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全文解釋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隻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隻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六則:取長補短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則:取長補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誌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鬆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論語的意思是什麼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論語中論是什麼意思?
“論語”這一書名是當日的編纂者給它命名的,意義是語言的論纂。
個人見解,論語,語錄體,在於立論。立什麼樣的論?無可質疑,無需再議,真理也。之所以用語錄體言真理立論點,在於信服。孔聖人的原話就是這樣,後人咋理解是後人的問題。至於孔聖人咋說,為啥要這樣說,對於我來說是言在意中。服也這句話,不信也是這句話。2
論語是什麼意思
《論語》: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編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遊,子夏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並由子夏全文加以潤色。故漢儒曰:論語章句出於子夏。
參見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論語為什麼叫論語?這兩個字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語可論者”——《論語》之名義,“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的“語”是“語言”的意思。
《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從這兩段話裏,我們得到兩點概念:
(1)“論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的“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把“接聞於夫子之語”“論纂”起來的意思。
(2)“論語”的名字是當時就有的,不是後來別人給它的。
關於“論語”命名的意義,後來還有些不同的說法,譬如由劉熙在《釋名·釋典·藝》中表達的有關於“論語”的觀點可知他認為“論語”的意義便是“有條理地敘述自己的話”。“論語”這一書名是當日的編纂者給它命名的,意義是語言的論纂。
《論語》的“論”和“語”是什麼意思???急用~~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的意思。“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論語》的“論”是什麼意思?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論語的患是什麼意思
患:憂慮,擔心.
比如論語:不患人之不己知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隻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別人不了解我,我還是我,於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慍”,不值得憂慮,更沒有怨天尤人.
患:憂慮,擔心.
人:指別人.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裝,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之:助詞,無意.
不能:沒有能力(才能)
也:一樣,相等
而在論語中的意思
1.子曰:“學而1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2不慍,不亦君子乎?” 而:1表示順承關係.2.表示轉折,關係,可譯作"卻".之:代詞,代所學的知識.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而:表示轉折.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而:表示順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而:表示轉折.
5子曰:"由,誨女知之1乎!知之2為知之3,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之:1.調節音節,無實義.2&3.代孔子教的東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而:表示順承.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表示順承.之:人稱代詞.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而:表示順承.
9.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之:調節音節,無實義.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表示順承.之:代詞,代"一言".
論語中“子”是什麼意思 5分
恭敬是兩個同義詞,在古代。他們就是現在的恭敬的意思,但是 恭側重於外表,敬側重於內心。
古代很多字是單音節的,現在常常放在一起當成一個詞,比如罰 婚姻、險隘(同義詞)左右,上下(反義),等實際上也是兩個詞,每個字是一個詞
子在孔夫子的時代是對男子的尊稱。論語中的子曰 就是孔子說
曾子。。韓非子等都是這樣的意思
子也有女兒 子女的意思 這個論語裏好像沒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