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溫庭筠 翻譯 50分
原 文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譯 文
小山重重疊疊,晨曦閃閃或明或滅,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前鏡又地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溫庭筠的菩薩蠻解析
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獨處閨中的婦女,從起床而梳妝以至穿衣一係列的動態,從中體現出她的處境及孤獨苦悶的心情。開頭兩句是寫她退了色、走了樣的眉暈、額黃和亂發,是隔夜殘妝。三四兩句寫剛起床時“弄妝”,用一“懶”字、一“遲”字由外表進入人物內心的描寫。下闋開頭兩句寫妝成之後的明豔,極寫其人之美。最後兩句寫穿衣時忽然看見衣服上有新貼的“雙雙金鷓鴣”,到此,全詞戛然而止。
首二句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態。這二句以特寫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為主體,首句為襯景。“小山”為床榻圍屏上的畫景,“金”為塗在屏山上的顏色。“明滅”為日光透過窗紗照射屏山陰陽顯晦之狀。或以為畫上金碧山色有所脫落,或明或滅,以見久別後閨中蕭索之象。此二說均可通,後者意蘊較深,而前者景象鮮明。“鬢雲”為鬢邊下垂的黑發,女子鬢發卷曲輕揚,狀如雲朵,故常以雲形容之。“欲度”從雲常流動設想,描繪也鬢發輕揚之狀。“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襯映鬢發的臉頰之膩白。整句凸出一副嬌慵的女性麵貌,因“鬢雲欲度”正是鬢發散亂未整之狀,句中也隱含呆坐懶起的時間過程。這二句在讀者眼前展示出這樣一個鏡頭:在小山重疊金色明滅的畫屏圍繞著的繡榻上,一位少婦剛剛坐起,她散亂的鬢發,似流雲樣將要度過她雪白的臉腮。
三四兩句開始寫她下床後的活動。“懶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緒,下句“遲”字與之相應,是了解整首詞意的關鍵。“懶起”即懶懶地起來。一“懶”一“遲”,極見其無情無緒之神情,與“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動緊急,表情迥異。“弄妝”謂妝扮時頻繁反複做弄。“遲”字總承“弄妝”與“梳洗”諸事。在這二句中,主人公嬌慵之狀宛然可見。
下闋寫其人之繼續活動。“照花”二句寫其對鏡簪花。於客觀地描寫人物活動中,暗寓其人對鏡時自賞自憐之意。自賞:人而如花;自憐:盛年獨處。此“花”當於插於發髻之飾物,非喻人麵。從次句之花而並提可知。前後鏡對照,腦後發髻簪插之花映於前鏡,乃與鏡中人麵將相輝映,其人之容色光麗可想。最後二句寫其梳妝後穿著衣服,不寫動作,但點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繪——金線繡的一雙雙的鷓鴣。試想她滿懷心事,懶洋洋地勉自梳妝罷,剛要著衣時,而入眼的乃是“雙雙金鷓鴣”,則其情當如何堪!
整首詞通過寫這女子從起身梳妝到妝成著衣,並沒有明顯地從正麵寫這女子的心情。但是,讀者從結句“雙雙金鷓鴣”的“雙雙”二字上可以領會作者的寓意。作者運用用反襯的筆法,“雙雙”二字反寫這女子的孤獨,看見衣服上的“金鷓鴣”都是雙雙對對的,就使她觸景生情,自憐孤獨。全篇的點睛之筆是“雙雙”二字,它是上闋的“懶”和“遲”的根源。
本詞寫法上有其特點:
其一是作者隻是在生活的片段過程中,選取最具有特點的動態或物象,略加勾畫,省雲彼此間的表麵聯係,如首句僅寫床周屏風的景色,而略去這景色所依附的屏與榻,次句隻是突現出一個睡起的女子麵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隱藏在可感觸的曖昧之中,兩句合看,即可依據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補充,構成一幅完整的“晨閨”圖畫。
其次是表情隱蔽,作者隻是對人物動態及有關景物作客觀描繪,但於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給讀者盡多的想象體會餘地。
至於辭藻濃麗,更是溫詞的普遍現象。因此種種,常使讀者感到晦澀,然如細心玩索,得其藝術匠心所在,當更覺情味豐腴。
菩薩蠻 溫庭筠 解析
一樓這位大哥真可謂下筆千言,離題萬裏啊,嗬嗬。
這首詞並不難解,隨便說幾句吧。
上片四句,前三句都是寫環境。
第一句寫時間,應該是在後半夜。
第二句寫地點,在重簾之後,也就是在閨中。另外還有“無人語”三字,寫環境之靜,也點出詞中女子孤身一人。
第三句寫室內環境,熏爐裏麝香已經燃盡(所以才到了“深處”)。
第四句寫到人,“臥時留薄妝”,就是說,這女子睡時臉上還留著淡淡的妝。
本來,這是個很美也很幽靜的狀況,但是透出一股孤寂的情緒來。
下片寫女子的思緒。
“當年還自惜”,女子在一片寂靜中醒來,躺在床上回憶過去,感覺過去的美好都已經不再。
“往事哪堪憶”,往事不堪回首,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是孤身一人,越是回憶過去的美好,越是映襯出現在的孤寂,所以不堪憶。
“花露(落)明月殘”,寫景,以這種零落的景象暗示女子的遭遇或是思緒。
“錦衾知曉寒”,這句意蘊最為豐富,細點說:
“曉寒”,不單單是指溫度的低,而是說“我一個人孤睡,淩晨所感受到的寒冷”,意思主要是放在“孤睡”上。
“錦衾知曉寒”,實際上是說這種“曉寒”沒有人知道。寒,怎麼辦呢?隻好蓋好錦被,可是越蓋得嚴,越是覺得落寞,因為錦衾根本溫暖不了那種孤睡的寒。
然後再看“當年還自惜”,這個句子正常的語序應當是“自惜當年”,可是中間還加了一個“還”字,就是說“又在自惜當年”。後麵又接著一句“往事哪堪憶”。就是說,常常自惜,然後又說算了吧,不憶了吧。但用不了多久,又會再來一次。如此反反複複。這個“還”字,就比較值得玩味了。
溫庭筠《菩薩蠻》詩歌鑒賞
神情畢現 精妙絕倫
——說溫庭筠的《菩薩蠻》 蔡厚示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在中國文學史上,溫庭筠(約812-866)可稱為第一位專業詞人。這不僅因為他的詞名壓倒了詩名,而且由於中國詞史上的詞別集是從他的《金荃集》開始的。他流傳下來的詞近七十首,主要保存在趙崇祚編的《花間集》中。它大都寫閨婦或妓女們的愛情,但也有少數寫邊塞題材的作品。
據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載:唐宣宗李忱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綯丞相央溫庭筠代作若幹首(據《樂府紀聞》為二十首,現存十五首)。詞成後,令狐綯冒稱是自己的作品,暗地裏獻給李忱,並叮囑溫庭筠不要聲揚出去。溫庭筠卻很快地說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以致終生不被重用。
這首詞寫一個閨中貴婦的苦悶心情。首句中的"小山"一詞,曆來有多種解釋。許昂霄《詞綜偶評》說:"蓋指屏山而言"。全句謂屏風上雕繪著重重疊疊的小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滅地閃爍。另一解認為指眉。《天寶遺事》載:"明皇幸蜀,命畫工作十眉圖。"據《海錄碎事》:"十眉圖:一鴛鴦、二小山……"。"金重疊",謂把眉毛畫成黃色,像金一般重疊。楊慎《詞品》說:"北周靜帝令人黃眉墨妝,其風流於後世。"全句是說,眉上塗的顏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滅,暗示睡覺後妝殘了的意思。我師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他在1962年給我的信中說:"小山重疊"指發髻,"金明滅"指首飾上閃動著的光彩。這自可備一說。但根據詞的上下文義細細推斷,似仍以作眉毛為好。因為首句說眉上的顏色褪了,次句說頭發蓬蓬鬆鬆地快垂到腮邊了,三、四兩句才接著說女主人公懶洋洋地起床畫眉和梳妝。這樣前後呼應,層次極為分明。
下片寫她梳洗和打扮齊整了,為了看頭上的花飾是否插好,便拿兩麵鏡子一前一後地照著瞧。鏡子裏交叉出現了她的臉孔和花飾。它相互輝映,顯得格外好看。末兩句寫她穿上新貼圖樣的繡花絲綢短襖,襖子上盤著一對對金色的鷓鴣。這雙雙對對的鷓鴣,勾起她無限的情思。
表麵看來,這首詞寫的不過是女主人公從睡醒後到梳妝打扮完過程中的幾個鏡頭,卻能充分透露出她內心的複雜感受,做到神情畢現。開頭兩句,寫她臉孔雪白、芳香,頭發像濃雲一般烏黑柔軟,再襯上金黃色的眉毛,顯得多麼光豔!它不僅讓讀者看到色彩和聞到香味,而且試圖觸動讀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澤、氣味、體態……連同神情都生動地描繪出來,技巧不能說不高。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飛動意。"葉嘉瑩女士《迦陵論詞從稿》也說:"'度'字生動,……足以喚起人活潑之意象。"在詞人的聯想中,"雲"字乃從"鬢"字生出,"度"字又從"雲"字生出。詞人再於"度"字添一"欲"字,就把無生命的"鬢雲"寫活了。試想:於金光明滅之中,雲鬢飄拂之際,連細小的眉、發也如此富有生氣,豈不更撩人乎?這兩句,已寫出女主人公嬌慵萬分,所以第三句點出一個"懶"字,這才不使人覺得"懶"字突兀。不僅不覺得突兀,反覺得它與上文扣得很緊。因為眉殘了,便畫眉;發鬆了,便梳妝。第四......餘下全文>>
菩薩蠻溫庭筠隱含的主旨
整首詞通過寫這女子從起身梳妝到妝成著衣,並沒有明顯地從正麵寫這女子的心情。但是,讀者從結句“雙雙金鷓鴣”的“雙雙”二字上可以領會作者的寓意。作者運用用反襯的筆法,“雙雙”二字反寫這女子的孤獨,看見衣服上的“金鷓鴣”都是雙雙對對的,就使她觸景生情,自憐孤獨。全篇的點睛之筆是“雙雙”二字,它是上闋的“懶”和“遲”的根源。
後人評價菩薩蠻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代表詞作。此詞寫女子起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以及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
詞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菩薩蠻》晚唐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發髻,號稱菩薩蠻隊,當時教坊就因此製成《菩薩蠻曲》,於是後來《菩薩蠻》成了詞牌名。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均兩仄韻轉兩平韻。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許多文人騷客都寫過以《菩薩蠻》為詞牌(曲牌)的詩詞,其中以溫庭筠《菩薩蠻》十四首最有名。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
詞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認為:此篇通體一氣。精整無隻字雜言,所寫隻是一件事,若為之擬一題目增入,便是“梳妝”二字。領會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妝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故首句即寫眉,次句即寫鬢。
小山,眉妝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樣盛行,見於《海錄碎事》,為“十眉”之一式。大約“眉山”一詞,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時時見於當時詞中,如五代蜀秘書監毛熙震《女冠子》雲:“修蛾慢臉(臉,古義,專指眼部),不語檀心一點(檀心,眉間額妝,雙關語),小山妝。”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時孫光憲《酒泉子》雲:“玉纖(手也)淡拂眉山小,鏡中嗔共照。翠連娟,紅縹緲,早妝時。”亦正寫晨妝對鏡畫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謂淡掃蛾眉,實與韋莊《荷葉杯》所謂“一雙愁黛遠山眉”同義。
舊解多以小山為“屏”,其實未允。此由(1)不知全詞脈絡,誤以首句與下無內在聯係;(2)不知“小山”為眉樣專詞,誤以為此乃“小山屏”之簡化。又不知“疊”乃眉蹙之義,遂將“重疊”解為重重疊疊。然“小山屏”者,譯為今言,謂“小小的山樣屏風”也,故“山屏”即為“屏山”,為連詞,而“小”為狀詞;“小”可省減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為屏,又以“金明滅”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不但“屏”“日”全無著落,章法脈絡亦不可尋矣。
重,在詩詞韻語中,往往讀平聲而義為去聲,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為定。此處聲平而義去,方為識音。疊,相當於蹙眉之蹙字義,唐詩有“雙蛾疊柳”之語,正此之謂。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故詩又有“八字宮眉捧額黃”之句,其良證也。
已將眉喻為山,再將鬢喻為雲,再將腮喻為雪,是謂文心脈絡。蓋晨間閨中待起,其眉蹙鎖,而鬢已散亂,其披拂之發縷,掩於麵際,故上則微掩眉端額黃,在隱現明滅之間;下則欲度腮香,——度實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雲也,雪也,構為一幅春曉圖,十分別致。
上來兩句所寫,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緊接懶起,起字一逗——雖曰懶起,並非不起,是嬌懶遲遲而起也。閨中曉起,必先梳妝,故“畫蛾眉”三字一點題——正承“小山”而來。“弄妝”再點題,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鬢之腮雪而來。其雙管並下,脈絡最清。然而中間又著一“遲”字,遠與......餘下全文>>
4.菩薩蠻 溫庭筠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這句話是什麼含義
首先更正:菩薩蠻 溫庭筠——菩薩蠻 韋莊
1、“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出自晚唐詩人韋莊的《菩薩蠻》。這句詩的意思是——
我凝眸含著幽怨注視著殘陽,在思念你,你卻不知道。
2、附原文:
菩薩蠻
唐.韋莊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賞析】
這首詞是韋莊在公元九世紀(唐僖宗中和年間)避亂洛陽時的作品。韋莊客居洛陽,正是國家多事之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自己則浪跡他鄉一事無成。所以詞一開頭,就以排比偶句寫景抒慨。上句寫景,洛陽多花,春光確實很好;下句抒慨,洛陽多才子,但他們卻因為生不逢時而垂老他鄉。洛陽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觸發了他的隱憂,可見這位“洛陽才子”此時感慨頗深。這裏,“春光好”是淡寫,“他鄉老”卻是重筆,情景兩兩對舉,比照十分鮮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現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卻在“他鄉”、雖“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讀到這裏說“可憐可憐,使我心惻”(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一),可見“他鄉老”一語,既是韋莊一類晚唐士人的慨歎,也是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塊壘。三四句承上,一句寫景,一句寫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貞觀中,以賜魏王泰”而得名,它是東都洛陽的遊賞勝景。但安史亂後,東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況此時遊賞,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著一“暗”字,雖是煙籠柳堤的實景描繪,但也確是作者的虛筆映襯,從中透露出一種曆史與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時心轉迷”的心態。眼前所見的是春光繚亂、煙柳迷茫之景,胸中翻騰的是懷才不遇、心誌淒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憂傷之中。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詩中所寫的“魏王堤畔柳如煙,有客傷時獨扣舷”的情與景,不過這裏情景更為密合,意旨更為蘊藉。
過片與首句呼應,具體描繪春光之好:桃花紅豔,春水清澈,鴛鴦雙雙,嬉戲水上,一片明麗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寫到這裏,作者似乎已從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脫出來,陶醉於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實並不,後麵兩句說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來表現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達自己的心迷:“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這裏,詞人麵對殘暉,一方麵是恨意鬱結,家國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頭凝結。下一“凝”字,極共沉重。另方麵是深切憶念,故國之憶,親友之憶,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蕩。下一 “憶”字,格外深摯。“君不知”三字,以怨對方的不知、無情、無動於衷,曲折表達自己的憶念之深、之切、之誠、之純,真是“無限低徊,可謂語重心長矣”(丁壽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吳蘅照在《蓮子居詞話》中說:“韋相清空善轉”。這首詞,以恨轉憶,以景迷轉心迷,以情景反差轉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吳蘅照說他“善轉”是不錯的。
洛陽是詞人的第二故鄉,因而他對洛陽有著深厚的感情。此詞開頭,即疊用“洛陽”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這種感情的具現。“洛陽才子”是詞人自指,因為他的成名之作《秦婦吟》就是在洛陽寫的,並獲得了“秦婦吟秀才”的美譽。洛陽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陰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蔭遊人;二是桃花水暖,鴛鴦雙浴於澄波碧水之中。楊柳依依,更添離別之情;鴛鴦喁喁,益增寂寞之感。這些都是詞人在洛陽所習見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喚。
3、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玄宗朝宰相韋見素之後、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
早年屢試不第,直到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時方考取進士,任校書郎。李詢為兩川宣瑜和協使時,召韋莊為判官,奉使入蜀,歸朝後升任左補闕。
天複元年(901年),韋莊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天佑四年(907年),韋莊勸王建稱帝,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定開國製度。官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諡文靖。
韋莊工詩,其詩多以傷時、感舊、離情、懷古為主題。其律詩圓穩整贍、音調瀏亮,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發人深思;其詞多寫自身的生活體驗和上層社會之冶遊享樂生活及離情別緒,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 。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後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
溫庭筠的《菩薩蠻》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溫庭筠 (約801—866),唐代詩人、詞人。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屬山西)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年輕時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詩詞工於體物,設色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多寫女子閨情,風格濃豔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溫庭筠位仕途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這裏講兩則故事,即可見一斑。
在封建時代,一個讀書人即使有最好的文才,若接連不斷地得罪上級,那他青雲直上的希冀恐怕就會被無聲無息地取消了。而溫庭筠正是這樣一個人。
一次唐宣宗微服出行,在一個旅館裏湊巧遇上了溫,但他倆當時互不認識;溫庭筠比較傲慢,而且還帶有戲謔的口吻問宣宗:“您不就是當司馬、長史之類的官嗎?”在得到否認後,溫又繼續問詢:“那麼,您莫非就是那些縣尉、主簿之類的官吧?”對溫所涉及的一眾小官,宣宗隻得說道:“皆非也!”回宮後,宣宗心裏實在覺得不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溫貶到了方城當縣尉去了。
一次唐宣宗命宰相令狐綯寫些漂亮的《菩薩蠻》詞讓宮女演唱。但文墨有限的名宦之子令狐綯自知自己寫不出好詞來,便托付給當時作詩作詞頗有名氣的溫庭筠代辦,寫好後呈報給皇帝,受到了皇帝的讚賞。本來令狐綯吩咐過溫不要把這代作詞的實情“捅”出去,結果還是被捅了出去。這樣一來,覺得老臉無處擱的令狐綯不覺大怒,從而疏遠了溫,使溫在令當權時受盡磨折。
但溫畢竟是很有才華的,後來狐令綯仍向溫谘詢一些事情。誰知溫又慢條斯理地拿令狐開玩笑說,大人所要解決的問題在《華南經》裏便可找到;要知道,它並不是什麼冷僻的書嘛,所以相公在治理國家大事之餘,也不妨多看看些書。這話更是惹惱了令狐綯,從而他就不再理會溫了。後來,溫在詩裏就寫有“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的句子,用來表明他自己的深沉慨歎,但於事卻無補了。
鹹通四年(863年),溫庭筠因窮迫乞於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於令狐綯,令狐綯並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醜跡。因此有關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63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並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隻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後即居於京師,於六十六歲(866年)卒。
溫庭筠在朝廷不得誌,自然整日悶悶不樂,所以他在寫作那首《菩薩蠻》時,自然抒發心中的鬱悶。
附:溫庭筠《菩薩蠻》 原詞: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骸,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
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鑒賞:菩薩蠻】
溫庭筠的《菩薩蠻》收在《花間集》的共十四首,這是其第一首。本詞寫一個獨處閨中的婦女,從起床而梳妝以至穿衣一係列的動態,從中體現出她的處境及心情。首二句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態。以特寫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為主體,首句為襯景。“小山”為床榻圍屏上的畫景,“金”為塗在屏山上的顏色。“明滅”為日光透過窗紗照射屏山陰陽顯晦之狀。“鬢雲”為鬢邊下垂的黑發,曲卷而輕揚,狀如雲朵,故常以雲形容之。欲度”從雲常流動設想,描繪出鬢發輕揚之狀。“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襯映鬢發的臉頰之膩白。整句凸出一副嬌慵的女性麵貌,因“鬢雲欲度”正是鬢發散亂未整之狀,句中也隱含呆坐懶起的時間過程。這第二句在讀者眼前展示出這樣一個鏡頭:在小山重疊金色明滅......餘下全文>>
菩薩蠻溫庭筠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 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溫庭筠 5首菩薩蠻 賞析
溫庭筠《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賞析: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帽唐代仕女圖。
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懶句指懶得起來
遲句指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遲遲
菩薩蠻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
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花露(一作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前三句都是寫環境。第一句寫時間,應該是在後半夜。第二句寫地點,在重簾之後,也就是在閨中。另外還有“無人語”三字,寫環境之靜,也點出詞中女子孤身一人。第三句寫室內環境,熏爐裏麝香已經燃盡(所以才到了“深處”)。第四句寫到人,“臥時留薄妝”,就是說,這女子睡時臉上還留著淡淡的妝。
本來,這是個很美也很幽靜的狀況,但是透出一股孤寂的情緒來。
下片寫女子的思緒。當年還自惜”,女子在一片寂靜中醒來,躺在床上回憶過去,感覺過去的美好都已經不再。
“往事哪堪憶”,往事不堪回首,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是孤身一人,越是回憶過去的美好,越是映襯出現在的孤寂,所以不堪憶。
“花露(落)明月殘”,寫景,以這種零落的景象暗示女子的遭遇或是思緒。
“錦衾知曉寒”,這句意蘊最為豐富,細點說:
“曉寒”,不單單是指溫度的低,而是說“我一個人孤睡,淩晨所感受到的寒冷”,意思主要是放在“孤睡”上。
“錦衾知曉寒”,實際上是說這種“曉寒”沒有人知道。寒,怎麼辦呢?隻好蓋好錦被,可是越蓋得嚴,越是覺得落寞,因為錦衾根本溫暖不了那種孤睡的寒。
然後再看“當年還自惜”,這個句子正常的語序應當是“自惜當年”,可是中間還加了一個“還”字,就是說“又在自惜當年”。後麵又接著一句“往事哪堪憶”。就是說,常常自惜,然後又說算了吧,不憶了吧。但用不了多久,又會再來一次。如此反反複複。這個“還”字,就比較值得玩味了
菩薩蠻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菩薩蠻
翠翹金縷雙鸂鵣,水紋細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菩薩蠻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鵣,沉香閣(一作關)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我已經盡力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菩薩蠻溫庭筠翻譯50分