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有什麼特點?
特點:對聯上下兩聯必須字數相等;講究對仗工整;講究平仄;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主要分四個方麵:一是形式對稱,二是內容相關,三是文字精練,四是節奏鮮明。也有人將其稱為對聯四美,即建築美、對稱美、語言美和節律美。
拓展資料:
(一)形式對稱:對稱,指上下聯句的對仗形式,也稱對偶形式。對仗,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項重要的修辭方法,是對聯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麼是對仗呢?對仗,換言之,就是對偶句的對稱。“對仗”一詞來源於古代宮中衛隊行列(儀仗隊),這種行列是兩兩相對排列,故稱對仗。
(二)內容相關:對聯,之所以稱其為對聯,不但在其中需要對仗,重要的還在於一個“聯”字,對聯不聯則不能稱其為對聯。如果上下聯是兩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即成敗筆。比如:一勞永逸長生樂;萬象回春大地新。
(三)文字精練:對聯之所以從古至今千年不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練,表現力強,精悍短小,便於傳播,對仗精巧,朗朗上口。如雲南昆明西山三清閣聯:聽鳥說甚;問花笑誰。
(四)節奏鮮明:關於對聯的節奏,將在有關章節裏詳細論述,這裏僅就節奏與結構及平仄的一些相互關係加以說明。對聯與詩詞的不同之處在外在形式上。即對聯的字數、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較靈活、自由,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即對聯的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也就是說,所有的對聯字的總數必須是偶數。
對聯的特點是什麼?
一個完整的對聯,是有6個雷打不變的基本特征(即6個相)所組成: 它們分別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節奏相合、平仄相協和意義相關。
出句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言之有物。
2,聯句流暢。
3,句貴出新。
4,機巧自然。
如何出句
1,動機。
一般我們出句有一個動機或者說是有一個主題,如寫秋,寫離愁,或者因為某件事,某句詩,甚至是某個字和詞引起你的感想。這就是動機,明確的動機是寫好成聯的基礎。
2,取像。
就是你選取什麼道具來表演這個主題,表達你的意思。
3,組織。
如何將這些東西組織起來,使它們流暢自然易懂。
4,調律。
按照聯律的要求,調整個別字的平仄,將不合律的字換成合律的同意字,或者將出句的詞語順序調整好。以使得句子符合聯律。
如何對句
首先看看出句的立意,立意不明確者,對之無用;立意隱晦者,要多加以分析,盡量走進出句者的思維裏麵——當然,你想在對句另有表現那是另一回事。
弄清楚出句者的立意後,便分析出句的手法和表現方式,分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以及句子組合方式,以求使對句與之同步。
此後,就到了檢查平仄了。檢查平仄,應先對格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檢查平仄的時候,應當先以普通話為準,遇到與句式有別的時候,就要查看一下出句是否用的是古韻。
在清楚立意,知道手法,了解結構,我們便可以進行對句的構思了。對句的構思(草稿)出來之後,有了一個完整的架構,便再進行平仄的調配。
進行平仄的調配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不能古今混用;二是在盡可能滿足聲律編排的前提下選、換字詞,但絕不能造生字僻詞或破壞句子結構;三是平仄調配好後,還需要檢查一下是否有過多的同聲、諧聲字,這些都是會造成拗口現象的。
能夠做好以上的幾個步驟,那麼這一副對聯就應該能夠成為合格的聯句了。至於聯句能否成為好聯,那就要視乎這個聯的整體立意、結構、手法、技巧編排,以及字麵以外的意象來論.
根據網上資料整理,不喜歡就當我沒答
對聯的特點是什麼
*
上下聯字數相等;
*
上下聯平仄相對;
*
上下聯詞性相同;
*
上下聯意思上要遞近;
什麼是對聯?它有什麼特點?
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其中,第一組稱上聯,第二組稱下聯。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對聯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二:一是字句靈活,二是對仗嚴格。
對聯的六個特征是什麼?
一個完整的對聯,是有6個雷打不變的基本特征(即6個相)所組成: 它們分別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節奏相合、平仄相協和意義相關。
對聯的特點
一是字數要相等:
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隻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異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複,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詞性相當:
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隻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台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最後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地理對宮室等等。
三是結構相稱:
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
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
五是平仄相諧:
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麵: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
六是內容相關:
什麼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麵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對聯五忌:
一忌:三平,三仄尾!對聯不允許出現三平或者三仄尾!這樣必然因為語調的不和諧影響格律!如,天連海岸線!這樣的句子!11222!就是三仄
馬到人成功22111!這個就的三平
二忌:孤平孤仄;無論是上聯還是下聯都不允許除了第一字和尾字外隻有一個平音或者仄音!這個就叫作孤平或者孤仄
三忌:同聲落腳 ;就上聯或下聯各分句句腳之間的關係而言。由多個分句組成的對聯,各分句句腳的安排,嚴格說,可以馬蹄韻為規則。從對聯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出發,考慮到對聯"聯無定句,句無定字"的特點,其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聲落腳"為規則。準確一點說,此規則有兩點要求:每邊二至三個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聲落腳。 每邊四個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連續三句(上下聯起句及中間分語段時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聲落腳。
四:忌同聲收尾 ;這是就上聯聯腳與下聯聯腳之間的關係而言。準確一點說,此規則也有兩點要求:(1)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聯仄聲收尾,即上聯最後一個字(聯腳)應當是仄聲;下聯則要求平聲收尾。一般不能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2)上下聯不能同聲收尾。 這個是初學者的禁忌!
五忌: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隻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世事紛紛"對"紅塵滾滾",其中,"紛紛"對"滾滾",就是疊字相對;五忌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花開花謝花自得 這樣的出現在單句(出句)中是允許的! 但是對句中出現卻不可以 另外還允許特殊的虛字同位!如,
竹之節,非傲氣,乃傲骨。
梅之豔,能淩雪,更淩寒!
這裏的之字是不需忌諱的!它就是虛詞同位!
樓主是做作業用的吧?可以把每條的抬頭抄一下,後麵的解釋不寫,這樣就寫的下了,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春聯的特點是什麼???
◆◇形式特點:
◆1、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
◆2、對仗,即詞性相同。
上聯某一處用了某一類詞,下聯同一處也要用同一類詞。但詞語門類有大小之分,如名詞,有表示天文、地理、自然、動物、植物、器具等的,上下聯相對的詞性隻用一個大門類的,叫“寬對”,難度就小;用小門類的,如上句用花卉名,下句也要用同一花卉名的,這樣用對叫“工對”。
◆3、平仄相對。
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如對聯上句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便應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對讀起來便感到悅耳和諧。但現代撰聯已不太拘泥平仄了。
◆◇內容特點:
◆春聯多是寄情抒懷,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
在我國,無論塞北、江南,鄉村、城市,機關、軍營,都有貼春聯的習慣。各行各業有不同的喜慶聯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著春的氣息、時代的氣息和喜悅的氣氛。比如:一元複始; 萬像更新。祖國有天皆麗日; 神州無處不春風。
◆春聯用語一般輕鬆歡快,喜氣洋溢,切情切景,大紅色彩配上吉祥話語,為春節平添了歡樂氣氛。
在古時,人們撰貼春聯主要是突出其喜慶氣氛,多用一些吉祥詞句,而不過分追求其內容。新中國成立以後,時代賦予大地以新的生機,春聯也相應有了新的變化,人們在突出其喜慶氣氛的同時,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在以歌頌祖國、自由、勞動、團結等為主題的春聯大量湧現,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春聯有什麼特點
一、形式特點:
1、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
2、對仗,即詞性相同。
3、平仄相對。上聯尾字為仄音(上聲、去聲),下聯尾字為平音(陰平、陽平)。
二、內容特點:
1、春聯多是寄情抒懷,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
2、春聯用語一般輕鬆歡快,喜氣洋溢,切情切景,大紅色彩配上吉祥話語,為春節平添了歡樂氣氛。
願對你有所幫助!
對聯有哪些特點
對聯的特點
一、對聯上下兩聯必須字數相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和橫批組成。貼在右側的稱為上聯,貼在左側的稱為下聯,貼在上方的稱為橫批,也稱橫額,內容是橫著書寫的。橫批對於春聯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為四個字,也有五、六個字的。橫批的意思要與上下聯相配合,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些對聯對於橫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對聯的上聯和下聯沒有一定的字數限製,少的隻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幾十、幾百言的長聯,由幾個分句組成,不管怎樣,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如常見的一副春聯:“又是一年春草綠,依舊十裏杏花紅。”1925年,黃埔軍校門口的對聯:“要革命的靠攏來;不革命的走開去。”反映農村改革成就的春聯:“除舊歲家中儲糧十擔;迎新春銀行存款千元。”橫批“有吃有穿”。每聯上下聯字數都相等。
二、講究對仗工整;
對聯的對仗除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外,還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句式相當,詞類相同,結構相應。
句式相當,指上聯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聯也必須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聯是二、四句式;則下聯也必須是二、四句式。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隻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是二四句式,即
“隻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再如廣東新會縣杜源叱石山寫景的對聯,其一: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岩煙。”
是二三句式,即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岩煙。”其二: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雲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是二三、二二、二四句式,即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雲――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詞類相當,是指要使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詞性相當,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語氣詞對語氣詞,迭詞對迭詞。如北京碧波寺聯:
“一庭芳草圍新綠;十畝藤花落古香。”
“一庭”對“十畝”是數量詞,“芳草”對“藤花”是偏正式名詞,“圍”對“落”是動詞,“新綠”對“古香”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濟南趵突泉聯:
“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畫閣”對“飛泉”是偏正式名詞,“鏡”對“雲”是名詞,“中”對“外”是方位名詞,“看”對“聽”是表示動作的動詞,“幻作”對“寫成”是動詞,“神仙”對“山水”是名詞,“福地”對“清音”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晚清年間,雲南某地農民對地主豪紳憤慨時而作的一副春聯:
“咦,哪裏放炮?哦,他們過年。”
“咦”對“哦”是象聲詞,“哪裏”對“他們”是代詞,“放炮”對“過年”是動詞。
結構相應,是指構成對聯的詞語之間的關係應該相同,如上聯是主謂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主謂結構;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動賓結構等。如辛棄疾紀念祠聯:
“力挽河山,浩氣貫日月,空餘英雄心一顆;
名垂宇宙,夕光衝牛鬥,剩有悲壯詞千篇。”
其中,“力挽河山”和“ 名垂宇宙”都是主謂結構,並且其中的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 浩氣貫日月”和“ 夕光衝牛鬥”也是主謂結構,並且謂語部分也是動賓結構;“ 空餘英雄心一顆”和“剩有悲壯詞千篇。”是動賓結構,並且賓語部分又是補充式的結構。
又如山東泰山南天門聯:
“門辟九宵,仰步三天勝跡;階崇百級,俯臨千嶂奇觀。”
“門辟九宵”和“階崇百級”都是主謂結構,且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仰步三天勝跡”和“俯臨千嶂奇觀”都是動賓結構,並且賓語部分偏正結構,結構完全相同。
三、講究平仄
對聯的平仄,與舊體詩律詩的頷聯頸聯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強調平仄,是為了使對聯讀起來抑揚頓挫,有音律和諧美。對聯的平仄要求平對仄,仄對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論”(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處於單數位置的字可以放寬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處於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雙數位置的字必須嚴格按平仄要求)。所謂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聲,“仄”指的是上聲、去聲和入聲。現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話的讀音來分的,一、二聲(即陰平和陽平)為平聲,三、四聲(即上聲和去聲)為仄聲。如魯迅先生寫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此聯的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向楚所撰四川眉山三蘇祠聯:
“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勝跡古祠堂。”
此聯的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貴州黃果樹瀑布觀瀑亭懸一聯: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
此聯的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下聯中標“可”字處者,表示不合平仄對應的規律,但是根據“一三五不論”的原則,可平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許的。
對聯講究平仄,讀起來音韻鏗鏘,有節奏感,富有音樂美。
要講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聯詞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會破壞平仄相對的規則。例如有一副舊社會戲樓對聯:
“少唱點雪月風花免得心猿意馬;
多演些忠孝仁義挽回世道人心。”
“唱點”的“點”和“演些”的“些”意思相同,但不能同字,如同字,就不能對仗了。
但是,根據辭不害意的原則,為了表達的需要,同字在特殊情況下不得已也允許出現,也會被人接受。這當然影響平仄了,但這就已經屬於寬對一類了。寬對對於平仄和對仗的要求不是很嚴的。如明代戶部右侍郎張津任南安知府時,為海寧縣譙樓撰一聯提倡廉政:
“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
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其中就出現了二字、四字、八字三個位置上的同字,但是,由於此聯內容意義深刻,人們就不在乎它的平仄不合規律了。
再如**挽蔡元培聯:
“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誌在民族革命;
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此聯中的第一、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等七處出現了同字。但是,此聯把蔡元培先生一生中的偉大貢獻作了高度的概括,內容精煉,人們也就不會去計較它的平仄是否合規則了。
四、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
從內容上看,每一副對聯都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特殊情況例外,如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無情對。對聯上下聯的意義相同、相近、並互相補充、深化的,叫正對;上下聯意義相反、相對,內容上互相映襯、互相對照的,叫反對。
如**題南湖革命紀念館聯:
“煙雨樓台,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
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
這是正對,上下聯互相補充、深化,表現了南湖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影響,對革命的偉大貢獻。
再如有一副挽李大釗的對聯:
“為革命而奮鬥,為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憾;
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這是反對,把李大釗的為革命而“奮鬥”和“犧牲”,與其它有的人的在壓迫下“生活”和“呻吟”,兩相對比,歌頌了李大釗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從上下聯的關係看,大多數對聯的上下聯是並列的,這通常叫做“平對”。例如,何香凝挽廖仲愷:
“夫妻恩今世未全來世有;兒女債兩人同負一人完。”
此聯寫的是廖仲愷被反動派殺害以後,與妻子兒女永別。上聯是從妻子的角度寫的,下聯是從子女的角度寫的,是並列的兩個方麵。
但也有上下聯是順承的,這叫做“串對”。例如,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有一聯: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聯上下聯之間是順承關係,即下聯是上聯的繼續。當然,順承關係還包括條件與結果,先後連接,轉折連接等關係。
但是,在對聯中不能出現“合掌”,即上下兩聯事意重複。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這裏,“宣尼”和“孔丘”是同一個人;“悲”和“涕”是同義,“獲麟”和“西狩”指的是同一件事。
[zhidao.baidu.com]
對聯得主要特點是什麼?
我從接觸對聯、了解對聯,到愛好對聯乃至創作對聯,已經有若幹年月了,最近出於求精的考慮,借了甚至買了對聯方麵的書籍,先把梳理總結的有關對聯最核心的部分,即“對聯的特點和要求”歸結如下,以作為對聯愛好者借鑒之用。
我把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聯的特點,第二部分是對聯的要求。
一、對聯的特點
對聯的藝術特點,首先是對偶,此外它還具有以下幾點:
(一)民族藝術
對聯是隻有中華民族,確切的講,隻有漢語語言才有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和語言所沒有的。
這種獨特性又源於兩點,一是形式上的民俗,即掛桃符過春節:二是本質上的漢語,即漢字是不同世界上其他各國各族的文字,是方塊字,具有象形會意等特征,每個字能單獨成立,且多數字隻有一個音節,代表一種意思;這種特性,為對聯能夠形成方正、整齊、清楚、成雙成對的對偶字數、章節、句式、聲調、內容提供了條件,舉本人拙作為例:
碧天新月穿雲出,
滄海征帆破浪來。
父望如天,期望兒孫攬日月;
母恩似海,施恩血脈澤乾坤。
喜相逢,把酒擎杯,應謝明月清風解人意;
興感慨,登高望遠,還勞浮雲飛雁寄我情。
再舉前賢名作為例
三間東到西歪屋,
一個南腔北調人。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弟忠信禮義廉。
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
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奈何之運,缺憾還諸天地,是破格完人。
由於對聯最早起源於民間風俗習慣,最終又回到群眾中,因此對聯既是文壇看重的高雅文學,又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文學,他還會長久流傳發展下去。
(二)實用藝術
對聯是一種應用藝術、實用藝術,是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以及工作學習的實踐而產生的,所以不同的活動有以之相適應的對聯。
如春節有春聯:
一年複始,
萬象更新。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又如表明行業特征使用的門聯:
穀乃國之寶,
民以食為天。(糧店聯)
巧縫千家衣,
美化四季春。(服裝店聯)
未晚先投宿,
雞鳴早看天。(旅店聯)
再如布置住室、客廳、書房的堂聯: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而在交際活動中用應酬聯;慶吊活動中用賀聯、挽聯;風景區、紀念地用名勝古跡聯……總之,對聯在不同的場合都能夠派上用場,加之它又以藝術形式出現,所以它是一種應用和實用藝術。
(三)文字藝術
對聯的文字藝術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用字靈活,整齊優美,字數不限,短則幾字,長則千言,如天下第一長聯,清人鍾雲舫的獄中聯;二是以漢字的某些特色,構成對聯藝術;三是與書法藝術融為一體,互相增輝。
(四)聲律藝術
對聯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詩詞歌賦的影響,在聲律上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講究用字的平仄;二是在上下聯之間,講究平仄相對;三是在上聯或下聯內部講究平仄交替;四是常常用到疊韻、雙聲、諧音等修辭手法。對這些的要求,目的是達到音樂美。
二、對聯的寫作要求
對聯的藝術特點和創作要求,最主要表現在他的“對偶”,因此,創作對聯時必須做到以下六點,即: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對、句式相似、內容相關、平仄相對。
(一)字數相等
上聯和下聯用字數目完全相等,是對聯成立的首要條件。作為字數較少,或句式結構單一的對聯是較容易做到的。例如:
乾坤抱麗日,
龍鳳競禎祥。(本人自撰)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作)
而對於長達數十字以上的長聯,要做到上下聯字數相等,就要難一些了。另外,還有一些用字用語險奇的對聯,就更需要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漢字詞彙和駕馭文字的能力了。又如:
三光日月星,(遼國使臣出句)
四詩風雅頌。(蘇東坡對句)
四德元亨利。(蘇東坡對句)
這裏的對句,難就難在上下聯字數很難相等上。上聯是“二三”結構,後麵的三個字,分別為三種類似的事物;下聯也須是五個字,“二三”結構,且第一字的“三”不能重複,必須是其他數字,而即使與“三”相鄰的“二”和“四”,結果各指兩種或四種事物,對上去也會少一字或多一字。蘇東坡的對句,妙就妙在化解了這個問題,因為“雅”是《詩經》中的“雅”,它包括《大雅》和《小雅》;“四德”本來包括“元亨利貞”,但是,由於當朝皇帝的名號中有“貞”字,應回避聖諱,故可以略去了。
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蘇東坡撰廣東真武廟聯)
上聯連用了“焉”、“耳”、“矣”三個文言虛詞,下聯也同樣用了“雲”、“乎”、“哉”三字來對,險奇佳絕,沒有深厚的語言、文學、寫作的功力,是難以辦到的。
(二)詞性相同
對聯的對偶,對於詞語的要求,是上下聯相對的詞或詞組,在詞性上必須一致,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介詞對介詞,即同類詞對同類詞。以往強調的“實對實,虛對虛”,不準確,應糾正。例如:
花 外 子規 燕市 冷
(名) (方位) (名) (名) (形容)
柳 邊 精衛 浙江 潮 (浙江溫州“文信國祠”聯)
下聯句腳的“潮”字,本來是海潮的潮,應為名詞,但這裏用“借對”的形式,即借形容詞“潮濕”的“潮”的意思,與上麵的形容詞“冷”相對,除了這個字,其餘的都是完完全全的同類詞相對。
隨著漢語言文字對偶藝術的豐富發展,對聯詞性相同的對偶要求,不但體現在同一大詞之間的相對,還體現在同一小詞之間的相對了。因有些詞下麵的小詞繁多(比如名詞又可分十四種小類),這裏就省略不提。
(三)結構相應
對聯的結構相應,是指上聯與下聯在句法結構上必須互相照應,互相對稱,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複句對複句。
(1)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例如,陽朔畫山的一副對聯:
水 作 青羅帶,
(主語) (謂語)
山 為 碧玉簪。
(2)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例如,陽朔九峰山的一副對聯:
係悶 豈無 羅帶水,
(動) (賓)
割愁 還有 劍芒山。
(3)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例如,西湖“湖心亭”的一副對聯:
四季 笙歌, 尚有貧民悲夜月;
(偏) (正)
六橋 花柳, 渾無隙地種桑麻。
(4)複句對複句。對聯的上下聯如果聯係起來,本身就是一個複句,這裏指的僅是,上聯內部的複句與下聯內部的複句要互相對偶。例如,四川灌縣離堆公園有一副對聯:
兩千年好事,車同軌,書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數萬頃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華一大有洲。
聯中的“車同軌,書同文”對“水有源,禾有本”,就是並列複句對並列複句。再如下麵兩副對聯,也是這種類型:
學好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何必讀盡聖賢書,能全孝友便為實學;
縱然周知天下事,不知進退總是愚人。
在大的句法結構上要求對稱的同時,在小的詞組上,對聯的對偶也要求一致,即:主語對主語,謂語對謂語,賓語對賓語,補語對補語,定語對定語,狀語對狀語。
(4)句式相似。
所謂句式,就是指構成句子的詞組和節奏,在“五言”詩中,一般句式是“二,二,一”或者“二,三”;在七言詩中,一般句式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駢體文的句式是“四,六”節奏,所以又叫它“四六句式”。對聯,因為字數多少靈活,篇幅不拘一格,所以沒有固定的句式。但是,就一副對聯來講,上聯的句式和下聯的句式卻必須一致,否則,就造成“失對”,也就是說,不能算作對聯。舉例如下:
不雨 山長潤,
無雲 水自陰。
上聯的上下聯的節奏都是“二,三”句式。
帆遠 浮天 闊,
江空 得月 多。
上聯的上下聯的節奏都是“二,二,一”句式。
流水 當年 懷往事,
桃花 依舊 笑春風。
上聯的上下聯的節奏都是“二,二,三”句式。
此地 饒 千帆風月,
偶來 作 半月神仙。
上聯的上下聯的節奏都是“二,一,四”句式。
(五)內容相關。
對聯,顧名思義,不僅要對偶,還要相關聯。對偶側重形式上的遣詞造句上,關聯主要表現在上下聯的內容上。如果內容上缺乏有機的聯係,上下聯文字對偶再工整,也不是對好聯,隻是毫不相幹的兩句話。換句話說,對偶是一個人的衣服,上下聯的有關聯內容是肉體。
不算對聯或不是好對聯的有如下例子:
子路乘肥馬,
唐堯騎病豬。
圖書管理查資料,
動物園中看虎狼。(上下聯在內容上沒有聯係)
門前綠水流將去,
屋裏青山跳出來。
好的對聯市上下聯做到內容相關,有共同性,反映一個特定的主題,例如: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對聯還分“正對”與“反對”:上下聯都正說的叫“正對”,都反說的叫“反對”。
例如“正說”的對聯:閱透人間知紙厚,踏穿世路覺山平。
再如“反說”的對聯:三字沉冤千古恨,一盒忠骨晚年香。
(六)平仄相對。
平仄相對的要求,是為了使對聯讀起來,節奏分明,聲調和諧,起伏跌宕,抑揚頓挫,形成一種音樂美。要使平仄運用的好,首先要搞清楚漢語音律的“四聲”: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和去聲。在古代漢語中,以平聲字為“平”,上聲、去聲、入聲字為“仄”;在現代漢語中,凡屬陰平和陽平的字都為“平”,凡屬上聲和去聲的字都為“仄”。
(A)在對聯創作中運用平仄規律,還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1)在不因詞害義的前提下,上下聯的句腳(最後一個字),應盡量做到上仄下平。
(2)長聯中,分句停頓字,平仄應當交替、相對。
(3)上聯與下聯相對的每個音節上停頓的字,以及相對的每一個分句停頓的字,平仄應當對立。
(B)在特殊情形下,對聯的在平仄聲律上,可以靈活處理,比如:
(1)上下聯的第一個字,可以不計較平仄是否相對。例如:
報國文章遵李杜,攘夷大義著春秋。(老舍撰聯)
直以慵疏遭物議,莫拋心力作詞人。(鬱達夫撰聯)
(2)對聯上下聯的句腳,原則上是以“上仄下平”為好,但是,如果因內容限定,不好做的話,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詞、因聲而害義。例如:
悼一代巨星隕落,舉世無限傷心(平);
幸滿台桃李新生,梅藝萬古長青(平)。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題“聊齋”聯)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平),
萬世一義聖人不惑(平)。
(3)對聯中有些特殊的字、詞、對偶,可以不拘平仄。具體說,主要是:同字相對可以不拘平仄;專用名詞相對可以不拘平仄;文言虛詞相對可以不拘平仄;用字技巧奇險的字相對可以不拘平仄。例如: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西湖葛嶺聯)
入座三杯醉者也, (“也”“乎”都是平聲)
出門一拱歪之乎。 (酒店聯)
德之不修,吾以汝為死矣;(“矣”“乎”都是平聲)
過而不改,子亦來見我乎? (城隍廟聯)
柴米油鹽醬醋茶,除卻神仙少不得;(上聯連用七個飲食類字)
孝弟忠信禮義廉,沒有銅銀可做來。(下聯連用七個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