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詩意
《塞下曲》
作者:盧綸
原文: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於:匈奴的首領。這裏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詩意: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賞析: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時間為冬季,又烘托出了戰前的緊張氣氛。
“單於夜遁逃”,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月色的掩護倉皇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的必勝信念,令讀者為之振奮。
後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麵,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不僅僅因為輕騎快捷,同時也顯示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起來,雖然站立不過片刻,刹那間弓刀上卻落滿了雪花。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滿懷著必勝的信心。
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鬥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雖區區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於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麵,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塞下曲全詩和詩意?
塞下曲 其三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全詩和詩意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於趁黑夜悄悄地竄逃。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
沒有月光的晚上,鴻雁受到驚嚇紛紛飛往高高的天空,原來是單於趁著黑夜,帶著他的部眾逃走了。英勇的將軍打算率領行動敏捷的騎兵追擊,但這時候紛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滿了雪花。
塞下曲詩意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於(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這裏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譯文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
塞下曲詩意是什麼?
樹林裏一片陰暗猛然間風吹草動,
巡夜的將軍以為有老虎便搭箭拉弓。
天亮時去尋找那枚射出的白羽箭,
原來那枚箭深深地射進了石棱之中。
盧綸塞下曲之一的詩意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於(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這裏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譯文】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
《塞下曲》全詩和詩意是什麼?
《塞下曲》全詩和詩意:
*
其一: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譯文:將軍配戴著用鷲鳥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繡的旌旗飄帶迎風飄動。屹立著宣布新的命令,千營的將士一齊回應。
*
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譯文:邊疆的森林裏,夜間光線很暗,突然一陣風吹來,吹得前麵雜草叢嘩嘩地響,巡邏的李廣將軍以為是老虎來了,立即拉弓,向響聲處一箭射去。天亮時去找射出的箭,發現它已深深地嵌在石頭裏。
*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 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刹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
《塞下曲》全詩賞析:
*
其一賞析:本詩描寫了勇猛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麵,千營軍士的一同回應,正表現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必勝的信心,讀起來不免被這種雄壯的氣勢所征服。
*
其二賞析:詩的前兩句寫事件的發生,後兩句寫事件的結果。第二天清晨,將軍記起昨晚林間的事,順原路來到現場,他不禁大吃一驚: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見被他射中的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鑽進石棱裏去了!表明作者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的將軍形象。
*
其三賞析: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後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麵。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於”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刹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鬥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塞下曲》李白(其一)的詩意。
翻譯
天山五月就開始下雪了,哪裏都沒有鮮花,隻有嚴寒。
在征人的笛聲中可以感受到對南方家鄉的思念,然而在這裏卻連春色都看不到。
破曉時跟隨金鼓的聲音戰鬥,夜晚休息時還要寸步不離玉鞍。
隻願腰間的長劍,可以在樓蘭斬敵。
【賞析】:
《塞下曲》出於漢樂府《出塞》《入塞》等曲(屬《橫吹曲》),為唐代新樂府題,歌辭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縱,作為律詩亦逸氣淩雲,獨辟一境。象這首詩,幾乎完全突破律詩通常以聯為單位作起承轉合的常式,大致講來,前四句起,五六句為承,末二句作轉合,直是別開生麵。
起從“天山雪”開始,點明“塞下”,極寫邊地苦寒。“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這裏的雪不是飛雪,而是積雪。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雪花(“無花”),卻隻覺寒氣逼人。仲夏五月“無花”尚且如此,其餘三時(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見了。所以,這兩句是舉輕而見重,舉隅而反三,語淡意渾。同時,“無花”二字雙關不見花開之意,這層意思緊啟三句“笛中聞折柳”。“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省稱。這句表麵看是寫邊地聞笛,實話外有音,意謂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隻能於“笛中聞”。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無花”兼無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這四句意脈貫通,“一氣直下,不就羈縛”(沈德潛《說詩晬語》),措語天然,結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詩之開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緊承前意,極寫軍旅生活的緊張。古代行軍鳴金(錞、鐲之類)擊鼓,以整齊步伐,節止進退。寫出“金鼓”,則烘托出緊張氣氛,軍紀嚴肅可知。隻言“曉戰”,則整日之行軍、戰鬥俱在不言之中。晚上隻能抱著馬鞍打盹兒,更見軍中生活之緊張。本來,宵眠枕玉鞍也許更合軍中習慣,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緊張狀態尤為突出,似乎一當報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起四句寫“五月”以概四時;此二句則隻就一“曉”一“宵”寫來,並不鋪敘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強。全篇隻此二句作對仗,嚴整的形式適與嚴肅之內容配合,增強了表達效果。
以上六句全寫邊塞生活之艱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卻急作轉語,音情突變。這裏用了西漢傅介子的故事。由於樓蘭(西域國名)王貪財,屢遮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此詩末二句借此表達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願”字與“直為”,語氣砍截,慨當以慷,足以振起全篇。這是一詩點睛結穴之處。
這結尾的雄快有力,與前六句的反麵烘托之功是分不開的。沒有那樣一個艱苦的背景,則不足以顯如此卓絕之精神。“總為末二語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詩所以極蒼涼而極雄壯,意境渾成。如開口便作豪語,轉覺無力。這寫法與“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二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不但篇法獨造,對仗亦不拘常格,“於律體中以飛動票姚之勢,運曠遠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別調佳作。
《塞下曲》(盧綸)的詩意是——
[baike.baidu.com]
塞下曲的詩意???(林暗草驚風那首)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鬆林。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隱隱綽綽蹲著一隻老虎,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李廣的隨從便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那白羽箭深深地紮進了石頭裏,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
求塞下曲所有詩
塞下曲四首之一
盧綸
鷲翎金仆姑, 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 千營共一呼。
塞下曲四首之二
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瓊筵, 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動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