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王安石《元日》一詩適合作新年對聯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龍書本作《除日》)可以視為寫元旦的詩詞中之翹楚.他不僅將除夕與元日的宋代風俗記錄在案,寫出唐宋時代除歲迎新的景況,而且表達了自我的哲學觀念:“爆竹聲中一歲除,春(一作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童日童日,總把(一作爭插)新桃換舊符”,說在爆竹聲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闔家歡飲屠蘇美酒.屠蘇酒,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當時民俗,在正月初一時,家家按照先幼後長的次序飲屠蘇酒,唐人盧仝《除夜》詩說:“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宋人蘇轍《除日》詩說:“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兩詩都提及長者最後飲酒的風俗.飲酒大概是子夜時分剛剛進入新年的那一刻開始的.屠蘇,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飲酒屠蘇的風俗,之所以在元日飲屠蘇酒,是因為一個傳說,或說是一個故事:“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裏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蘇而已.”(唐韓諤《歲華紀麗》一《元日》:“進屠蘇”注)王安石詩中的後兩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後,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個風俗: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鬱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畫二神於門上以驅鬼避邪的風俗.《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後蜀始於桃符板上書寫聯語,其後改書於紙,演變成為後來的春聯.陸遊有詩:“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除夜雪》),正是這種風俗的生動記載.
當然,作為大政治家、哲學家的王安石,其寫作此詩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從王安石其他優秀詩作來看,傳達那種變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種不為世人理解的孤獨之美,也確乎是其主要的詩意表達,如“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的對於日升新日的禮讚,“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動感和春天的歡呼,“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幹”(《夜直》)中的那種靜態美中的動態,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對於商鞅政治變革的讚美等,無不如是
把元日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改成一副對聯。
爆竹聲中送舊歲
桃符門裏慶新年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對聯的好處
對聯的好處:
1、寄托誌向;
2、寄托相思;
3、抒發情懷;
4、陶冶性情;
5、增添喜慶節日的氣氛;
6、增添對前輩仙去的哀思。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漢族傳統文化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元日古詩哪一句話說明人們貼對聯的習俗比較久遠?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桃符是春聯的雛形,最早是神荼鬱壘二人的畫像。到了後蜀孟昶時代,出現了第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此為春聯之始,距今一千多年
高中作文《中國對聯》
1對聯文化對聯的起源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桃”和“舊符”是什麼意思?用現代話說就是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我國的春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麵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曆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習俗.最早的一副對聯2公元964年(後蜀廣政二十七年)春節前夕,後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畫有神像的桃木板,舊時認為可以避邪)上題寫對句,以試才華。可是,當群臣們把對句寫好給孟昶過目時,孟昶都不滿意。於是,他親手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我國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幅最早的春聯。對聯的類型從反映的內容和使用的場合來看,對聯可以分為春聯:以除舊迎新,言明誌向,充滿豪情,展望未來為主要內容,專門在元旦、春節時粘貼的對聯,因時效性較強,人們就稱為春聯。如:一元複始萬象更新楹聯:為了表達某種願望或滿足裝飾需要,過去常在官廷、府宅、廟宇、園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製,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聯語,統稱為楹聯。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嶽廟”修複一新,當代著名詞人兼書法家趙撲初,化用嶽飛《滿江紅》詞意,為重新塑好的嶽飛巨像兩邊的大柱上,精心撰寫了一幅古為今用、氣魄宏偉大新楹聯: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尋抬頭望//收拾山河酬狀誌,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裏駕長車。婚聯:專門在舉行結婚儀式那天選用或編寫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如: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挽聯:為了評價先人的生平業績,抒發後人誠摯的懷念之情,在追悼會或紀念會上所用的對聯。如:悼念敬愛的**的一幅挽聯:心血勞幹革命事業似巍巍泰山震環宇骨灰撒遍總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潤人心壽聯:3當老人喜過生日,子女為了表達對長輩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壽、福滿家門為主要內容,精心書寫一些吉祥的詞語,或貼在門上,或掛在廳堂,這樣的對聯就叫壽聯。如:福如東海闊壽比南山高對聯的要求對聯的要求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係。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對聯的要求如下:·上下聯字數要相等;·上下聯詞組要相同: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詞性要相同;所謂詞性,是指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上聯的詞性和下聯的詞性,按照詞的先後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對。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上下聯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語句構成的方法。一幅對聯中,上聯是由幾個字組成的一共有幾個音節的頓讀法,下聯也必須相同。·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如:雲帶鍾聲穿樹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過江來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古詩的音節主要有兩種,一是兩字一頓,叫“雙音步”,一是一字一頓,叫“單音步”。雙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為主,第一字可不嚴格要求,對聯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嶺千秋雪-平-仄-平仄4門泊東吳萬裏船-仄-平-仄平上聯中的“窗”和下聯中的“門”是平對平,“西”與“東”是仄對仄。上下聯內容要相關;如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在東林書院大門上寫過這樣一幅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上聯寫景,下聯言誌,上下聯內容緊密相關,使人透過字麵,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勵之心。6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殉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若長歌短賦,拋撒寫綺恨閑愁;曲檻回廊,消受得好風好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裏。且向危樓附首:看看看,那一塊雲是我的天?注解:見於成都望江樓崇麗閣,此聯上下合共210字,比上麵提到大觀園的對聯180字還要多30字,不過此聯沒有大觀園那副出名。但若論天下第一長聯,這副頂多排第三,且看下麵的兩麵副吧。3.這副更長(220字)上聯:誰說桃花輕薄?看灼灼其華,為多少佳人增色。滴清清玉露,羨萬株豔蕾流霞。無何春去莫飛,終究鸞枝墜果。於是平仲設謀,東方竊竇,王母宴賓,劉郎題句。況核仁製藥,能療痼疾佐歧黃;條幹充刀,可借印符驅厲鬼,準握天機珍麗質,也知季節讓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從徒毒友。下聯:我誇福地妖嬈,眺青青之嶺,添哪些瓊閣浮雲。有濯濯明湖,收十裏嘉林入畫。似新塵消宇淨,因恩駕鶴淩空。難怪聞山攬勝,高舉怡情,秦村訪友,碑院揮毫。若清節複生,定喚漁夫回絕境;靈均再世,必歌今日過前朝。莫悲紅雨落幽溪,又續風騷垂奕葉,方信凡夫俗子,不須羽化亦登仙。注解:見於湖南省桃花源風景區桃川宮,作者是現代人昌世軍4.這副可能真的是天下第一長聯(350字)上聯:跨蹬起層樓,既言費文韋曾來,施謂呂紹先到此,楚書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試梯山遙窮郢塞,覺斯處者個台隍,隻有彌衡作賦,崔顥作詩,千秋宛在。迨後遊蹤宦跡,選勝憑臨,極東連皖豫,西控荊襄,南枕長嶽,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過客遽戶。懸屋角簷牙,聽幾番銅烏鐵馬,湧浦帆掛楫,玩一回雪浪雲濤,出數十百丈之顛,高陵翼軫,巍巍嶽嶽,梁棟重新,挽倒峽狂瀾,賴諸公力回氣運。神仙渾是幻,又奚必肩頭劍佩,叢裏酒錢,嶺際笛聲,空中鶴影。下聯:7蟠峰撐傑閣,都說辛氏爐伊始,哪指鮑明遠弗傳,晉史缺疑,究未聞見從誰乎?由戰壘仰慕皇初,想當年許多人物,但雲屈子離騷,曩熊遺澤,萬古常昭。其餘劫霸圖王,稱威俄頃,任成滅黃弦,莊嚴廣駕,共精組練,靈築章華,落落豪雄,終歸於蒼煙夕照。惟方城漢水,猶記得周葛召棠,便大別晴川,亦依然堯天舜日,偕億群倫以步,登聳雲霄,蕩蕩平平,攙搶淨掃,睹豐功偉烈,賀而今曲奏平。風月話無邊,賞不盡郭外柳蔭,亭前棗實,洲前草色,江上梅花。注解:見於武昌黃鶴樓,作者不詳,這副可能真的是古今第一長聯了。以下幾副也算是較長的對聯了: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隻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清]鄭燮六十自壽仗劍從雲作幹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山河,永離赤縣揮戈抗日接尊俎,豪氣猶存,無愧於平生,有功於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張伯駒挽陳毅廣東是現代史潮彙注之區,自明季迄天今茲,漢種孑遺,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類皆孵育萌興無斯;先生挺生其間,砥立於革命中流,啟後承先,滌新陶舊,揭民族大義,矻然再造乾坤;四十餘年,殫心瘁心,拆以青天白日,紅血紅旌,喚起算帳獨立之精神,誠為人間留正氣中華為世界列強競爭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經濟侵淩,甚至共管陰謀,爭思奴隸牛馬而來;吾黨適丁其會,喪換我建國山鬥,雲淒海咽,地黯天愁,問繼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億兆有眾,惟工與農,須本三民五權,群策群力,遵依犧牲奮鬥諸遺訓,厥成大業慰英靈李大釗挽孫中山8五十載崎嶇世路,獻身革命,盡瘁斯民,海內瀛寰,同飲氣節;兩次長征凡七載;流亡異域,若經十度春秋,反動陰謀空畫餅,縱幾處羈囚,壯懷尤烈;方期延東堤邊,宏抒國事,天喪巨才無可贖,曠古艱難遺後死二十年憂患舊交,同學蘇京,並肩北伐,南昌廣州,共舉義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軍興,血戰大江南北,茂林慘變痕陷身;喜今番出獄,久別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飛殞長星;我哭故人成長訣,普天涕淚失英雄聶榮臻挽葉挺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手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清]孫髯題昆明滇池大觀樓:
元日後兩句詩改對聯怎麼改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 一月九天掩掩春
《元日》這首詩,詩中的哪兩句扔被當做對聯寫出各家各戶的庭院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元日》,古代春節名對聯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其中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意思是: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貼的門神),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的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第四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能動動腦袋,改成一幅對聯嗎?
爆竹除舊歲,
桃符迎新年。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春對聯是從左到右還是從右到左讀起的呢?
春聯應該先讀右聯,後讀左聯,最後讀橫批。
我國自古以來一直以右為尊,這是根據國家中央集權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的位置所決定的。麵對皇帝時,自己的左邊為皇帝的右邊,這時候自己左邊站立的朝臣就比自己右邊的朝臣地位較高(但是西方國家大多都是以左為尊,所以我國自改革開放後逐漸將禮賓方式也改為尊左,就是說讓外國客人坐到主人的左邊)。所以我國原來的書籍和其它文件也都是采取豎排右讀的行文格式。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宋朝王安石《元日》一詩適合作新年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