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成語故事
一天,狐狸餓了,它去森林裏找食物吃。
它走進了森林,不幸的是它碰上了凶猛的老虎。狐狸剛想跑,老虎卻說:“我不吃你,聽說每個動物都怕你是嗎?”狐狸連忙點頭,因為他怕老虎。老虎又說:“我倒要看看,到底誰怕誰?”狐狸帶路走在前麵,他和老虎來到動物的麵前,老虎對著動物們說:“你們都怕狐狸是嗎?”動物們因為都怕老虎,所以異口同聲地說:“是。”老虎信以為真,就對狐狸說:“那好吧!今天我就放過你,但下次我如果還碰見你的話,你就沒那麼好運了!”
第二天,狐狸又碰上了那隻老虎,老虎不像上次那麼好說話了,它猛撲上去,想吃狐狸。狐狸卻忙說:“老虎大哥,這次我要帶你去一個地方。”老虎梗著狐狸再次出現在百獸麵前,動物見到了老虎,撒腿就跑。狐狸嘲笑地對老虎說:“這次,我用實際告訴了你,動物們都怕我。“老虎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它想:既然動物們那麼怕它,誰也不敢惹它,那麼我吃它又有什麼用,假如我吃了它,百獸一定會找我算賬的。
老虎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從此,它再也不吃狐狸了,也不再吃其他動物了,它改為吃素食,成為了人見人愛的老虎。
這篇改編的文章告訴我們:隻要麵對困難,不向困難低頭,勇敢麵對,你就是一位勇敢的人了。所以,我希望阿加能夠從現在開始,變得勇敢起來,做一名勇敢的少先隊員。
表示知錯就改的成語故事
亡羊補牢
急需、100字左右的成語故事改寫
成語故事一: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據說這個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燕國有位少年不辭辛苦來到邯鄲要學這裏的人走路。他一邊觀察邯鄲人的走路姿勢,-邊學習模仿。可沒有幾天,他就堅持不下來了,越學越別扭,越走越不自然。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動作也忘了.隻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邯鄲學步:學步:學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鬧出笑話。
成語故事二:買櫝還珠
戰國時,有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個盒子,然後用香料來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圖案,鑲嵌上翡翠、珠玉等裝飾物,把這個盒子裝扮得無比精致,然後才把一顆極其珍貴的珍珠裝在裏麵。不-會兒,一個買主來了,他看到這個盒子,喜歡極了。於是,他買下了它。可是,這位買主卻打開盒子,取出珍珠還給商人,隻拿著盒子走了。
買櫝還珠—櫝: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當。
成語故事三:杞人憂天
古時候,杞國有一個人,老是怕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他擔心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吃不香,睡不好。後來,他的朋友開導他:“天不過是一團積聚起來的大氣罷了,不用擔心它會塌下來。”那個人聽後更加擔心了,說:“照你這樣講,太陽、月亮豈不都要掉下來嗎?”朋友說:“日、月、星辰,不過是大氣積聚而成的一些會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傷不到人。”那人聽後,又問:“那麼地會陷下去嗎?”朋友又說:“地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泥土石塊罷了,怎麼會陷下去呢!”這下,那個人才放下心來。
杞人憂天—憂:擔心。比喻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成語故事四:黔驢技窮
很久以前,黔地無驢,後來有人從外地買回-頭,在當地沒什麼用,隻好放在山下。山裏的老虎也沒見過驢子,以為是個怪物,根本不敢接近,隻是遠遠地觀察。有一次,驢子突然吼叫一聲,老虎嚇得掉頭就跑,但是日子一長,考慮發現驢子沒什麼本事,就吃了它
黔驢技窮—黔:今貴州一帶。窮,完。比喻炫耀拙劣的伎倆而本事有限。
成語故事五:鄭人買履
從前,有個鄭國人,要買一雙鞋子。他先用一根繩子量了量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尺碼的繩子放在座位上。可走的時候忘記帶了。來到集市上,走進一家某鞋店,這才發現那根繩子忘在家裏,趕忙回家去取,可等他回來,集市早已散了,鞋也沒買成。有個過路的人知道了這件事後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呢?”那個鄭人卻說:“我寧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鄭:鄭國。履:鞋子。諷刺那些隻相信教條,不相信客觀實際的人。
成語故事六:自相矛盾
從前,楚國有個賣兵器的人,在市場上賣矛和盾。他先是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世界上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穿它。”見沒有人買,就放下盾,拿起矛,又說:“我這把矛鋒利無比,無論怎樣堅固的盾,它都能刺穿。”周圍的人都很納悶兒,又覺得吹得很可笑,就問:“既然這麼說,那麼,用你的矛來刺你的盾,結果會怎樣呢?”這個賣兵器的人被問得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自相矛盾—相:相互,比喻自己說話、辦事前後矛盾,相互抵觸。
成語故事七:葉公好龍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葉子高,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有個嗜好—喜歡龍。他的武劍上畫著龍,屋子內外的牆上繪著龍,柱子上雕著龍,連衣服、被帳上也都繡著龍。有一天,天上的真龍聽說了,就來到他家裏,把頭伸進窗戶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葉公看見真龍來了,嚇得轉身就跑,失魂落魄。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隻不過是喜歡外表像龍而實際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葉公好龍—好:喜歡。比喻表麵上喜歡或讚賞,實際上並不愛好。
成語故事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相傳,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蟠桃會,途經東海的時候,見水深浪高,無法通行。這時,呂洞賓提議 ,他們各自向海投一樣東西,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海裏,站在上麵渡過東海;韓湘子把自己的簫投到海裏,簫韓湘子渡海而過;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劍、驢、鼓、玉朝笏、蓮花投到海裏,站在上麵排浪而過。八位神仙各自依靠自己的本領渡過了東海。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互相比賽,各自展示自己的本領。
成語故事九:百發百中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神箭手名叫養由基。他射箭技藝精湛,在楚晉兩國的戰鬥中,曾一箭射死晉國大將魏錡。於是,有人提出要和養由基比試比試,看看誰能射中百步之外柳樹上的葉子。養由基聽罷二話不說,選中三片柳葉作為靶子,走出百步,拉弓放箭,三箭都命中了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驚呆了。想和養自基比試的人也連連稱讚道:“真是百發百中啊!”
百發百中—中:射中。比喻射箭或射擊技術精湛、高明。
成語故事十: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有個叫樂(yuè)羊的人,他到鄰國求學,準備成就一番事業。可學習不到一年,他就因為想家而棄學回來了。回到家中,妻子正在織布,得知他回來的原因後,妻子拿起一把剪刀,把織布機上的織線全部剪斷了,然後說:“布是一絲一絲織成的,如果從中間把它剪斷了,那麼,前麵的功夫不就白費了嗎?”樂羊聽到這裏.明白了妻子的意思,馬上告別了妻子,回到鄰國繼續求學,直到七年後學有所成才回家。
半途而廢—廢:停止。比喻工作沒做完就停止了。
成語故事十一: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叫公明儀。他善於彈
琴,而且彈得非常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在彈琴的時候,抬頭看見一頭牛正在吃草,於是就決定彈一首曲子給牛聽。一曲終了,牛卻毫無反應.照樣原地吃草。他又彈奏了幾首,牛還是不加理會。最後,公明儀明白了,不是牛聽不見琴聲,而是牛聽不懂這種曲調。
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大講道理,白費口舌。
成語故事十二:比肩接踵
春秋時,齊國的相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見晏子身材矮小,就傲慢地對他說:“你們齊國難道就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麼矮的人來呢?”晏子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我們齊國的人比肩接踵,伸開袖子可以遮住太陽,揮揮汗水就像下雨一樣。不過,我們齊國有個規定,派賢能的出使君主賢能的國家,無才無能的人出使君主無才無能的國家。像我這樣其貌不揚的人,隻能派來見您。”
楚王不知
成語故事十三:病入膏肓
春秋時,晉國國君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去泰國請一位叫緩的醫生來看病。當緩還沒有到晉國的時候,晉景公在病床上做了個夢,夢見兩個小孩兒在談話。一個說:“來的這個醫生很厲害,我們逃到哪裏去呢?”另一個說:“我們躲在肓的上麵,膏的下麵,看他怎樣?”緩來後,看了看晉景公的病情,說:“大王的病醫治不好了。病魔在肓的上麵,膏的下麵,藥力是達不到的。”不久,晉景公就去世了。
病入膏肓:比喻危機不可挽救。
成語故事十四:不可救藥
周厲王時有一個大臣名叫凡伯。凡伯能文能武,不僅把國事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詩文也寫得極為漂亮。他經常勸說周王任用賢人,遠離小人。可昏庸的周厲王是非不分,常常把凡伯的話誤解為挑撥離間,漸漸地疏遠了他。此時,小人得誌,把持朝政。凡伯氣怒之下,寫了一首詩,痛斥奸臣作惡多端,無法挽救。
不可救藥:藥:治療,比喻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故事十五:惡貫滿盈
商紂王是曆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他作惡多端,民憤極大。因此,周武王興兵討伐紂王,所到之處,受到百姓的極大歡迎。大軍打過黃河後,周武王向全體將士發布了誓師宣言《泰誓》。《泰誓》中寫道:“商罪貫盈,天命誅之。”意思是說,商紂王作惡太多,就像用繩子串錢一樣.已經串滿了一根繩子。這樣的人,天意一定要讓人殺了他。
惡貫滿盈---貫:串物或錢的繩子。盈:滿。比喻罪大惡極,到該受懲罰的時候了。
成語故事十六:奉公守法
戰國時,趙國有個叫趙奢的人。當他擔任田部吏的時候,有一次他去征收租稅,平原君趙勝拒不交租。於是,趙奢依法殺了平原君手下的九個打手.平原君大怒,耍殺掉趙奢。趙奢毫不畏懼,他對平原君說:“你身為貴國的貴公子,縱容家人拒不交租,這是無視國家法律的行為。以你的地位和權勢,如果能夠奉公守法,那麼上上下下都會敬佩你、效法你。”平原君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家人交上租稅。
奉公守法—遵守國家規定的法令製度。
成語故事十七:華而不實
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臣名叫陽處父,喜歡高談闊論。有一次,寧贏前去投奔他。可沒過幾天,寧贏就回來了。妻子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就回來了。他說:“陽處父這個人好講空話,不辦實事,這就好像一棵樹,花開得雖然好看,可不結果實.你想想看,像這樣華而不實的人.別人一定都怨恨他,積怨多了,我再跟著他,必定會受到連累的。”果然,一年後,陽處父就被人殺了。
華而不實—華:開花。實:結(果實)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而無實際內容。
成語故事十八:狡兔三窟
戰國時,齊國相國孟嚐君門下有一個食客名叫馮諼。有一次,他對孟嚐君說,為了躲避災難,狡猾的兔子都為自己準備三個洞穴。他建議孟嚐君也為自己多找幾個藏身的地方,並親自為孟嚐君開辟了三個藏身的“洞穴”: 一是把薛地人們欠孟嚐君的債券全都燒了,叫人們記住孟嚐君的好處;二是向梁惠王鼓吹孟嚐君的才能,等到梁惠王來請時,又勸說孟嚐君不去,使齊王用更隆重的禮節再度請孟嚐君做相國;三是勸孟嚐君向齊王請求賜給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建立宗廟,以保證薛地的安.全。馮諼說,當這“三窟”建好後,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狡兔三窟—狡:狡猾。窟:洞穴。比喻掩蔽的方法要多有幾個上,才便於逃避災禍。 ——摘抄《成語故事>
知過必改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周處被鄉裏認為是和大蛟,白額虎同列的三害,周處殺死蛟虎後,卻得知自己是最被鄉裏所憂慮的,因此找到陸雲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
原文: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裏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裏,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裏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裏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誌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屢教不改的成語故事
屢教不改lǚjiàobùgǎi [釋義] 屢: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經過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語出]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禦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俊;因手刃之。” [正音] 教;不能讀作“jiāo”。...
5個改編的成語故事
亡羊補牢
鐵杵磨針
盲人摸象
守株待兔
聞雞起舞
痛改前非的成語故事
痛改前非_成語解釋
【拚音】:tòng gǎi qián fēi
【釋義】:痛:徹底;非:錯誤。徹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錯誤。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癡公子很使噪脾錢》:“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改頭換麵成語故事
改頭換麵
gǎi tóu huàn miàn
[釋義] 改變人的麵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變動;而保留原來的內容實質。
[語出] 唐·寒山《寒山子詩集·寒山詩》:“改頭換麵孔;不離舊時人。”
[近義] 喬裝打扮 麵目一新
[反義] 依然如故 原封不動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於事物和人的言行。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喬裝打扮”;都可形容改變外表而不改變實質。但~指人改變事物的形式而不改變其內容;“喬裝打扮”指人進行偽裝;隱蔽身份。
成語故事《亡羊補牢》的改編
【成語】: 亡羊補牢【拚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舉例造句】: 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拚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近義詞】:見兔而顧犬【反義詞】:後悔莫及【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英文】: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成語故事: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裏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小故事大道理:羊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本篇選自《戰國策·楚策四》.它說明: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改編一個寓言故事成語
成語故事新編——井底之蛙
美麗的東海邊有一口快幹枯的廢井,裏麵住著兩隻青蛙。
兩隻青蛙一老一小,都在井裏孤獨地呆著。小青蛙每天隻看見井口大的天空,於是它很想爬出井去看看外麵的大世界。可大青蛙卻皺著眉頭說:“不要再想了,天隻有井口那麼大。”正當小青蛙放棄的時候,一隻老烏龜爬到井邊大聲說:“外麵大著呢,快出來吧!外麵可好玩了。”小青蛙聽了烏龜的話特別高興,它很想爬上去和其他的動物玩。老青蛙還固執地說:“別爬!井壁很滑,你爬不上去!”小青蛙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爬。就這樣,爬上去又摔下來,爬上去又摔下來。小青蛙累得筋疲力盡了,但它仍然不放棄,繼續向上爬。老青蛙看見小青蛙那個樣子,哈哈大笑,心裏想:“誰要你不聽我的話,要不然的話,就那樣這麼糟糕了。”
終於有一天,小青蛙爬到了井外,跟小動物一起玩耍,它高興極了。而老青蛙則後悔極了,變成了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