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經典語錄
我來總結一下商君的經典論述,按電視集數總結,可能不全,不過真要看最原汁原味的論述,那最好還是看原著,如果有興趣的留下郵箱地址,我傳一份電子書給你。
第九集:衛鞅自解棋道
“世間萬物,皆環環相圍而生。民被官圍,官被君圍,君被國圍,國被天下圍,天下被宇宙圍,宇宙被造物圍,造物最終又被芸芸眾生圍。此為棋道,亦是天道人道。所以,棋以圍命名,正合天地萬物之法則。
棋道,雖以圍地為歸宿,但必以取勢為根本。勢高則圍廣,勢卑則圍小……”
第十二集:衛鞅孟子論戰
衛鞅:大謬! 孟夫子如此斷言,大謬!
孟子:立論當有理有據,足下無端指斥,何其淺薄哉!
衛鞅:夫子大謬,憑據有三。天下學派皆有分支,夫子斷章取義,以術治派為法家全貌,此其一;法家三派,其根同一,皆以認同法治為根本,而在推行中各有側重。夫子無視法家根本,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此其二;法家術治派,是在行法根基之上著重整肅吏治,強化查勘官吏,與搬弄權謀有天壤之別。夫子有意抹煞根本,其論斷之輕率無以複加,此其三。
孟子:你是何人,法家何派?
慎道:哈哈哈!天下士子聽了!此人衛鞅,我法家法治派名士。
孟子:法治成家成派,老夫未嚐聞也.苛政猛於虎而已,何足論之!
衛鞅:夫子論學先定罪,不足道也。衛鞅唯告夫子,天下治道不在空談,而在力行。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誰能融入大爭潮流而強國富民,誰便是正道!否則便是空談大道貽誤天下,必將為大爭之世所遺棄。
眾人:衛鞅,彩!……
孟子:人性本善 自有法、墨、兵三家而淪喪。不亦悲乎!
衛鞅:夫子立論無據,人性本惡!
眾人:願聞衛鞅之論。對。衛鞅說
館長 :稷下學宮言無不盡,人人可論
孟子:老夫願聞足下性惡之說,以為世人鑒戒
衛鞅:惡,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惡,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財貨土地之爭奪。生而貪欲,才有盜賊暴力與殺戮。生而有奢望,才有聲色犬馬。人性之惡 必以律法而後正。以法治防範惡意;以法治疏導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將治世之功歸於人性之善,將亂世罪孽歸於法墨兵三家,無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與複古之論,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縱容惡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偽之言!
第十六集:衛鞅向秦君闡述強秦之策
衛鞅:“關中土地平坦,沃野千裏,為天下列強所無,何以在秦數百年,卻荒蕪薄收,人煙稀少?渭水滔滔,在秦無險,可謂天賜佳水。何以秦據渭水數百年,坐失魚鹽航運之利,府庫財貨日見空空?老秦人樸實厚重,尚武之風深植朝野。可為何秦國卻沒有一支攻必克、戰必勝的強大新軍?”
景監:“先生所言,正是君上日夜所思”
衛鞅:“守富饒土地而貧窮,擁強悍之民而兵弱,據山川形勝而淪喪。就在於沒有綜合混一的強大國力,何謂綜合國力,人口眾多、農工興旺、府庫充盈、甲兵強盛、民勇公戰。有此五者,堪稱強國。而目下之秦國,五無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國庫空空、甲兵老舊、私鬥成風!”
秦君:“然而如何啊?王道?仁政?還是無為?”
衛鞅:“君上洞若觀火。三道玄談,俱往矣!”
秦君:“渠梁願聞先生新論。”
衛鞅:“強國之道,乃法家精義之學。與前述三道天壤之別。法家強國,務求國家實力增長;務求激勵朝野士氣。”
秦君:“渠梁願聞強國之道。”
衛鞅:“強國範式不同,魏齊楚三強範式,君上有何評判?”
秦君:“強國範式不同?尚未想過,請先生指教”
衛鞅:“魏國範式 甲兵財貨之強,齊國範式 明君吏治之強,楚國範式 山河廣袤之強。......餘下全文>>
秦朝有哪些名言
天下之大,吾所有何奇乎
急急急啊,誰知道在秦朝的時候有些什麼名言警句?急急急啊
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2、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庸)
3、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6、苛政猛於虎。(禮記)
7、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9、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經)
10、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家經)
11、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12、知恥近乎勇。(禮記)
13、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1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遠。(易經)
15、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書經)
16、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17、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準。(禮記)
19、皇皇不可終日。(禮記)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書經)
21、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人。(禮記)
2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2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25、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
26、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2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28、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29、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
3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31、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
32、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33、季孫之憂,不在?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孔子)
3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
36、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37、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41、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45、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孔子)
4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孔子)
49、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子)
50、士可殺不可辱。(孔子)
51、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孔子)
52、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孔子)
54、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孔子)
55、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孔子)
56、當仁不讓於師。(孔子)
57、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孔子)
58、損者三樂:樂驕東,樂佚遊,樂宴樂,損矣。(孔子)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孔子)
6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孔子)
6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6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
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64、識時務者為俊傑。(孔子)
65、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孔子)
66、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孔子)
6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6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0、敏於事而慎於言。(孔子)
7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7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73、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74、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7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7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77、朝聞道,夕可死矣。(孔子)
7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孔子)
7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80、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論語)
8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論語)
8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
83、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84、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
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86、聽其言,觀其行。(論語)
8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88、吾日參省吾身。(曾子)
89、貧而無怨,富而不驕。(論語)
90、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孔子)
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
9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孔子)
9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95、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
96、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7、智者不惑,仁者不優,勇者不懼。(論語)
98、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99、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0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02、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孟子)
10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104、養心莫善於寡欲。(孟子)
英雄者,國之幹,庶民者,國之本。
秦末漢初·黃石公
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秦漢·辛延年《羽林郎》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諫逐客書》
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
秦末漢初·黃石公《三略·上略》
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
秦末漢初·黃黃石公《蘭略·上略
水之性清而土壤淚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亂之。
秦末 孔鮒
將相寧無種,本無富和窮。四海皆兄弟,世界應大同。
秦末 項羽
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
秦末 黃石公
江海不拒細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擇土壤,方能成其大。
秦 李斯 《諫逐客書》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秦 黃石公
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人知之者。秦末起義軍領袖,西楚霸王 項羽
唯有漢獨以強亡,看看當年的大漢帝國到底有多強大
提起雄漢盛唐,一直是中國人的驕傲。從漢武大帝到“天可汗”唐太宗,國人一直被稱為漢人。有曆史學家統計過,中國出現次數最多的國號就是漢!除了西漢、東漢以外,還有蜀漢、成漢、劉漢、陳漢、南漢、北漢等等。甚至辛亥革命時期,還有一些省份打出了白底紅漢旗。漢語、漢族、漢字、漢服等等深深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之中。現在我們直觀的感受一下,當年的漢朝到底有多強!
一、漢武雄圖載史冊,長城內外盡烽煙
漢武大帝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幾位帝王之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是白叫的。在漢朝初期由於國力不及,麵對北方的強敵匈奴,漢朝無力與之長期作戰。出塞北伐、驅逐匈奴,更是不可能。但是在經過漢文帝、漢景帝的勵精圖治以後,漢朝的國力大增。當時國人還是比較尚武的,大家出行沒有轎子那種沒有功效的東西。當時乘坐馬車出行的要麼是女子要麼是老人,至於男子幾乎清一色的騎馬出行。在漢武帝初期,如果誰騎著母馬出行是會被大家恥笑的,可見漢朝的強大。漢軍在鼎盛時期,戰馬的數量超過了60萬匹,漢武帝曾經親自統領18萬騎兵巡視北部邊境。在漢軍的打擊下匈奴節節敗退,匈奴人痛苦的唱著“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可見匈奴的損失有多大!
有人認為漢武帝之後,漢朝就不在強硬了。其實不然,到了西漢的後期匈奴的郅支單於意圖再次占領西域地區。這在怎麼可能!漢朝的西域副都護陳湯集合了西域各國的四萬多軍隊,奔襲了2000多裏,達到了匈奴的大本營。當時匈奴郅支單於正在宴飲之中,漢軍突然到來,他猝不及防被漢軍斬首。在陳湯給皇帝陛下的奏折中寫到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千古名句,但是這並不是最強悍的,在漢宣帝時期,漢軍再次北逐匈奴,並且立下了定胡碑,上邊的原文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漢之臣妾。”哪怕是東漢剛剛建立的時候,漢光武帝劉秀也沒有絲毫的軟弱,他的話同樣震撼。“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二、威懾西域各國,誰敢不服?
有很多人認為漢武帝遠征大宛國,隻是為了幾匹汗血馬。不得不說汗血馬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打通絲綢之路才是漢武帝的目標,這才是這位偉大帝王的雄心。漢武帝先後兩次征伐大宛國,後一次終於攻破了城池。為了保證這片土地不在出事,漢軍擁立了一個親漢的人為大宛國國王。其他的大宛國人不敢反對,再然後漢軍撤退了,撤的一個不剩。而那位大宛國王還是國王,沒有人敢造反。
漢武帝駕崩以後,他的幼子漢昭帝繼位,又大將軍霍光輔政。由於皇帝幼小,西域的各國便又開始人心浮動了,鄯善國準備再次投靠匈奴。漢朝在西域的統治有崩潰的危險,在這個時候一代名臣傅介子想霍光請求出使鄯善國。關鍵在於傅介子沒有帶漢朝大軍,隻有幾位侍從跟隨。到了鄯善國以後,傅介子傳話說“讓你們國王來接受漢朝皇帝所賜的黃金綢緞。”兩國關係都鬧僵了,鄯善國王還真敢來,不過剛到傅介子身邊就被捅死了。鄯善國人大怒要為他們的國王報仇,此時傅介子握著帶血的劍,指著鄯善國人喝道“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意思就是漢軍將至,誰敢動?滅國!鄯善國那麼多人,愣是沒有一個敢反抗。就這樣傅介子帶著鄯善國王的人頭返回來長安。
三、貴霜帝國怎麼樣?照打!
有很多人都記得張騫出使西域的那個大月氏國,這個國家在東漢時期成為了貴霜帝國,西方國家把它稱之為同時期的四大帝國之一。就在這個不可一世的貴霜帝國,感覺自己的家底厚了,想和漢朝比一下高低。當時鎮守西域的是大名鼎鼎的班超,在漢軍隻有幾千人的情況下,班超硬是為漢帝國守住了西域。貴霜帝國曾經派出了7萬軍隊入侵西域,結果被班超一頓暴打。7萬軍隊隻逃回去了一半,而漢軍人數很少,其他的全是西域各國的部隊。那位在塞北放羊的蘇武也曾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