樣的疊詞,首尾呼應,使詩歌在形式上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再別康橋》中的一係列意象也是應該引起重視的,因為詩人正是借描寫客觀景物的間接抒情方式,來貫徹新月派“理智節製情感”的詩歌原則.詩中的波光、柳樹、青草、清泉、榆蔭、彩虹、劃船撐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實物描寫,有的是景物與情感結合的點染勾勒. 《再別康橋》通過景物意象突出詩歌的畫麵感,精心安排詩歌的句、節,重視詩句的音尺、韻腳,都是對“三美”理論——“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格律詩派的藝術主張與風格.《再別康橋》不僅是徐誌摩個人的代表作,在整個新月派的詩歌中也堪稱典範之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徐誌摩的創作風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