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中的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現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於前。
一詞多義:
止 同“隻”,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
敵 攻擊, 恐前後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通假字
“止”同“隻”,隻有。 止有剩骨。
前 前麵, 恐前後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 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 助詞,位於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 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後也。 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後受其敵。(指狼)。 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指屠戶)。 ③屠自後斷其股。(指狼)。
文言文中詞類活用有哪幾種?
一)名詞的活用
⒈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名詞後麵帶賓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驢不勝怒,蹄之。
②今王鼓樂於此。
③冠切雲之崔嵬。
簡析 “蹄”本是名詞,在句中卻接了賓語“之”,這時“蹄”起到了動詞的作用,所以應該活用為動詞,是“踢”的意思;名詞“鼓”帶賓語“樂”,用作動詞:彈奏;名詞“冠”帶賓語“切雲之崔嵬”,用作動詞:戴。
⑵名詞後麵帶補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履至尊而製六合。
②鄭商人弦高市於周。
簡析 名詞“履”帶補語“至尊”,用作動詞:登上;“市”帶補語“於周”,用作動詞:做買賣。
⑶前麵有能願動詞或副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簡析 “水”前帶副詞“非”和能願動詞“能”,用作動詞:遊水;名詞“王”前有副詞“則”,用作動詞:統治天下、稱王。
⑷同一名詞迭用,或兩個名詞連用,這兩個名詞既不是疊字,又不是聯合、偏正、複指關係,那麼,其中一個名詞常用作動詞
例如 ①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簡析 名詞“事”迭用,第一個用作動詞:做、從事。
⑸前麵有結構助詞“所”, 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置人所罾魚腹中。
簡析 名詞“罾”前有結構助詞“所”。用作動詞:用網捕捉。
⑹方位名詞常用作動詞,有的前麵有連詞“而”或副詞,有的前麵既沒有連詞“而”也沒有副詞
例如 ①秦師遂東。
簡析 方位名詞“東”前麵有副詞“遂”,用作動詞:向東進發。
⒉名詞的使動用法
⑴表示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賓語產生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後所表示的動作
例如 ①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
簡析 “王”後跟“我”作賓語,是“使我為王”。
⑵作使動用法的名詞,後麵也偶爾有省略賓語
例如 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簡析 “不得而臣”相當於“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當於“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為臣”“不得使之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詞,是名詞的一類,活用為動詞後有時也有使動用法
例如 ①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
②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簡析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便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動 “東蘇子”,意思是使蘇子(蘇代)往東去;“西南其戶”,意思是使門戶向著西方或南方開著。
⒊ 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 ①孟嚐君客我。
簡析 名詞“客”後帶賓語“我”,活用作意動詞。“客我”即“以我為客”,意即“把我當做客人”。
⒋ 名詞直接做狀語
⑴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特征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簡析 名詞“席”、“包”、“囊”分別作狀語: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
⑵名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態度、方式,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
簡析 名詞“麵”做動詞“刺”的狀語,表示“刺” 的方式:當麵。
⑶ 名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簡析 名詞“船”作動詞“載”的狀語,表示“載”所用的工具:用船裝。
⑷ 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地點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 孤帆一片日邊來。
簡析 名詞“日邊”作動詞“來”的狀語,表示“來”的地點:從日邊。
⑸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良庖歲更刀。
簡析 時間名詞“歲”作動詞謂語“更”的的狀語,表示“更” 的性質:每年。
⑹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南取百越之地。
簡析 方位名詞“南”做“取”的狀語,表示行為動作的趨向:向南。
⑺名詞表示情況逐漸地發生變化,活用為狀語
例如 ①而鄉鄰之生日蹙。
簡析 名詞“日”作形容詞謂語“蹙”的狀語,表示“蹙” ,這種情況逐漸的發展變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二)動詞的活用
⒈動詞活用為名詞
例如 ①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簡析 動詞“奉”用作名詞,意即“奉送的機會”,作句子的主語。
⒉動詞的使動用法
⑴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動詞上
例如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②項伯殺人,臣活之。
簡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動詞,都不能帶賓語,但因分別跟了“鄭”“之”,成為使動用法。“亡鄭”即“使鄭國滅亡”;“活之”即“使之活”,這裏可譯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動詞也有使動用法,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例如 ①謹食之,時而獻焉。
②晉侯飲趙盾酒。
簡析 “食”,吃,是及物動詞,但這裏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讓蛇吃東西),可譯為喂養。“食”用作使動意義後讀sì; “飲”,及物動詞,但這裏說的不是晉侯飲趙盾的酒,而是晉侯給趙盾喝酒,讓趙盾喝酒。“飲”用作使動意義時讀yìn。
⒊ 動詞的為動用法
例如 ①死國可乎。
簡析 “死”是為動用法,“死國”即“為國而死”。
(三)形容詞的活用
⒈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例如 大行不顧細謹。
簡析 “細謹”,形容詞用作名詞,意即“細枝末節”。
⒉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形容詞用在“所”字之後,便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
簡析 “高”本是形容詞,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譯作“推崇”。
⑵形容詞放在能願動詞後麵,便活用為動詞
因為能願動詞總是在動詞前麵與動詞結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個能願動詞跟一個形容詞結合在一起充當句子的謂語,那麼這個形容詞大多也是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簡析 “窮”在本句中與“能”相結合充當謂語成分,因此活用為動詞。
⑶形容詞放在“之”“我”等代詞前麵,便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稍出近之。
簡析 “近”是形容詞,但後帶有代詞“之”做賓語,作動詞。
⑷形容詞後帶了介詞結構作補語,這個形容詞便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簡析 令尹子蘭……終於讓上官大夫(靳尚)在頃襄王麵前詆毀屈原。“短”後跟了介詞結構“ 於頃襄王”應作動詞。
⒊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它的特點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
簡析 “弱”本是形容詞,在句中做謂語,但是形容詞做謂語,後麵不可以接名詞賓語,而它現在接了賓語“秦”,所以它要活用為動詞,是“使……弱小”的意思;“綠”是形容詞,後麵接了名詞賓語,應譯“使……綠”。
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由形容詞活用而來的動詞,表示主觀上認為(覺得)賓語所表示的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② 吾妻之美我者。
③孔子登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簡析 “奇其言”“壯其貌”是主語滕公“認為其言奇”“認為其貌壯”之義;形容詞“美”後帶賓語“我”。“美我”即“以我為美”,意即“認為我美”;“小魯”“小天下”,是主語“孔子”主觀上認為“魯”和“天下”小的狀態。
高一文言文詞類活用
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作動詞
1.示例:
①項王軍壁垓下:駐紮(名詞+名詞)
②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詞+代詞)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詞+而+動詞)
④項王乃引兵而東:東進(動詞+而+名詞)
⑤亦足王也:稱王(副詞+名詞)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遊水(能願動詞+名詞)
⑦置人所罾魚腹中:捕(所+名詞)
⑧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做官(名詞+介詞結構)
2.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注意其語境特征。
①(匈奴)乃徙(蘇)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生小羊)
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
③元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架梯子)
④虞不用百裏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稱霸)
⑤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征收賦稅)
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搭台階)
⑦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表現、顯露)
⑧涕出而女於吳(嫁女)
⑨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
⑩徑匈奴,匈奴得之
⑾從驪山下,道芷陽,間行
(2)名詞用作狀語(名詞的後麵是動詞,而兩者間又不是主謂關係)
1.示例:
①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在夜間(表時間)
②驪山北構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
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表處所)
④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用箕畚(表工具)
⑤至於顛覆,理故宜然:按道理(表依據)
⑥呈卷,即麵署第一:當麵(表狀況)
⑦人皆得以隸使之:像對待奴隸那樣(表態度)
⑧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像犬一樣(表比喻)
2.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注意其語境特征。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②西望武昌諸山( )
③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
④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
⑤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
⑥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
⑦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⑧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
動詞的活用(動詞用作名詞和為動用法)
1.示例:
(1)動詞用作名詞
①動詞處在賓語或主語的位置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伏兵。(《左傳·曹劌論戰》)
●作有利於時,製有便於物者,可為也:措施、製度(《後漢書》)
②動詞處在賓語或主語的位置,且動詞前有“之”或“其”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產的東西、收入的財物。(《捕蛇者說》)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搜捕行動。(《五人墓碑記》)
●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差失、錯誤(《學記》)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所見景物(《遊褒禪山記》)
③動詞處在賓語或主語的位置,且動詞前有數詞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差失、偏頗之處(《學記》)
(2)動詞的為動用法(為……怎麼樣)
●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為(遊俠)作傳(《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2.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注意其語境特征。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廉頗藺相如)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
●君子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 )
●且夫我嚐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
形容詞的活用
1.示例: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形容詞處在賓語或主語的位置
●義不殺少而殺眾:少的人、多的人。(《墨子·公輸》)
●以直養而無害:正義。(《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富,人之所欲:財富、富裕的生活。(《孟子·萬章上》)
②形容詞處在賓語或主語的位置,且前有“之”或“其”
●鋤其直,遏其生氣:直的枝條(斫其正、刪其密)
●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長處、優點,短處、缺點。(《芙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賢德、才能。(《師說》)
③形容詞處在賓語或主語的位置,且前有數詞
●四美具,二難並:美好的事物(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滕王閣序》)
(2)形容詞作動詞(後有名詞,且形容詞不是名詞的定語)
●(項伯)素善留侯張良:結交,交好。(《史記·項羽本紀》)
2.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字,注意其語境特征。
●以小易大,彼惡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 )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 )( )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勸學》)(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 )
●君子尊賢而容眾(《論語·子張》)( )(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項脊軒誌》)( )
4.使動用法
①名詞的使動用法
●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讓……當王,擁護……為王
●先破秦入關者,王之(《鴻門宴》):使……成為王,擁護……為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馬中錫《中山狼傳》):使……長出肉
②動詞的使動用法
●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蘇武傳》):使……投降,逼他投降
●且鞮侯單於初立,恐漢襲之……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蘇武傳》):讓……回去,放還
●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記》):使……倒下,打倒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使……害怕,恐嚇、嚇唬
●臣舍人相如止臣(《廉頗藺相如列傳》):使……止,阻止、製止
●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左傳·宣公二年》):讓(請)……喝酒
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非有能碩茂之也:使……碩大/茂盛
●必複之全之:使……恢複/變完整
●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使……明白,告知、告訴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記》):使……明了,闡明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使……彎曲,把……彎過來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陸遊《訴衷情》):使……變暗,把……變暗
2.練習: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注意其語境特征。
①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鴻門宴》):讓……當王,把……立為王
②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蘇武傳》):使……投降,逼他投降
③子厚謫居,幽尋以送日月,故曲盡其形容(《遊雁蕩記》):把……曲折詳盡地表達出來。
④緹騎按劍而前……眾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記》):使……倒下,打倒
⑤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陸遊《訴衷情》):使……變暗,把……變暗
⑥且單於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鬥兩主,觀禍敗(《蘇武傳》):讓……爭鬥
⑦秦時(項伯)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使……活,救活
⑧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過秦論》):削弱
⑨蔣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讓……活
⑩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讓……逃跑
⑾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使……驚/泣
⑿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前赤壁賦》): 使……舞/泣
⒀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黃州快哉亭記》):使……跟從,帶領
⒁而茲山獨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於今(《遊雁蕩記》):使……完,完整地保留。
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使……凋零
⒃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論語·公冶長》):把……用破舊
二.專項練習:指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動的詞語,並加以解釋。(提示:注意語境特征)
①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過秦論》):打退
②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使……來/安
③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誌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使……屈身
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伶官傳序》):使……興/亡
⑤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鍾山記》):使……響
⑥(秦伯)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肴之戰》):使……受辱
⑦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訓儉示康》):使……謹慎/遠離/富有
⑧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論語·公冶長》):罷免
⑨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曹植《君子行》):整理
⑩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黃花崗烈士事略序》):使……驚/泣
⑾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論語·為政》):使……統一,約束
⑿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夢遊天姥吟留別》):使……戰栗/驚
⒀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曬幹
⒁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踏莎行·郴州旅舍》):遮掩/隱沒
⒂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歐陽修《秋聲賦》):使……感/勞
⒃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黃州快哉亭記》):使……動/駭
⒄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使……急,逼迫
⒅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肴之戰》):使……辛勞
⒆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後禪院》):使…歡悅/空明
⒇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於斯,便祭掃也(《祭妹文》):安葬
①完璧歸趙:使……完整,保護完好
②大王必欲急臣:使……急,逼迫
③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打破
④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畢禮而歸之:使……回去、把……送回去
⑥從徑道亡,歸璧於趙:把……送回去
⑦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使……斷絕
⑧臣舍人相如止臣:使……止,阻止、製止(“藺相如固止之”同)
●天欲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後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5.意動用法(例文:《文言文助讀》P116《齊桓公訪士》)
①名詞的意動用法
●稍稍賓客其父:以……為賓客,請……做客
●孟嚐君客我:把……當成賓客
②動詞的意動用法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以……為恥,認為……是可恥的事
●且庸人尚羞之:認為……是羞恥的事
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以……為小
●單於壯其節:認為……很勇壯
6.數詞的活用(一般作動詞)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使……二三,不專一
●此三子者,……與臣而將四矣:成為四個人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者,……也”式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者,……”式或“……,……也”式
●陳軫者,遊說之士
●魚,我所欲也
●夫戰,勇氣也
3.“者”、“也”都不用
●劉備天下梟雄
●晉鄙嚄唶宿將
4.用“乃”、“則”、“即”、“皆”、“為”等表示判斷的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扣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
5.用“是”表示判斷
●巨是凡人,行將為人所並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若非吾故人乎
(二)被動句
1.用“於”表示被動
●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秀,外欺於張儀
2.用“見”表被動
●見犯乃死,重負國
●而燕國見陵之恥可除矣
3.用“見……於”、“受……於”表被動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4.用“為”表被動
●遂為猾胥報充裏正役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5.用“為……所”、“為所”表被動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6.用“被”表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曲罷曾叫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7.意義上的被動
●虞常生得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
●( )在陳,絕糧,從者病,( )莫能興
●( )觸草木,( )盡死
2.省謂語動詞
●( )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使史更敝衣,( )草屨,手長鏟
3.省賓語(動詞的和介詞的)
●公閱( )畢,即解貂覆生
●傳其事以( )為官戒也
4.省兼語
●單於信女,使( )決人生死
●召入,使( )拜夫人
5.省介詞
●以子之道,移之( )官理
●斷頭置( )城上
四.倒裝句
(一)主謂倒裝
●賢哉回也
●甚矣,汝之不惠
(二)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
●何以戰?
●子何恃而往?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
●古之人不餘欺也
●時人莫之許也
3.強調賓語
●仁以為己任
●孔子雲:何陋之有?
●唯我馬首是瞻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三)定語後置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四)狀語後置(包括介詞結構後置)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
●有大聲發於水上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
●扼腕墓道,發其誌士之悲
七下中文言文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例詞 例句 古義 今義
1 居 居十日 過了 居住
2 走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氣,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護城河 水池
5 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停駐 質量差;次數
6 戾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尋 未果,尋病終 不久 尋找
9 獄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案件 監獄
10 坐 停車坐愛楓林晚 因為 坐下
11 渠 問渠哪得清如許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微小
13 遷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官吏調職 遷移
14 形 無案牘之勞形 身體 形狀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目光短淺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質低下
17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專也 祭祀用的物品 為正義事業而奉獻
18 親戚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緣親屬
19 交通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兒女 男性的配偶
21 絕境 同上 與世隔絕的地方 山窮水盡的地步
22 無論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條件關係連詞
23 幾何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多少 數學學科之一
24 開張 誠宜開張聖聽 擴大 開業
25 會計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聚集商議 財務人員
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隻”。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7、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帖:通“貼”。 火:通“夥”。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 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 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 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 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衡:通“橫”,梗塞,這裏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41、自餘為僇人,(《始得西山宴遊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遊者皆暴日中。(《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嶽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嶽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
與: 通“歟”,語氣詞。
5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於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並加以解釋。
1、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雲、響、景:像雲彩、回聲、影子一樣
2、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後,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並解釋之。
1、沛公欲王關中 王:統治
2、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敵:攻擊
3、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
4、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5、範增數目項王。目:示眼色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後,表示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2、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3、齊威王欲將孫臏 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①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②魚肉百姓 魚肉:以……為魚肉
③孟嚐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僅僅把親人當作親人,不僅僅把孩子當作孩子。”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製,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1、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品、收入
2、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後麵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連橫而鬥諸侯 鬥:讓……爭鬥
2、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3、生死而肉骨 使……複生
4、驚天動地 使……驚奇;使……感動
5、可燒而走也 使……逃走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麼樣。如: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死國:為國事而死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製謂語。
兒懼,啼告母 啼,哭著
九、形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1、曉看紅濕處 紅:紅花
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
3、常在於險遠。 險遠,危險而又道遠的地方
十、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展。如:“其好遊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1、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窮:看盡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愛
十一、形容詞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於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弱:使……削弱
2、富國強兵 富、強:使┉┉富、強
3、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苦、勞、餓:使┉┉苦、勞、餓
十二、形容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小:認為……小
2、予怪而問之 怪:認為……怪
3、漁人甚異之 異:認為……奇怪
十三、數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事物。如:
六王畢,四海一 一:統一(動詞)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貳:背離(動詞
十四、數詞用作形容詞
1、餘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一:全、滿(形容詞)
2、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不忠誠(形容詞)
十五、數詞用作名詞
其一犬坐於前 一,一隻狼(名詞)
一詞多義
1. 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裏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嶽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嶽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勳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讚(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裏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嚐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 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麼(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裏)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貴/苟慕義強仁) 2、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苟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 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 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並驅如故) 2、特意(桓侯穀使人問之/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4、所以,因此(故餘雖愚)
42. 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看望,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3.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色,景象(此則嶽陽樓之大觀)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 光:1、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2、光線(仿佛若有光)
46.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回家(太守歸而遊人從)
47. 過:1、經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3、犯過失(人恒過) 4、超過,勝過(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2、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 號:háo 1、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嶽陽樓記》) 2、hào,別號。(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ào,號召。(號令召三老……)
50. 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51. 患:1、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且人患誌之不立) 2、憂患(無凍餒之患) 3、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為鄉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 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2、盡、到(南極瀟湘) 3、窮盡,動詞(嚐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
55. 寂:1、平靜(視端容寂) 2、寂靜(寂寥無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鍾於我何加焉)3、虛誇,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57. 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2、一會兒(立有間) 3、 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於版築之間)5、期間(奉命於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8、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 見:1、同“現”(路轉溪頭忽見) 2、引見(胡不見我於王) 3、召見,接見(於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 將:1、將領,名詞(則命一上將)2、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3、將要(公將戰) 4、攙扶(出郭相扶將) 5、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2、吹號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於人) 2、依*(願借子殺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斬)
62. 盡:1、沒有了(擔中肉盡/林盡水源) 2、全部取得(利盡南海) 3、盡量,盡可能(進盡忠言)
63. 就:1、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2、完成,達到 3、即使
64. 居:1、過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 舉:1、傳揚(死即舉大名耳) 2、發動(舉大計亦死) 3、被舉用(管夷吾舉於市)4、參加(董生舉進士) 5、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態 )
67.決:1、判斷(孔子不能決也)2、 分別(意難決舍) 3、斷然(故決然舍去)
68. 絕:1、隔絕 2、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3、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
69. 開:1、散開(日出而林霏開) 2、放晴(連月不開) 3、打開(旁開小窗)
70. 可: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珠可曆曆數也)
71. 苦:1、苦於(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誌) 3、愁(何苦而不平)
72. 樂:1、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 2、使……快樂(鍾鼓樂之) 3、樂趣(而不知人之樂) 4、歡樂、快樂(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73. 類:1、類似(絕類彌勒) 2、同類(不與培塿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74. 利:1、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 2、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 3、認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 4、物資(利盡南海)
75. 隸:1、屬於(世隸耕) 2、跟著(隸而從者)
76. 良:1、真,實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實)
77. 臨:1、麵對、對著、當著(執策而臨之/把酒臨風) 2、來到,在(臨溪而漁/臨池學書) 3、靠近(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4、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 鱗:1、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2、魚(呷浪之鱗)
79. 令:1、命令。(乃令符離人葛嬰) 2、讓,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縣令。(陳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無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為妙絕)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2、 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 3、名字(自名為羅敷《陌上桑》)
82. 謀:1、商量(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 2、謀劃、籌劃(抑亦人謀/肉食者謀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記》) 2、奇怪,罕見。(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峽江寺飛泉亭記》) 3、jī。零數。(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84. 騎:1、jì,騎兵(騎千餘)2、馬(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麵者)
85. 前:1、前麵(其一犬坐於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強:1、強悍(凶強俠氣)2、有餘(賞賜百千強)3、勉強(不可強以仕)4、力行(慕義強仁)5、強盛,強大(以弱為強者)6、通“僵”,僵硬(項為之強)
87. 且:1、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淒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89. 情:1、實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90. 請:1、請允許,敬辭(請獻十金) 2、請求(曹劌請見) 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91. 窮:1、窮盡,動詞(窮山之高而止/窮回溪/欲窮其林) 2、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 3、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 4、深(窮冬烈風)5、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彎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開,離去(一狼徑去) 2、距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闕:1、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斷(略無闕處)
95. 容:1、許、讓(雖席地不容閑)2、神色(視端容寂)3、容貌(花態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婦撫兒乳《口技》) 2、奶頭(兒含乳啼《口技》)
97. 善:1、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 2、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3、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後人尚之如此) 2、還(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會兒(少時)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飲少輒醉) 4、shào,年輕(陳涉少時)
100. 舍:1、學舍、書館、房屋(至舍/屋舍儼然)2、舍棄(舍文軒而竊敝輿/便舍船,從口入)3、丟開、離去(意難決舍/故決然舍去)4、shě,施舍(舍與你的《範進中舉》)
求采納為滿意回答。
<<狼>>文言文:一詞多譯/詞類活用/文言虛詞?
詞類活用現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於前。
一詞多義:
止 同“隻”,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
敵 攻擊, 恐前後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通假字
“止”同“隻”,隻有。 止有剩骨。
前 前麵, 恐前後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 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 助詞,位於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 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後也。 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後受其敵。(指狼)。 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指屠戶)。 ③屠自後斷其股。(指狼)。
積累七年級上冊文言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
人教版
1.敵
(1)攻擊。如:恐前後受其敵。(《狼》)
(2)敵人。如:蓋以誘敵。(《狼》)
2.否
(1)同“不”,沒有。如:尊君在否?(《陳太丘與友期》)
(2)惡、壞。如:陟罰臧否。(《出師表》)
3.故
(1)舊的、原來的。如:兩狼之並驅如故。(《狼》)
(2)特意。如: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送東陽馬生序》)
(3)原因、緣故。如: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4)所以、因此。如:故餘雖愚。(《送東陽馬生序》)
4.顧
(1)回頭看。如:顧野有麥場。(《狼》)
(2)難道。如: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看望、拜訪。如: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5.盡
(1)沒有了。如:擔中肉盡。(《狼》)
(2)全部取得。如:利盡南海。(《隆中對》)
(3)盡量、盡可能。如:進盡忠言。(《出師表》)
6.前
(1)前麵。如:其一犬坐於前。(《狼》)
(2)上麵。如:狼不敢前。(《狼》)
7.去
(1)走開、離去。如:一狼徑去。(《狼》)
(2)距離。如:我以日始岀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8.數
(1)讀shu(三聲),計算。如:珠可曆曆數也。(《核舟記》)
(2)讀shu(四聲),表多次。如:又數刀斃之。(《狼》)
(3)讀shuo(四聲),屢次。如: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
9.已
(1)停止。如: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
(2)完了、完畢。如: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3)算了、罷了。如:且壯士不死即已。(《陳涉世家》)
(4)已經。如:骨已盡矣。(《狼》)
10.意
(1)心情。如:意少舒。(《口技》)
(2)神情、態度。如:意暇甚。(《狼》)
(3)情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4)企圖、想要。如: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狼》)
11.綴
(1)點綴。如:綴以珠玉。(《買櫝還珠》)
(2)連接、緊跟。如:途中兩狼,綴行甚遠。(《狼》)
全手打,若覺得我的回答不錯的話,請采納我,謝謝(°?°)
關於語文古文中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練習
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某些實詞臨時改變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當成另一類詞使用,這種現象叫“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製。 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婦撫兒乳 “乳”,喂奶 名之者誰 “名”,取名 公將鼓之 “鼓”,擊鼓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用網捕 狼不敢前 “前”,上前 願為市鞍馬 “市”,買 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②名詞作狀語。如“箕畚運於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裝土石),表示運輸的工具。
其一犬坐於前 “犬”,像狗一樣 狐鳴呼曰 孔子東遊 乃丹書帛曰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亮躬耕於隴畝 “躬”親自
③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誠良的人。 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新”, 新的知識 親舊知其如此 親戚朋友 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 百廢具興 廢棄的事情 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優劣”,能力強與能力弱的人 作奸犯科 “奸”,邪惡的事。
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如:“親賢臣,遠小人”中的“親”“遠”意為親近,疏遠。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長 善於 恢弘誌士誌氣 發揚光大
⑤動詞活用為名詞。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中的“出”“入”意為出產的東西,收入的東西。 猛浪若奔 奔跑的馬 屠懼,投以骨 屠戶
⑥意動用法。某些名詞、形容詞帶了賓語,語意含有“以……為……”,“認為……是……
A.名詞的意動,主觀上認為賓語是什麼 例: 父利其然也 。利:原為名詞,現做意動動詞,可譯為“認為這樣是有利的”
B.形容詞的意動,主觀上認為賓語具有某種特征、特點。 例:不恥下問 認為……是恥辱 一覽眾山小 “小”,認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怪之”,認為這樣很怪異
⑦使動用法
A.動詞的使動用法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使……惱怒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動”,使……動,“忍”,使……忍
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苦”,使……受苦 “勞”,使……勞累 無案牘之勞形 “勞”使……勞累
文言句式
1.判斷句。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1)“為”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 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表肯定判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涯
(4)“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就是”例: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是”做動詞,表肯定判斷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聞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6)“非”表否定判斷,可譯為“不是” 非天質之卑 兵革非不堅利也
(7)“……,……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 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戰,勇氣也
(11)“……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於”“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誌詞語,意念上的被動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被……所感動
(2)有標誌詞語
a “為”表被動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b “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為所吞”即“被……吞掉”
c “於”表被動 管夷吾舉於士 “舉於……”即“在……被舉薦”。
3.倒裝句。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 1)主謂倒裝。在感歎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歎或疑問語氣。(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誌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3)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4)介賓結構後置
(1)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歎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麵。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
A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a 介賓倒裝 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麼” 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通道呢”
b謂賓倒裝 例:何有於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麵。可譯為“有哪一樣”。 孔子雲:“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裏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B 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
C 用“之”或“是”把賓語提於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隻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裏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孔子雲:“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裏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D 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例:是以謂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麵的原因。
E 其他,表示強調。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可譯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A “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後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臨於泉上”是“翼然臨於泉上亭 ”的倒裝,定語後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B “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C 數量詞做定語後置 例:嚐貽餘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後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構後置
A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都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於我哉? 全句為“於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 告之於帝”是“於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帝”後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全句為“於南陽躬耕,於亂世苟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南陽、於亂世”後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例:屠懼,投以骨。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構“以尉首”後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構“以文”後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 “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是“以討賊興複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複之效”後置。
4.省略句。常見的是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有時也省略數量詞和定語等。
(1)省略主語 a承前省 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b 蒙後省 c對話省 例《曹劌論戰》
(2)省略謂語 禽獸之變詐(有)幾何哉 賓語“幾何”前麵省略謂語“有”,譯時要補上
會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賓語“大雨”前麵省略了謂語“下”,譯時要補上
(3)省略賓語
a省略介詞賓語,承上省略賓語“之”,代前麵已經提到的“人、事、物。
溫故而知新,可以(之)為師矣 吳廣以(之)為然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士卒都為(之)用者 念無與(之)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君與(之)具來
b省略動詞賓語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之) 上使(之)外將兵
(4)省略量詞(文言文中數詞後常省略量詞)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孔子東遊,見兩(個)小兒鬥 二(個)男新戰死
(5)省略介詞
a省略“於”屠乃奔倚(於)其下 則題名(於)其上 得之(於)心而寓之酒也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之)分(於)人
b省略 (自)可譯為 從 (自)潭西南而望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構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
(1)“不亦……乎”相當於“不是……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當於“對……該怎麼辦”“把……怎麼樣”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麼樣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麼樣呢”
(3)“以……為……”相當於“把……當作……”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禽獸……”
(4)“何……為”相當於“為什麼要……呢”“為什麼會……呢”例:此何遽不為福也
即“為什麼不會變成福呢”
(5)何以 例:何以戰
<<狼>>文言文中:詞類活用中的"前"是什麼詞作什麼詞啊?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麵 adj
恐前後受其敵:前麵 adj
狼不敢前:向前 v
其一犬坐於前:前麵 adj 這句要到裝:其一犬於前坐
八年級下冊語文古文中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
、通假字
窺穀忘反(通“返”,返回,回去)
2、古今異義詞
一百許裏(古義為“左右”,表示約數;今常指“應允”,“許多”,“或者”等。)
鳶飛戾天者(古義為“到,到達”,今常指“罪過”或“乖張”。)
經綸世務者(古義為為“籌劃,治理”,今常指“政治規劃”。)
3、一詞多義
絕 天下獨絕 (形容詞,絕妙。)
猿則百叫無(動詞,停止。)
上 負勢競上(動詞,向上)
橫柯上蔽(方位名詞,上邊,上麵)
百 一百許裏(數詞,十的十倍)
猿則百叫無絕(數詞,極言其多)
4、詞類活用
風煙俱淨(形容詞用作動詞,消淨,散淨)
任意東西(名詞用作動詞,往東往西漂流)
急湍甚箭(副詞用作動詞,快)
猛浪若奔(動詞用作名詞,奔跑的馬)
互相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軒,爭著向高處伸展。邈,爭著向遠處伸展)
《五柳先生傳》
1、古今異義詞
因以為號焉(古義為“以之為,把它作為”,兩個詞,今常用作一個詞,認為)
或置酒而招之(古義為“有時”,今常用作連詞,表選擇關係)
造飲輒盡(古義為“往,到”,今常指“創造,製作”等)
2、一詞多義
如 親舊知其如此(動詞,像)
晏如也(名詞,……的樣子)
得 家貧不能常得(動詞,得到)
忘懷得失(名詞,得到的(東西))
3、詞類活用
亦不詳其姓字(形容詞用作動詞,詳細地知道)
親舊知其如此(形容詞用作名詞,舊友,故友)
《馬說》
1、通假字
才美不外見(通“現”,顯露,表現)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通“飼”,喂養)
其真無馬邪(通“耶”,嗎)
食不能盡其材(通“才”,才能)
2、古今異義詞
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為“有時”,今常作連詞,表選擇關係)
執策而臨之(古義為“馬鞭子”,今常指“政策、決策”等)
3、一詞多義
食 一食或盡粟一石(量詞,頓,餐)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養)
能 安求其能千裏也(動詞,能夠)
雖有千裏之能(名詞,才能,能力)
策 策之不以其道(動詞,用鞭子打)
執策而臨之(名詞,馬鞭子)
4、詞類活用
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用作動詞,吃盡)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數量詞用作動詞,行千裏)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幫作動詞,用鞭子打)
食之不能盡其材(形容詞用作使動詞,使……盡,竭盡)
《送東陽馬生序》
1、通假字
四支僵勁不能動(通“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綺繡(能“披”,披著)
2、古今異義詞
嚐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古義為“問”,今常指“敲”等)
媵人持湯沃灌(古義為“熱水”,今常指“汁水”等)
略無慕豔意(古義為“欣羨”,今常指“鮮豔,豔麗”等)
日再食(古義為“兩次”,今常指“又,再次”等)
3、一詞多義
患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動詞,擔心)
無凍餒之患矣(名詞,憂患)
故 故餘雖愚(連詞,所以)
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副詞,特意)
質 援疑質理(動詞,詢問)
非天質之悲(名詞,資質)
至 色愈恭,禮愈至(形容詞,周到)
至舍(動詞)
4、詞類活用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動詞用作代詞,此,這)
腰白玉之環(名詞用作動詞,腰掛)
《小石潭記》
1、古今異義詞
全石以為底(古義為“以之為,以全石作為”,今義指“認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古義為“約,大約”,今常作能願動詞,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義為“年輕人”,今常作戲曲用語)
2、一詞多義
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詞,由)
隸而從者(動詞,跟從,跟隨)
見 下見小潭(動詞,顯現,呈現)
明滅可見(動詞,看見)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明滅可見(副詞,可以)
差 參差披拂(形容詞,不齊)
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詞類活用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西)
近岸(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
潭中魚可百許頭(動詞用作副詞,約,大約)
日光下澈(形容詞用作動詞,照射)
鬥折蛇行(兩個詞均為名詞用作狀語,像北鬥星那樣,像蛇爬行那樣)
其岸勢犬牙差互(名詞用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淒神寒骨(兩個詞均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淒涼;使……寒冷)
《嶽陽樓記》
1、通假字
百廢具興(通“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囑托)
2、古今異義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古義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衛、守護”等)
越明年(古義為“到”,今義為“超過”)
越明年(古義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
則有去國懷鄉(去,古義為“離開”,今常指“到,往”。國,古義為“國都,京城”,今常指“國家”)
至若春和景明(古義為“日光”,今常指“風景、景色”等)
沙鷗翔集(古義為“棲止,鳥停息在樹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
微斯人(古義為“無,沒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
3、一詞多義
則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相當於動詞,是,就是)
然則北通巫峽(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那麼”)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連詞,就)
極 北極瀟湘(動詞,盡,到達)
此樂何極(動詞,窮盡)
一 在洞庭一湖(無實義,起強調作用)
一碧萬頃(數詞,一片)
而或長煙一空(副詞,全)
4、詞類活用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太守)用做動詞,做州郡的長官,即做太守。)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動詞用做名詞,景象)
《醉翁亭記》
1、古今異義詞
山間之四時也(古義為“季節”,今常指“時間,時刻”等)]
2、一詞多義
臨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動詞,靠近。)
臨溪而漁(動詞,來到。)
謂 太守自謂也(動詞,稱謂,起別號)
太守謂誰(判斷動詞,為,是)
3、詞類活用
山行六七裏(名詞用做狀語,在山上,順著山路)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名詞用做狀語,像鳥張開翅膀)
野芳發而幽香(形容詞用做名詞,香花。)
傴僂提攜(傴僂,形容詞用做名詞,代指老人。提攜,動詞用做名詞,小孩。)
《滿井遊記》
1、通假字 惡能無紀(通“記”,記載)
2、古今異義詞
局促一室之內(古義為“拘束”,動詞;今常指“拘謹不自然”等)
夫不能以遊墮事(古義為“壞,耽誤”,今常指“落、掉、往壞裏變”等)
惡能無記(古義為“哪裏、怎麼”,念( ),今常指“凶惡( )、厭惡( )”
3、一詞多義
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前一個作副詞,才。後一個作副詞,嚐,曾。
餘之遊將自此始(動詞,開始)
乍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副詞,初,開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副詞,突然)
4、詞類活用
麥田淺鬣寸許(名詞用做狀語,像獸頸上的長毛一樣。)
泉而茗者, 而歌者,紅裝而蹇者(都是名詞用做動詞,泉,用泉水煮。茗,煮茶。 ,端著酒杯。蹇,騎驢
文言文《狼》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
歸納: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止露尻尾 ( “止”通“隻”,僅僅。)
(二) 古今異義
去 一狼徑去 古義:離開 今義:到……去
(三)詞類活用
1.狼不敢前 ( 前:上前,名詞作動詞 )
2.一狼洞其中 ( 洞:打洞,名詞作動詞 )
3.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 隧:鑽洞,名詞作動詞 )
4.其一犬坐於前 (犬:像狗一樣,名詞作狀語 )
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變詐:欺騙手段,動詞作名詞 )
6.止增笑耳 (笑:笑料,動詞作名詞 )
(四)一詞多義
①恐前後受其敵 ( 代狼 )
②場主積薪其中 ( 代麥場 )
其 ③屠乃奔倚其下 ( 代柴草堆 )
④一狼洞其中 ( 代柴草堆 )
⑤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代屠戶 )
⑥屠自後斷其骨 ( 代狼 )
以 ①以刀劈狼首 ( 用 )
②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 來,表目的 )
③投以骨 ( 拿 )
意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 心想,打算 )
②意暇甚 ( 神情 )
敵 ①恐前後受其敵 ( 攻擊 )
②蓋以誘敵 ( 敵方 )
①複投之 ( 代狼 )
②又數刀斃之 ( 代狼 )
之 ③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 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④久之,目似瞑 ( 湊足音節,無實義 )
⑤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 助詞,的。 )
前 ①恐前後受其敵 ( 前麵 )
②狼不敢前 (上前)
(五)特殊句式:
場主積薪其中 省略句、狀語後置 場主(於)其中積薪。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文言文狼中的詞類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