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在古文中的意思
<動>
1、 同本義
過,度也。——《說文》
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2、 超出,勝過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裏耳。——《史記·項羽本紀》
3、 過去(過後)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誌異·促織》
4、[婉詞]∶去世
陛下雖過世為神,豈假手於苻登而圖臣,忘前征時言邪?——《晉書·苻登載記》
5、給予;遞給
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也。——《論衡》
6、渡過
野市分獐鬧,官帆過渡遲。——宋· 蘇軾《荊州》
7、度過;過活
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清· 林覺民《與妻書》
8、 來訪;前往拜訪;探望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戰國策·齊策四》
9、交往,相處
稍喜過從近,扶筇不駕車。——宋· 黃庭堅《次韻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10、 錯,犯錯誤
微二人,寡人幾過。——《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
人恒過,然後能改。——《孟子·告子下》
11、怪罪,責難 [censure]
孔子曰:“ 求,無乃爾是過與?(這恐怕應該責備你吧!)”——《論語·季氏》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得去,已至軍矣。——《史記·項羽本紀》
12、繼入、贅入或嫁人
孩兒也,他如今隻待過門,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關漢卿《竇娥冤》
13、 [語助]
〈名〉
1. 無意的犯法或作惡行為;錯誤
過,罪愆也。——《說文》
出入禁闥,補過拾遺。——《史記·汲黯列傳》
<形>
1、 過分;過於;太甚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過"在古文中的意思
"過"【釋義】姓。過 <名>
古國名
處澆於過,處豷於戈。――《左傳·襄公四年》
姓,過國之後
過 <動>
(形聲。從辵,表示與行走有關,咼聲。本義:走過,經過)
同本義
過,度也。――《說文》
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杜牧《阿房宮賦》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呂氏春秋·察今》
行過夷門,見侯生。――《史記·魏公子列傳》
又如:過江;過馬路;從這條街上過;從他門前過;路過(途中經過);過翼(經過的飛鳥);過賓(
過(過)guò
⒈經曆,經曆某個空間、時間、地點:~去。經~。走~。度~。~節。~橋。~河。
⒉進行某種處理:~磅。~濾。~目。
⒊超越,超出某種範圍或限度:勝~。太~分。莫~火。~於激動。剛剛~期。已~半數。
⒋轉移,傳遞,交往:~戶。~電。~從。
⒌錯誤:~失。~錯。知~必改。
⒍用在動詞後麵。
①助詞。〈表〉曾經或完畢:看見~。去~了。曾用~。吃~了。
②與"來"、"去"連用,〈表〉趨向:搬~來。走~去。
①花費太多。
②辜負。
過(過)guō姓。
過huò 1.車的盛膏器。 2.通"禍"。災禍。
“但”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但字,由一個單立人和一個旦組成。單立人,指人。旦,就是天剛亮,太陽還沒有升出地平線之時。所以,但字的意義為:天亮後,人由睡眠的相對靜止狀態開始轉變為相對運動的工作狀態,這是不同狀態的轉變,因此"但"字具有轉折的涵義。
【釋義】 ①表示轉折:雖然已年過七旬,但精神很好。②隻要;凡是:但能節約的就要節約|但凡學過的課文他都能講出來。③僅;隻:但願如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④姓。
【但凡】 凡是;隻要是。
〖例句〗但凡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努力爭取。
【但願】 隻希望。
〖例句〗他的童年已經很不幸了,但願他能有個幸福的晚年。
但 <副>
(形聲。從人,旦聲。①本義: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經傳皆以袒為之。②隻,僅,不過)
表示範圍,相當於"隻","僅"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下所以貴者,但以聞聲。――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傳》
又如:但已(僅此而已);但憑(任憑;隨便);但可(隻須)
隻管,盡管
此係私室,但坐不妨。――《紅樓夢》
但 <連>
隻是;但是――表示轉折。
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曹丕《與吳質書》
又如:勤鍛煉但不要過分
隻要――表示假設或條件。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 dàn
①隻;僅:~求無過、~願如此。
②但是;可是:他家住得很遠,~從未遲到過。
③姓。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詩人,文藝複興的先驅。代表作有《神曲》。
但tán 1.姓。漢有都護但欽。見《漢書.匈奴傳下》。
但tǎn 1.脫去上衣,露出內衣或身體。
但yàn 1.古代傳說中人名。
拓展資料:
基本解釋
1.?隻,僅,隻是?:~願如此。~凡(凡是,隻要是)。~分(隻要)。
2.?不過,可是?:工作雖辛苦,~沒有叫苦的。
3.?徒然?:“何~遠走,亡匿於幕北苦寒無水草之地為?”
4.?姓。
古文過什麼意思
(形聲。從辵( 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咼( guā)聲。本義:走過,經過)
2. 同本義 [go across;pass through]
過,度也。——《說文》
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杜牧《阿房宮賦》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呂氏春秋·察今》
行過夷門,見侯生。——《史記·魏公子列傳》
3. 又如:過江;過馬路;從這條街上過;從他門前過;路過(途中經過);過翼(經過的飛鳥);過賓(路過的賓客);過處(經過之處);過來過往(來往經過);過陰(到陰間走一趟)
4. 超出,勝過 [exceed;go beyond]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裏耳。——《史記·項羽本紀》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聊齋誌異·促織》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過如(超過;勝過);過了漕(過了漕運期限);過情(超過實際);過實(超過實際情況);過絕(超越;超過)
6. 過去(過後) [pass by;go over]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誌異·促織》
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宋· 沈括《夢溪筆談》
7. 又如:三伏已過;雨過天晴;過跡(過去的形跡);過景(過時;不應景);過逝(流逝。很快地過去);過郤(過去)
8. [婉詞]∶去世 [pass away]
陛下雖過世為神,豈假手於苻登而圖臣,忘前征時言邪?——《晉書·苻登載記》
9. 又如:過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過的;過輩(去世);過背(去世);過七(人死後每七天舉行一次吊祭儀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斷七)
10. 給予;遞給 [give]
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也。——《論衡》
予亦謂之過。辰州人謂以物予人曰過。——《通雅》
11. 又如:過度
12. 渡過 [cross]
野市分獐鬧,官帆過渡遲。——宋· 蘇軾《荊州》
13. 又如:過索(渡河之繩索);過江(渡過長江)
14. 轉移;過渡 [transfer]
買的房子已付款,隻是過戶手續還未辦理好
過錄底稿
15. 又如:過龍(經手遞送賄賂);過處(詞的上下片過渡之處。亦稱“過片”)
16. 〈方〉∶ 傳染 [infect]。如:過病(傳染疾病)
17. 度過;過活 [spend the time;pass the time]
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清· 林覺民《與妻書》
18. 又如:過陰天兒(休息);過老(度晚年);過日(度日;生活);過遣(打發日子,消磨時光)
19. 來訪;前往拜訪;探望 [visit]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戰國策·齊策四》
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不誼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史記·魏公子列傳》
20. 又如:過臨(光臨;惠臨);過款(過訪);過晤(前往會見)
21. 交往,相處 [associate;contact]
稍喜過從近,扶筇不駕車。——宋· 黃庭堅《次韻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過從甚密
22. 又如:過逢;過從(互相交往);過會(農家親朋每年定期聚會的日子,或公社每年舉行廟會的節日)
23. 交談 [talk with each other;converse]。如:過談(往訪交談)
24. 錯,犯錯誤 [mismake]
微二人,寡人幾過。——《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
人恒過,然後能改。——《孟子·告子下》
(趙太後)曰:“君過矣,不若長安石之甚。”——《戰國策·趙策》
25. 失去 [lose]。如:過序(失去正常規律順序)
26. 怪罪,責難 [censure]
孔子曰:“ 求,無乃爾是過與?(這恐怕應該責備你吧!)”——《論語·季氏》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得去,已至軍矣。——《史記·項羽本紀》
27. 又如:不過(不怪罪);過謫(責備;怪罪);過適(怪罪,責難)
28. 繼入、贅入或嫁人 [adopt;marry]
孩兒也,他如今隻待過門,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關漢卿《竇娥冤》
29. 又如:過嗣(過繼);過給(過繼)
30. 方言。指母豬生小豬 [farrow]。如:過下來的小豬(生下來的小豬)
31. 傳遞 [transport]
他這個人喜歡過嘴,你說話可要注意
32. 又如:過盞(敬酒);過嘴(傳話);過語(傳話);過書(傳遞書信);過氣(傳送氣息以交配);過狀(遞交文狀、訴狀)
33. 幫助咽下;和著吃 [swallow]。如:過過(過口,改口味);過口(吃食物下酒);過酒(下酒;送酒)
34. 衝刷;漂洗 [wash off]。如:過水(用水漂洗)
35. [語助]
36. 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麵,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如:過不去(有阻礙,通不過);講不過禮去(於禮儀上行不通);比得過(能勝過他人);我說不過你
37. 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如:吃過(吃完);起過(已經起床完畢)
38. 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如:讀過書(曾經讀書,現己不讀書);當過官(過去做過官,現己不為官)
我去過北京
飯吃過了
〈名〉
1. 無意的犯法或作惡行為;錯誤 [fault;mistake]
過,罪愆也。——《說文》
出入禁闥,補過拾遺。——《史記·汲黯列傳》
過則無憚改。——《論語·學而》
夫過有厚薄,則刑有輕重。——《商君書·開塞》
刑過不避大夫,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嚐非予之過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過愆(過失;罪咎);過惡(過錯);勇於改過;知過必改;過行(過失行為);過計(估計錯誤)
3. 〈方〉∶緣故 [cause;reason]。如:離家遠的過(離家遠的緣故);夏天的過(因為夏天的緣故)
4. 通“禍”( huò)。災殃 [disaster;adversity]
八曰誅以馭其過。——《周禮·天官·大宰》
5. 又如:大過(大災大禍)
〈形〉
1. 過分;;過於;太甚 [excessive]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擬之如天,誠不過也。——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如:過愛(過分的愛);過餘(過分);過頭話(過分的大話)
〈量〉
1. 遍,次 [time]。如:過兒(次;遍);一過(一遍);過子(次數;遍)
2. 另見 guō
“過”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在文言文中,“過”充當實詞,有兩種讀音。由於其所處的語義環境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即:
一、當“過”讀音是“guō ”時
“過”是名詞,其意思如下:
1、 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掖縣稍西北近海處。例如:《左傳·襄公四年》:
處澆於過,處豷於戈。
2、 姓。過國滅亡之後,原過國的人改姓“過”。
二、當“過”讀音是“guò”時
1、“過”是動詞時,其意思如下:
1) 本義:走過,經過。例如:《說文》:過,度也。又如:《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再如:杜牧《阿房宮賦》: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2) 超出,勝過。例如:《史記·項羽本紀》: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裏耳。又如:《左傳·隱公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再如:《聊齋誌異·促織》: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3) 過去(過後)。例如:《聊齋誌異·促織》: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又如:宋·沈括《夢溪筆談》: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
4) [婉詞]:去世。例如:《晉書·苻登載記》:陛下雖過世為神,豈假手於苻登而圖臣,忘前征時言邪?
5) 給予;遞給。例如:《論衡》: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也。又如:《通雅》:予亦謂之過。辰州人謂以物予人曰過。
6) 度過;過活。清·林覺民《與妻書》: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7) 來訪;前往拜訪;探望。例如: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戰國策·齊策四》:又如:《史記·魏公子列傳》: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不誼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
8) 交往,相處。例如:宋·黃庭堅《次韻德孺五丈新居病起》:稍喜過從近,扶筇不駕車。
9) 錯,犯錯誤。例如:《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微二人,寡人幾過。又如:《孟子·告子下》:人恒過,然後能改。再如:《戰國策·趙策》:(趙太後)曰:“君過矣,不若長安石之甚。”
10) 怪罪,責難。例如:《論語·季氏》: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這恐怕應該責備你吧!)”又如:《史記·項羽本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得去,已至軍矣。
11) 繼入、贅入或嫁人。例如:元·關漢卿《竇娥冤》:孩兒也,他如今隻待過門,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
2、“過”是名詞時,其意思如下:
1) 無意的犯法或作惡行為;錯誤。例如:《說文》:過,罪愆也。又如:《史記·汲黯列傳》:出入禁闥,補過拾遺。再如:《論語·學而》:過則無憚改。
2) 通“禍”。災殃。例如:《周禮·天官·大宰》:八曰誅以馭其過。
(5) 又如:大過(大災大禍)
3、當“過”是形容詞時,其意思如下:
1) 過分;過於;太甚。例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又如:清·黃宗羲《原君》: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擬之如天,誠不過也。
4、當“過”是量詞時,其意思如下:
遍,次。例如:過兒(次;遍);一過(一遍);過子(次數;遍)
古文中數的意思
我查的是古代漢語詞典,意思好多的,還有例句,我就把意思寫下吧,加上例句就太多了,嗬嗬,我這人有點懶~~
shu四聲
1,數目、數量
2,幾、幾個
3,算術,古代屬六藝之一
4,技藝
5,權術,方略
6,規律,道理
7,命運,氣數
shu三聲
8,計算、查點
9,責備,列舉罪狀
10,辯解
shuo四聲
11,多次,屢次
12,過多,超過常度
cu四聲
13,密,細密
14,通“速”,快
“往”字在古文中有哪幾個意思?
“往”【wǎng】字有以下幾種意思:
1、去,到:~返。~複。~還(huán )。~來。交~。向~。勇~直前。
2、過去:~昔。~日。~事。~古。~常。以~。一如既~。
3、同“望”。
造句
我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們的工作。
她是個做事勤懇的人,我們都願意與她交往。
二人你來我往,各有攻守,打了二十幾招不分高下。
往西南方向望去,景山屹立在你眼前。
謁的古文意思
謁(1)
yè
1)說明,陳述,告發:請~其故。
2)拜見:~見。拜~。進~。
3)請求:~歸。~醫。
4)名帖:"使者懼而失~,跪拾~"。
5)掌管晉見的近待。
部首:訁部
部首筆畫:2筆
筆畫:9劃
總筆畫數:11筆
筆順:點 橫折提 豎 橫 豎折鉤 橫橫 撇折折鉤 撇 捺 豎折
五筆字型86版編碼:yjqn
五筆字型98版編碼:yjqn
<動>
(形聲。從言,曷(hé)聲。本義:稟告,陳述)
1》同本義 [report (to one's superior)]
,白也。——《說文》
謁,告也。——《爾雅》
擯者謁諸天子。——《儀禮·覲禮》
能典謁矣。——《禮記·曲禮》
惟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左傳·隱公十一年》
不謁而歸。——《國語·晉語》
臣請謁其故。——《戰國策》
如:謁急(告急);謁言(進諫)
2》告發;檢舉 [inform against;lodge an accusation against]
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韓非子·八經》
如:謁過(揭發罪過)
3》請;請求 [request;ask]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戰國策·燕策》
如:謁告(告假);謁歸(告假歸裏);謁漿(乞求茶水)
4》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call on(a superior or an older person)]
謁,訪也。——《增韻》
越日偃師謁見王。——《列子·湯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環謁,四處拜訪)。——宋·王安石《傷仲永》
鄉人子謁餘。——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謁伊藤氏。——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台謁當以屬禮。——《明史》
如:謁索(探望;借拜訪之機索取財物);謁帝台(進見皇帝或權貴。喻指求官顯達);謁選(官員到吏部等候選派);謁刺(謁見人時所用的名刺);謁禁(禁止人來進見);謁托(投見求托)
5》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又如:謁墳(拜謁墳墓);謁聖、簪花(考取秀才後,由教官率領到孔廟行禮,叫謁聖。新秀才披紅,頭插兩朵金花,叫簪花);謁廟(進廟拜神)
文言文中“過”有幾個意思
guò
①<動>走過;經過。《肴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
②<動>時間過去。《采草藥》:“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
③<名>經曆;過程。《蘇武》:“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
④<動>超過;勝過。《齊桓晉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⑤<副>過分;過於。《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⑥<名>過失。《肴之戰》:“孤之過也,大夫何罪。”
⑦<動>責備。《鴻門宴》:“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⑧<動>訪問;探望。《信陵君竊符救趙》:“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
【過從】⒈互相往來。⒉應付;周旋。
【過存】問候。
jing海rui寧
古文中故是什麼意思
①<名>事故;變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報劉一丈書》:“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
②<名>緣故;原因。《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③<形>舊;舊的;原來的。《墨池記》:“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④<副>舊時;從前。《項脊軒誌》:“軒東故嚐為廚,人往,從軒前過。”
⑤<名>老朋友;舊交情。《垓下之戰》:“若非故人乎?”《鴻門宴》:“君安與項伯有故?”
⑥<形>衰退;衰老。《琵琶行》:“暮去春來顏色故。”
⑦<動>死亡;去世。《紅樓夢》:“目今其祖早故,隻有個兒子。”
⑧<副>故意;特意。《陳涉世家》:“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⑨<副>還是;仍然。《孔雀東南飛》:“大人故嫌遲。”
⑩<副>通“固”,本來。《促織》:“此物故非西產。”
⑾<連>所以;因此。《屈原列傳》:“其誌潔,故其稱物芳。”
【故人】⒈舊友。《漢書·高帝紀下》:“所封皆故所愛,所誅皆平生仇怨。”⒉指前妻。古樂府《上山采蘼蕪》:“新人從門入,故從閣去。”⒊指前夫。《孔雀東南飛》:“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來。”⒋死者。《儒林外史》:“今不想已作故。”
【故事】⒈過去的事情。《史記·太史公自序》:“餘所謂述故,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⒉先例;成法。《三國誌·魏書·武帝紀》:“天子命公讚不名,……如蕭何故。”⒊典故。《六一詩話》:“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⒋花樣。《紅樓夢》:“吃膩了腸子,天天又鬧起故來了。”
【故意】舊情。杜甫《贈衛八處士》:“十觴亦不醉,感子故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過"在古文中的意思
連>副>副>副>動>形>名>副>形>名>名>動>動>名>副>動>名>動>動>動>動>名>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