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軍人英勇抗敵的場麵描寫
日軍第三大隊直撲龍王廟和附近的鐵路橋———而不是許多人印象中的盧溝橋石頭拱橋。守衛橋頭陣地的隻有二十九軍二一九團三營十一連的兩個排。他們表示“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同日軍展開拚殺,終因寡不敵眾,60多名戰士壯烈犧牲,日軍也在河堤上丟下了上百具屍體。7月8日夜12時許,吉星文團突擊隊的青年戰士用繩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將日軍1個中隊全殲在鐵路橋上,奪回了鐵路橋和龍王廟,軍心為之大振。
孫文濤當年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保衛戰的指揮官之一。據他晚年在《人民日報》撰文回憶:當時,潛伏在鐵路東側的日軍的輕重機槍及山炮一齊向宛平城開火,城上守軍被迫還擊。敵人是沿鐵路向南展開隊形,我軍是從北向南打,正好給它來了個“穿糖葫蘆”,把敵人揍得稀裏嘩啦。東方有些發白,雙方軍服的顏色還難以分辨,卻發現日軍帽子後邊有“屁股簾”,這是大刀砍的。小鬼子刺槍術不錯,但是不如大刀來得利落,刀起刀落寒光凜凜,殺得敵人鬼哭狼嚎,不是丟胳膊斷腿,就是做了無頭鬼,傷亡慘重。
1957年,一一○旅旅長何基灃曾撰文回憶:“7日拂曉,日軍向縣城開炮,步兵逼進城根,擔任守城的我旅第二一九團立即予以還擊,日軍沒有想到我軍竟敢反擊,傷亡甚多。第二天日軍不攻城了,要求講和。10日至15日又幾次攻城,都被我軍擊退,17日以後又要求講和。就在幾次講和期間,日軍從山海關外調隊增援,到部隊調齊,又來進攻,日軍田代司令官乘馬到豐台視察陣地,被我軍擊中。”
你怎麼看三元裏人民英勇抗敵的精神
三元裏抗英事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事件的事實經過加工以後成為了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政治神話。 首先,三元裏抗英並非一次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意識的事件,而是一次由於英侵略者開棺暴屍(侵犯祖宗)、劫掠財物(搶奪生產資料)、強暴婦女(傷害親人)而引起的村民集體自衛活動。 其次,從當時的時代條件來看,我國老百姓普遍缺乏民族意識,不可能自發組織愛國主義群眾運動抗擊英侵略者。此外,人民群眾民族意識的覺醒要到20世紀初,而愛國主義群眾運動的普遍開展直到抗日戰爭時期才興起。 最後,三元裏抗英對英軍造成的傷害眾說紛紜,鴉片戰爭以來直到事件發生,英軍最嚴重的損失也隻有一百多人(海齡在鎮江抵抗英軍登陸),參與三元裏抗英的百姓對英軍的傷害可想而知。 所以,事件真實存在,但是,非常遺憾,事件的影響力被過分地誇大。 請采納,謝謝
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抗敵的事跡真是填成語
前仆後繼
視死如歸
赴湯蹈火
前仆後繼?[?qián?pū?hòu?jì?]
【解釋】:仆:倒下;繼:接著,跟上。前麵的倒下了,後麵的緊跟上去。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
【出自】: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後踣。”
【示例】:~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
◎清·秋瑾《吊吳烈士樾》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處
清·秋瑾《吊吳烈士樾》:“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
例?句
1.?無數革命先烈~,奮鬥犧牲,他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
我國少數民族英勇抗敵事件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69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無數中華各民族兒女勇敢奮戰,為了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獻出了寶貴生命。
在這場偉大的抗敵衛國戰爭中,少數民族與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同奮戰,最終贏得了偉大的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複興確立了曆史轉折點,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這一偉大勝利,將永載中華民族史冊,永載人類和平史冊!
即日起,《理論周刊》將特約學者撰文,介紹抗日戰爭中各少數民族英勇抗敵,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跡,以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各民族烈士,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
69年前結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是近代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共同抗擊外敵、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空前增強的偉大事件。抗戰期間,少數民族人民同漢族人民一道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並英勇地投身於抗日武裝鬥爭行列,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對少數民族抗日鬥爭的推動與領導
抗戰期間, 除陝、甘、寧、青、新、川、康、藏等地之外,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為了更好地把各少數民族發動和組織起來, 使之與漢族一道共同抗擊中華民族最凶惡的敵人, 中國共產黨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發動、組織和領導少數民族進行抗戰的曆史重任, 並就此開展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 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 發動少數民族參加抗戰
自九一八事變起, 中國共產黨多次發表宣言、聲明,並給各地黨組織發出指示,要求發動和團結少數民族起來抗日。在九一八事變至七七事變的6年時間裏,中國共產黨發表了《中共中央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等一係列宣言、聲明和指示,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滅亡我國的險惡用心以及挑撥和破壞我國各民族之間團結,企圖從中漁利的罪惡陰謀;號召少數民族人民分清敵我,共同抗日。
七七事變前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了對我國的侵略擴張步伐,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內階級矛盾降為次要矛盾。1935 年12 月,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12 月27 日,**又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從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地位分析入手, 論述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並為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確定了基本政策。
七七事變後, 隨著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抗戰的全麵爆發,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加大了發動少數民族參加抗戰的力度,即使對曾隨日本帝國主義指揮棒轉、搞所謂“獨立自治”的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棟魯普,也一度提出過“我們對德王應采取爭取的策略,不要故意逼他做溥儀第二”。
1938 年,**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進一步強調指出:“我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但是國內各個黨派各個階級的,而且是國內各個民族的。對著敵人已經進行並且還將加緊進行分裂我國內各少數民族的詭計,當前的第十三條任務,就在於團結各民族為一體,共同對付日寇。”
少數民族在抗戰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下,各民族之間的隔閡、分歧和矛盾被整個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取代,隻要參加或支持抗日,不管是新舊軍閥、地方武裝,都是抗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隻要參加或支持抗日,不論其階級成分、政治立場,都是抗日愛國人士; 隻要擁護和支持抗戰,都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一員。
抗戰期間,由回、東鄉、撒拉、保安、藏等民族組成的青海騎兵部隊及由彝、白、漢、哈尼、納西、壯、苗、瑤、回、傣等民族組成的滇軍出省對日寇作戰;桂、川、滇等省的壯、苗、瑤、京、藏、白、哈尼、傣等民族的青年紛紛應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線;遠離抗日前線的新疆到處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堅決擁護抗戰、支援抗戰的感人場麵。這些事例都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得到了少數民族的熱烈響應和堅決擁護。
第二, 充分調動少數民族參加抗戰的積極性
1938 年10 月, **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係統地提出:“第一, 允許蒙、回、藏、苗、瑤、夷、番各民族與漢族有平等權利,在共同對日原則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務之權,同時與漢族聯合建立統一的國家。第二,各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的地方,當地政府須設置由當地少數民族的人員組成的委員會,作為省縣政府的一部門,管理和他們有關的事務,調節各族間的關係,在省縣政府委員中應有他們的位置。第三,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宗教、習慣,不但不應強迫他們學漢文漢語,而且應讚助他們發展用各族自己言語文字的文化教育。第四,糾正存在著的大漢族主義,提倡漢人用平等態度和各族接觸,使日益親善密切起來,同時禁止任何對他們帶侮辱性與輕視性的言語、文字與行動。”
1941 年5 月1 日頒布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又進一步明確規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之後,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在陝甘寧邊區等地先後建立起來。同時,在沒有建立自治政權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和遊擊區,少數民族代表紛紛參加各級政府的工作。
在組織領導方麵,專門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機構及群眾團體先後成立。1936 年8 月,在寧夏定邊成立了中共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1937 年7 月,中共中央成立了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陝甘寧邊區政府還在少數民族集中的區、縣、市成立了民族事務科, 負責民族工作。同時, 成立了延安回民救國會、中國回教救國協會陝甘寧邊區分會、蒙古文化促進會、回民文化促進會、延安少數民族黨政促進會、朝鮮覺醒同盟等各種群眾組織。
在經濟方麵, 陝甘寧邊區政府及抗日根據地各級政權專門發放救濟款扶助少數民族的生產, 減免他們的負擔。
在文化教育及宗教信仰方麵, 設立了少數民族的文化機關, 建立民族小學, 實行免費教育, 並就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等頒布了法令。
第三, 直接領導少數民族開展抗日武裝鬥爭
九一八事變後,少數民族抗日武裝鬥爭處在自發、分散的狀態, 尚未形成統一力量,針對這一狀況,中國共產黨派出幹部在東北地區對滿、蒙古、朝鮮等民族的抗日武裝做爭取工作,建立起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人民革命軍。在東北抗日聯軍的11 個軍中都有朝鮮族指戰員, 其中一、七兩軍中朝鮮族約占半數。另外在東北抗日聯軍中還有相當數量的滿、赫哲、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錫伯等民族的指戰員。而周保中( 白族) 、楊靖宇( 回族) 、趙尚誌( 滿族) 、陳瀚章( 滿族) 、李紅光( 朝鮮族) 等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均係少數民族。在華北、西北地區, 蒙古族人民踴躍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河南、河北、山東等省的回族人民也紛紛參加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 基中最著名的是由馬本齋( 回族、中共黨員) 率領的冀中回民支隊。在雲南, 拉祜、佤、傣、景頗、漢等民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建抗日遊擊隊, 同日本侵略軍展開戰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生活在海南島的黎、苗等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積極開展抗日遊擊戰。這些事例充分說明,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 少數民族的抗日武裝鬥爭才得以廣泛、深入、持久地展開, 從而有力地配合了抗日主力部隊的作戰。
少數民族對抗日戰爭的貢獻
抗戰爆發後, 各少數民族積極投身於抗戰,譜寫了少數民族與漢族並肩戰鬥、共同抗戰的壯麗篇章。少數民族對於抗日戰爭的突出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第一, 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實現全民抗戰
抗戰期間,少數民族抗日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抗日武裝鬥爭的有40 個少數民族,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的少數民族更是不計其數。其中,遠離戰火的新疆少數民族同胞也紛紛捐錢捐物,一些無錢無物可捐者竟減食三日,獻出自己的口糧。尤為感人的是,新疆一位名叫艾沙的維吾爾族貧民因無錢無物可捐, 執意要送子上前線, 稱“倘不忠實抗戰, 寧可不見子麵”。
第二, 牽製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軍的力量, 打亂日本帝國主義的計劃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欲利用我國是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 用所謂“幫助蒙古族獨立自治”和“在西北建立大回回國”等陰謀詭計來分裂破壞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團結,達到把我國變成其殖民地的險惡目的。
少數民族起來參加抗戰, 首先意味著日本帝國主義分裂肢解我國的罪惡陰謀被粉碎,他們滅亡我國的步驟和計劃被打亂。其次, 少數民族一方麵為抗日軍隊提供情報和當向導, 有力地配合了抗日軍隊的作戰,另一方麵, 少數民族還直接展開對日本侵略軍的作戰。其對抗戰的作用與意義正如**談東三省遊擊隊時所指出的:“那裏的遊擊隊多打死一個敵兵, 多消耗一個敵彈, 多鉗製一個敵兵使之不能入關南下,就算對整個抗戰增加了一份力量。至其給予整個敵軍敵國以精神上的不利影響,給予整個我軍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三, 從人力、物力、財力和精神上支援全國抗戰
在人力方麵, 數百萬少數民族青年應征入伍, 奔赴抗日前線。以貴州省為例,當時全省人口為1050 萬,僅1938 年到1942 年,貴州征兵達45.7萬多人, 其中很多是少數民族。除應征入伍外, 許多少數民族青年還自願從軍。如1944 年冬,在甘肅拉卜楞藏區,一周內就有110 多名藏族和蒙古族青年自願報名參加抗日隊伍。
在物力和財力方麵,少數民族為抗日竭盡所能,慷慨解囊。例如在藏族聚居區,西藏僧俗民眾一次就捐贈國幣500萬元,青海藏族同胞一次捐獻羊皮衣10 萬件。在新疆, 各族人民捐款購買了10架戰鬥機獻給國家, 還開展了募集寒衣、三日獻金、防毒募捐等活動。僅1937 年9 月至1940 年5 月, 新疆各族人民共捐款折合現大洋322萬餘元。
此外, 雲南的鐵、錫, 四川的煤、桐油、豬鬃、蠶絲, 甘肅和新疆的石油等資源在抗戰期間得到開發, 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第四, 維護抗戰國際交通線的暢通
抗戰期間, 當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被日本帝國主義完全占領後, 雲南和新疆成為我國打破其軍事和經濟封鎖、從陸地到空中與國際社會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線聯係與往來、 並獲得國際援助的最重要的國際通道, 生活在那裏的少數民族為國際抗日交通線的修建和暢通,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雲南通往境外的滇緬公路多崇山峻嶺、激流湧潭。自1937 年12 月開工後,20萬各族民工自帶幹糧和工具,風餐露宿、挖土劈石,為此獻出生命的就達2000 多人。滇緬公路通車後,每月由此路運入抗戰急需物資達5萬噸。在四川,修建川滇公路時,築路民工一半是彝族,出工不計報酬,自帶幹糧。同時,各族民工先後在川、滇、湘等地修建了幾十處可供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及傘兵部隊使用的機場,確保了昆明至仰光、重慶至河內、重慶至仰光、中印駝峰等空中航線的開辟。
第五, 贏得國際社會對我國抗戰道義上的同情和支持
1937 年末至1940 年末, 為了爭取國際社會道義上的同情和支持,由回、維吾爾、藏、蒙古等少數民族成員組成的訪問團,出訪了亞非兩洲的伊斯蘭教和佛教國家。1938 年1 月,達浦生教長抵埃及, 時逢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舉行婚禮, 他借此向前往慶賀的各國貴賓宣傳中國抗戰真相, 獲得法魯克國王及各國貴賓的深切同情。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訪問了中東和南亞的8個穆斯林國家,拜訪了各國政界要人和名流,接觸了11個重要的黨派團體,發表公開演講43次,參加16 處清真寺聚禮並作演講,還將阿拉伯、土耳其、英3 種文字的.《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敬告世界回教教友書》 廣為散發,並在所到各國的報刊上發表了大量宣傳抗日的文章。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主要表現是不執行**的不抵抗政策,自發組織打擊日寇。這些部隊往往得不到老蔣的支持,甚至還被老蔣攻擊。
鄧世昌英勇抗敵的事跡
鄧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台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誌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遊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獻身大海愛國故事
自古以來, 犧牲在戰場上, 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誌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 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 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 常對士兵們說: ”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 死得值! ”1894 年, 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 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 遇到危險, 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 月的一天, 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 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 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 前後火炮一齊開火, 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 致遠號受了重傷, 開始傾斜, 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 對部下說: ”我們就是死, 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 ”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 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 致遠號中了魚雷, 船體爆炸, 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 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 毅然退出救生圈, 沉入大海, 獻出了生命.
鴉片戰爭湧現出眾多英勇抗敵的民族英雄,為什麼中國仍然戰敗
有民族英雄和勝利有關係嗎?打仗又不是英雄自己上去就能贏了的
南樓七壯士英勇抗敵的戰鬥前後持續了多少天
指在抗日戰爭中堅守開平南樓,抗擊敵寇的七勇士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濃、司徒炳,其七人英勇抗戰,抵擋敵軍多次進攻,後被敵軍使用毒氣彈等陰險手段逮捕,被捕後寧死不屈,後英勇就義。
中文名
南樓七壯士
對 應
堅守開平南樓
人 物
司徒煦、司徒旋、
年 代
抗日戰爭
表現保爾英勇抗敵 頑強拚搏的句段 150字
*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隻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
*
收起槍.別跟任何人說.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台兒莊戰役1938年春 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 進攻徐州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指揮中國軍隊 將日軍一路阻止在山東臨沂 另一路阻止在山東台兒莊 雙方在台兒莊展開激戰在台兒莊內激戰的時候 中國軍隊主力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 幷發起全麵反攻 日軍腹背受敵 狼狽向北敗退 中國軍隊共殲敵一萬多人 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這是由國民黨將領李宗仁領導的 李宗仁是誰 別說您不知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近代中國軍人英勇抗敵的場麵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